部编版2020年小升初考试语文复习专题16:文言文阅读.doc_第1页
部编版2020年小升初考试语文复习专题16:文言文阅读.doc_第2页
部编版2020年小升初考试语文复习专题16:文言文阅读.doc_第3页
部编版2020年小升初考试语文复习专题16:文言文阅读.doc_第4页
部编版2020年小升初考试语文复习专题16:文言文阅读.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2020年小升初考试语文复习专题16:文言文阅读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一、 文言文阅读 (共16题;共207分)1. (5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揠苗助长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1)这则故事的主人公是_,故事的起因是_,故事的结局是_。 (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_。 (3)你能想象出其子见“苗则槁矣”时,是_的心情。 (4)用“揠苗助长”造句。 2. (14分)课内阅读。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1)理解词语意思。 曰_ 溺_堙_ 故_(2)本文选自_,炎帝是_,精卫是_。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内容。 3. (15分)根据原文,并完成练习。 (1)按原文填空。孔子东游,见两小儿_,问_。一儿曰:“_,而_。”一儿以_,而_。一儿曰:“_,及日中_,此不为_?”一儿曰:“_,及其日中_,此不为_?”孔子不能_。两小儿笑曰:“_?”(2)两个小孩各是根据什么来判断太阳离人的远近的? (3)从两小儿的辩论中可以看出什么? (4)“孔子不能决”说明了_。 (5)你感觉下列哪幅图中的太阳大一些?请动手量一量,看哪一幅大,并说说这是怎么回事。4. (26分)阅读两小儿辩日后,回答下面的问题。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找出文中的三对反义词,写下来。_ _(2)抄写文中的一个比喻句,并写出这个句子把什么比作什么。5. (8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守株待兔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注释】株:树桩。触:撞到。因:于是。释:放下。耒(li):古代指耕地用的农具。冀(j):希望。复:再次。身:自己。(1)给划线词选择正确的解释。走:步行。跑。兔走触株。_从学校到家,需要走15分钟。_(2)“而身为宋国笑”中的“为”意思是( )A . 被B . 是C . 为了6. (12分)文言文阅读。 父子性刚有父子俱性刚不肯让人者。一日,父留客饮,遣子入城市肉。子取肉回,将出城门,值一人对面而来,各不相让,遂挺立良久。父寻至见之,谓子曰:“汝姑持肉回陪客,待我与他对立在此!”冯梦龙广笑府(1)解释下列下划线字的意思。 遣子入城市肉_ _ 谓子曰_值一人对面而来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有父子俱性刚不肯让人者。汝姑持肉回陪客饮,待我与他对立在此!(3)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做人的什么道理? 7. (13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杨氏之子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y)?”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1)给短文中的划线字注音。 _孺譬瞳(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孺子:_尝:_戏:_人语之曰:_8. (10分)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1)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这句话的意思是:1(2)你认为是怎么回事呢?请写出你的想法。9. (5分)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1)本文选自( ) A . 战国策。B . 韩非子。C . 山海经。(2)成语_出自这则文言文。 (3)下列成语中的“释”字与例句中的“释”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例:因释其耒而守株A . 解疑释惑。B . 冰释前嫌。C . 手不释卷。(4)根据下面句子的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对应的句子,画上“_”。 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的,而他自己却被宋国人嘲笑。(5)那个农夫为什么被宋国人笑话?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以为每天守在树桩旁边就能捡到撞死的兔子。B . 光顾着捡兔子而荒废了田地,顾此失彼。C . 对于意外的收获心存侥幸。D . 错误地把偶然性当作必然性来看待。10. (6分)阅读短文,完成练习。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1)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_。 (2)给带点的字选择恰当的解释。 惠:受到的好处。智慧。敬词。甚聪惠 _(3)读下面的句子,停顿划分恰当的一项是( ) A .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B .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4)“为设果,果有杨梅。”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他为孩子带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B . 孩子给孔君平摆上了水果,其中有杨梅。11. (19分)阅读古文,完成练习。 菊菊花盛开,清香四溢。其瓣如丝,如爪。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种类繁多。性耐寒,严霜既降 , 百花零落 , 惟菊独盛。【注】溢(y):原义是水漫出来,这里是流出、散发的意思。赭(zh):红褐色。耐:受得住,禁得起。既降:已经降临。既:已经。降:降临。零落:凋零、凋谢。惟:只有。(1)给下列字选择正确的意思。 其:_ A它的 B他们 C那个如:_ A依照、顺从 B像,相似 C比得上,及或:_ A有的 B或许 C稍微(2)作者从_、_、_、_四个方面描写了菊。表达了作者对菊花的_和_之情。 (3)为了写菊耐寒的特性,作者用了_的修辞手法,“百花”指的是_。 (4)最后一句的意思是:菊花生性很耐严寒,当严霜降临的时候,其他的花都凋谢了,只有菊花依然盛开。赞美了菊花_的精神。 12. (14分)课外文言文阅读。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yu,窗),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1)“弃而还走”中“还”的意思是:_。(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13. (10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_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 ,乃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1)将课文内容补充完整。(2)伯牙鼓琴( )A . 乐器B . 弹奏C . 发动(3)洋洋乎若江河( )A . 如果B . 好像C . 你(4)志在流水( )A . 志向B . 记住C . 记号(5)伯牙绝弦的原因是什么?从文中找出原句写下来。14. (8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给下列字注音。 _盂沧孰汝(2)解释下列划线的字词。 两小儿辩斗_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_及其日中如探汤_孔子不能决也_孰为汝多知乎_、_(3)翻译两小儿辩日全文。 (4)从文中哪一句话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 (5)“孰为汝多知乎?”你觉得这能怪孔子吗?这说明了什么? (6)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联系实际谈谈。 (7)两个小孩对太阳的远近的理解似乎都有道理,他们分别从什么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的? (8)这两个小孩对太阳的探究,体现了一种什么态度? (9)两小儿的说理角度分别是:_。 15. (15分)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11分) 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 问其故。一儿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日:“ , ,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 , , 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日:“孰为汝多知乎?”(1)按原文内容填空。(2分) (2)解释文中画线的词语。(2分) 辩斗:_日中:_决:_孰:_(3)文中两小儿是因为_问题而辩日。 两小儿各自的观点是什么?请用原文中的话来回答。(2分)_(4)“孔子不能决也这句话反映了孔子对待知识持有_的态度,同时也能从中悟出_的道理,由此还可使我们联想到孔子的一句话:_。(3分) (5)你能判断两个孩子谁对准错吗?用你掌握的科学知识说说其中的道理。(2分) _16. (27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铁杵磨成针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注】媪(o):年老的妇人。杵(ch):棒槌。卒业:完成学业。(1)解释文中划线字的意思。 去:_ 方:_欲:_ 还:_(2)给多音字注音、组词。 磨 _ _ _ _还 _ _ _ _(3)下面句子的划线字意思相同。(判断)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4)翻译下面的句子。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太白感其意,还卒业。(5)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 第 16 页 共 16 页参考答案一、 文言文阅读 (共16题;共207分)1-1、1-2、1-3、1-4、2-1、2-2、2-3、3-1、3-2、3-3、3-4、3-5、4-1、4-2、5-1、5-2、6-1、6-2、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