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矿井通风_第1页
第七章矿井通风_第2页
第七章矿井通风_第3页
第七章矿井通风_第4页
第七章矿井通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 矿井通风与安全技术 7 1 概述 凤凰山铜矿III矿体是一个板状的大理岩矿床 SiO2含量低 矿脉含硫量少 达不到自然危害性 井下最多工人 190 人 因此 工作面的通风应保证排尘及 排除炮烟的需要 以最大可能减少矿尘危害 根据安全规程 对凤凰山铜III矿体的矿井下通风安全做如下要求 有人工作或可能有人到达的井巷 其空气成份 按体积计算 应为 O2 20 CO2 0 5 空气的温度不得高于 25 总回风流中的 CO2不得超过 1 2 井下空气需经常保持新鲜 空气中有害气体含量不得超过规定 CO2 0 2 SiO2 0 02 H2S 0 01 按重量计算 mg 升 3 所有矿井均应实行全面机械通风 在浅部矿井 也可采用自然通风 主 扇要求连续运转 7 2 矿井通风条件 凤凰山铜矿 号矿带 30 线至 35 线间 其年产矿量 13 万吨 服务年限 14 年 采用竖井开拓 有轨运输 阶段的开采顺序采用下行式 阶段中矿块的开 采顺序采用双翼开采 主要的采矿方法为分段凿岩阶段矿房法 垂直方向中深 孔凿岩 每个矿房配置 1 台 YQ 80 新型钻机 井下回采的矿块数为 3 个 每天 井下工作人数共 190 多人 7 3 通风方式与通风系统 7 3 1 通风系统确定的依据 1 风路短 阻力小 通风网络简单 风流容易控制 在主要人行运输坑道 和工作点上污风不串联 2 风量分配满足生产需要 漏风少 3 通风构筑物少 便于维护管理 4 专用通风井巷工程量少 施工方便 5 通风动力消耗少 通风费用低 7 3 2 风井位置的确定 风井布置方式有中央对角式 中央并列式以及侧翼对角式 根据该矿山的的实际情况 确定其它井筒的原则及所选用的通风系统 这 里选用二种方案 方案一 中央对角式布置 在矿体中央布置的主井 兼作副井 作为进风井 然后在矿体走向端部 布置 2 条排风井 风井 1 的坐标为 97394 16582 风井 2 的坐标为 97192 16866 风井 2 内布置梯子间 作为第二安全出口 采用这样的布置 以形成对角式通风系统 回采时 新鲜风流从主井进入 经过阶段输巷道进入 各个作业地点 冲洗工作面后 污风由各中段回风巷道进入回风井 进而排出 地表 其示意图如图 7 1 所示 图 7 1 方案二 中央并列式布置 在矿体中央布置的主井 兼作副井 作为进风井 然后在离主井不小于 20m 的合适地段布置一条排风井 风井 3 的坐标为 97466 16698 同时风井 内布置梯子间 作为第二安全出口 采用这样的布置以形成并列式通风系统 回采时 新鲜风流从主井进入 经过阶段输巷道进入各个作业地点 冲洗工作 面后 污风由各中段回风巷道进入回风井 进而排出地表 其示意图如图 7 2 所示 图 7 2 7 3 3 通风系统 根据凤凰山铜矿III号矿体的赋存条件和选择通风系统的要求 通过对整体 式通风系统和分区通风系统优缺点的比较 这里选用整体式通风系统 通风方 式选用抽出式通风 主扇安装位置在地表 这样有很多优点 安装 检修 维护 管理比较方便 井下发生灾害事故时 扇风机不易受到损害 7 3 4 通风网路 1 阶段通风网络 根据分段凿岩阶段矿房法的结构特点 通风网路型式选用阶梯式网路 在 新鲜风流主井进入后 利用各中段运输巷道向采区送风 这样利用上阶段已结 束生产的部分运输坑道作为下阶段的回风巷道 形成上下阶段风流不串联和较 稳定风流的并联网路 井下不专门设立进风道和回风道 这样可以减少开拓工 程量 降低基建费用 例如 在开采 40m 中段时以 10m 中段的阶段运输巷 道作为回风巷道 因为 10m 中段以上矿石储存量较少 在开采 10m 中段以 上的矿石时不在专门布置一条回风井 用于到单独排风 而是采用局部通风 但是开拓 采准阶段的污风需要单独引到回风巷道排出地表 其示意图如图 7 3 所示 图 7 3 阶段通风网络示意图 2 采场通风网络 凤凰山铜矿 III 号矿体由于规模小 倾角陡 接近 90 在开采技术上采 用分段凿岩阶段矿房法开采 采场属于有耙道结构的巷道型采场 采场作业面 分为二部分凿岩作业面和出矿作业面 这二部分都采用贯穿风流通风 并各有 独立的通风路线 风流互不相连 鲜风流从进风巷道由穿脉巷道经人行天井到 出矿水平和上部凿岩作业面 清洗作业面后的污浊风流 通过另一翼的通风行 人天井排至最上面的回风道 上中段运输平巷 然后由风井排出地表 如图 7 4 所示 图 7 4 采场通风网络示意图 7 4 风量计算 7 4 1 全矿总风量计算式 Q矿 k n回采Q回采 n备采Q备采 n采切Q采切 n掘进Q掘进 Q硐室 7 1 式中 K 矿井风量备用系数 取 k 1 4 Q回采 回采工作面所需风量 m3 s n回采 回采工作面个数 n 回采 1个 Q备采 备用回采工作面所需风量 一般取 Q备采 0 5Q回采 m3 s n备采 备用回采工作面个数 n备采 1个 Q采切 采切工作面需风量 m3 s n采切 采切工作面个数 n采切 1个 Q掘进 掘进工作面需风量 m3 s n掘进 掘进工作面个数 Q掘 进 2个 Q硐室 要求独立风流通风的硐室所需风量 m3 s 7 4 2 采场工作面风量计算 1 回采 Q回采 1 以排烟计算 Q1 2 48m s 7 2 t 5 25 ASL 2525 6 56 196 1800 5 25 式中 Q1 采场工作面需风量 m s A 回采中一次爆破炸药量 根据前面计算得每排孔的总装药量为 65 52kg 一次爆破三排 则一次破碎炸药量 A 65 52kg 3 196 56kg L 采场长度的一半 L 25m S 回采工作面横断面积 S 6 25m2 t 一次破碎爆破后通风时间 t 取 30min 即 t 1800s 2 以排尘计算 Q2 S V 6 25 0 4 2 5m s 7 3 式中 S 回采工作面横断面积 S 6 25m2 V 要求排尘风速 查表取 V 0 4m s 由于 Q2 Q1 取其最大值计算 故取 Q回采 Q2 2 5m s 2 备采 Q备采 一般 Q备采 0 5Q回采 0 5 2 5m s 1 25m s 3 采切 Q采切 1 以排烟计算 Q1 0 35m s 7 4 0 18 ASL t 22 1725 6 13 11 1800 18 式中 Q1 采切工作面需风量 m s A 采切工作中一次爆破炸药量 根据类似矿山巷道掘进的炸药单 耗为 q 0 89kg m3 掘进深度为 1 5 2 5m 采切工作中最大的爆破炸药 量 A 0 89kg m3 2m 6 26m2 11 13kg L0 炮烟的抛掷距离 L0 15 A 5 17 22m S 采切工作面最大横断面积 S 6 25m2 t 一次破碎爆破后通风时间 t 取 30min 即 t 1800s 2 以排尘计算 Q2 S V 6 25 0 4 2 5m s 7 5 于 Q2 Q1 取其最大值计算 故取 Q采切 Q2 2 5m s 4 掘进工作面风量计算 1 以排烟计算 Q1 0 31m s 7 6 0 18 ASL t 01 1766 507 10 1800 18 式中 Q1 掘进工作面需风量 m s A 掘进工作中一次爆破炸药量 根据类似矿山巷道掘进的炸药单 耗为 q 0 89kg m3 掘进深度为 1 5 2 5m 采切工作中最大的爆破炸药 量 A 0 89kg m3 2m 5 66m2 10 07kg L0 炮烟的抛掷距离 L0 15 A 5 17 01m S 采切工作面最大横断面积 S 5 66m2 t 一次破碎爆破后通风时间 t 取 30min 即 t 1800s 2 以排尘计算 Q2 S V 5 66 0 4 2 26m s 7 7 由于 Q2 Q1 取其最大值计算 故取 Q掘进 Q2 2 26m s 7 4 3 硐室风量计算 井下的一些硐室 比如 井下炸药库 变电所以及其它一些辅助巷道 需 要供风 所以这些风量都要独立的计算入总风量 各种硐室需风量通过查表可 以得到 1 井下炸药库需风量 Q炸药 1 5 m3 s 2 机修硐室需风量 Q机修 1 5 m3 s 3 井下变电所需风量 Q变电所 2 m3 s 4 卷扬机硐室需风量 Q卷扬机 2 m3 s 5 井下水泵硐室需风量 7 8 tCp N Q 1 水泵房 式中 Q水泵房 井下水泵确室需风量 m3 s 修正系数 因为同时工作水泵小于 3 台 所以 1 0 N 同时工作的水泵电机额定功率之和 N 2 220kW 440kw 电机效率 一般为 0 96 0 98 取 0 8 Cp 空气定压比热 Cp 1 005kJ kg K 空气密度 1 2kg m3 t 硐室进风和回风的温差 一般取t 5 C 可计算得 Q水泵房 2 92m3 s 所以 硐室需总风量 Q硐室 Q炸药 Q机修 Q变电所 Q卷扬机 Q水泵房 9 92m3 s 7 4 4 全矿所需总风量 同时回采的工作面 1 个 备用工作面 1 个 采切工作面 1 个 掘进工作 面 2 个 所以有 Q矿 k n回采Q回采 n备采Q备采 n采切Q采切 n掘进Q掘进 Q硐室 1 4 1 2 5 1 1 25 1 2 5 2 2 26 9 92 28 97 m3 s 7 4 5 矿井总风量校核 按井下的万吨耗风量 y 校核矿井总风量 y Q矿 A 28 97 13 2 23m3 s 万吨 7 9 式中 Q矿 全矿所需总风量 m3 s A 矿山年产量 A 13 万吨 本设计为凤凰山铜矿III矿体开采时的通风系统 年产量为 13 万吨 属于 小型矿山 而小型矿山的万吨耗风量指标为 2 4 m3 s 万吨 而上述计算校 核在此范围内 符合要求 7 5 各工作面的风量分配 方案一 中央对角式布置的风量分配 1 容易时期风量分配 Q1 2 20 69m3 s Q2 3 20 69m3 s Q3 4 20 69 4 52 9 92 6 25m3 s Q4 5 Q5 6 Q6 7 Q7 8 2 5m3 s Q8 9 13 858m3 s Q4 10 Q3 4 Q4 5 3 75m3 s Q10 11 Q13 14 Q14 15 1 25m3 s Q10 13 Q11 12 Q12 15 Q4 10 Q10 11 2 5m3 s Q15 16 Q12 15 Q13 15 3 75m3 s Q16 17 15 108m3 s Q18 Q19 0 2Q1 2 4 138m3 s Q8 9 Q16 17 Q1 2 Q18 Q19 2 困难时期风量分配 Q1 2 20 69m3 s Q2 3 20 69m3 s Q3 4 20 69 9 92 10 77m3 s Q4 5 Q5 6 Q6 7 Q7 8 4 76m3 s Q8 9 13 858m3 s Q4 10 Q3 4 Q4 5 6 01m3 s Q10 11 Q13 14 Q14 15 1 25m3 s Q10 13 Q11 12 Q12 15 Q4 10 Q10 11 4 76m3 s Q15 16 Q12 15 Q13 15 6 01m3 s Q16 17 15 108m3 s Q18 Q19 0 2Q1 2 4 138m3 s Q8 9 Q16 17 Q1 2 Q18 Q19 方案二 中央并列式布置的风量分配 1 容易时期风量分配 Q1 2 20 69m3 s Q2 3 20 69m3 s Q3 4 20 69 4 52 9 92 6 25m3 s Q4 5 Q5 6 Q6 7 Q7 14 2 5m3 s Q4 8 Q3 4 Q4 5 3 75m3 s Q8 9 Q9 10 1 25m3 s Q8 11 Q11 12 Q12 13 Q13 10 Q4 8 Q8 9 2 5m3 s Q10 14 Q9 10 Q13 10 3 75m3 s Q14 15 Q7 14 Q10 14 6 25m3 s Q15 16 28 97m3 s Q17 0 4Q1 2 8 276m3 s Q15 16 Q1 2 Q17 2 困难时期风量分配 Q1 2 20 69m3 s Q2 3 20 69m3 s Q3 4 20 69 9 92 10 77m3 s Q4 5 Q5 6 Q6 7 Q7 14 4 76m3 s Q4 8 Q3 4 Q4 5 6 01m3 s Q8 9 Q9 10 1 25m3 s Q8 11 Q11 12 Q12 13 Q13 10 Q4 8 Q8 9 4 76m3 s Q10 14 Q9 10 Q13 10 6 01m3 s Q14 15 Q7 14 Q10 14 10 77m3 s Q15 16 28 97m3 s Q17 0 4Q1 2 8 276m3 s Q15 16 Q1 2 Q17 7 5 通风阻力计算 7 5 1 容易时期矿井通风阻力的计算 方案一 中央对角式布置 从矿体的通风图与开拓图可以看出 回采第一个中段即 40m 时 风流直接 从主井进入阶段运输平巷 然后通过穿脉到达各个工作面 清洗工作面后通过 上阶段的阶段运输巷道 最后进入回风井而排出地表 从整个线路来看 在清 洗离竖井最近的第一个回采工作面时 污风从 1 号回风井 西北翼 排出地表 通风线路是最短的 所以条通风线路为最容易通风线路 根据通风阻力公式 7 10 3 2 S QPL hf 式中 hf 巷道通风摩擦阻力 pa P 巷道通风断面的周边长 m S 巷道的通风断面 m2 L 巷道长度 m 巷道的通风摩擦阻力系数 N s2 m4 Q 通过巷道的风量 m3 s 矿井通风容易时期的摩擦阻力分别见下表 7 1 表 7 1 巷道各 段序号 巷道名称 摩擦阻 力系数 支护种类 井巷 长度 L m 周界 长度 P m 净断面 积 S m2 风量 Q m s 摩擦阻力 H pa 1 3 进风井 竖井 0 050 浇灌混 凝土 12012 5612 5620 6916 28 3 4 竖井石门0 010 喷射混 泥土 1729 085 666 253 36 4 5 40m 阶段0 010喷射混329 085 662 50 10 运输巷道泥土 5 6 采场0 055无支护50106 252 50 70 6 7 通风行人天井0 058无支护38842 51 72 7 8 回风巷道 10m 阶段运 输巷道 0 010 喷射混 泥土 909 085 662 50 28 8 9 1 号回风井0 035木支护709 427 06513 85812 57 总计35 02 方案二 中央并列式布置 从矿体的通风图与开拓图可以看出 回采第一个中段即 40m 时 风流直接 从主井进入阶段运输平巷 然后通过穿脉到达各个工作面 清洗工作面后通过 上阶段的阶段运输巷道 最后进入回风井而排出地表 从整个线路来看 在清 洗离竖井最近的第一个回采工作面时 污风从中央回风井排出地表 通风线路 是最短的 所以这段线路为通风最容易的 矿井通风容易时期的摩擦阻力分别见下表 7 2 表 7 2 巷道各 段序号 巷道名称 摩擦阻 力系数 支护种类 井巷 长度 L m 周界 长度 P m 净断面 积 S m2 风量 Q m s 摩擦阻力 H pa 1 3 进风井 竖井 0 050 浇灌混 凝土 12012 5612 5620 6916 28 3 4 竖井石门0 010 喷射混 泥土 1729 085 666 253 36 4 5 40m 阶段 运输巷道 0 010 喷射混 泥土 329 085 662 50 10 5 6 采场0 055无支护50106 252 50 70 6 7 通风行人天井0 058无支护38842 51 72 7 14 回风巷道 10m 阶段运 输巷道 0 010 喷射混 泥土 829 085 662 50 26 14 15 回风平巷0 010 喷射混 泥土 1729 085 666 253 36 14 15 中央回风井0 035木支护709 427 06528 9754 93 总计80 72 7 5 2 困难时期矿井通风阻力的计算 方案一 中央对角式布置 从矿体的通风图与开拓图可以看出 当回采 390 中段时 风流直接从主井进入 阶段运输平巷 然后通过穿脉到达各个工作面 清洗工作面后通过上阶段的阶 段运输巷道 最后进入回风井而排出地表 从整个线路来看 在清洗离离竖井 最远回采工作面时 污风从 2 号回风井 东南翼 排出地表 通风线路是最长 的 所以条通风线路为最困难通风线路 根据通风阻力公式 3 2 S QPL hf 式中 hf 巷道通风摩擦阻力 pa P 巷道通风断面的周边长 m S 巷道的通风断面 m2 L 巷道长度 m 巷道的通风摩擦阻力系数 N s2 m4 Q 通过巷道的风量 m3 s 矿井通风困难时期的摩擦阻力分别见下表 7 3 表 7 3 巷道各 段序号 巷道名称 摩擦阻 力系数 支护种类 井巷 长度 L m 周界 长度 P m 净断面 积 S m2 风量 Q m s 摩擦阻力 H pa 1 3 进风井 竖井 0 050 浇灌混 凝土 47012 5612 5620 6963 77 3 4 竖井石门0 010 喷射混 泥土 1729 085 6610 779 99 4 13 40m 阶段 运输巷道 0 010 喷射混 泥土 109 085 666 010 18 13 14 采场0 055无支护50106 254 762 55 14 15 通风行人天井0 058无支护38844 766 24 15 16 回风巷道 10m 阶段运 输巷道 0 010 喷射混 泥土 1159 085 666 012 08 16 17 1 号回风井0 035无支护4209 427 06515 10889 63 总计174 44 方案二 中央并列式布置 从矿体的通风图与开拓图可以看出 当回采 390 中段时 风流直接从主井 进入阶段运输平巷 然后通过穿脉到达各个工作面 清洗工作面后通过上阶段 的阶段运输巷道 最后进入回风井而排出地表 从整个线路来看 在清洗离离 竖井最远回采工作面时 污风从回风井排出地表 通风线路是最长的 所以条 通风线路为最困难通风线路 3 2 S QPL hf 式中 hf 巷道通风摩擦阻力 pa P 巷道通风断面的周边长 m S 巷道的通风断面 m2 L 巷道长度 m 巷道的通风摩擦阻力系数 N s2 m4 Q 通过巷道的风量 矿井通风困难时期的摩擦阻力分别见下表 7 4 表 7 4 巷道各 段序号 巷道名称 摩擦阻 力系数 支护种类 井巷 长度 L m 周界 长度 P m 净断面 积 S m2 风量 Q m s 摩擦阻力 H pa 1 3 进风井 竖井 0 050 浇灌混 凝土 47012 5612 5620 6963 77 3 4 竖井石门0 010 喷射混 泥土 1729 085 6610 779 99 4 5 40m 阶段 运输巷道 0 010 喷射混 泥土 109 085 666 010 18 5 6 采场0 055无支护50106 254 762 55 6 7 通风行人天井0 058无支护38844 766 24 7 14 回风巷道 10m 阶段运 输巷道 0 010 喷射混 泥土 609 085 666 011 09 14 15 回风平巷0 010喷射混1729 085 6610 779 99 泥土 14 15 中央回风井0 035木支护4209 427 06528 97329 56 总计423 37 7 5 3 矿井总通风阻力的计算 根据以上的计算结果 全矿的矿井总阻力还应考虑局部阻力 而局部阻 力可认为是总摩擦阻力的 20 因此矿井总通风阻力计算如下 方案一 中央对角式布置 h容易 35 02 1 20 42 03pa h困难 174 44 1 20 209 33pa 方案二 中央并列式布置 h容易 80 72 1 20 96 86pa h困难 423 37 1 20 508 04a 7 6 自然风压计算 凤凰山铜矿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和湿润 四季分明 最高气温达 40 2 最低为 11 5 年平均气温 16 2 最热月的平均气温为 31 最冷 月的平均气温为 2 5 7 21 0 11 0341 0 TT HkPHn 11 式中 Hn 矿井自然风压 Pa P0 井口大气气压 由于进出风井的地表高度只有 80m 这里 可选用标准大气压力代替井口大气压力 P0 101325 Pa H 矿井深度 H 490m K 修正系数 当 H 100m 时 K 1 当 H 100m 可算出 K 1 H 10000 因为 H 490m 所以 K 1 049 T1 T2 进 出风井的平均绝对温度 1 容易时期 按最冷月份计算 进风井井口气温 2 5 地表 tt 1 进风井井底气温 14 1 t4 g HH t cj c 式中 tc 矿区常年大气平均气温 tc 16 2 Hj 进风井深度 Hj 120m Hc 矿区地层常温深度 一般为 25 30m 这里取 Hc 30m g 地热梯度 一般为 45 50m 这里取 g 50m 回风井井口气温 0 005Hh 12 65 2 t 2 t 回风井井底温度 13 2 t4 g HH t ch c 式中 tc 矿区常年大气平均气温 tc 16 2 Hh 回风井深度 Hh 70m Hc 矿区地层常温深度 同上取 Hc 30m g 地热梯度 同上取 g 50m 进风侧平均气温 T1 2 273 281 25 1 t 1 t 回风侧平均气温 T2 2 273 285 825 2 t 2 t 则自然风压 100 41p 825 285 1 25 281 1 490101325049 1 0341 0 Hn 2 困难时期 按最热月份计算 进风井井口气温 31 地表 tt 1 进风井井底气温 22 5 1 t5 1 g HH t cj c 式中 tc 矿区常年大气平均气温 tc 16 2 Hj 进风井深度 Hj 470m Hc 矿区地层常温深度 一般为 25 30m 这里取 Hc 30m g 地热梯度 一般为 45 50m 这里取 g 50m 回风井井口气温 0 005Hh 19 4 2 t 2 t 回风井井底温度 21 5 2 t5 1 g HH t ch c 式中 tc 矿区常年大气平均气温 tc 16 2 Hh 回风井深度 Hh 420m Hc 矿区地层常温深度 同上取 Hc 30m g 地热梯度 同上取 g 50m 进风侧平均气温 T1 2 273 299 725 1 t 1 t 回风侧平均气温 T2 2 273 293 45 2 t 2 t 则自然风压 126 71490101325049 10341 0 Hn 45 293 1 725 299 1 计算出来的数值为负数 说明矿井自然风压与矿井的风扇风压方向相反 7 7 通风设备选取 7 7 1 扇风机选择 1 扇风机风量 Q扇计算 方案一 中央对角式布置 m3 s 7 12 max 回风扇 QQ 62 16108 151 1 式中 扇风机装置的风量备用系数 一般取 1 1 回风井最大风量 28 97m3 s max回风 Q max回风 Q 方案二 中央并列式布置 31 87 m3 s 7 97 281 1 回风扇 QQ 13 式中 扇风机装置的风量备用系数 一般取 1 1 回风井风量 28 97m3 s 回风 Q 回风 Q 2 扇风机风压计算 f H 方案一 中央对角式布置 当矿井的自然风压不能满足矿井的通风要求时 需要安装扇风机来克服矿 井的正面阻力 同时还要克服矿井的反向自然风压 7 14 vrntf hhHhH 式中 ht 矿井或分区通风的总阻力 容易时期 困难时Paht03 42 期 Paht33 209 Hn 与扇风机工作风向相反的自然风压 pa hr 扇风机装置阻力之和 一般为 150 200pa 取 hr 200pa hv 风流流入大气的出口的动压损失 抽出式为扩散器出口的动压损 失 hv 一般为 0 25 0 45 取 hv 10pa 2 2 v 可计算得 Hf容易 42 03 100 41 200 10 151 62pa Hf 困难 209 33 126 71 200 10 546 04pa 方案二 中央并列式布置 当矿井的自然风压不能满足矿井的通风要求时 需要安装扇风机来克服矿 井的正面阻力 同时还要克服矿井的反向自然风压 7 15 vrntf hhHhH 式中 ht 矿井或分区通风的总阻力 容易时期 ht 96 86pa 困难时期 ht 508 04pa Hn 与扇风机工作风向相反的自然风压 pa hr 扇风机装置阻力之和 一般为 150 200pa 取 hr 200pa hv 风流流入大气的出口的动压损失 抽出式为扩散器出口的动压损 失 hv 对于抽出式 1 取 hv 10pa 2 2 v 可计算得 Hf容易 96 86 100 41 200 10 206 45pa Hf困难 508 04 126 71 200 10 844 75pa 3 风阻 R 计算 方案一 中央对角式布置 N s2 m8 2 扇 容易 容易 Q H R f 55 0 62 16 62 151 2 N s2 m8 扇 困难 困难 2 Q H R f 98 1 62 16 04 546 2 方案二 中央并列式布置 N s2 m8 2 扇 容易 容易 Q H R f 20 0 87 31 45 206 2 N s2 m8 扇 困难 困难 2 Q H R f 80 0 87 31 75 844 2 4 选择扇风机 根据风机特性曲线与选用件表选择合适的风机 方案一 中央对角式布置 根据计算所得的通风机的风量 Q扇 16 62m3 s 和风压Hf容易 151 62Pa Hf 困难 546 04Pa 查有关图表 矿山可选用 K40 6 No13 通风机 其参数见表 7 5 根据 K40 6 13 型离心式通风机性能曲线图和矿井容易时期风阻特性 曲线 曲线 1 矿井困难时期风阻特性曲线 曲线 2 见图 7 7 可确定出 扇风机容易时期工况点 A 和困难时期 B 的风量和风压 可见表 7 6 表 7 5 K40 4 13 通风机性能参数表 表 7 6 工况点风量 风压 风机型号通风时期 电机 转速 r min 风量 m3 s 风压 pa 效率 电机 功率 kw 叶片 角度 容易时期98012 6 27 5130 5998518 520 K40 6 No13 困难时期98012 6 27 5130 5997018 529 工作时期 工况点风量 m3 s 工况点风压 pa 容易时期18 30188 困难时期17 52566 图 7 7 K40 6 13 型离心式通风机性能曲线 方案二 中央并列式布置 根据计算所得的通风机的风量 Q扇 31 87m3 s 和风压Hf容易 206 45Pa Hf 困难 844 75Pa 查有关图表 矿山可选用 K40 6 No16 通风机 其参数见表 7 7 根据 K40 6 No16 型离心式通风机性能曲线图和矿井容易时期风阻特 性曲线 曲线 3 矿井困难时期风阻特性曲线 曲线 4 见图 7 8 可确定 出扇风机容易时期工况点 C 和困难时期工况点 D 的风量和风压 可见表 7 8 表 7 7 K40 6 17 通风机性能参数表 风机型号通风时期 电机 转速 r min 风量 m3 s 风压 pa 效率 电机 功率 kw 叶片 角度 表 7 8 工况点风量 风压 工作时期 工况点风量 m3 s 工况点风压 pa 容易时期34 48278 困难时期32 89835 图 7 8 K40 6 No16 型离心式通风机性能曲线图 5 扇风机功率 Nf的计算 方案一 中央对角式布置 kw 7 16 f 1000n QH N ff f 式中 扇风机工况点风压 Pa f H 扇风机工况点风量 m3 s f Q 扇风机工况点效率 f 容易时期98023 6 51 4197 908855520 K40 6 No16 困难时期98023 6 51 4197 908705529 KW 16 4 85 01000 8 18188 1000 f 容易 容易 容易 容易 n QH N ff f KW 17 14 70 01000 52 17566 1000 f 困难 困难困难 困难 n QH N ff f 方案二 中央并列式布置 7 17 f 1000n QH N ff f 式中 扇风机工况点风压 Pa f H 扇风机工况点风量 m3 s f Q 扇风机工况点效率 f KW 23 11 85 0 1000 48 34278 1000 f 容易 容易 容易 容易 n QH N ff f KW 23 39 70 01000 89 32835 1000 f 困难 困难困难 困难 n QH N ff f 7 7 2 预选电动机 方案一 中央对角式布置 按下式计算出所需电动机的功率 N电 7 18 电 困难 电 困难 困难 f ff QHK N 1000 KW27 18 93 07 01000 52 175662 1 式中 K 电动机 功率 备用系数 轴溜式时 K 1 1 1 2 离心式时 K 1 2 1 3 取 K 1 2 电 电动机效率 一般 电 0 9 0 95 取 电 0 93 Hf Qf f 对应于通风困难时工况点的风压 风量 效率 查 表选用 Y200L1 6 型电动机 转速为 980r min 额定功率为 18 5KW 方案二 中央并列式布置 按下式计算出所需电动机的功率 N电 7 19 电 电 f ff QHK N 1000 KW62 50 93 0 7 01000 89 328352 1 式中 K 电动机 功率 备用系数 轴溜式时 K 1 1 1 2 离心式时 K 1 2 1 3 取 K 1 2 电 电动机效率 一般 电 0 9 0 95 取 电 0 93 Hf Qf f 对应于通风困难时工况点的风压 风量 效率 查表选用 Y280M 6 型电动机 转速为 980r min 额定功率为 55KW 7 8 矿井通风动力费用 方案一 中央对角式布置 1 主扇每年耗电量 I1 年千瓦小时 线变电 电输 1 428421 95 0 8 090 0 2433037 21 1 ttN I 式中 电动机输出功率 KW 电输 NKWN375 182 电输 t1 年工作日数 t1 330 天 t2 日工作小时数 一般 t2 24 小时 95 0 8 0 9 0 线变电 线变电 一般取 器 电线的输出功率 分别表示电动机 变压 2 回采每吨矿石通风动力费用 W1 吨元 27 2 1013 69 0 1 428421 4 1 T Ie W 式中 T 每年矿石产量 T 130000 吨 e 每千瓦用电价格 安徽省的工业用电价格 e 0 69 元 千瓦 方案二 中央并列式布置 1 主扇每年耗电量 I2 年千瓦小时 线变电 电输 11 636842 95 08 090 0 2433055 21 1 ttN I 式中 电动机输出功率 KW 电输 NKWN55 电输 t1 年工作日数 t1 330 天 t2 日工作小时数 一般 t2 24 小时 95 0 8 0 9 0 线变电 线变电 一般取 器 电线的输出功率 分别表示电动机 变压 2 回采每吨矿石通风动力费用 W2 吨元 38 3 1013 69 011 636842 4 2 T Ie W 式中 T 每年矿石产量 T 130000 吨 e 每千瓦用电价格 安徽省的工业用电价格 e 0 69 元 千瓦 7 9 通风方案的比较 7 9 1 通风方案优缺点的比较 在初步选择的二种通风方案中 回风井的布置采用中央对角式和中央并 列式各有特点 其优缺点比较见表 7 9 表 7 9 通风方案比较 方案适用条件优点缺点 方案一 中央对角 式布置 矿体走向不太 长 或矿体比 较分散 采用 中央式开拓 回采阶段多 而需风量不太 大的大 中型 矿山 1 负压较小且稳定 漏风量 小 通风简单可靠而且费用 低 2 当井下发生火灾 坍塌事 故时 地下工作人员较安全 3 如果在井田二翼各布置一 条排风井 一条发生故障时 可利用另一条维持通风 1 井筒的联络 道很长 而且要 在回采开始之前 掘好 故回采时 间较迟 2 掘二条排风 井 掘进和维持 费用较大 方案一 中央并列 式布置 矿体走向不长 埋藏较深 矿 床二端未探清 或地形不便设 置风井和主扇 的中央开拓的 中小型矿山 1 地面构筑物布置集中 2 入风井和排风井布置在岩 石移动带以内时 可以共留 一个保安矿柱 3 入风井和排风井掘进完以 后 可很快连通 因此可以 很快开采 4 井筒延伸方便 可先掘进 排风井 然后自小而上反掘 进入风井 1 采用中央式 通风时 风路很 长 扇风机所需 负压大 而且负 压随回采工作的 推进不断变化 2 如果无其他 安全出口 当井 下发生事故 危 险性大 7 9 2 通风方案的井巷经济比较 在现有的巷道现状上 所需掘进新的井巷工程如表 7 9 表 7 9 新增井巷工程 通风方案工程名称 断面 m2 长度 m 工程量 m3 工程造价 万元 西北翼7 0654202967 353 52 二翼回 风井 东南翼7 0654202967 353 52 主扇房2 个250 5 回风平巷5 66 222 8 10052 2139 65 方案一 中央对角式布置 合计247 19 方案二 中央回风井7 0654202967 353 52 主扇房1 个250 25 回风巷5 66 172 8 1376108 19 中央并列式布置 合计161 96 7 9 3 通风方案的通风费用经济比较 在井巷工程方面 方案一比方案二要多投资 85 23 万元 但是在通风费用 方面方案一回采每吨矿石通风动力费用 W1 2 27 元 吨 方案二回采每吨矿石通 风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