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苏教版二年级下册9.母亲的恩情(第一课时)_第1页
语文苏教版二年级下册9.母亲的恩情(第一课时)_第2页
语文苏教版二年级下册9.母亲的恩情(第一课时)_第3页
语文苏教版二年级下册9.母亲的恩情(第一课时)_第4页
语文苏教版二年级下册9.母亲的恩情(第一课时)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9母亲的恩情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石屏小学 唐锡亮教材简解这篇课文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9课母亲的恩情。本课是一篇文包诗的课文。课题中的“恩情”在本文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母亲对儿女的恩情,再就是儿女对母亲的感恩。文包诗这种课文类型是苏教版的特色,也是古诗教学的新课型。它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巧妙地把一首诗包含在一篇简短的文章里,生动地介绍了与古诗相关的背景知识、作者情况及创作本诗的具体情境。可以说:“诗”是“文”的中心与升华。本课围绕“游子吟”展开,生动地展现了孟郊远行,母亲为他操心、送行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母亲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本文语言朴实,感情真挚,是训练学生朗读,进行情感熏陶的好教材。课文还配备了3幅插图,可以形象地帮助学生更好的领悟课文和古诗。目标预设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游子吟。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如:铭记 抚摸 沐浴、游子吟等。会用 “忙着”造句。3.在教师引导下,感悟古诗的读、唱、吟。4.理解游子吟这首诗的意思,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之情,教育学生从小体贴、孝敬父母,懂得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教学重难点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读通课文,读懂游子吟的意思;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之情,教育学生从小体贴、孝敬父母,懂得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设计理念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母子亲情,孝敬父母,是人文思想的具体体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母子亲情已有初步的认识和体验。因此,本课的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教师适时点拨和引导,使朗读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索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各自采用喜欢的方式朗读,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设计思路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从古诗入手,由学生质疑,再由学生自学来释疑,教师点拨,相机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紧扣语言文字:“一针针,一线线”、“夜深了”、“还在”等词,让学生渐渐理解母亲的辛苦,体会母爱的伟大。质疑,自学,释疑,相机点拨的教学体系是以学生为主题,让学生能轻松习得。2.渲染母爱之情,以情动人,产生共鸣。教学中充分运用多媒体,图文结合,展示母亲伟大的形象;指导朗读母亲的临别话语,让学生情感进一步升华。教学流程:板块一:课前背诗,导入新课1小朋友,今天我们利用课前2分钟进行一个“小小赛诗会”,好吗?哪位小朋友会背古诗,就自己站起来背,看谁背得多。(学生背古诗)2老师曾经被一首古诗深深地打动过,你们想读一读这首诗吗?课件出示古诗全文注音: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注意读准字音。3小朋友,你们知道这首古诗是写谁的吗?写她的什么呢?诗人怎么会想到写这首诗的呢?原来这里面还有一个小故事呢,这个故事题目就叫母亲的恩情。课件出示课题(“恩”注音):9.母亲的恩情注意“恩”是前鼻音。“恩情”,深厚的情意。(设计意图:这一教学环节意在由古诗导入课题,唤起学生的阅读期待。同时,针对二年级语文教学的特点,注意容易写错的字“恩”的教学。)板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感受母亲的恩情。打开课本,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上小节号,圈出生字。2.检查生字、词语认读。出示:孟郊、缝补、恩情;永远、报答、铭记;抚摸、沐浴、湿润;注视、著名、慈爱;一针针、迟迟归、寸草心;几根白发、生机勃勃(1)指名试读,评价。(2)提醒读音,带读,开火读、齐读。(3)第三行,你发现了什么,还有哪些这样的词语?(4)第四行,你知道与它意思相近的词是什么吗?3.把生字词带入课文再读课文,小组内读课文,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小组展示读课文,评价。4自由交流:读了故事,你知道了什么呢?能和大家交流一下吗?游子吟的作者叫(),是()朝的一位诗人。这首诗是他在()岁那年写成的,表现了诗人永远铭记着()。(设计意图:在“读通”训练之前,把字音的障碍扫除,再把生字放进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有助于读通课文,又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巩固识字。 )板块三、学读古诗1. 现在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位唐朝诗人孟郊。2. 孟郊把母亲的恩情铭记在心,在他50岁时写了著名的诗篇游子吟。 出示古诗:指名朗读。3.指导朗读:(1)读准字音;(2)读出节奏。4.再指名读。5.齐读。(设计意图:游子吟是这篇课文的“魂”,只有读通读顺,才能更好地感受它所要表达的情感。 )板块四、精读课文,体验情感诗人永远铭记的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恩情呢?让我们走近诗人去探寻!请小朋友们自读第一、二自然段,想想母亲为孟郊做了什么?有什么地方让你特别感动的吗?1.忙着2.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3. 夜深人静,这位头发花白、双眼模糊的老母亲,还在昏暗的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缝着看着此情此景,你心动了吗?你能把母亲缝衣的认真仔细给读出来吗?她边缝边想着 你体会到母亲当时的心情怎么样?4.母亲这么担心儿子,真是儿行千里母担忧呀!送别时,母亲望着儿子,千言万语只汇成了一句话,那就是(出示:“郊儿,你可要早点回来呀!”)这句话中饱含着母亲的担心,母亲的期盼。谁能读好这句话?(指导朗读。)5.尽管母子俩难舍难分,但千里相送终有一别。于是,孟郊穿着母亲缝制的衣服,带着母亲的期望走向远方,他一路走啊走,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呢?请大家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6.(出示:母亲的慈爱,不就像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吗?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指导朗读:读出反问句、感叹句的语气。7.(出示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呀,谁说小草能够报答得了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诗。(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教师适时加以引导,紧扣关键词语和句子,借助相关插图,帮助学生逐步深化对诗歌大意的理解。同时,以学生自己的生活紧密相联,畅所欲言,使之与作者产生思想共鸣,真正体会到母亲的慈爱,要懂得感恩。最后通过个性化的朗读表现出来。)板块五、诵读诗歌,升华情感。1.孟郊把母亲的恩情铭记在心,一生都无法忘怀,于是,在他50岁那年,写下了这首著名的游子吟,让我们满怀深情地来读一读。2.划分节奏,读出重音,感悟诗歌的意蕴。3.教师领读,学生跟读,自由练读,全班齐读。4.配乐吟诗。5.听音乐学唱游子吟。6课件出示三幅图看三幅图,试背古诗。这首诗中的母亲是那么寻常,又那么伟大。千百年来打动了无数游子的心。这首诗也成了千古传唱的名篇,让我们永远记住它。课件出示:背一背(设计意图:此环节以多种形式对诗歌进行复习巩固,使之熟记成诵。同时,在对诗歌的读、唱、吟、舞中,不断升华情感,将学生的情感体验推向高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