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科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31)一、 单选题 (共15题;共15分)1. (1分)生活中的很多现象可以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 . 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可以传递信息B . 人们能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音调不同C . 在寒冷的北方不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气温,是因为水银的凝固点较高D . 液体、气体很容易被分开,说明液体、气体分子间不存在引力2. (1分)发生灾难时,如果被困在建筑物的废墟中,敲击铁制管道或墙壁是向外求救的一种好方法这种做法是利用铁管或墙壁能( )A . 传声B . 导电C . 传热D . 通风3. (1分)我国的宇航员费俊龙和聂海盛已乘坐着宇宙飞船“神舟6号”邀游太空宇航员在太空舱中可以直接对话,但在飞船外作业时,他们之间不能直接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信设备进行交流,其原因是( ) A . 用通信设备对话是为了方便B .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C . 太空中噪声太大D . 声音只能在地面上传播4. (1分)如图是老师在课堂上进行的演示实验,小明看到老师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被弹开,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 A . 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B . 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C . 声音的产生的原因D . 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5. (1分)在海上想要获得淡水,可采用图示的“充气式太阳能蒸馏器”它通过太阳照射充气物内的海水,产生大量水蒸气,水蒸气在透明罩内壁形成水珠,收集即可,这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 . 先熔化,后凝固B . 先汽化,后液化C . 先升华,后凝华D . 先蒸发,后沸腾6. (1分)关于一名普通中学生,下列描述符合事实的是( ) A . 该同学的身高约为165mmB . 该同学的正常体温约为37C . 该同学的质量约为500kgD . 该同学的密度约为1.03g/cm37. (1分)如图所示现象中,能用光的反射规律解释的是( ) A . 树荫下圆形光斑 B . 海市蜃楼 C . 露珠下的叶脉 D . 水中“倒影” 8. (1分)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医院及一些公共场合经常利用紫外线灯来灭菌B . 一切物体发出的光中都有红外线C . 只有高温物体才能发出红外线D . 红外线具有较强的热效应9. (1分)下列与物态变化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正在熔化的蜡,吸收热量,温度不变B . 利用干冰使食物降温,这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C . 北方美丽的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固形成的D . 炒菜前滴入热锅底的小水滴很快不见了,水滴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液化10. (1分)下列现象的形成过程属于凝华的是( ) A . 河面上的冰B . 屋檐上的霜C . 草叶上的露D . 江面上的雾11. (1分)如图所示,一束光在玻璃和空气的分界面MM同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以下说法正确的( ) A . OB是折射光线B . 入射角为40C . 折射角为20D . 界面MM的右侧是空气12. (1分)下面几个研究实例中,采用了等效替代法的是( ) A . 利用光线表示光传播的径迹和方向B .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用两根相同的蜡烛探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C . “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时,用加热时间的长短表示吸收热量的多少D . “探究物体的动能与速度的关系”时,让同一钢球从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滚下13. (1分)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许多优美的诗词是对生活和自然现象的生动描述,也与物理知识紧密联系。下列诗词与所蕴含的物理知识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 A .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B .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人根据音调判断是钟发出的声音C . “捞不到水中月,摘不到镜中花”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D . “人面桃花相映红”一一桃花呈红色是因为它能反射红光14. (1分)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 A . 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B . 被水蒸气烫伤比沸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时要吸收热量C . 将沸点为 的氨乙烷喷到运动员扭伤的部位,是利用了氯乙烷迅速汽化吸热D . 加油站都有“请熄火加油”的提示,这是因为汽油在常温下易升华成汽油蒸气,汽油蒸气遇明火容易发生爆炸15. (1分)如图为平面镜成像实验的情景。下列有关平面镜成像的几种说法,错误的是( ) A . 棋子与像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B . 平面镜成像遵循光的反射规律C . 棋子在平面镜中成的像是虚像D . 把棋子移近平面镜时,它的像会远离平面镜二、 填空题 (共10题;共10分)16. (1分)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30角,反射角大小是_。电影院里各个座位的观众都能看清银幕上的画面,是因为光在银幕上产生_射,教室里有些位置上的同学看不清黑板上某处的粉笔字,感觉该处黑板比较亮,这是由于光在该处发生_反射缘故。 17. (1分)在地球上,驾驶员利用“倒车雷达”来判断车与物体间的距离,利用了声可以传播_。在月球上,表面为真空,真空不能传声,宇航员不能直接交流而要靠电磁波互相联系,其中的道理是_。 18. (1分)减小噪声的途径有:在_处减弱、在_处减弱、在_处减弱。19. (1分)如图,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后,被分解成 七种颜色的光,在白色光屏上形成一条七彩光带,这个现象叫光的_;如果将白色光屏换成黄色纸板。我们能看到_色光;用于电视遥控器的是一种看不见的光线叫做_外线。 20. (1分)在2008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出现了一个新奇节目手影戏逗趣,其中有一段“人逗小狗”,演员用双手配合着口技将活泼可爱的小狗从声音到形象都模仿得惟妙惟肖如图所示,幕布上小狗形象的形成利用了光的_;观众从演员的口技表演中听到小狗的叫声,是因为演员模仿了小狗发出声音的_ 21. (1分)棉花糖是很多小朋友喜爱的食物.做棉花糖时将白糖放在棉花糖机的圆盘上,白糖很快化成糖水,旋转的圆盘将糖水甩出,就可看到一丝丝的糖绕在小棍上,这样,就做成了既好看又好吃的棉花糖.在整个做棉花糖过程中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和_. 22. (1分)电视机的遥控器能发出一种不可见光,即_ ,以实现对电视机的控制;对于流入市场的假币,人们常借助验钞机发出的_ 来辨别真伪;彩色电视机画面上的色彩是由_、_ 、_三种色光混合而成 23. (1分)小明向平静的湖面看去,池水看起来比实际_(选填“深”或“浅”),他还发现鱼儿在白云中游来游去,看到的鱼儿是由于光的_形成的虚像,水中的白云是由于光的_形成的_(选填“实”、“虚”)像 24. (1分)小明从汽车内的后视镜里看见驾驶员,此时驾驶员通过车内后视镜_(选填“一定”、“不一定”或“一定不”)能看到小明;小明在后视镜里看到的驾驶员的像是_(选填“虚”或“实”)像,汽车高速行驶时对地面的压力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5. (1分)空气中主要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气体。工业上制取大量氧气采用的是分离液态空气法:在低温条件下先将空气净化,去除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并加压,使空气液化成液态空气,然后汽化。已知液态氧的沸点为-183,液态氮的沸点为-196,则当温度升高时,液态空气中首先分离出来的气体是_。 三、 实验题 (共3题;共9分)26. (1分)如图为某晶体的熔化曲线图。则该晶体的熔点为_,图中_ (选填“AB”、“BC”、“CD”)段为固液共存状态,晶体熔化时是_热。 27. (4分)在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中,如图所示,小明将几个小纸团放在正在播放音乐的扬声器的纸盆上,他发现纸团上下不断跳动。 (1)断开开关,让扬声器停止播放音乐,纸盆上的小纸团停止跳动。这说明了声音是由物体的_而产生的。实验中小纸团的作用是:将纸盆的_,从而便于观察。 (2)小明突发奇想:若将该实验装置移到月球上进行实验,当扬声器播放音乐时,他_(选填下列序号)。 A . 既能听到声音,又能看到小纸团跳动B . 不能听到声音,但能看到小纸团跳动C . 既不能听到声音,也不能看到小纸团跳动(3)小明又将钢尺的一端压在桌面上,用手拨动钢尺,保持拨动钢尺的力不变,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仪器测得a图实验声音为1.3102Hz,b图实验声音为1.2102Hz,可见随着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变长,发出声音的_变小。 (4)把钢尺换成塑料尺,其它操作相同,听出了两次声音的_不同。 (5)控制拨塑料尺的力不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在塑料尺右端开小孔,开孔前后、两次发声的波形图象如图所示。可见结构的不同,会导致发出声音的_改变。 (6)下列研究问题的方法不是采用这种方法的是_ A . 蒸发快慢与温度高低、空气流动快慢、液体表面积大小的关系B . 用悬挂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开C . 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长短、粗细、松紧的关系28. (4分)某小组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图甲中A、B、C三种读温度计示数的方式正确的是_,本实验应使用_(选填“水银”或“酒精”)温度计。(水银沸点357,酒精沸点78)。 (2)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在图乙中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3)实验过程中,依据观察到的_现象,判断水开始沸腾。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_为了说明水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_,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 (4)B、C两组同学选用相同的实验装置完成实验,他们分别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中b、c所示。如果操作及实验器材均无问题,则分析图象可知:B、C组得到b、c两种不同图象的原因可能是水的_不同。 四、 作图题 (共3题;共3分)29. (1分)如图是一辆轿车的后视镜示意图,O点为司机眼部所在位置,司机能通过右侧后视镜AB(看到平面镜)看到车位C点,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画出司机眼睛O看到C点的光路图。 30. (1分)已知一束光与水平方向成30,要使光竖直向下射向井底的青蛙、在如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并标出反射角及其大小 31. (1分)如图所示,由发光点A发出的光射到水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反射光线经过S点,试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 五、 计算题 (共1题;共3分)32. (3分)李强同学在探究“液化”知识过程中,进行了如下实验。 (1)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将烧瓶内的水加热沸腾,水蒸气从烧瓶口喷出,在瓶口稍远处,可以看到雾状的“白气”,这是因为喷出的水蒸气发生了 _ 现象,雾状的“白气”实际_ (2)这时,如果离瓶口一定距离处放置一块铁板,会发现正对瓶口的铁板表面有_,铁板的温度将_(“升高、“降低”或“不变”);王刚同学则把铁板紧贴瓶口做此实验,发现温度更高,原因是_(3)要在铁板上产生更多的水滴,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_第 14 页 共 14 页参考答案一、 单选题 (共15题;共15分)1-1、2-1、3-1、4-1、5-1、6-1、7-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