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手背静脉穿刺的临床应用解剖解剖学研究2011年第33卷第4期AnatRes,2011,Vo1.33,No.4手背静脉穿刺的临床应用解剖邱卫红(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湖北襄樊441021)?短篇论着?I摘要】目的探讨手背浅静脉,皮神经的解剖特点,为临床手背静脉穿刺提供解剖学参考.方法选取18具36侧成人手背标本,进行解剖学观察与测量.结果手背皮肤较薄,平均厚度1.2iTlm,在皮下组织内,皮神经行于浅静脉的深层,血管与神经的行程有三种情况:阶段性伴行,占34.52%;前后交叉,静脉在前,神经在后,占45.18%;不伴行,不交叉,占20.30%.手背浅静脉横断面内径的横径大于纵径.结论在静脉穿刺时,快速刺入皮肤和血管,并从血管上方进针,可避开与血管伴行或交叉的神经干,以减轻疼痛;针尖斜面应向上刺入血管,以与血管横径相适应,可避免斜面刃边对血管壁造成再损伤.【关键词】手背静脉;静脉穿刺;皮神经;应用解剖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护理技术,随着医学护理模式的转变,人们对静脉输液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样选择浅静脉,以什么方法穿刺,怎样减轻疼痛,以提高穿刺成功率,保证输液质量.手背静脉是静脉穿刺常选部位之一,本研究通过解剖手背浅层观察浅静脉与皮神经的分布关系及其周围结构的解剖特点,为静脉穿刺提供临床解剖学依据.1材料和方法1.1材料选取18具(共36侧)经指背静脉灌注蓝色乳胶的成人尸体防腐固定标本,其中男14具,女4具.解剖器械1套,游标卡尺(精确度为O.02mm)1把,直尺,头戴式放大镜等.1.2方法对18例,36侧手背部的皮肤进行解剖,可见皮下组织内的浅静脉和皮神经,仔细解剖手背部及近节指背浅静脉网,皮神经及其分支,观察浅静脉与皮神经的分布及其两者的关系.用游标卡尺测量相关数据.2结果2.1手背皮肤手背皮肤较薄,平均厚度约1.2m.其中,表皮为0.1mm,真皮1.1niT/,在真皮内有许多神经末梢,皮肤的深层可见皮下组织内的浅静脉和皮神经.皮肤与浅静脉间仅隔少量皮下组织.2.2手的浅静脉指背静脉沿指背两侧上行,彼此由较多网状交通支连接.相邻指的指背静脉在掌骨头处汇成掌背静脉.掌背静脉在手背互相连接组成手背静脉网,该网桡侧部与食指桡侧的指背静脉和拇指的指背静脉相连.上行形成头静脉;网的尺侧部接受小指尺侧的指背静脉.上行形成贵要静脉.手部浅静脉的位置表浅,位于皮下组织内.管壁薄,管腔不规则4,经血管灌注半充盈后,分别横切并测量男,女性头静脉起始处,掌背静脉中部,指背静脉中部横断面的内径(表1)表1手背浅静脉灌注半充盈状态下横断面内径(s,mm)2.3手背皮神经手背皮神经主要来自尺神经手背支和桡神经浅支.尺神经手背支:从手腕尺侧背部穿深筋膜浅出行于通信作者:邱卫红,E-mail:hwq662126.con皮下组织内,并分为3支指背神经.第1支分布于小指内侧缘.第23支分别布于小指和环指,环指和中指的相对缘.管理手背尺侧半和尺侧2个半指背面皮肤的感觉.桡神经浅支:在腕背部桡侧穿深筋膜浅出并分为4-5支指背神经.第12支行走于拇指两侧缘并分布于拇指皮解剖学研究2011年第33卷第4期AnatRes,2011,Vo1.33,N0.4肤,第3支布于食指外侧缘皮肤,第4支布于示指与中指的相对缘皮肤,还发出一支与尺神经相交通.拇指的指背神经仅达甲根处,示指的指背神经仅分布示指中部,至中指和环指桡侧缘的指背神经不超过近节指间关节,指背其余远侧的皮肤由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背侧支分布.2.4手背浅静脉与皮神经的关系肉眼可见手背浅静脉与皮神经均在浅筋膜既皮下组织内,神经行于静脉深层.皮神经的方向是从手腕背部的尺侧和桡侧呈放射状分支至指背,越分越细:手背的静脉网是掌背静脉互相连接吻合形成,并向尺侧和桡侧上行分别形成尺侧的贵要静脉和桡侧的头静脉.神经与血管的行走关系相反,两者之间的行程关系有3种情况:静脉与神经呈阶段性伴行关系,神经不恒定地位于血管的一侧,占34.52%,既皮神经与静脉伴行长度1.5CII1.这种情况常见于头静脉和贵要静脉起始处以及掌背静脉的主干和指背静脉.静脉与神经呈交叉关系,静脉在前,神经在后,占46.18%,这种情况分布于手背各部:静脉与神经不伴行,不交叉的情况较少,占19.30%.3讨论在静脉穿刺时,护士不仅要熟悉操作程序,掌握穿刺技术,还应了解穿刺部位的解剖结构特点,才能做到心中有数避开神经干,一针见血,不漏针,对血管和周围组织损伤小,疼痛轻.3.1从手背浅静脉与皮神经的关系探讨静脉穿刺避开神经的方法在头静脉,贵要静脉起始处以及手背的掌背静脉与神经呈阶段伴行的情况较多,占34.52%,静脉在前,神经在后的交叉关系占45.18%,所以静脉穿刺时,应从静脉上方进针_5_,这样,一方面可避开与静脉伴行的皮神经;另一方面又可避开与静脉交叉的皮神经.虽然手背皮肤上有很多游离神经末梢,穿刺时都会引起疼痛,但是,从静脉上方进针,针头不会直接刺伤神经干,所以疼痛较轻.如果必须要从血管一侧进针时,应准确掌握好进针的深度,千万不可过深,因为皮神经位于静脉的深面.3.2从手背浅静脉的特点探讨穿刺针头的斜面方向在临床静脉穿刺时针头的斜面是向上还是向左侧,有很多争论,从解剖观察发现手部浅静脉由于管壁薄,管腔不303规则,其管的横径(宽度)大于纵径(高度),如附表所述,在静脉穿刺时,针尖斜面向上,针头刺人血管后,其斜面与血管横径相适应,避免了针尖的刃边对管壁引起的再损伤.所以也不易漏针.然而,如果采取针尖斜面向左的进针方法以达到减少针尖对组织的切割来减轻疼痛,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因为针尖斜面向左进针,针尖刃边与管壁纵径(高度)呈垂直,特别是对较细的静脉,针头刺人血管后,易引起再损伤而导致漏针现象.而且在固定针头时针柄要转动90.才能贴近皮肤.转动时又可引起不必要的疼痛等不良情况的发生.3.3从手背皮肤的特点.探讨静脉穿刺进针的角度手背皮肤较薄,平均厚度约1.2m.其中表皮为0.1mm.真皮1.1mm.在真皮内有许多神经末梢,所以静脉穿刺针在刺人皮肤时会引起疼痛.进针角度大而速度快,针头与皮肤表面的接触面积相对减小,皮肤受损范围越小,缩短了针尖在皮下运行的时间和距离,针头对皮下组织,神经末梢刺激小,穿刺疼痛不明显.但是角度太大也不妥.如大于6O.,特别是血管在不充盈情况下,针尖易刺穿管壁.导致漏针和血肿.最佳的角度是采用20.一30.,以轻快冲击式动作从皮肤直接刺人血管腔,见回血后再平行进针少许,病人疼痛感不明显_6_.有人估算手背皮肤的面积在握拳的情况下,比伸直时增加约25%,而厚度变薄,移动性减少.所以手背静脉穿刺时嘱病人握拳,使皮肤绷紧,此时皮肤紧贴静脉,对静脉也起到固定作用,进针时针头对皮肤的刺激小,疼痛轻.参考文献1.张功劢.静脉输液中减轻病人疼痛的研究进展.北京:卫生职业教育,2007,25(2):132133.2.王滨,甘泉涌.解剖组胚学.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5.3.王滨.正常人体结构学.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8.4.邓惠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安全防护体系构建
- 2025-2030工业自动化传感器应用发展态势及投资价值评估研究报告
- 2025-2030工业级无人机巡检算法迭代与能源行业定制化需求调研报告
- 2025-2030工业物联网边缘计算设备安全防护与行业标准制定进展
- 网络营销策略策划与实施案例
- 项目预算编制与资金管理办法
- 植树节主题教学设计及获奖教案
- 财务成本控制方案及案例分析
- 初中语法专题辅导:冠词用法详解
- 汽车4S店年度营销策划大全
- 配电网安健环设施标准
-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及答案(A4打印版)
- 防雨雪冰冻应急演练
- 少儿篮球培训家长会
- 儿童抑郁量表CDI使用与说明
- 售后服务方案及运维方案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
- 结构生物学01章-结构生物学绪论(一)课件
- 25手术室护理实践指南
- 日语的拨音促音和长音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