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开封的河道变迁开封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有着2700多年的悠久历史,尤其宋文化积淀深厚,形成了“文物古迹丰富、城市格局悠久、古都风貌浓郁、北方水城独特”的四大城市特色。上古时代的开封附近河湖密布,水系发达,素有“水乡泽国”之称。沧海桑田,考察其众多河道的变迁,在令人赞叹大自然伟力的同时,也感慨开封城的盛衰和先民们坚忍不拔的伟大精神。一、 开封地理与气候条件对河流的影响开封地处豫东大平原的边缘、黄河中下游冲积扇的南部,北依黄河,南接黄淮海平原,东北离渤海约500km,西到豫西丘陵不过50km,地质构造位于华北地台的南部,属于华北坳陷盆地。开封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和缓倾斜,平均海拔在6978m之间。长期以来,由于受黄河河水的不断冲积和华北大平原沉降作用的共同影响,开封周围地形起伏较小,海拔高度较低,战国张仪就曾对开封的地势进行描述:“魏地四平,诸侯四通,条达辐揍,无有名山大川之阻。”这样的地形地势特征决定了开封周边的河流大都从西北向东南注入淮河,也为人工运河的开凿提供了天然便利的条件。上古时的开封,气候要比现在温和、湿润些,而且植物生长比较繁茂,降水丰沛。据有关历史气候的研究,上古时代的开封年平均气温高于现在3-5,年平均降水量在1000mm左右,气候属于北亚热带范围,这就为开封及其周边的河湖水系提供了充足的水源。有利的地形条件和充沛的降水使上古时代的开封附近河湖密布,水系发达,素有“水乡泽国”之称。据历史记载,在春秋战国时期,距离开封较近且和开封水运系统形成关系较为密切的河流就有数10条, 湖泊有大野泽、圃田泽、孟诸泽、荥泽等。中国古代著名的“四渎”中,有三条河流即河水、济水、淮水均从开封附近流过。河水即黄河,它从孟津出山地东流入平原经开封西40-50km的荥泽,折而东北流至今日天津附近入渤海。济水自荥泽从河水分流,东经开封北数10km,下流循今日大、小清河入渤海。淮水源出桐柏山,东流入黄海,它的本流短而支流长,北岸的大支流有汝水、颖水、泗水等。开封即沿泗水的支流汴水,属淮水第二级支流。汴水一做遍水,即浚仪渠,又名莨荡渠,发源于豫西山地东段的大周山,接纳京、政、须、索四水,东流至中牟与沙水合流,由东至开封分两支,一支为沙水,即蔡河,南流入颖;一支为汴水,东流入泗。开封在汴水南岸,属于淮水流域,但北距河水、济水都不远。到了北宋,开封更是湖光水色,河湖众多。“金池夜雨”、“州桥明月”、“汴水秋声”、“隋堤烟柳”是“汁京八景”中对北宋东京城美丽水景风光的反映。二、开封数千年来河流的变迁数千年来,开封地区的气候条件以及城市地位都不断发生着变化,河流格局也不断发生着变化。开封的河流水面可分为自然河道和人土河道,它们在古代和现代是不同的(见下表)。河流类型古代现代自然河流黄河、济水、颖水、汝水、京水、洧水、泗水、淮水、潩水等黄河等人工河流鸿沟水系、通济渠、东京四大漕运等惠济河、马家河、黄汴河、贾鲁河等(一)自然河道的演变如前文所述,自古以来,开封周围的自然河道就很多,包括黄河、济水、颖水、汝水、京水、洧水、泗水、淮水、潩水等。济水:济水是黄河的一条支津,古代被人们称为“四渎”之一,是和黄河、长江、淮河并列的大河流。济水分北济和南济,本源自王屋山,由荥阳向东流去,经山东济南市北,注入渤海。颖水:发源于河南登封县的嵩山,向东南流经阳翟、颖阳、西华,在今安徽省颖上县流入淮河,是淮河最大的支流。洧水、潩水:都发源于河南密县西部山地,向东南注入颖。京水:发源于郑州荥阳的黄堆山,水经注卷七济水曰:“济水右合黄河,水发源京县黄堆山,东南流,名祝龙泉,泉势沸涌,状若巨鼎扬汤。西南流,谓之龙项口,世谓之京水也。东留注于鱼水,鱼水又屈而西北注黄河。”宋初引京水至东京,为金水河。泗水:发源于山东省新泰市蒙山太平顶西麓,经鲁县、瑕丘、平阳、沛县、彭城、下邳,东南注入淮河,途中接纳洙水、睢水、沂水、沭水等支流。泗水距开封距离较远,但与汴渠有着密切的关系。另据元和郡县志卷七和卷八,在开封周围的河流还有:涡水、蔡水、涣水、濮水、睢水等小的河道。这些河道在数千年的历史岁月中是在不断发生着改变的。以黄河为例。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中华文化的摇篮,素有“四渎之宗”、百水之首之尊称。然而,黄河是一条很独特的河流,其突出的表现是水少、沙多。黄河流经土质疏松的黄土高原,每逢暴雨,大量的泥沙通过千沟万壑输入黄河,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以陕县水文站为例,每立方米平均含沙量高达377kg,平均年输沙量为16亿t,是长江的70倍、钱塘江的220倍,有 “一碗水半碗沙”的说法。当黄河进入中下游后,河道变宽,水流变缓,河流挟沙能力减小,大量的泥沙便沉积下来,每年约有4亿t堆积在下游河床内,使下游的河床日渐抬高。据统计,20世纪以来,黄河平均每年淤积抬高3-5cm,某些地段已高出两岸地面5-6m,有些地方甚至超过10m,成为世界著名的“地上悬河”。泥沙的不断淤积造成了黄河善决、善徙的特点。据历史记载,过去2000年间,黄河决口约1500多次,其中大的改道有26次,大改道6次,平均不到5年一患,3年两决,百年一改道。河道摆动和泛滥波及的范围,西起太行山、伏牛山山前平原,东抵山东丘陵于渤海、黄河之滨,北至海河,南达淮河、苏北,地跨河北、河南、山东、安徽和江苏五省,面积达25万平方公里,由此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古代的黄河离开封并不近。北宋以前,黄河流经河南北部,自濮阳北行流入海,距开封数百里。公元1128年,宋东京留守杜充,为了阻止金兵南近,在滑县李固渡以西决开黄河,大河改经滑县、濮阳以南,过甄城,历巨野、嘉祥一带,汇泗入淮。从此,黄河开始南泛,不断逼近开封。据统计,自金明昌五年(公元1194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前的750多年间,黄河河道在今开封市境范围内较大的变迁有7次。开封城曾四次被淹,15次被洪水包围。黄河的多次决溢泛滥给开封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二)人工河道的演变古代开封地势低平,水源丰富,从而为人工河道的开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晚唐文人皮日休在其汴河怀古一书中曾说道:“应是天叫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因此,从魏国迁都大梁以后,便开始不断开挖、疏浚水系,就与开封城市发展关系极为密切的人工河道来说,主要有鸿沟水系、东京四大漕运等。1. 鸿沟水系的演变公元前四世纪,魏惠王迁都大梁,开封城市可考的历史从此开始。但开封地势低平,易积水成涝,自魏惠王建都大梁以后,开封城市的治水引水工程就不断进行,公元前363年,魏惠王自荥阳引黄河水入圃田泽,然后开大沟,引圃田水东流,经大梁城北再折而南入颖水,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沟通黄河和淮河两大水系的鸿沟运河。鸿沟全长约250km,它把流经豫东黄河平原的主要河流贯穿起来,构成一个以大梁为中心、沟通黄河下游淮河中下游之间的水运网。这个水系,除了鸿沟外,主要水道还有:获水(丹水),自大梁分沟水东流,至彭城(今徐州)入泗水;睢水,自大梁南分沟水东南流,经宋都睢阳至今江苏睢宁县入泗水;沙水,自陈(淮阳)分流东南,至今安徽涂山入淮;济水,自圃田泽分水东流,经陶(今山东定陶县西北)入大野泽,继而东北流入渤海。史书河渠志称:荥阳下引河东南为鸿沟。以通宋、郑、陈、蔡、曹、魏、卫,与济、汝、淮、泗会,概括说明鸿沟水系沟通黄、淮,联络东方列国的形势。鸿沟水系的沟通由此使大梁成了四通八达的水运网中心,形成“北距燕赵,南通江淮,水路都会,形势富饶”的名都大邑。公元前225年,秦始皇二十二年,秦将王贲攻魏,“引河沟灌大梁,大梁城坏。”城毁魏亡,大梁城失去了政治中心的地位,而且这次水患,使鸿沟水系也受到严重的破坏,豫东黄河平原河道淤塞,水系紊乱,特别是开封附近,常年积水不泄,芦苇丛生,一片荒凉。两汉时期,鸿沟水系主干道逐渐被淤塞,由经过引黄河水入浦田泽,绕大梁城北,东南经彭城达泗入淮的古汴水支流所取代,三国时期,由于经济中心的转移,鸿沟水系虽几经疏浚,但仍没有得到完全的恢复。2. 汴河的演变汴河在开封城市发展史上具有重要作用,开封的兴旺发达与汴河的关系极为密切,开封能够成为全国的首都,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汴河从开封经过,把黄河和长江联系起来,使各地的物资源源不断的运到开封来供统治者享用。汴河的名称很多,苏轼曰:“或为鸿沟,或为官渡,或为汴,上下百余里间,不可必”。曾巩曰:“其后,或曰鸿沟,或曰浪宕渠,或曰浚仪渠,或曰石门渠。名目繁多,令人莫衷一是”。“真可谓是:枝津交络、名称互见、使人目眩心摇”。虽然汴河是一条人工河流,但它的前身仍为天然河道。黄河流经古荥阳北,从南岸衍出的一道分流就是己经湮没的古济水与汴水的共同河源。汴河流入荥泽后,济水东去,汴水东南流,由圃田泽经中牟到大梁北,这就是汴水的上游,也是古代的鸿沟。自秦汉到北宋的1400多年间,由于中原地区的物产不足以养活京师(包括西安、洛阳、开封)的人马,需要从南方各省大量调入粮粟。汴河便成为运载这些庞大物资的主要交通线路。据宋史食货志记载太平兴国元年(公元981年) 四河(汴河、蔡河、金水河、五丈河)运往京师的550万石粮食中,有400万石来自汴河。至道年间(公元995年)达580万石,大中祥符初(公元1008年)多达700万石。宋史河渠志在论及当时河道时说:“唯汴河横亘中国,首承大河,潜引江湖,利尽南海。半天下之财富,并山泽之百货,悉由此路而进。”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汴河为东京汴梁送来了繁荣昌盛。但是,由于汴河水主要来源于黄河,而黄河流量无定,暴涨暴落,含沙量高,且从唐末到北宋越来越高,导致汴河经常淤塞泛决。唐末一度溃决后,因战乱而长期未加疏浚,至五代时下游(宿州以下)河道悉为污泽。宋代初期规定对汴河3-5年要疏浚一次,以后又改每年一浚。但引黄济汴带来的泥沙问题,终究未能解决,致使河床迅速淤高。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描述汴河从开封东水门至襄邑(今睢县)一段的情况是:河底皆高出堤外平地一丈二尺余,自汴堤下瞰居民,如在深谷。汴河河床中积沙几与开封城中相国寺屋檐相平。汴河同黄河一样,也成“悬河”了。宋高宗迁都临安后,宋、金对峙,形成南北对立的两个政权,汴河失去了沟通南北经济的意义,长期不加疏浚,逐渐荒废。楼钥在它的北行目录中描述:行数里,汴水断流,又六十里,宿宿州,自离泗州沿汴而行,至此(宿州),河已埋塞,几与岸平;周辉在北辕录中记述道:.晚宿灵璧县,汴河自此断流,自过泗,地皆荒瘠。南宋诗人洪诗诗云:隋堤远望人烟少,汴水流干辙迹深。当年波涛滚滚的河流,已是车马来往的大路。金元以后,黄河南徙,汴河成了黄河的泛道,泥沙堆积日益严重,年复一年,汴河逐渐被淤塞湮废,元初,汴河终淤为平陆。举世闻名的汴河,经过一千余年的变迁,今日除个别地段外,踪迹已难寻觅了。以上的历史事实,可以看出,汴河的形成和发展可概括为:初兴于先秦,中盛于隋唐、北宋,败落于南宋,湮没于元初。3. 惠济河的演变惠济河是开封城市发展史上仅次于汴河的另一条重要河流。惠民河原名闵河,在史书中又称蔡河,东京梦华录记载:蔡河正名惠民河,为通蔡州故也。惠民河以开封为中心,上下分为两个河段,上游河道称闵河,下游河道称蔡河。宋史河渠志蔡河篇:蔡河贯京师,为都人所仰,兼闵水、洧水、潩水以通舟。闵水自尉氏历祥符、开封合于蔡,是为惠民河。以上资料说明了闵河、惠民河、蔡河相互关系,说明这条运河的上游是惠民河,下游是蔡河。惠民河的历史演变可概括为:初兴于先秦,中盛于隋唐、北宋,淤废于元初,终止于明代。惠民河在遭运上虽不如汴河,但在航运价值上却不低于汴河。汴河主要沟通东南一路,惠民河却沟通东南和西南两路。但由于北方的战事不断,加之黄河的多次决溢泛滥,惠民河渐趋淤废,崇祯十五年,李自成义军扒开黄河,水淹开封,蔡河上东西二桥尽为湮没,惠民河至此完全淤废。4. 五丈河和金水河的演变五丈河始凿于唐代武则天统治时期,李廉汴京遗迹志这样叙述它的历史,“唐武后时,引汴水入白沟,接注湛渠,以通曹、兖之赋,因其阔五丈,名五丈河,即白沟河之下流也。唐末湮塞,周世宗显德四年,疏汴水入五丈河,自是齐、鲁舟揖皆达于汴。”但五丈河因水不足而淤浅。金水河一名天源,其源为荥阳黄堆山之祝龙泉,下游即为京水。太祖建隆二年春,陈承昭率水工引京水过中牟,名曰金水河,抵都城后,东汇于五丈河,原为解决五丈河水源而开。五丈河和金水河也均以黄河为水源,同样摆脱不了泥沙严重淤积的危害,于元代以前,先后被淤积为平陆,在大地上消失了。三、 河道变迁的影响因素1. 黄河的大规模泛滥黄河的大规模泛滥在对开封城市的形成和发展造成巨大危害的同时,还不断改变着开封地区的河道格局。如前所述,黄河是一条很独特的河流,一是水少,二是沙多。而开封附近的河流大都以黄河为水源,随着黄河的多次决溢泛滥,这些河道都摆脱不了黄河泥沙淤积的严重影响,虽然历朝历代都对河流的清淤治沙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但收效甚微,淤塞湮没仍在所难免,如东京的“四大漕运”都因黄河的泛滥而在元明时期逐渐淤没。宋代开封地区的其他主要河道如颖水、泗水等也都因黄河的多次泛滥夺道而逐渐失去航运价值,直至最后淤废。2. 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不断适应和改造自然环境的动态过程,而且,随着人类知识的增加和科技的进步,改造自然的范围愈来愈扩大,程度也愈来愈深入。这种状况在适宜人类活动的平原地区表现的更加明显。考古资料证实,早在新石器时代的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时期,开封地区就有先民生产和生活;夏商时代,传说开封又是夏都老丘所在地;春秋战国时期,启封和大梁城先后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整模脱模工职业技能考核试卷及答案
- 安全培训档案归档课件
- 2024中国中信金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分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及1套参考答案详解
- 有色金属配料工专业知识考核试卷及答案
- 普通过磷酸钙生产工抗压考核试卷及答案
- 改则县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四年级数学期末学业展示试题含参考答案
-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及答案
- 保温成棉控制工技能操作考核试卷及答案
- 铸管精整工转正考核试卷及答案
- 宫颈细胞学化生课件
- 《民法概述》课件
- 盆底肌筋膜筛查及手法治疗
- 景观设计客户需求洞察
- 2023年福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卷及答案解析
- 第五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024年形势与政策
- DB11 1488-2018 餐饮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 译林版小学英语二年级上册全册课件
- 2024年卷烟封装设备操作工职业鉴定考试题库(浓缩500题)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二单元》综合测试卷(附答案)
- 《第3课 数据的价值》参考课件1
- 中职机械专业《变压器》单元测试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