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2009年2月高三调研测试试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_第1页
湖北省武汉市2009年2月高三调研测试试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_第2页
湖北省武汉市2009年2月高三调研测试试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_第3页
湖北省武汉市2009年2月高三调研测试试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_第4页
湖北省武汉市2009年2月高三调研测试试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湖北省武汉市湖北省武汉市 20092009 年年 2 2 月高三调研测试试卷月高三调研测试试卷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本试卷分第 卷 选择题 和第 卷 非选择题 两部分 满分 300 分 考试用时 150 分钟 第第 卷卷 选择题 共选择题 共 126126 分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l C 12 N l4 0 16 Na 23 Mg 24 A1 27 S 32 Fe 56 本卷共 21 小题 每小题 6 分 一 选择题 本题包括 13 小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对实验动物进行以下处理 甲切除大脑皮层 乙破坏下丘脑 其它结构保持完整 改变 环境温度后 A 甲能维持体温相对恒定 乙不能 B 甲不能维持体温相对恒定 乙能 C 甲 乙都能维持体温相对恒定 D 甲 乙都不能维持体温相对恒定 2 丙酮酸是生物体内一种很重要的中间产物 下列有关丙酮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C4植物的维管束鞘细胞能产生丙酮酸 B 葡萄糖与丙酮酸能进入线粒体进行有氧氧化 C 剧烈运动时 肌肉细胞中的丙酮酸能转变成乳酸 D 肝脏细胞中丙酮酸通过转氨基作用能生成丙氨酸 3 下列生理过程与生物膜无关的是 A 叶肉细胞中 H2O 在光照下分解 B 唾液腺细胞分泌唾液淀粉酶 C tRNA 携带氨基酸进入核糖体 D 突触小体释放递质到突触间隙 4 某些细菌在生长过程中不断向菌体外分泌外毒素 其成分为蛋白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控制细菌外毒素合成的基因编码区由外显子和内含子构成 B 细菌外毒素的分泌与高尔基体活动密切相关 C 对数期细菌快速增长 积累的外毒素最多 D 进入人体内的细菌外毒素主要引起机体体液免疫 2 5 研究人员根据黄杉胸径的大小划分了不同龄级 对种群 A 自然状态 和种群 B C 不同 人为干扰强度 进行了取样调查 结果如下图 由此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A 不同人为干扰条件下 黄杉种群均表现为增长型 B 适度的人为干扰对低龄级黄杉的生长较为有利 C 种群 A 中各龄级数量适中 营养级能量将保持相对稳定 D 种群 C 中高龄级黄杉数目锐减 随时间推移种内斗争将会增加 6 2008 年 8 月 某品牌婴幼儿奶粉污染事件震惊全国 不法分子利用了目前食品工业中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方法 凯氏定氮法 其核心内容是 先检测食品中氮元素的含量 然后 再乘适当的换算因子后得出蛋白质含量 的缺陷 向奶粉中添加一种很稳定的物质三聚氰 胺 分子式 C3H6N6 而提高蛋白质的检测值 下列有关蛋白质及凯氏定氮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三聚氰胺可以将其它物质转化为蛋白质 B 用鸡蛋壳膜和蒸馏水及必要仪器不能除去蛋白质胶体中的食盐 C 一切重要的生命现象和生理机能 都与蛋白质有着密切关系 D 向食品中添加尿素 CO NH2 2 比添加三聚氰胺更能提高蛋白质的检测值 7 下列各组离子中 加入盐酸或 NaOH 溶液都能大量共存的是 A B 3 3 AlKHCOCl 22 4 BaNaClSO C D NaClBrI 3 NaKAgNO 8 用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N A 32g 氧气和臭氧的混和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 2 A N B 标准状况下 22 4 L CH3CH2Br 中所含分子数为 A N C 0 1 mol H3O 所含质子数为 A N D 0 1 mol Fe 和足量的稀硝酸充分反应 转移电子数为 0 2 A N 3 9 具有强氧化性的高铁酸盐是公认的绿色 高效的水处理剂 其制备方法可以 2 4 FeO 表示为 关于该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32 42 aFebClOcMdFeOeClfH O A M 代表 H B 是氧化产物 2 4 FeO C ClO 在反应中被氧化 D 生成 l mol 时共转移 l 5 mol 电子 2 4 FeO 10 常温下 有甲 乙两份体积均为 1 L pH 均为 3 的溶液 其中甲为醋酸 乙为盐酸 甲用蒸馏水稀释至 l00 倍后 溶液的 pH 变为 a 乙与等体积 浓度为 l 5 mol L 的氨 水混合 在此混合液中 bmol 则 a b 正确的答案组合是 4 n NHn Hn OH A 3 5 之间 0 0005 B 3 5 之间 0 001 C 5 0 0005 D 5 0 001 11 一定温度下 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 充入一定量 HI 气体 发生如下可逆反应 下列说法正确是 22 2 0HI gHgIgH A 若每消耗 2n mol HI 的同时生成 n mol H2 表明该反应已达平衡 B 容器内的压强不发生变化 表明该反应已达平衡 C 平衡时 其它条件不变 再充入一定量 HI 重新达平衡后 I2的百分含量增大 D 平衡时 其它条件不变 升高温度 混合气体的颜色加深 12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Na NaCl SiO2的熔点逐渐升高 B 1 mol 乙醛与足量新制的银氨溶液反应生成 1 mol Ag C 一定条件下可将干冰转化或组成为 C02 的原子晶体 该晶体中每个碳原子与四个 氧原子结合 D 工业上通常用电解熔融 MgCl2的方法冶炼 Mg 13 以 Pt 为电极 电解含有 0 10mol M 和 0 10mol N3 4 M N3 均为金属阳离子 的溶液 阴极析出金属单质或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y 与导线中通过 电子的物质的量 x 的关系如右图 对离子氧化能力的强弱判断正确的是 选项中 H 为氢离 子 A M H N3 B M N3 H C N3 H M D 条件不足 无法确定 二 选择题 本题包括 8 小题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有的有 多个选项正确 全部选对的得 6 分 选对但不全的得 3 分 有选错的得 0 分 14 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 古人钻木取火 B 用火炉把水烧开 C 用打气筒打气 筒壁变热 D 瓶内的高压气体将瓶塞冲开 瓶内气体的温度降低 15 质子数与中子数互换的核互为镜像核 例如是的镜像核 同样也是 3 2He 3 1H 3 1H 的镜像核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3 2He A 和互为镜像核 13 7N 13 6C B 和互为镜像核 15 7N 16 8O C 核反应是衰变 2341 1120 HHHen D 一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结合成氚核 时一定放出能量 3 1H 16 下图是甲 乙个单摆做简谐运动的图象 以向右的方向作为摆球偏离平衡位置位移的 正方向 从批 t 0 时刻起 当甲第一次到达右方最大位移处时 A 乙在平衡位置的左方 正向右运动 B 乙在平衡位置的左方 正向左运动 C 乙在平衡位置的右方 正向右运动 D 乙在平衡位置的右方 正向左运动 17 运载火箭的最后一级以 7 6km s 的速度飞行 这一级火箭由一个质量为 150kg 的仪器 5 舱和一个质量为 300kg 的火箭壳 在仪器舱后面 扣在一起 当扣松开后 它们之间的压缩 弹簧使两者分离 这时仪器舱相对于火箭壳的速率为 0 9km s 设所有速度都在同一直线 上 则两者分开后仪器舱的速度大小是 A 7km s B 7 9km s C 8 2km s D 9 1km s 18 如图所示 等腰三角形内分布有垂直于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 它的底边在 x 轴上且长 为 2L 高为 L 纸面内一边长为 L 的正方形导线框 沿 x 轴正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穿过磁场区域 在 t 0 时刻恰好位于图中所示的位置 以顺时针方向 为导线框中电流的正方向 在下面四幅图中能够正 确表示电流 位移 I x 关系的是 19 由于地球的目转 目前赤道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约为 980cm s2 赤道表面物体的向心 加速度约为 3 4cm s2 若逐渐增大地球的自转角速度 当增大后的地球自转角速度是现 在的 K 倍时 赤道表面的物体对地面的压力恰好为零 则比值 K 约等于 A 0 06 B 17 C 289 D 2892 20 平面镜通常是在一定厚度的透明玻璃后表面镀银制成 从点光源 S 发出的光线经过玻 璃前表面和镀银面多次反射 会生成关于 S 的多个像点 如图所示 PQ MN 分别是前表面 和镀银面与纸面的交线 SS 是垂直于 PQ 和 MN 的直线 AA 和 AB 分别是 SA 的反射光线 和折射光线 BC 是 AB 的反射光线 CC 图中未画出 是 BC 的折射光线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AA 的反向延长线与 SS 的交点为最亮的像点 B BC 的反向延长线与 SS 的交点为最亮的像点 C CC 的反向延长线与 SS 的交点为最亮的像点 D CC 与 AA 一定平行 6 21 如图所示 边长为 L 的等边三角形 ABC 为两有界匀强磁场的理想边界 三角形内的磁 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 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B 三角形外的磁场 足够大 方向垂直纸面向里 磁感应强度大小也为 B 把粒子源放在顶点 A 处 它将沿的角平分线发射质量为 m 电A 荷量为 q 初速度为 vo的带电粒子 粒子重力不计 若从 A 射出的粒子 带负电 第一次到达 C 点所用时间为 t1 0 qBL v m 带负电 第一次到达 C 点所用时间为 t2 0 2 qBL v m 带正电 第一次到达 C 点所用时间为 t3 0 qBL v m 带正电 第一次到达 C 点所用时间为 t4 0 qBL v m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t1 t2 t3 t4 C t1 t2 t3 t4 B t1 t2 t4 t3 D t1 t3 t2 t4 第第 卷卷 非选择题 共非选择题 共 l74l74 分分 22 18 分 1 为研究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实验小车在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 把穿过打点计时器的 纸带一端固定在小车上 小车拖动纸带运动时 纸带被打出一系列的点 其中有一段如图 所示 将这些点标上代号 测出 1 至 4 各点到 P 点的距离 S1 S4 以及 P 点到 5 至 8 点的距 离 S5 S8 算出小车从各点运动到 P 点的时间 t 内的平均速度为 得到如下的记录表格 812 128 434 SSS v vvv TTT 计时点 l 2 3 4 P 5 6 7 8 7 t S 0 08 0 06 0 04 0 020 02 0 04 0 06 0 08 v cm s 70 372 375 5 77 583 O 85 5 87 O 90 0 请以横轴代表时间 t 以打点计时器打下 P 点的时刻作为零时刻 以纵轴代 表平均速度 作出图 vvt 根据作出的图回答 打点计时器打下 P 点时 实验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是 cm s 2 我们知道 小灯泡的电阻随通电电流的增加而非线性地增大 现要测定当一个小灯泡的 电阻等于已知电阻时 通过它的电流强度 选用的实验器材有 0 R i 待测小灯泡 标称值 2 5 0 3 1 RVA ii 直流电源 电动势约 6EV iii 滑动变阻器 标称值 50 1 5 R A iv 微安表量程 内阻 50000200 A V v 已知定值电阻 6 0 R vi 供选用的电阻 160Q 3 100 1 R 2 RK 3 RK Vii 一个单刀单掷开关 一个单刀双掷开关 导线若干 1 S 2 S 如图乙 利用一个或几个 供选用的电阻 将微安表改装成一个量程略大 2 5的伏V 特表 将改装的电路图画在图甲的方框内 此伏特表的量程是 本问结果取两位V 有效数字 8 现利用改装好的伏特表和选用的器材设计如图乙所示的电路 来测量通过小灯泡的电 流强度 请在图丙的实物图上连线 将滑动变阻器的触头置于最右端 闭合 先接 测得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R 1 S 2 Sa 0 R 再改接 测得小灯泡两端的电压 若 则需反复调节 直到 0 Ub L R L U L U 0 U R 接口和接时 定值电阻两端电压和灯泡两端电压相等 即 2 Sab 0 R 0 U L R LU 若测得此时伏特表的示数为 1 5V 则通过小灯泡的电流强度为 0 LUU A 23 16 分 一物体从粗糙斜面 足够长 的底部以 6的视速度上滑 然后又沿斜面滑下 m s 来 回到底部时的速度为 2 求此物体达到的最大高度 10 m sg m s 24 18 分 如图所示 一质量为的物块与直立轻弹簧的上端连接 弹簧的下端固定mA 在地面上 一质量也为的物块叠放在的上面 处于静止状态 若 粘mBAABAB 连在一起 用一竖直向上的拉力缓慢上提 当拉力的大小为时 物块上升的高度B 2 mg A 为 此过程中 该拉力做功为形 若 不粘连 用一竖直向上的恒力作用在LABF 上 当物块上升的高度也为时 与恰好分离 重力加速度为 不计空气阻BALABg 力 求 1 恒力的大小 F 2 与分离时的速度大小 AB 25 20 分 如图所示 在正交坐标系的第一 四象限内分别存在两个大小相等 方xOy 9 向不同的匀强电场 两组平行且等间距的实线分别表示两个电场的电场线 每条电场线与 算轴所夹的锐焦均为 60 一质子从轴上某点沿着垂直于电场线的方向射入第一象限 yA 仅在电场力的作用下第一次到达轴上的点时速度方向正好垂直于第四象限内的电场线 xB 之后第二次到达轴上的点 求与的比值 xCOBBC 26 10 分 作为重要的工业三酸之一 硝酸通常有以下两种制取方法 I 硝酸盐与浓硫酸反应 32443 NaNOH SONaHSOHNO II 氨的催化氧化法 其主要步骤为 氨的催化氧化 氧化成 水吸收NO 2 NO 2 NO 生成硝酸 1 方法 l 中不能加强热 其原因是 2 写出方法 中步骤 的化学反应方程 式 3 采用方法 制取硝酸 若经过多次循环后 步骤 中氮元素的总利 用率是 90 某化工厂用 1 t 氨气制得 5t63 的硝酸溶液 求步骤 中氨气的转化率 书写计 算过程 结果精确到 0 1 27 15 分 是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前 20 号元素 同周期 XYZW XY 同主族 与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 由这四种元素形成的单质 化合物有YZ 1n Z n W 如下图转化关系 已知 常温下为液体 为气态化合物 且ABCEG 均为直线型分子 是由元素形成的常见化合物 ACG DWY 10 1 元素的名称 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的电子式 WZA 2 写出的化学式 DE D E 3 已知 38g与完全反应生成时放出口的热量 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AYBC akj 方程式 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F 28 20 分 在中学化学实验室中 可通过下图的方法制得一种常见的有毒气体 Z 是黑色粉末 是白色固体 焰色反应透过蓝色钴玻璃呈紫色 可用于制备火柴 且都XY 是常见的氧化剂 1 写出与的浓溶液共热生成的离子方程式 XYZ 2 与混合后共热可产生一种无毒气体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XY 下图是实验室常见的气体发生装置 此反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编号 实验过程中 检验气密性之后 气密性良好 向该装置中加入粉末状固体的操作 是 3 与乙烯加成可得一种有机物 为验证该有机物中含有与相同的元素 ZZ 请选择合适的试剂 用字母编号回答 a 稀盐酸 b 稀硝酸 c 稀硫酸 d 氢氧化钠溶液 e 硝酸银溶液 f 淀粉溶液 g 碘化钾溶液 h 品红溶液 4 在实验室中制取气体时 通常可用排某种溶液的方法收集 则该溶液是 ZZ 也可用排空气集气法收集 若用右图装置 不能改变瓶口朝向 则气体应该从 填Z m 或 n 口进 11 5 有人设想利用原电池原理以和氢气制备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同Z 时获取电能 假设这种想法可行 用石墨作电极材料 用稀盐酸作电解质溶液 则通入 的电极为原电池的 极 其电极反应式为 Z 29 15 分 已知 同一个碳原子上连有两个羟基时不稳定 会自动失水 即 是化合物的四种同分异构体 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不超过 l80 分 1234 AAAA A 子中只含碳 氢 氧三种元素 其中氧的质量分数为 31 58 实验表明 均是只有一个侧链的芳香族化合物 它们均含有醇羟基 并可以进行如下 1234 AAAA 反应 产物中均为芳香族化合物 EFGK 1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分子式为 A 2 写出 的结构简式 1 A 3 A 1 A 3 A 3 写出由生成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反应类型为 HM 4 现有如下试剂 稀盐酸 稀硫酸 溶液和 溶液 从中选择合适 3a N HCO 3 FeCl 试剂 简述鉴别和溶液的实验操作方法 现象及结论 EF 22 分 生物的性状可能受一对或多对基因控制 研究玉米苗颜色遗传 让甲株与乙株杂 交 全为绿苗 自交 其中部分绿苗自交后代中 绿苗与白化苗的比例均接近 9 7 1 F 1 F 1 玉米苗颜色的遗传是否符合孟德尔的遗传定律 请对 9 7 出现的原因作出合理的 解释 2 若亲代甲乙两株是基因型不同的杂合绿色植株 请自设基因符号推测 甲乙两株的 基因型是 绿苗的基因型为 甲乙两株玉米各自自交 后代的结果 1 F 相同 不同 12 3 玉米开花期 因天气原因影响传粉导致减产 拟通过喷洒生长素类似物来减少损失 是否可行 试简述理由 31 20 分 某实验室将水稻幼苗固定于无底反应瓶中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该装置是根据 比重浮沉的原理 由称量浸没在液体中的瓶所受浮力的改变值测量气体量的改变 A I 利用该装置可以测定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导致的瓶内气体容积的变化 调节天平平衡 在适宜的光照强度下 光照 15 min 后 指针向 左 右 偏转 原 因是 接着进行遮光处理 指针将 原因是 利用该装置还可以探究水稻幼苗地上部分能否向根系供氧 以天平指针偏转 1 格所需 要的时间作为观测指标 完成实验 1 步骤 步骤 1 将装置中的缓冲液换成 溶液 2 CO 步骤 2 调节天平平衡 记录天平指针偏转 l 格所需要 的时间记为 1 t 步骤 3 记录天平指针偏转 1 格所需要的时间记为 2 t 2 预期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13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阅卷建议 生物 第 I 卷 1 5 题 第 II 卷 30 31 小题 化学 第 I 卷 6 13 题 第 II 卷 26 27 28 29 小题 物理 第 I 卷 14 21 题 第 II 卷 22 23 24 25 小题 第第 I I 卷 选择题 共卷 选择题 共 126126 分 分 一 选择题 每小题 6 分 共 126 分 题号1234567891011 答案ABCDCCCABBD 题号12131415161718192021 答案BAACDADDCABCDB 第第 IIII 卷 非选择题 共卷 非选择题 共 174174 分 分 22 18 分 解答 分 解答 1 如图所示 如图所示 4 分 分 80 0 2 分 分 2 2 6 3 分 如图答甲所示 3 分 如图答乙所示 3 分 0 25 3 分 14 23 16 分 解答 分 解答 设物体质量为 m 摩擦力为 f 斜面倾角为 沿斜面上冲的最大位移为 L 由动能定 理 4 分 2 0 1 sin 2 mgfmv 物体沿斜面下滑 L 到达底部 由动能定理 4 分 2 0 1 sin 2 mgfmv 最大高度为 4 分sinhL 联立 解得 2 分 22 0 sin 4 vv hL g 代入数据求得m 2 分1h 说明 若不写 式 结果正确给 式的 4 分 24 18 分 解答 1 设弹簧劲度系数为 k A B 静止时弹簧的压缩量为 x 则 2 2mg x k 分 A B 粘连在一起缓慢上移 以 A B 为整体为研究对象 当拉力为时 2 mg 2 分 2 2 mg k xLmg A B 不粘连 在恒力 F 的作用下 A B 恰好分离时 以 A B 为整体为研究对象 根据牛 顿第二定律 2 分 22Fk xLmgma 以为研究对象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2 分BFmgma 15 联立 解得 3 分 3 2 mg F 2 A B 粘连在一起缓慢上移 设弹簧弹力做功为 根据动能定理LW弹 2 分20WWmgL 弹 在恒力 F 作用下 设 A B 分离时的速度为 根据动能定理v 2 分 2 1 22 2 FLWmgLmv 弹 联立 解得 3 分 2 2 mg k xLmg 说明 1 若通过计算得到从而得到 同样给分 4 mgL W 5 2 gL v 2 若将 式合写为 给 4 分 2 1 2 2 FLWmv 25 20 分 解答 带电粒子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 设质子在电场中运动的加速度为 在两点的速aAB 度分别为 经历时间为 作垂直于方向 平行于方向 过交点 0 vv 1 tAM 0 vBM 0 v 作 轴的垂线 垂足为 则MxN OBONNB 由几何关系 2 分sin30ONAM 2 分cos30NBMB 由题意知与的夹角为根据平抛运动规律v 0 v60 沿垂直方向的位移 2 分 0 v 2 1 1 2 AMat 沿平行于方向的位移 2 分 0 v 0 1 MBv t 16 在 B 点 沿垂直于方向的速度分量 2 分 0 v 1 sin60vat 沿平行于方向的速度分量 2 分 0 v 0 cos60vv 联立 解得 2 0 3 2 v AM a 2 0 3v MB a 联立 解得 2 0 9 4 v OB a 设质子从到经历时间为 作垂直于方向 平行于方向 根据平抛运动BC 2 tBPvCPv 规律 沿方向 2 分CP 2 sin60BCvt 沿方向 2 分BP 2 2 1 cos60 2 BCat 联立 解得 2 0 16 3 v BC a 联立 解得 4 分 27 64 OB BC 说朗 若用其他方法求解 参照参考答案给分 26 10 分 1 硝酸不稳定 如果采用强热条件 则会使生成的硝酸分解 3 分 2 3 分 32 45NHO 2 46NOH O 3 解 设步骤 中 氨气的转化率为 0 x 由元素守恒可得 N 3 NH 3 HNO 1763 190 tx 563 t 1763 190 563 txt 94 4 x 答 步骤 中氨气的转化率为 4 分 94 4 17 27 15 分 1 钙 每空 2 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