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在大骨节病病区病情监测中的应用.doc_第1页
健康教育在大骨节病病区病情监测中的应用.doc_第2页
健康教育在大骨节病病区病情监测中的应用.doc_第3页
健康教育在大骨节病病区病情监测中的应用.doc_第4页
健康教育在大骨节病病区病情监测中的应用.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健康教育在大骨节病病区病情监测中的应用【摘要】目的了解山西省榆社县大骨节病的病情。方法在河峪乡刘家沟和东汇乡的王景村2个大骨节病病区开展大骨节病健康干预措施及病情监测评价。结果健康干预及监测结果表明:榆社县河峪乡刘家沟和东汇乡的王景村1991年1999年全民大骨节病总患病率处于下降状态,从14.33%下降至6.32%,7岁12岁的儿童,X线骨端阳性检出率为0。结论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可以有效提高病区人群大骨节病防治知识,提高其自我保护能力,降低发病率。 【关键词】 大骨节病;健康教育;榆社县;病情监测大骨节病是一种地方性、多发性、变形性骨关节病。基本病变是发育中儿童的关节透明软骨的变性与坏死以及继发的骨关节炎1,2,严重病变可致矮小畸形,甚至终生残疾。目前,我国大骨节病比较严重,榆社县是我省35个大骨节病病区之一,为了掌握我县近年来的病情状态,我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科配合省地方病研究所1991年—1999年对榆社县河峪乡刘家沟和东汇乡的王景村进行了大骨节病健康干预和病情监测,现将这十几年的健康教育及病情监测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在我县有代表性的2个病区即河峪乡刘家沟和东汇乡的王景村作为监测点,1991年、1994年、1999年对全体居民临床普查,分为0岁6岁、7岁12岁、13岁19岁、20岁39岁、40岁59岁、60岁及以上6个年龄组,普查率在90%以上,对被检查对象按照临床诊断标准逐人做出诊断。1991年1999年每年都在检测点整群抽取7岁16岁少年儿童50例以上做临床检查,7岁12岁儿童30例以上拍摄右手正位X线片及骨端检查,按照全国统一的临床诊断标准和X线诊断标准逐人做出诊断。1.2方法1.2.1健康教育方法通过确定大骨节病病因和防治知识核心信息并以传单、讲座、板报、漫画、影像为载体,经过媒体、专业咨询、学校授课等多种形式的广泛传播,根据目标人群对大骨节病变化情况进行病情监测。1.2.1.1疾病认识由榆社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控科负责地方病防治的工作人员采用咨询、讲座等多种方式对病区居民讲解大骨节病的基本病因、环境因素的影响、临床特点、自觉症状、防治知识,聘请省地方病研究所专家给学生授课,研究病因等相关知识。1.2.1.2生活指导指导病区居民进行改良水质,提倡食物多样化,讲卫生,防止食物发霉,预防性补硒,早期治疗。在劳动、运动及日常生活中,指导病人随时注意保护关节,减轻关节的负荷,可以延缓病情进展等。1.2.2病情监测评价方法采取第1991年、1994年及1999年对全体居民做临床普查,普查率达90%以上,对被检查对象按照临床诊断标准逐人做出诊断。每年抽取7岁12岁儿童30例以上拍摄右手正位X线片。随后隔3年(2003年、2007年)进行监测1次7岁12岁儿童,按照全国统一的X线诊断标准逐人做出诊断,并进行监测评价。2结果2.1全民总患病率河峪乡的刘家沟监测点大骨节病全民患病率1991年、1994年分别为14.33%、10.45%。东汇乡的王景村监测点大骨节病全民患病率1991年、1994年和1999年依次为9.13%、7.68%、6.32%,可以看出全民总患病率呈下降趋势。2.2年龄段患病率年龄段患病率按0岁6岁、7岁12岁、13岁19岁、20岁39岁、40岁59岁、60岁及以上6个组统计,结果表明现在病人主要分布在20岁以上3个年龄组,尤其是40岁以上中老年病人较多。1999年统计,20岁以下人群已无病例,可见判定为历史病区。详见表1。2.37岁16岁少年儿童临床病情河峪乡的刘家沟监测点,1991年、1992年每年可检出1例(1.04%、1.10%)大骨节病人外,1993年起再未检出病例;东汇乡的王景村监测点1991年检出2例(2.94%)、1992年检出1例(1.32%)大骨节病人,1993年至今再未检出病例,见表2。2.47岁12岁儿童X线检出结果河峪乡的刘家沟监测点1994年检出1例(2.00%)骨干骺端病人,骨端检出率为0,X线阳性率为2.00%,其余年份均未检出X线阳性病人;东汇乡的王景村监测点1995年检出2例骨干骺端病人,骨端检出率为0。其余年份均未检出X线阳性病例,见表2。表1榆社县1991年—1999年大骨节病监测点全民病情统计监测表2榆社县1991年—2007年大骨节病监测点3讨论我县河峪乡的刘家沟和东汇乡的王景村为2个大骨节病省级监测点,山西省地方病研究所1991年—1999年监测结果表明,全民总患病滤情况处于下降状态,特别是近年来7岁16岁少年儿童已检不出有临床症状以上大骨节病人,7岁12岁儿童X线阳性检出率为0。按照我国大骨节病病区控制标准GB160071995,这2个监测点已达到国家规定的病区控制标准。 大骨节病病情下降的原因,其一与健康教育有很大的关系,通过健康教育使病区居民认识到疾病对居民健康的危害,了解了大骨节病是一种地方性疾病及患病的基本病因,与生活环境有很大关系,并且了解了大骨节病是可以预防的。其二是在山西省委、省政府提出从1994年起奋战三年,把我省碘缺乏为主的5种地方病基本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标准之内的目标后,各地认真实施综合防治即改粮、改水、补硒、吃杂、讲卫生等改变单一的饮食习惯,使膳食多样化。更主要的是人民群众对疾病的认识,改变了生活环境和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加强了对疾病的抗病能力。但对大骨节病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缺乏针对性防治措施的情况下,必须继续做好健康教育及病情监测工作,做好重点人群的防治工作。【参考文献】 1 杨建伯.中国大骨节病防治策略J.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