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觉民生平事略_第1页
林觉民生平事略_第2页
林觉民生平事略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林觉民生平事略林觉民,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福建省闽县(今福州)人,生于1887年。幼年时过继给叔父为子,其嗣父是个饱学多才的廪生,以诗文闻名于时;嗣母生性善良仁爱,是个典型的贤妻良母。林觉民天性聪慧,读书过目不忘,深得嗣父的喜爱,自幼就由嗣父亲自教导读书。尽管所学的不外乎应考的时文制艺,枯燥无味,但嗣父严肃的要求,却给林觉民打下了良好的国文基础。嗣母宽心仁厚,爱抚之情胜似亲生父母,滋润着林觉民幼小的心灵,对他仁爱之心的养成,有直接的影响。13岁那年,嗣父要林觉民应考童生。父命难违,他快快应试。入考场后,他见主考官挺着肚子,目空一切,而考生则一个个诚惶诚恐,一股积压已久的对腐朽科举制度的不满油然而生。他愤然在试卷上写下“少年不望万户侯”七个大字,挺胸退出考场。嗣父对儿子如此的行为,虽颇为不满,但此时正处于废科举的声浪之中,自己对“八股文”也有厌倦之感,所以,也只好顺着儿子的意愿,让他投考当时在福建颇有声望的全闽大学堂。由于去全闽大学堂就学是林觉民自己所愿,他用心准备,欣然应试,一举被录取。全闽大学堂(后改称全闽高等学堂),是戊戌维新的产物,西方的一些新学说在这里广为流传,饱受封建文化禁锢的青少年对这里的一切都倍感耳目一新,种种自由平等的蓝图使他们为之振奋,为之向往。此时林觉民年龄虽小,他追求自由平等的愿望,却是那么的迫切和渴望。他不愿做万户侯,但愿自己变成一只小鸟,抖掉绑在翅膀上的封建束缚,飞向那自由平等的理想蓝天。于是,他从那时开始自号为“抖飞”。在全闽大学堂,林觉民如鱼得水,其多才多艺的才能有了发挥的场所。他生性诙谐,口才出众,出口成章,同学们总是喜欢和他在一起围坐在榕树下,海阔天空地谈论民族的前途。他生性活跃,喜结朋友,且有很强的组织能力,学堂的学生曾为争得平等权利而闹过几次风潮,林觉民总是被推荐为组织者。他忧国忧民,富有侠义之心,对于当时革命党人的革命义举极为同情,并与当时福州的革命党人有密切的联系。他疾恶如仇,迫切希望改变社会的现状。在学堂念书期间,为传播西方学说,改良社会风气,他与几位志同道合的同学,在福州城北创办了一所私立学校,在城南魁辅里谢氏宗祠内创设了阅报所,这些地方既是进步青年学习新学说的地方(苏报警世钟浙江潮天讨汉书等进步书刊,启迪鼓舞了一批又一批的血气青年);同时,这些地方又是进步青年聚集一起,讨论时局的场所。在讨论时局时,林觉民不止一次地说:“中国非革命不能自强。”有一天晚上,林觉民在爱国社以“挽救垂亡之中国”为题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说。说到沉痛之处,他拍案捶胸、声泪俱下,场下听众无不动容。恰好该校的一个学监也在场,他听后忧心忡忡地对人说:“亡大清者,必此辈也!”嗣父对于林觉民在学堂的情况也略有所闻,不免有些担忧和不安。他曾向校方提出,对林觉民不要过于纵容,否则恐会走入歧途。但林觉民不仅在学生中声望甚高,而且也深受学堂中许多教师的喜爱。学堂的总教习对这种担忧并不以为然,反而劝道:“是儿不凡,曷少宽假,以养其浩然之气。”在帝国主义列强的铁蹄践踏之下,偌大的中国天涯何处是神州。在全闽大学堂几年的学习,使林觉民深受西方学说的影响,使他认定之乎者也的传统文化是救不了中国的,只有从西方的学说中寻找救国之道,解救中国国民于倒悬之中。于是,林觉民在完成全闽大学堂的学业后,即决心远渡重洋去寻求救国的道理。他在征得嗣父的同意后,于1907年自费留学日本。开始为过外语关,他专攻日语。第二年,由于一名官费留学生踏海身亡,林觉民补到官费缺额,进入庆应大学攻读哲学,同时还兼读英语和德语。林觉民虽身在异国他乡,可胸中所怀的是一颗拳拳的中国心,祖国的每一变故都紧紧地系着他的心。林觉民在日本留学期间,孙中山连续在华南沿海和沿边地区发动了多次武装起义。每当国内武装起义失败的消息传来,他总是悲愤欲绝;20世纪初叶,帝国主义列强不断加强对中国的侵略,每当传来帝国主义侵略者在中国的种种侵略行径,林觉民总会抱头痛哭。正所谓“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时局的变化、民族的悲剧、同胞的苦楚,深深刺痛了他的心。在一次又一次的悲痛、一回又一回的落泪中,他渐渐认识到光流泪是无济于事的,只有流血才能挽救国家民族于危难之中。在一次抗议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集会中,在场众多留学生为祖国的命运而痛泣。林觉民拍案而起,大声疾呼:“中国危在旦夕,大丈夫当以死报国,哭泣有什么用?我们既然以革命者自许,就应当仗剑而起,同心协力地解决根本问题。这样危如累卵的局面或许还可以挽救。凡是有血气的人,谁能忍受亡国的惨痛!”林觉民到家后,林孝颖惊问其故,他只好以学校放樱花假,与同学结伴北上苏浙一带旅游相敷衍。林觉民此行在福州停留10天,在这段时间里,他与福建支部总干事林斯琛等人会商,布置了福州、厦门响应广州起义计划,并带敢死士十余人赴穗聚义。林觉民这次回闽,还带有运送炸药赴粤的任务。他原打算请意映打扮为孀妇,用出殡的仪式把炸药伪装藏入棺木中运出,可是妻子已经怀孕八月,经不起长途跋涉,只得改由方声洞姐姐方君瑛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