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都名胜与文化(自己整理).docx_第1页
中国古都名胜与文化(自己整理).docx_第2页
中国古都名胜与文化(自己整理).docx_第3页
中国古都名胜与文化(自己整理).docx_第4页
中国古都名胜与文化(自己整理).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此为本人自己整理查找的,考到了很多,需要的同学自己参考。什么是古都?1、 时间上,应当是较为长久的。2、 空间上,其古代遗址应当能够确指,并与当代相关城市相近。3、 性质:是一个不受外来控制的、独立王朝或政权的政治中心所在。八大古都西安、洛阳、安阳、郑州、开封、杭州、南京、北京。依据:在中国的历史上,八大古都都是主干王朝的都城,在时间,空间上有相对的稳定性,在历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故其有代表性,具有影响力。古都北京主要时期:1、先秦燕国都邑:蓟2、辽陪都南京:燕京析津府3、金中都: 燕京,1149年后为都。4、元大都:忽必烈1260抵中都,1267建大都。5、明北京城:永乐19年即1421年以后为都。6、清北京城:顺治元年即1644年1911。古都西安西安曾经是12朝古都,其为都的时间千年以上,主要有以下统一王朝:1、西周: 丰镐2、秦: 咸阳3、西汉: 长安4、隋: 大兴5、 唐: 长安古都洛阳主要时期:夏中晚期: 二里头遗址商: 西亳(偃师)周: 洛邑东汉: 雒阳曹魏西晋: 洛阳北魏: 洛阳隋唐东都: 洛阳北宋西京: 洛阳古都郑州主要时期:1、文明肇始轩辕故里 (新郑西山古城)禹都阳城 (登封王城岗遗址)2、夏启、少康之都(新密新砦遗址夏邑);还有巩义、荥阳等地都有遗址(公元前2070)。3、商汤亳都(郑州商城,3600年前)4、郑韩故都(新郑)古都安阳(一)地理特点: 地处洹漳流域,由安阳和邺组成。(二)主要时期:1、殷商:公元前1300年第20王盘庚迁至北蒙,叫做“殷”(今安阳小屯),以后8代12王为都254年。2、曹魏邺都3、十六国时期的邺都4、南北朝时代的邺都古都开封主要时期:1、夏都:老丘(陈留镇国都里村)2、战国魏:大梁,公元前365年。3、五代时期:后梁的东京、后晋后汉后周的东都。4、北宋东京:开封5、金朝南京:汴京6、明初北京:大梁古都南京主要时期:1、东吴:229年建都建业。2、东晋:317年都建康。3、南朝(宋齐梁陈)420年都建康。4、十国时期的南唐,937年都金陵,称江宁府。5、明初都城:南京应天府,又称京师。古都杭州主要时期:1、五代十国时期吴越:923年都杭州。2、南宋:1138年正式都临安府。古都迁徙特点宋代以前,由西向东,南宋以后,南北交替的大十字迁徙,最后定都北京,是经济发展及民族融合的结果 。 古都布局与规划( 1)平面布局:方正型;自然型(2)城市规划:1、以宫殿建筑为中心2、中轴对称3、棋盘式格局4、封闭式 /开放式变化 影响布局和规划的几个因素:(1) 自然环境(2) 帝王至尊等观念(3) 周记 考工记 的建设理想(4) 社会发展水平(政治,经济文化)古都文化1、 贵族文化 2、 士大夫文化 3、 市民文化中国的书法艺术篆书:商甲骨文;西周大盂鼎、颂鼎、毛公鼎;战国石鼓文,李斯的泰山石刻、峄山石刻和瑯琊山石刻。隶书:乙瑛、礼器、史晨、华山庙、曹全等碑刻。楷书 :龙门二十品、初唐四杰之作品、颜筋柳骨。行书:王羲之兰亭序草书:皇象、王献芝、张旭、怀素等。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1、 中国古建筑以木材、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2、 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2、中国建筑的平面布局具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3、中国古代建筑造型优美4、中国古代建筑的装饰丰富多彩5、中国古代建筑特别注意跟周围自然环境的协调历代陵墓秦始皇兵马俑,亦简称秦兵马俑或秦俑。俑作为古代墓葬的一种陪葬品而出现,秦始皇兵马俑是制成兵马(士兵、战马等)形状的陶俑。秦兵马俑坑发现于1974年,秦始皇兵马俑坑位于今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以东1.5公里处,1 是秦始皇帝陵的一部分陪葬坑,在已发现的三座俑坑里出土了大量的兵马俑。黄帝陵陕西黄陵县桥山上,宝城宝顶形。中山陵是中华民国国父、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的陵墓位于江苏省南京市东郊紫金山南麓西邻明孝陵东毗灵谷寺。 1926 年 1 月动工兴建1929 年 6 月 1 日举行奉安大典。1961 年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 筑有牌坊、墓道 、陵门 、石阶 、碑亭 、祭 堂和墓 室等排列在 一条中 轴线上 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 的风格。避 暑 山 庄及周围寺庙是中国最大的古代帝王范囿和皇家寺庙群。最大的特色 是它园中有山山中有园。避暑山庄不仅规模宏而且在总体规划布局和园林建筑设 计上都充分利用了原有的自然山水的景观特点和有利条件成 为 中 国 古 典 园林 的 最 高 典 范 。颐和园中国现存规模最大、 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中国四大名园 另三座为承德避暑山庄、 苏州拙政园、 苏州留园之一。 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距北京城区十五公里占地约二百九十公顷。利用昆明湖、 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 汲取江南园林的某些设计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颐 和 园集 传 统造艺 术 之大 成 万 寿 山、昆 明 湖 构成 其基 本 框架 借景 周 围的 山水 环境 饱 含中 国皇 家园 林的 恢弘 富丽气 势又充 满自 然之 趣。金刚塔金刚塔又名“穿心塔”位于昆明市官渡古镇。该塔建于明天顺二年(1458年),清康熙五年(1666年)地震,塔上部毁坏,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重修。1982年又加修葺,并在四周建铁栏保护。1996年国务院公布该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金刚塔是我国唯一的一座全部用砂石砌成的宝塔。该建筑群共有五塔,建于一座方形高台基座上小雁塔小雁塔,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陕西西安荐福寺内,是一座唐代密檐砖塔,也称“荐福寺塔”。小雁塔建于唐景龙年间,塔形秀丽,是唐代精美的佛教建筑艺术遗产,是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并融入汉族文化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小雁塔和荐福寺钟楼内的古钟即“关中八景”之一的“雁塔晨钟”。大雁塔位于西安市的大慈恩寺内,被视为古都西安和陕西省的象征。唐代永徽三年(公元652年),取经归来的玄奘法师为保存由天竺经丝绸之路带回长安的经卷佛像而亲自主持修建。大雁塔作为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楼阁式砖塔法门寺法门寺位于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宝鸡市。地处宝鸡市扶风县法门镇。据传始建于北魏时期(公元499年前后),周魏以前原名也叫阿育王寺,隋改称成实道场,唐初改名法门寺,被誉为皇家寺庙,因安置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为举国仰望的佛教圣地。法门寺珍宝馆拥有出土于法门寺地宫的两千多件大唐国宝重器,为世界寺庙之最北京故宫北京故宫,旧称为紫禁城,是中国明、清两代24位皇帝的皇宫。它是中国宫殿建筑之精华,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古建筑群。北京故宫由明成祖朱棣于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开始建设,明代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建成。故宫宫殿建筑均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六和塔六和塔是一处始建于宋代的汉族古建筑。位于西湖之南,钱塘江畔月轮山上。北宋开宝三年(公元970年),僧人智元禅师为镇江潮而创建,取佛教“六和敬”之义,命名为六和塔。现在的六和塔塔身重建于南宋。六和塔又名六合塔,取天地四方之意。明孝陵明孝陵坐落在南京市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东毗中山陵,南临梅花山。明孝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的合葬陵墓,因皇后谥“孝慈”,故名孝陵。作为中国明陵之首的明孝陵壮观宏伟,代表了明初建筑和石刻艺术的最高成就,均按南京明孝陵的规制和模式营建。夫子庙夫子庙始建于宋,位于秦淮河北岸的贡院街旁,庙前的秦淮河为泮池,南岸的石砖墙为照壁。夫子庙不仅是明清时期南京的文教中心,同时也是居东南各省之冠的文教建筑群。范蠡、周瑜、王导、谢安、李白、杜牧、吴敬梓等数百位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有这里创造了不朽的业绩,写下了千古传诵的篇章。中华门中华门,明代称聚宝门,是南京城的正南门,是南京明朝内城城墙13个城门中规模第二大的城堡式城门,中华门城堡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城堡,也被认为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结构最复杂的古城堡,堡垒瓮城。天王府天王府是太平天国王宫遗址,即现在的南京总统府。又称“煦园”,是一座颇具江南特色的古典园林。明代曾为沐昕府第,清代设两江总督衙署于此。1853年3月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将两江督署改建为洪秀全的天朝宫殿(天王府)。铁塔(开封铁塔)铁塔位于河南省开封市北门大街铁塔公园的东半部,始建于公元1049年(北宋皇祐元年),是1961年中国首批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文物之一,素有“天下第一塔”之称。铁塔高55.88米,八角十三层,因此地曾为开宝寺,又称“开宝寺塔”,又因遍体通彻褐色琉璃砖,混似铁铸,从元代起民间称其为“铁塔”大相国寺原名建国寺,位于开封市自由路西段1 ,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寺院,始建于北齐天保六年(555年),唐代延和元年(712年),唐睿宗因纪念其由相王登上皇位,赐名大相国寺。岳王庙(浙江省杭州市岳王庙)杭州岳王庙位于西湖西北角,北山路西段北侧。 岳王庙是历代纪念民族英雄岳飞的场所。岳王庙始建于1221年(南宋嘉定十四年),明景泰年间改称“忠烈庙”,经历了元、明、清、民国时兴时废,代代相传一直保存到现在。少林寺(河南登封嵩山少林寺)少林寺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嵩山五乳峰下,由于其坐落于嵩山腹地少室山的茂密丛林之中,故名“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是孝文帝为了安置他所敬仰的印度高僧跋陀尊者,在与都城洛阳相望的嵩山少室山北麓敕建而成。碑林(西安碑林)碑林是收藏我国古代碑石时间最早、名碑最多的一座文化艺术宝库。其创始者为北宋名臣吕大忠(陕西蓝田人),时任陕西转运副使。 碑林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石刻的集中点之一,也是历代名家书法艺术荟萃之地。“碑林”由于碑林丛立如林,蔚为壮观而得名。碑林已有九百多年的历史,已它独特的收藏而成为中外驰名的艺术瑰宝。半坡遗址(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遗址)半坡遗址 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东郊灞桥区浐河东岸,是黄河流域一处典型的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遗址,属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距今6000年以上。1953年春,西北文物清理队在西安东部浐河东岸的二级阶地上发现了半坡遗址。印度佛教传入中国的路线,一般认为有两条,即西域的传入和南方海路的传入,现在学术界又提出还有一条陆上通道,从南部进入四川的通道有滇缅道,是经今缅甸、云南一线入川。佛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