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日本的侵略性.doc_第1页
浅谈日本的侵略性.doc_第2页
浅谈日本的侵略性.doc_第3页
浅谈日本的侵略性.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日本的侵略性日本,这个国家对许多人来说,应该都有一种莫名的情愫吧?一方面,日本师从中国,两国交往历史源远流长;另一方面,日本自古就不断对中国、朝鲜等国家地区进行军事骚扰,而近代以来对中国和朝鲜等亚洲国家发动的侵略战争,更是给亚洲人民带来了难以抹消的伤痛。人们不禁要问:为何同在“中华文化圈”的影响下,中国、朝鲜等国家很少主动侵犯他国,而唯独日本,却表现出了如此强烈的侵略性呢?下面我以中国和日本的地理条件、历史发展、意识形态三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1. 从地理条件上看古代中国周边西有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青藏高原、戈壁沙漠,北有蒙古高原、天山山脉,基本与西方世界隔绝,因而不会受到西方文明的影响和军事侵略,有一个独立的发展环境。中国大陆上由于长江、黄河两条大河的长期冲刷,形成了华北华中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广阔平原地带,物产丰富,土地肥沃,加之气候稳定,极适宜发展自给自足的农耕文明,不必因为生存资料不足而去侵略和掠夺民族生存资料。反观日本,日本除西边与中国、朝鲜隔海相望以外,东、南、北都是一望无际的太平洋。日本四岛是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挤压形成的,岛上丘陵、火山较多,地震、火山喷发频繁,仅有的关东小平原无法满足日益发展的农耕文明。日本是岛国,物产匮乏。资源稀缺。相比于中国稳定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岛国的海洋性气候让日本人民长期受到台风和海啸灾害的影响。这一切一切的地理先天性弱势,迫使日本必须频繁地从外界进行资源输入,甚至不惜一切代价发动侵略战争以满足自身生存。这首当其冲的,就是隔海相望的中国和朝鲜。2. 从历史发展上看纵观中国古代史,我国自秦朝封建制度建立以来,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尤其是封建末期的元、明、清三代,中央集权程度达到空前。皇帝具有政治、司法、军事、宗教等一切最高权力,是至高无上的存在。国内无论是官员还是普通老百姓,都直接向皇帝效忠。中国的历史,“统”多而“分”少,国体基本上维持在一个“大一统”的状态,中央力量强大,能对地方进行有力的控制,地方无法在权力上肆意妄为,当然军事上也不能轻举妄动。而从日本的古代历史上看,除公元646年“大化革新”到公元1467年“应仁之乱”为止,日本有过一段时间的统一以外,其余时间都处于相对分裂的状态。地方大名(相当于东周时期的诸侯)拥有自己的军队,而不服从中央的命令,各自为政。日本天皇为了维护自身的地位,不得不投靠有实力的大名。因此,自1192年镰仓幕府建立后,天皇就失去了实权,沦为了民族的精神领袖和国家的象征。再说说日本的幕府统治。与中国的中央集权制不同,幕府统治是以“地方大名宣誓效忠中央幕府,中央幕府给大名分封土地”为基础的分封制,类似于中国西周和西方封建时期的社会制度。大名效忠幕府,武士效忠大名,而老百姓效忠于武士官员,各阶级是分层的,权力分散,力量不协调,因此各阶级间极易爆发冲突。地方大名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常常爆发战争,中央却对此无力管辖。当然,为了扩展领地,地方大名也不经中央的允许,擅自发动对外战争,琉球国被蚕食,即使如此。3. 从意识形态上看先谈谈宗教方面。中国的宗教主要由佛、道、儒三教构成,三教在中国互相吸收,互相融合,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佛家的“万物皆空”、道家的“清静无为”、儒家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思想,都不主张侵犯他人,以“和”为贵。再谈谈统治阶层。中国统治阶层以文官为主,地位上文高于武。文人素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志,统治上更倾向于“治”而不是“统”。老百姓自古崇尚知识,因而读书人的地位也比较高。而日本则不同,虽然中国的宗教在日本也有传播,但其地位上根本无法撼动日本本土宗教神道教。神道教宣扬“凡是阳光照耀的地方,就是大和民族(日本民族)的乐土”。因此,这也多多少少滋生了日本人“开拓乐土”的思想。此外日本国的统治实权长期落在武人手里,特别是幕府时期全国最高军事首脑征夷大将军拥有政治、司法、军事的最高权力。日本的统治阶层是武士,且日本人尚武。如果说“大同社会”是文人的理想,那么“征服全世界”就是武士的荣耀。武人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日本人民,形成了“武士道”精神,以及后来具有侵略性质的军国主义思潮。以上就是我对日本侵略性产生原因的一些看法。当然,日本侵略性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本人才疏学浅,观点也或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