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的兼词详解_第1页
文言文中的兼词详解_第2页
文言文中的兼词详解_第3页
文言文中的兼词详解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中的兼词详解 兼词,就是一个单音节词由两个字快读而合成,同时兼有两种词性,常见的有“诸”、“盍”、“叵”、“耳”“焉”等。【诸】用在句中,有时是“之于”的合音,其中“之”是代词,“于”是介词。例如: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愚公移山一一把土石投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穆公访诸蹇叔。(殽之战)一秦穆公就这件事向蹇叔征求意见。以上两例中的“诸”都是“之于”的合音,例句中的“之”代“土石”,“于”作介词“到”讲;例句的“之”代秦师袭郑这件事,“于”是介词,作“向”讲。用在句末,是“之乎”的合音,“之”是代词,“乎”是疑问语气词。例如: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庄暴见孟子)“王曾把爱好音乐的事告诉给庄子,有这回事吗?”闻强氏授甲攻子,子闻诸?(左传昭公八年)“听说高强要用兵攻打你,你听到这件事了吗?”上面两句中的“诸”都在句末,肯定是“之乎”的合音,“之”代前半句所说的事,“乎”是疑问浯气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吗”。【盍】“盍”(h)是“何不”的合音,其中“何”为疑问代词,作“为什么”、“怎么”讲;“不”是否定副词。例如:“盍各言尔志?”(论语公冶长)“为什么不各自说说你们的志向?”“伍奢有二子,不杀者,为楚国患,盍以免其父召之?”(史记楚世家)伍奢有两个儿子,不杀掉的话,就要成为楚国的祸患,为什么不用免他父亲罪的办法召唤他们来?”要注意的是,“盍”后面如果紧跟“不”字,则“盍”相当于“何”,就不是合音词了。如:“盍不出从乎?”(管子戒篇)”“为什么不跟着出去呢?”【叵】“叵”(p)是“不可”的合音词,表示否定,多用于贬义。例如:“吾门人多矣,尹子叵测也。”(新唐书尹情传)一“我学生很多,尹子不可推测啊!”居心叵测。(成语)存心险恶,不可推测。“叵”:般用在“测”字前,“叵测”即不可推测。早期白话中还有“叵耐”一词,意为“不可容忍”。如“叵耐这厮无礼”等。【耳】“耳”是“而已”的合音词,意为“罢了”,表限制语气。例如:“盖向来不过笼络耳。”(谭嗣同)原来他一向不过是笼络(慰帅)罢了。”八月苗未枯,采掇者易辨识耳。(采草药)八月茎叶还没有枯死,采药的人容易辨认罢了。要注意,“耳”还可表肯定语气,可不译。如: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察今)古代和现在是一样的,别人和自己也是相同的。【焉】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焉:在其中)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焉:从这里。)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子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焉:在这件事情上。)吾闻庖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