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试卷.doc_第1页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试卷.doc_第2页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试卷.doc_第3页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试卷.doc_第4页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试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试卷高二政治第一卷(选择题共75分)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就是A世界观 B方法论 C哲学 D人生观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运动 B可知性 C客观实在性 D对立统一性3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对这一问题所做的不同回答A世界是否可以认识的问题 B物质和意识的相互关系问题C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 D世界是怎样存在的问题4下列寓言故事中,启示我们要按客观规律办事的是A揠苗助长 B郑人买履 C刻舟求剑 D塞翁失马5从意识的起源来看,意识A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B是人脑这种特殊物质的机能C是客观物质对象在人脑中的反映D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6在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问题上,唯心主义的错误倾向在于A反对否认规律的客观性B片面夸大主观能动性C只强调尊重客观规律,否定人的主观能动性D认为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的7对待改革开放,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和态度。大多数人从大局出发,赞成和支持改革;少数人由于既得利益受到损失,反对改革。这主要是由于人们的A立场不同 B世界观、人生观、思维方法不同C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不同 D知识构成不同8从哲学上讲,我们之所以要弘扬民族精神,是因为A物质决定意识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C意识能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D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9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是A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B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C坚持两点论、两分法D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0从唯物论角度分析,“满招损,谦受益”说明了A.矛盾是普遍存在的B.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有差别的C.人的意识具有能动性D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11古人云:“不谋全局者,不足以得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得一时。”这告诉我们A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普遍的、无条件的B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C要学会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D在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上,必须重视发挥各个局部的作用12下列选项符合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点的有教学相长无风不起浪德、智、体全面发展前事不忘,后事之师A B C D13“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这一观点A承认运动离不开物质B否认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C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D属于形而上学的观点14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在于看其A出现时间的先后B力量的强弱和发展速度的快慢C名称D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有没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15规律与规则的主要区别在于A前者适用于自然界,后者适用于人类社会B前者对人类有利,后者对人类不利C前者是客观的,后者是主观的D前者是无条件的,后者是有条件的16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是A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B矛盾分析的方法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17认识运动的物质主体是A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B意识C人脑 D客观存在的认识对象18一位先哲在古罗马废墟里发现了一尊双面神,先哲问:“你为什么一个头,两副面孔呢?”双面神回答:“这样才能一面观察过去,以汲取教训;一面瞻望未来,给人以憧憬。”先哲说:“过去是现在的逝去,未来是现在的延续,你既然无视现在,即使对过去了如指掌,对未来洞察先机,又有什么意义?”双面神的错误在于A没有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B是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C脱离了现实,脱离了实践 D只看部分,不看整体19.上题材料中哲人的观点是A认为认识过去和未来都没有必要B认为认识过去、现在和未来都同等重要C强调想问题、办事情以解决现实问题为出发点D历史唯物主义思想20乐极生悲、因祸得福、反败为胜这些成语共同体现的哲理是A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B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前提C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相互转化D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关系,既指事物内部的,也指事物之间的21从哲学角度分析,能够把个体的婴儿期、幼儿期、少年期、青年期等不同时期区分开来的依据是A不同事物的矛盾的不同特点 B事物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特点C事物矛盾双方的不同特点 D不同个体的性格和气质等的差异22“解剖麻雀”、“抓好典型”体现了A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B客观与主观的关系C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D物质与运动的关系23“眉毛胡子一把抓,十个指头按跳蚤”的工作方法错在A不分主次,抓不住主要矛盾 B忽视次要矛盾C分不清主流和支流 D忽视矛盾的主要方面24下列选项中能体现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的是A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协调发展B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C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D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二、不定项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本大题共9小题,每小题3分,共27分。错选、多选,该题不给分;少选且正确的给1分。25马克思主义哲学A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最一般规律的科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B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C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之一D具有实践性、革命性、科学性等显著特点,它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革命26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是A联系的观点 B发展的观点C矛盾的观点 D运动的观点27下列观点中,能体现物质决定意识的有A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B意识是人脑这种特殊物质的机能C意识是客观物质对象在人脑中的反映D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28下列观点中,属于唯心主义的有A物是观念的结合B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C宗教观念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一种反映D世界的本原就是气、火、水、土等具体的物质形态29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其哲学依据有A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30当我们取得成绩和胜利的时候,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有自知之明,看到自己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防止头脑发热、骄傲自满。这体现了A两点论 B重点论C矛盾分析的方法 D辩证法31在对待黄河泥沙问题上,以往把它看成一种害,因为它来自水土流失,造成水库及河道淤积,防洪问题加重。但正是黄河泥沙造就了黄河大平原,近百年的淤积形成了今天的东营市,是土地资源的来源。这说明A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B要用矛盾的观点分析事物C任何事物对立面之间存在着统一性 D矛盾就是事物都是利和弊的统一322003年10月16日,我国进行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中华民族探索太空的千年梦想实现了。两年之后的2005年,“神舟”六号又成功发射并安全着陆。中国人民在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征程上又迈出重要的一步,这是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又一非凡壮举,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荣耀。材料说明A人们能够认识规律并能利用规律B世界上的事物都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发展之中C意识有时对事物的变化发展起决定性作用D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33工业化曾经有力地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却又让我们付出了环境和资源的代价,使持续发展难以为继,传统工业化道路已经走不通了,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这说明A人们不可能改变事物之间固有的联系B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C发展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完全否定D规律是客观的,违背规律要遭到惩罚第二卷(非选择题共75分)注意事项:请用黑色字迹的0.5毫米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指定区域内作答,在试卷上作答一律无效。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9分,共18分34事物的原因和结果之间有何联系?认识和掌握客观事物的因果联系,有何重要意义?35人们曾经为能够围湖造田而豪气冲天,也曾为能够利用森林木材的经济价值而沾沾自喜。“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了报复”(恩格斯语)。从唯物论角度分析,上述材料给我们什么启示?四、辨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6题10分,第37题11分。共21分。36运动就是发展,静止就是不运动。37整体与部分的地位功能不同,整体的功能大于各个部分的功能之和,这就要求我们要树立全局观念。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要求紧扣题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展开分析。3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干部在“发展”问题上产生了很大的误区,把“发展是硬道理”片面地理解为“经济增长率是硬道理”,把经济发展简单化为GDP决定一切。与此同时,在以经济数据、经济指标论英雄的片面政绩观的引导和驱使下,一些地方开始脱离地方实际,为追求一时的增长速度盲目上项目、办企业、引投资,大搞“形象工程”、“亮丽工程”、“夜景工程”,给地方发展造成了长期的包袱和隐患。材料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不等于以GDP为中心,GDP不是衡量国民经济增长的惟一指标,它只是众多指标当中最重要的一个。中共十六后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问题:(1)材料一中一些地方脱离地方实际的做法为什么是错误的?为什么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2)运用辩证法原理分析:为什么不能把GDP作为衡量国民经济发展的惟一指标?39江泽民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二十周年大会上说:“二十年来我们取得了伟大胜利,但同我们的远大目标相比,没有任何理由自满。”“当今世界形势发展很快、很深刻,许多变化还没有最后定型。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世界经济处在深刻的调整之中。这种形势带来了新的挑战,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二十年来的历史经验归结到一点,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江泽民同志的上述论述是怎样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的?05-06学年度第一学期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期中试卷高二政治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A 2C 3C 4A 5D 6B 7A 8D 9B 10C 11C 12B 13C 14D 15C 16B 17C 18C 19C 20C 21B 22C 23A 24C二、不定项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本大题共9小题,每小题3分,共27分。错选、多选,该题不给分;少选且正确的给1分。25ABCD 26AB 27ABC 28A 29ABC 30ACD 31ABC 32ABD 33BD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9分,共18分34(1)事物的原因和结果之间既是一种先行后续关系,又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两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5分)(2)认识和掌握客观事物的因果联系对于我们科学地认识事物和有效地进行实践活动,具有极其重要的方法论意义: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4分)35(1)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利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3分)(2)不同的意识有不同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我们要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3分)(3)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时,只有以对规律的认识为基础,按客观规律办事,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取得成功。(3分)四、辨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6题10分,第37题11分。共21分。36(1)发展是一种运动,但运动不都是发展。(1分)运动是指宇宙中一切事物的变化和过程。发展就是指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发展的实质,是指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和变化,即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4分)(2)静止不是绝对的不运动,不是完全的静止。(1分)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4分)37(1)整体与部分的地位与功能不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当各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就具有全新的功能,整体的功能就会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当部分以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就会损害整体功能的发挥。(4分)(2)整体与部分又相互联系,两者不可分割、相互影响,两者的地位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2分)(3)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要求我们:要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4分)(4)题中的观点是片面的。(1分)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要求紧扣题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展开分析。38(1)地方脱离地方实际的做法属于主观主义的做法,这是实际工作中的唯心主义,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要求。(2分)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这是我们搞好各项工作的起码要求;是无产阶级政党正确地制定和执行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是人们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7分)(2)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要抓住主要矛盾,但也不能忽视次要矛盾。GDP是衡量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应该予以重视,但其他指标也不应忽视。(3分,如从两点论与重点论的辩证关系角度作答也可得分)联系具有普遍性,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在发展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