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漏屋老师词行天下成书背后的故事 一位策划编辑眼中的漏屋老师健硕的“小伙子”“王老师,我到你们门口了。”漏屋老师已经到了!以前只是在天涯论坛和各个转载的帖子里看到他的那篇著名的告诉你外语学习的真实方法和误区分析,以及从他的找对英语学习方法的第一本书中对他有个初步的了解。由于他本人比较低调,从未公开过自己的真名和照片,所以很多粉丝从未真正了解他。在我的脑海里,他应该是一个戴着金属框眼镜的绅士彬彬的学士模样的五六十岁的老先生,一个大学老教授毕竟他写出的帖子和书体现出了非常专业的学术知识。不过他更加文锋犀利而幽默,见解新颖而独到,大家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在告诉你外语学习的真实方法和误区分析帖子里的开场白:本人多年来一直在给各高校,企业和其他英语学习者做英语学习方法讲座。讲时从不煽情,从不靠表演噱头,也不搞励志,每次必将严肃的科学依据送给大家。近五年来听众过万,还比较受欢迎,其中有相当部分的人能够非常理解和赞同并提出了很多尖锐问题和改进意见,在此表示深深感谢。曾有很多人奉劝在下以此演讲能力,把风格改为煽情鼓动式,定能红遍全国和累积财富。本人对名无兴趣,否则早就这么做了。也不愿胡说八道而误人子弟。至于财富吗,不是不喜欢,而是已经有够多的了。所以本人很幸运,现在可以摆脱金钱的烦恼,静下心来读书和思考了。现在把以前演讲的部分内容整理一下发在这里,希望和大家探讨。我们普遍对学外语学习方法的认识是:1要有语言环境, 多跟外国人交流,最好是能出国,不久自然就能会说了。2学习外语要多记多背,也就是说是用记忆学语言。3想纠正发音,一定要专听和模仿纯正的发音,比如BBC或VOA那种。4要学习外语语法,如果语法熟练,说句子就正确了。5要有词一定词汇量,要大量背单词。但背英语单词很难。6以前学的是书面语或过时的英语,和现在口语是不一样的,所以我口语不好。7学外语必须非常刻苦,长时间反复练习。全错!而且不但错,事实正好相反!帖子随即对这些误区产生的原因,以及解决办法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剖析,并彻底摆脱“个人经验主义”窠臼,而是言必有据、理必服人,每一个主要观点都援引自国内外相关科研成果并标明了来源,可以说是对外语教育领域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洗礼。所以该贴当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被各大网站疯狂转载。 此时第一次听到他的声音,和我想象中的不太一样,声音要显得年轻。我来不及胡思乱想,赶紧跑下楼去,到出版社门口去迎接。下到一楼,我一边往院子外走一边搜索,远远看见一个身材很健硕的人背着双肩包站在大门口,穿一件灰色T恤,和深色休闲裤。我不禁充满了各种好奇:传说中的漏屋老师原来酱紫!很不像看帖子时脑子里产生的形象。随着脚步的走进,他也看到我了,开始向我招手。现在看得更确切了:干净帅气的面庞,棱角很分明,大大的眼睛炯炯有神。身材看起来很结实,一身休闲装,加上一个双肩背,宛然一个经常翻山越岭的驴友。这个和我想象中的差距还是蛮大的!此时我只有一个感觉:太年轻了!和他曾在帖子里自称的“退休的老头”一点也不搭。“漏屋老师一路辛苦了,我来替您拿着包吧!”“啊,不用不用,没什么东西。”我带着漏屋老师一边走向电梯,一边表达我的新奇:“您看起来可真年轻!”漏屋老师只是笑。他比我们领导还大六七岁,将近50了,但看起来就像20来岁的小伙子。到了六楼,随后我们转弯一起走进社长办公室。坐下来喝了杯水后,漏屋老师首先笑着说:“一到北京就明显感觉和美国不一样。”在随后的谈话中,我们才了解到,原来漏屋老师是一位老北京,后来才和父母一起到了美国。他小时候是在中央美院的大院里长大的,对早先那个安静的老北京印象深刻。“从词汇的角度讲,语法并不存在”闲聊几句后我们就直接切入了正题,谈到了为什么会想起来写本词汇类的书。他说因为第一本书出版后,虽然很多学习的道理已经讲得差不多了,但还是有很多读者来信,说书中只有原理而没有方法,问有没有具体一二三这种有步骤可以学好英语的,还有问有没有配套的好资料的,甚至还有问能不能推荐国外好的培训学校可以快速学好英语的。其实这些问题书中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好好看书就可以找到答案:只有先明白相关原理才能结合每个人自身的不同情况采取灵活的方法来学习,而不能把一刀切的方法写在书上。至于问培训班的,那更是没有好好看书,这些信他都没有回。不过也有的读者来信问的问题是很有价值的,他都做了回信,其中涉及最多的就是关于词汇学习的。本来他打算这一次再写一本关于儿童学英语的书的,考虑到上一本是成人学英语的,又加上对词汇学习有疑惑的人这么多,接着写一本关于词汇学习的书或许能和上一本更好地照应吧,于是决定再写一本词汇学习的书,儿童的放到后面再写。漏屋老师说:“说实话,第二本关于词汇学习的书,我现在脑子里还没有谱,不知道从何处入手。这和儿童学英语的情况不同。儿童学语言的相关研究虽然还不太成熟,很多原理和结论都有争议,但故事性强,可谈的方面多,读起来会有趣得多。词汇的相关研究相对成熟和透彻,各种lexical approach的书非常多,科研结论也基本没有什么争议,但写起来却不容易,不但缺乏一个贯穿全书的线索,而且特别容易陷入学术类的枯燥乏味中。当时写第一本书的时候,脑子特别清楚,因为很多材料都是现成的;而这本讲词汇的,不知从何入手。因为很容易枯燥,可读性如果不强读者就不爱看。”“漏屋老师说的没错。第一本书理论性比较强,读起来多少有些抽象;这本讲词汇学习的书如果往具体方法上侧重一下或许会更好些。”社长一边抽烟一边说着他的想法。他本人也是漏屋老师的粉丝。据他本人讲,早在2008年外语分社刚成立时,他苦于无从下手,不知道外语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到底会是怎样的。因为他是理工科出身,学的是机械,所以一下子进入外语领域,难免会感到陌生。于是当时他就开始在网上找相关资料和论述,发现了漏屋老师的那篇告诉你外语学习的真实方法和误区分析,读后豁然开朗,并对作者大为赞服。漏屋老师话不多,我和社长发表一些观点时他只是默默点头,似乎自己在思考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而在外语学习领域,我认为把国内网络上和书上所有相关帖子和文章加到一起也没有他脑子里的知识多。听完社长的话,我也迫不及待地说出了我的期待:“漏屋老师的词汇书应该不是只针对词汇的吧?如果仍然站在学英语的整体高度,涉及听说读写等方方面面,那就最好不过了。”“那是当然。读者普遍对掌握单词的方法不了解,总以为掌握词汇就是背单词。词汇无疑是整个外语学习的总线索,但却是和其方面密不可分的。首先,背单词并不是学习单词的最佳方法,因为背会了中文释义你还是难以把这些词用出来;而且就背诵本身来说,这也是个很有讲究的任务,有各种方法的效率高低之分,也和个人的不同目标和情绪、动机等有关。其次,词汇其实并不是一个孤立的概念。通常人们将英语学习分为“词汇、语法、听力、口语、写作”五大块,其实这是不准确的,据国外最新研究,词汇本身并不是一个个孤立的单词,它们是和与其搭配使用的其他词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学习时也应该把这些搭配作为整体来学习,这些一个个块状的整体学习多了,在大脑里储备多了,自然就形成了语感,也就是应用语言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语法并不存在,它已经融入到词汇的搭配中去了。而听力、口语和写作等也都是在词汇学习的不同阶段逐步渗入的,是学习词汇过程的内部手段之一,不应该是孤立的。比如听力,其实就是学习初级的核心词汇时,应以声音输入为主,而不能只背诵单词的拼写。只要是用声音输入的方式来学习核心词汇,以后能力提高了,听力就自然不是问题。”漏屋老师一下子就切入到了外语学习的核心问题,我和社长笑着对视了一下,除了点头称是,再也插不上话。漏屋老师继续了:“还有,相近的词汇其实不应该放在一起学习的,特别容易产生混淆,应该在不同时间来学。比如英语母语中表示各个星期的词,星期日Sunday这个词最先学会,因为这个词使用频率最高,其次是星期一。”我们连连叹服。随后商定在词汇学习这本书里沿用理论和操作方法并重的原则,而且更偏向后者。谈话进行了一会后就就到午饭时间了,我们就一起到附近就餐。吃饭中我们聊了漏屋老师在美国的生活情况,他说自己一家人在大学城买的房子,很便宜,也很安静,带有1000平方米的大院子,很大的草坪。院里有鱼塘,里面养了鱼,每天都有不少老鹰惦记着这些美食而在鱼塘上面飞来飞去,所以他还得用树枝或网盖一下才好。院子栅栏外高大参天的树木郁郁葱葱的,好多鹿每天徘徊在院子栅栏外。听了这些世外桃源般的描绘,我们羡慕不已。他说离开北京久了,变得对这里很不适应,每次一进入北京心里就有一种匆忙感,一种不安,人太多、节奏太快了!而回到美国家里后就会立刻平静下来,有一种踏实感。接着还谈到了两国老百姓的价值观问题,他说在国内人们一说话就容易谈到要做一番大事业神马的;在美国他感到周围的大多数人似乎都看得很开,觉得做个普通人就挺好,只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来做而已。这是他比较欣赏的一点。他其实根本不在意上次见过一面后漏屋老师就返回美国了,之后好几个月没有联系。然后社长问我稿件进度,我才通过邮件联系上漏屋老师,并要了个他和家人合用的一个QQ号,之后的联系就是靠这个QQ了。起初的时候我们还不太熟悉,加上漏屋老师比较忙,所以我们谈话很少,只有涉及外语学习时他才会深入讨论,话也就多一些,而其他的就很少聊。后来随着书稿的进程,我们不断沟通关于内容上的问题,慢慢变得熟悉了起来,漏屋老师也逐渐了解到我也是对外语学习很感兴趣,并对很多相关观点说得相对不那么离谱(囧),就慢慢开始谈话随意了些,涉及的话题也多了不少。“漏屋老师,我见网上有些人很讨厌,在您第一本书的天涯帖子里胡搅蛮缠,还进行人身攻击。连您的书在豆瓣的页面也被他污染了,写了上万字的长篇大论。还自称专家,在知乎里凡是跟英语学习有关的问题都被他找了一些托儿给霸占了,还假装我本来是不愿意回答的,既然这么多朋友邀请我,我就简单说两句”我很厌恶网上某些自称专家的骗子,人品不过关还到处忽悠骗人,于是告诉了漏屋老师。“那个倒不怕。有本事他自己也写出有科学依据的令人信服的著作来。我们只需要把正确的东西拿出来给大家,读者看到后自然心里就有个标准了,虚假的东西会自己慢慢淡出人们的视线。我个人认为这些对大众还不构成太大的危害。倒是有些人明明自己知道是错误的却还拿出来骗人,同时又告诉自己的亲戚都不要用他的这套忽悠外人的把戏,这种人危害最大,最可恶。”漏屋老师的回答令我很意外,我本来认为那些在帖子上攻击他的人他会深恶痛绝,没想到他根本没放在心上;而他最痛恨的倒是那些对大众的认知和学习造成很大危害的人,哪怕他们跟他本人并无瓜葛。5000词是英语学习的分水岭书稿交来后,准备发排版,到了确定书名的环节。漏屋老师提出了几个备选方案,我也提出了几个土掉渣的名字(比如“打通英语经脉”“别误会,我不是说单词书”之类),最后和社里人商量后,一致觉得漏屋老师提出的“词行天下”作为主书名很大气,于是就把这个作为了主书名。之后在确定副书名时,我们又遇到了瓶颈。漏屋老师这一阵忙家里的事,也顾不上思考太多书名的事,于是我根据对书稿内容的了解都是关于真正掌握英语词汇而又不限于词汇的,旨在培养英语思维,全方位提高英语综合能力,最后目标定在对英语的灵活应用上,而不仅仅是背单词就提出了一些备选方案,漏屋老师选中了其中“词行天下:像学母语一样学外语”这个,说这个名字或许比较吸引人,然后将名字更正为“词行天下:像学母语一样学英语”,但随即表示第二本就不容易跟这个对应了。我开玩笑地说,第二本就用“像学英语一样学英语”。他也开起玩笑来,说用“继续像学母语一样学英语”,但紧接着说:“像学英语一样学英语其实不错呢”。“真的呀?”我感到惊喜。“并且有一些道理。高级词汇对很多母语人来说,也是上学以后学出来的。”“嗯。要是琢磨,还真有那么点意思。”“而基础词汇则主要来源于生活。”“还真是诶”接着他又发来一个关于母语人士掌握英语单词情况的示意图,如下:“看这个图,就知道英语是母语的人,高级阶段词汇也是上学后主要靠阅读和学习等来提高的。之前能交流的时候,也就是6000个单词多一点点。到上了小学才开始进入高级词汇的迅速增长期。”然后他又说:“书名还可以考虑利用英文和英语的两个词的区别。第一册叫像学母语一样学英语,第二册就叫像学语文一样学英文。”我一看这个名字,不但和书稿内容非常相符,而且很巧妙,当即表示就是它啦!漏屋老师接着说:“这是母语是英语的人的情况。而把英语作为外语来学的人,则普遍在5000词出现一个分界点,5000词以内大有人在,而超过这个范围人数就大大减少。考虑到母语人大致也是在五六千的词汇量时学习方式出现了转折,由主要通过日常交流式“掌握”变成了通过语文课本来“学习”,我们把5000词作为上下两册书的分界还是很合理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可以把上册叫做像学母语一样学英语而把下册叫做像学语文一样学英文的缘故。”后来有同事提议,如果两本主书名都叫“词行天下”的话,体现不出二者的层级关系,读者不知道该先看哪个后看哪个。于是把第二本主书名改做了“词霸天下”,告诉漏屋老师后,他也非常赞同。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书名确定好后,就开始了封面的设计工作。封面设计了好几个方案,我拿给漏屋老师看。他看后觉得都很好,然后指出蓝色底的那个方案布局不错,有些优点,而且把书名作为了前景,效果不错;只是大头照下露出的牛仔裤显得不太正规,只要修改这一个局部也算很好的设计。第二张前景有点白,造成书的题目不明显。我又提到社长的看法,说照片不用大头照,而用原照片的全身照,显得很自然。漏屋老师听后,说:“题目震撼力比人强,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人退后一点好。”听到这句话,我不得不再次为他的知识和修养所折服。不过最后协商后同意用全身照,而把主书名更突出地放在前面。当封一快定稿时,上面有个俞敏洪老师和胡松老师“联袂推荐”的标语,“联袂推荐”四个字设计成了印章的形式放在了两个人名的后面,靠近照片中的人物。漏屋老师看后说:“印章有点太靠近人了,最好放在最边上角落位置。中国画中经常会有好多印章,而无一例外地印章都是放在最角落和最边上的位置,是压分量的。”接着还给我发来了几张中国画的截图,上面的印章果然都是在最角落和最边上!然后他又指出主书名“词行天下”旁边“漏屋老师历时四年的扛鼎之作”几个字对主书名有不少干扰作用,说“主书名这块有点乱,需要注意;还有主书名的字体,有点弱,再强化一些就好了。”所以后来我就让美编把“扛鼎之作”那句话放在了主书名的下面,而把主书名单独留在一处,并用了大粗字体。最后书出来后不少同事和网友都反映书名的字体很霸气。我不禁心想:漏屋老师的意见是完全正确的!“名字这种东西非得native speaker才感觉准”封面基本差不多了,我突然想到还没有英文名呢,这么一本重量级的作品,还是有个英文名比较好吧?于是找到漏屋老师商量。他说能想出好名字就要,想不出就算了。我想起他曾在首次见面时提到各种英文版研究词汇的书叫lexical approach,于是提议可以考虑两本书叫lexical approach to competence和lexical approach to significance(想到significance这个词是因为有本叫从成功到卓越的书,英文名就叫From Success to Significance),不过漏屋老师不太赞同,说:“我想的是比较fancy的那种,比如word travels或connecting words之类的。明天早上把我的想法跟老美聊一下,看他们的感觉。名字这种东西非得native speaker才感觉准。”后来他和美国的朋友讨论后决定把上册词行天下:像学母语一样学英语和下册词霸天下:像学语文一样学英文的英文书名分别叫Word Travels: Acquire English Like Your Native Language和Word Advances: Learn English as You Study a Language。第一本书用acquire(获得,习得)来体现用掌握母语的方式来“习得”英语的途径;第二本用learn(学习,研究)来体现用学语文课本里的生词一样的方式来“学习”英语。不过后来我个人发现word这个词当“单词”讲时是可数名词,那两本书的主书名岂不是应该用word的复数形式?那样更能体现出“词汇量”这个概念,而用单数则是不符合语法规则的。我也是直性子,就直接把我的想法跟漏屋老师说了,他说:“书名是没有错的。这里的word其实并不是“单词”的意思,而是“语言,信息”的意思,是个不可数名词;word travels其实真正意思是信息传播,语言传播,但同时word这个词作为英文名的主题又能和汉语名的词形成表面上的对应,所以有一种巧妙的双关语的作用;而英文名的真正意义则表达的相对隐晦一些了,这样效果也很好。”最后漏屋老师还向我强调,书名都是和老外商量后决定的。佐治亚大学的好哥们儿前面我告诉漏屋老师说网店是可以放小视频的,他答应录制一小段,但自己不愿意露面,说:“抛头露面神马的我还是不太适应,还是让我老实教书讲课吧”最后实在拗不过我再三劝说,才答应找几个老外录制一下新书的宣传视频。几天后,我们在谈论书的前言内容时,他突然发来一张照片(下图),说:“这是昨天拍摄录影之前和Eaton博士的合影。在他办公室里。这几年他一直让我共用他的办公室,所以每天都是这样坐的。”我一看,这个老外真有喜感,很好玩。就表示要把这张照片也放到新书里,但转念一想,由于拍摄录影时用的假书,封一略有不同(比如,没有成书右上角的“英语学习漏屋漫谈”一句),怕读者反映买到了盗版书,所以最后还是放弃了。谈到Eaton博士,漏屋老师表示要在鸣谢他那句里也可以加上一句“感谢借办公室给我用”。“感谢他多年来一直让我用他的办公室。”“后面可以加个笑脸。”我提议。“对。多年来一直让我用他的办公室。感谢美国乔治亚大学Gregory Eaton博士的大力协助,有关英语教学的有趣讨论和让我长期霸占他的办公室。”停顿片刻后他又问:“这样行吗?是不是太啰嗦了?协助后面只要霸占办公室就行了。”“对,协助后就霸占。”他发了个捂嘴笑的表情,我也刚意识到我发那句话的笑点,也不由得笑了起来。最后我又发了个鸣谢页面的最后版本,如下图,说后面的表情用挑逗式的吧,更有意思些,漏屋老师表示赞同。片刻后他又说:“和好像比并好些,和有点过去时的感觉,并有点现在时。”于是最后的版本就是词行天下新书上鸣谢页上的第一句话了。漏屋老师马上又说:“我下周就离开了,不能再霸占他的办公室了。”“为什么?”“搬家啦。他打算送我到新家呢。1000多英里,要开两天。”“他人真不错,听您这么说,真是难得。”“是啊。我自己开车他说他孤单,就和我一起开,然后自己飞回来。”“太够义气了。”“我这书他帮了不少忙,很多英语例子都是跟他讨论出来的。”半小时就可以读完的书在和漏屋老师接触之前我已经读过漏屋老师的找对英语学习方法的第一本书,内容非常好,没的说,但排版未免过于粗疏,满页都是字,也没用图,读起来特别累,白瞎了这么好的内容。从网店评论也可以看出来,好多读者都承认书的内容非常好,但真正读完的很少,70%以上的读者评论都说“还没读完”或“留着慢慢看”。所以为了能让读者更好地领会漏屋老师心血结晶,对得起他花费四年之久在Eaton博士办公室的辛苦工作以及在佐治亚大学图书馆的深入研究,我拿到初稿后自己先读了多遍,用不同颜色的笔和不同的符号把其中的重点句子、启发性观点、有对应关系的表述等,都一一做了标注,然后让排版公司把最重要的部分用彩色字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医疗设备代管协议书
- 劳动专员聘用协议书
- 2025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与医疗信息化技术应用研究进展报告
- 分割软件评估协议书
- 员工持股清退协议书
- 合作协议补充协议书
- 双聘合同补充协议书
- 土地清场费用协议书
- 厨房员工合同协议书
- 重点流行病学知识及试题及答案
- GB/T 35544-2017车用压缩氢气铝内胆碳纤维全缠绕气瓶
- 2022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
- 《无人机结构与系统》第1章 无人机结构与飞行原理
- 中国交通文化
- 肠道病毒(共33张PPT)
- DB33T 2540-2022 生物安全实验室管理评价规范
- 2023届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2023年全国高考(北京卷)语文及试题解析
- 清华大学抬头信纸
- 设备一级保养表(行吊)
- 《教育心理学电子书》word版
- 工业园区智慧环保安全应急管理平台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