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月歌.doc_第1页
峨眉山月歌.doc_第2页
峨眉山月歌.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诗两首峨眉山月歌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早上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第七册第一单元古诗两首中的峨眉山月歌。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该单元选用了现代诗歌、古典诗词,意在增强学生对我国诗词的领会能力,诗歌体裁的魅力和诗歌独特的表达效果。古诗两首均描写秋夜景色。峨眉山月歌是唐代诗人李白年轻时初离四川时所作。影入江流的迷人景色,表现了诗人秋夜行船离乡时对故乡山水的深深依恋。全诗意境明朗清新,语言自然流畅。(二)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能力目标:凭借图文对照,想象全诗场景,诗人的所见所思与所感;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联系生活经验来理解颔联。3、情感目标:感悟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离别赴任时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三)重难点分析:重点:背诵古诗,有感情地诵读来想像这首诗描绘的优美景象,感受诗人笔下的月夜下的千里蜀江行旅图。难点:体会诗人漫长江行途中江月作伴中的思念之情。二、说教法学法:多法品读、图画展现三、说教学过程第一板块:谈话导入,回忆旧知。同学们,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大家都很熟悉诗仙李白,谁来介绍一下?谁愿意把你学过的李白的诗歌给同学们背背?今天,我们再欣赏李白的另一首诗歌峨眉山月歌。第二板块:激发兴趣,解题引学。1. 出示几幅美丽的峨眉山图片,指名介绍所了解的峨眉山。(位于四川成都西南峨眉山市境内,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和佛教名山。地势陡峭,风景秀丽:隘谷深幽,飞瀑如帘,云海翻涌,林木葱茏,有“秀甲天下”之美誉。)2.简单介绍峨眉山月歌的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3.配乐朗读,学生边看边听,整体感知美,教学生划准节奏223,指名练读出韵律和节奏。4.找出最重点的字:“月”。李白写下峨眉山月歌之后,“峨眉山月”遂成典故,出示词语,学生齐读:峨眉山月半轮秋弯弯娥眉秋月 青山吐月影入平羌江水流影映清江 随水流去夜发清溪向三峡 一叶轻舟 驶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随行明月 被遮不见 把词写在对应的诗句旁边。第三板块:图文对照,理解词义:生借助相关资料,通过小组合作,用上老师刚刚出示的词语,说说古诗的意思,分组汇报古诗的意思。重点: 半轮(看插图理解)残月娥眉月或新月娥眉月。影指月影。 流流动,课文中有月影随江水流动之意。夜发连夜出发。 向驶向。思思念。君作者的友人。下由上游往下游行走。第四板块:品味想象,欣赏意境1.“影入平羌江水流”一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谈一谈。2.诗人乘着小船顺流而下,从清溪驶向三峡,快到渝洲时,他会想起谁呢?3. 最后有感情地朗诵课文,在感受意境美的同时体会古诗的语言美,争取背诵。第五版块:拓展资料,开阔视野。自从李白写下峨眉山月歌之后,“峨眉山月”遂成典故,对后世咏诵峨眉的诗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多样作业布置:1、读一读:收集两首没学过的李白的诗,课后向同学推荐。2、 做一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