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笔下性格变异人物形象探讨.doc_第1页
金庸笔下性格变异人物形象探讨.doc_第2页
金庸笔下性格变异人物形象探讨.doc_第3页
金庸笔下性格变异人物形象探讨.doc_第4页
金庸笔下性格变异人物形象探讨.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标题】金庸笔下性格变异人物形象探讨 【作者】万兴瑜 【关键词】金庸小说性格变异为情所困欲望驱使为报家仇 【指导老师】蒋建强 【专业】小学教育 【正文】金庸的小说被世人推举为“武林至尊”,在武侠小说的世界中独占鳌头。他的小说风靡数十载,其成功之处不单体现在精炼的语言艺术和离奇曲折的情节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人物刻画上。金庸塑造了一系列独特鲜活、深入人心的人物形象,虽然这些艺术形象都了放到特定的武侠环境中,尽管当时的社会和现代的社会不尽相同,但人物的性格和感情却大同小异。所以我们在阅读这些作品的时候,小说人物的思想和感情能够引起我们的共鸣。也基于这些相同点,我们能够结合人物所处的环境和人物的遭遇,对金庸笔下的人物进行分析。在已有的对金庸的研究之中,已经有不少分析金庸笔下人物的理论。陈墨的金庸小说人论从人生和人性的角度,分析金庸笔下人物;其金庸小说之迷从人性、文学价值以及艺术价值来研究金庸的小说;他的金庸小说之武学从武功与艺术、学术和成材等方便来研究金庸小说的武学艺术。此外陈墨的英华之咀金庸四部佳作回评和浪漫之旅行金庸小说神游各自从金庸的作品分析金庸小说的艺术技巧、价值趋向以及艺术内涵。曹布拉著的金庸小说技巧从人物、结构、细节、语言等方面分析小说的技巧、艺术。洪振快的讲武论剑金庸小说武功的历史真相揭示金庸小说中多种神气武功在历史中的真相。文学所描写的对象是人,人的意识和行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也是人。这使得将心理学用于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不但具有十分的可行性,还能更深入、更透彻的分析人物形象。人是社会的人,人的一切思想及行为都会受到环境的影响。金庸笔下的一部分人物,在人生道路上,遇到了重大的挫折与伤害,性格发生异化乃至人格扭曲。造成他们性格变异的原因是很多的,如感情的失利,仇恨的逼迫,欲望的驱使。每个人性格的发展和形成,都受到环境的影响和冲击,而金庸在刻画这些人物的时候,或直接或间接地体现了这样一个过程。然而,人不会无缘无故产生这样或者那样的心理障碍。外在环境有时候只是一个诱因。弗洛伊德认为生命最初五年对今后成年心理机能有重要的影响。成年以后的心理都与童年的阴影有关。这一理论说明了不同个体在面对同一事件时采取不同反应和措施的原因。这种不同的原因就在于人物的性格。性格的形成主要是在人生初期,即弗洛伊德所说的生命最初五年。本文中分析的人物或多或少受到了童年的影响,养成了偏激的性格。本文在分析人物时,主要是按照人物性格发生扭曲的原因,将之分为三个类型为情所困、为报家仇以及为欲望所驱使。促使人物形成某种性格的原因也是多样的。通过对性格变异的人物的分析,达到反思自身的目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达到人类的“自我认识”的目标,实现文学的最终意义。一、为情所困爱情是艺术中一个永恒的话题。而爱情的核心是人和人性。中国传统的观念中有一种说法是“存天理,灭人欲”。这是一种典型的对人性的压制和扭曲。被压制了人性的人,人格会怎样发展?在人类漫长的发展中,我们很多时候肯定了人性的正面,而否定或者说回避了人性的阴暗面。此节重点讨论了,被压抑的情欲本能和人性,会造就什么样的人格,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具体说来就是,我们应该怎样正确的面对我们的感情?在感情中,又体现出那些人格品质?金庸创作的虽是武侠小说,但其中也描写了一个人类至今说不清、道不明的永恒话题爱情。三毛曾经在她的小说梦里花落知多少里提到,在她看来,金庸的小说只写了一个可以让世人为之上天堂,也可能因之下地狱的“情”字。三毛是极具灵性的,她对爱情的觉察十分敏锐,所以她只看到了金庸作品中的“情”。然而金庸的武侠小说对人类情爱世界的描写确实是惊人的广博和深刻的。他笔下有部分人,他们对爱情的执着超越了一切,甚至是生命。为了爱情,不惜牺牲自己的尊严与生命。爱情使他们失去了理智,在追逐爱情的过程中,一切疯狂的行为络绎不绝地出现,理智早已远离。(一)李莫愁心理学上认为幸福与不幸福部分取决与主观。如果个体的需要能够得到及时满足,他便会产生幸福体验;如果个体的需要长期得不到满足,他便会产生不幸福的体验。1(P96)神雕侠侣中李莫愁的行为即是因为她的这种心理上的“不幸的体验”。李莫愁自始至终吟唱着一首词:“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她因为遭到恋人陆展元的抛弃,把全世界的人都当成敌人,不问青红皂白的残害无辜。追根究底,李莫愁之所以如此,感情上打击不过是个诱因,更重要的是她在成长过程中人格长期受到压抑。李莫愁在古墓派中长大,禁绝情欲。值得一提的是,古墓这一特殊的环境。它是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独特的空间。在这个与外界隔离的空间里,他们的生活习俗和门派传统都与外界迥然不同。如果说外面的世界是一个正常的,顺应人的发展的世界,那么古墓就是一个压抑人性发展的世界。因为古墓的一切都与正常世界想背离。在这个世界里成长起来的李莫愁,本能长期遭到压抑,造成她在心理上的抑郁和不完整。这种抑郁和不完整造成她心理承受能力不够高。因此李莫愁在感情上没有得到满足,便开始走向暴戾。感情失利这一因素,让她的性格进一步异化,认为自己是受害者,其他人是加害者,产生了愤世的思想。这为她日后疯狂的报复埋下伏笔。另一方面,感情失利之后,李莫愁被逐出师门。一个女子孤身在外,得不到安抚与关怀,更被别人冷言冷语、冷眼相待过,所有这一切更让她心理向着负面的方向发展,造成李莫愁的是非观模糊,以至于她滥杀无辜。金庸在神雕侠侣里描写李莫愁扭曲性格时这样写到:“阿沅两字一入耳,李莫愁脸色登变,说道:我曾立过重誓,谁在我面前提起这个贱人的名字,不是他死,就是我亡。我曾在江上连毁六十三家货栈船行,只因为他们招牌上带了这个臭字,这件事你可曾听到了吗?”2(P36)仅因一个“沅”字,就可以做到这个地步,让人匪夷所思。但是,这就是由于她从小个体需要得不到满足而埋下病因,在成长过程中抑郁性格又不断发展的结果。(二)康敏弗洛伊德认为:“婴儿会试图拥有任何他所遇到、经历的事物,并且与之结合。在此阶段,婴儿十分依赖他人。如果他的需要得到了满足,他就会以积极的方式来理解生存,认为世界是温暖和善良的。如果需要被剥夺,他也许就会变得比较悲观,认为世界和他的需要对立。”3(P5)天龙八部里的康敏,在婴儿时期,由于家庭环境的原因,需要长期得不到满足。正如弗洛伊德所认为的那样:生命最初五年对今后成年心理机能有重要的影响。成年以后的心理都与童年的阴影有关。康敏在童年期的阴影严重影响她性格的形成。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康敏对这个世界的态度,是悲观的,认为这个世界是与她的需要相对立的。也可以说从这个时候开始,就注定了康敏以后的性格不择手段地抓住一切出现在她身边的事物。因此,她是个小姑娘时,得不到花衣裳,她便把邻家少女的花裳剪碎。这让她感到比自己穿了花衣裳还要高兴。一个人的欲望发展到这个地步,已经非常的病态了。在遭到情人段正淳的背叛之后,她甚至把自己的孩子杀死作为对情人负心的报复。段正淳当日的离去和后来的遗忘固然让她难以接受。但更让她难以接受的是,段正淳并非她一人所独有段正淳除了有明媒正娶的妻子之外,还有众多的情人和私生女。他的情人又个个貌美如花。这点是自恃美貌的康敏所无法忍受的。段正淳的背叛加深了康敏对这个世界的不信任,让康敏更加缺乏安全感。因此也可以说,段正淳的背叛“成就”了康敏的“占有欲”。最终,康敏的占有欲发展到她得不到的也不让别人得到。她陷害乔峰不过是因为乔峰没有为她的美色所吸引,因此她决定毁了乔峰。一个人的占有欲发展到如此地步,是不可思议的,亦是不可理解的。自私如此,自负至此,康敏早已万劫不复。(三)武三通神雕侠侣里的武三通的“病”是他对于自己养女的畸恋。这种畸恋是他人性长期受到压抑的结果,同时也是他人性扭曲的一个表现。而最终的“病因”在于他的归因不正确。即,把个体对于事件的原因的归结不正确。武三通原是大理国的将军、一灯大师的弟子,年轻的时候奉父母之命娶了一个他并不爱的妻子。对于娶妻一事,他归因于外界的因素父母之命。他没有考虑过自己作为一个主体,从来没有主动争取过,对于这件事情,他是负有责任的。他心里产生一种别人对不起他、他是受害者的想法。这种想法让武三通对他的妻子产生排斥,难以对其产生感情。而这种感情上的无所寄托,使他把感情投注于自己的养女何沅君身上。此外,个体的需要满足到什么程度才能带来幸福体验,取决于个体的适应水平和期待水平,而个体的适应水平和期待水平则受其过去经历、人与人之间的比较、价值观念等因素的影响。1(P98)身份显贵和没有经历过重大挫折的武三通对于幸福的期待水平是比较高的。因此,对父母包办婚姻这件事情,他一直耿耿于怀。渴望能有个意气相投的爱人相守一生。当何沅君逐渐长得亭亭玉立,武三通便把满腔的感情倾注在她身上。当何沅君决定和陆展元结婚之时,他克制不住心理上的强烈的冲击和打击,从此变成疯子。在何沅君死后,他更是疯狂地去挖掘何沅君的坟墓。所幸的是他在受到何沅君死亡的打击之后,居然变得正常。这体现了一种人性的回归。让他人性复苏的因素,是他意识中残存的一丝亲情以及妻子死亡带来的强烈愧疚。这说明,我们的性格中,人性中积极的、正面的成分仍然占据着主要地位。这才使一个武三同这样的“非人”变成“人”成为可能。(四)天山童姥与李秋水把天龙八部里的天山童姥和李秋水归为一类,是因为他们俩人始终为了一个男人生死相斗,但是最后却都没有能够得到这个男人的爱,并同归于尽。天山童姥的行为是失恋和“残疾”的驱使。这种残疾是生理残疾和心理残疾的共同作用。天山童姥是逍遥派的大师姐,幼年时期因为练功走火入魔变成残疾,身体从此不长。本来她有一个机会可以治愈她身体的残疾,不料李秋水因为在感情上嫉妒和憎恨,在她练功的紧要关头大喝一声,使她前功尽弃,从此残疾终身不治。这种生理的残疾让她的内心世界自卑、痛苦,引发的她心理的残疾。而且这种残疾让她敌视、嫉妒、怨恨身边健康和正常的人。生理的残疾,更让她的爱情无望。爱情的无望,不但让她更加自卑,更是引发了她对所有的男人的仇恨。无崖子的拒绝让她感到愤怒和羞愧。她把对无崖子的思念和爱转化为了对其他男人的恨。因此她把三十六洞、七十二岛的主人都用“生死符”控制住,让他们生不如死。可以说天山童姥是一个生理残疾、心理残酷、精神变态的人。李秋水有着极端强烈的好胜心。她爱恋无崖子,为了争夺无崖子,不惜在童姥治疗自己生理残疾时从中破坏,导致童姥终生不愈。这种极端好胜心理,又转移到无崖子的身上。无崖子虽然娶了李秋水,但是却爱上了李秋水的妹妹,从心灵角度来说,并没有爱上她。对于这种好胜心强烈的人而言,求而不得,无疑是万分痛苦的。在李秋水的内心,杂糅了对天山童姥的恨和对无崖子的征服。这两种情感腐蚀她的心灵,让她病态日渐加重。李秋水被天山童姥毁容,她把无崖子不爱她的原因归结于自己的容貌被天山童姥所毁。这种恨又反噬她的内心,让她的灵魂更加疯狂。两个女人的爱情演化成一场可怕、持久的战争。而这场战争最大的受害者是她们自己本身。由此来看,正确的态度和观念是十分必要的。如果他们二人能够正确的对待感情,能够积极、乐观的对待失败,将是另外一片天地。(五)公孙止与裘千尺神雕侠侣里的公孙止和裘千尺是一对夫妻,却相互算计与残害。公孙止性格变异的一个原因是他的感情长期受到压抑。绝情谷是一个压制人欲的地方。然而,越是压抑,人的欲望就越是扩张。进而让天理扭曲,人性丧失。另外一个原因是他没有得到足够的尊重。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表明:任何人都有被尊重的需要。4(P75)而裘千尺却从来没有给予她的丈夫应有的尊重。裘千尺视公孙止的尊严为无物,动辄就对他颐指气使。这让他在心理上不平衡,得不到满足,自尊受损。公孙止很自卑,同时又渴望得到尊重。公孙止对妻子的行为是敢怒不敢言,只好从妻子以外的人身上寻找安慰和自尊,背着自己的妻子和其他女人暗渡陈仓。被妻子发现了自己的奸情之后,他为了自己活命居然一刀刺死自己的情人。从此我们可以看出公孙止的卑劣和猥琐。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出他的情感是一种扭曲的、变态的情感。不过这也是他在妻子长期的压迫和控制之下,养成了没有担当的性格。在妻子逼自己杀死了自己所喜欢的情人之后,他对妻子的恨愈发强烈。终于导致对自己的妻子下毒,挑断其全身筋脉,将其推入地底深渊。这是仇恨的长期压抑结果。长期的压抑让他的心理更加的扭曲。失去情人、残害妻子,这一系列的行为公孙止的内心也随之发生变化。为了娶小龙女为妻,他一意将杨过杀死。得知自己与小龙女的婚姻无望时,他意图将小龙女和杨过双双置于死地。他甚至对小龙女说:“得不到你的心,也一定要得到你的人。”其实,公孙止此时已经体现出一种欲念心理的畸形。最后,他竟将自己亲生女儿和杨过推入地底深渊。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裘千尺本身也遭受了巨大的灾难。首先是她的强烈的以自我为中心,完全不考虑别人的感受,造成夫妻感情出现问题。她把丈夫当成了自己的附属品,不给予他应有的尊重。结果她的丈夫却把她的筋脉挑断,将她投入深渊。遭到丈夫的背叛,裘千尺从心理上受到沉重的打击。这种打击不但造就了她对公孙止深深的怨恨,更造就了她对男人甚至对整个世界的偏见和不信任。她甚至怀疑自己的女儿。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裘千尺已经患上精神强迫症。一种“被害”的念头始终萦绕在她的心头,使她对身边的人均不信任,时时提防。一对夫妻非但不相敬如宾,反而互相残害。另人匪夷所思。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其实是没有处理好人际关系。若能换位思考,将会是另外一片天地。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也是人区别与禽兽的重要特征。古今中外均有不少的作家用大量的笔墨来描写这种美好的情感。但是,也有人因为一时失利与不忿,将仇恨加入爱情之中。他们感情受伤之后,一蹶不振,心理开始不平。其性格变得乖张。研究这些为感情性格发生变化的人物,让我们看到人性的恶。也使我们从情与欲的角度来思考人性,从而达到对人性的关照。如何正确的面对感情,尤其是一段失败的感情。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也可以说是变相的对人生的一种思考。退一步海阔天空。二、为欲望所驱使人都有对成功的向往。对成功的追求是人的本能。当我们的本能一旦得到满足,我们会感到非常的愉悦。但是,到底是人本身比较重要,还是人生的附属品比较重要?通过对沉溺于欲望的人的描写与研究,引发了我们对人生的思考。自古以来,无数的人追逐着权势。在金庸笔下,这一类型的人为数不少。然而,不少人过度陷于欲望之中,理智越来越远离他们,为权势而疯狂。人追求权利、金钱,是为了让自己和身边的亲人过上更好的生活。但是,很多时候,人们将本末倒置了。为了追求金钱和权势,他们牺牲了自己和身边的人。这样的生活就真的快乐幸福了吗?(一) 东方不败与岳不群笑傲江湖的复杂的矛盾冲突,其实无非是“争权”二字。日月教的东方不败将任我行关入湖底,无非是要夺权,任我行复出,同样是为了教主之位;华山剑宗的封不平等人气势汹汹地找岳不群算帐,无非是冲着“华山派掌门”;嵩山派掌门人左冷禅一心一意要将五岳派合而为一,也是想获得更大的权利;青城派的余沧海杀了福威镖局满门,是想拿到“辟邪剑谱”,练成绝艺进而称霸江湖。在这场权利的争夺之中,有“邪派”,但也包括了不少“名门正派”。只要卷入争权夺利的斗争,那就很难按照一般的是非善恶标准去判断他们。写东方不败,是为了写权利以及权利对人的扭曲。叔本华曾经说过:“人生是一种欲望。欲望得不到满足,人就会感到苦闷;欲望得到满足,人就会感到无聊。人生就是在苦闷和无聊之间徘徊。”东方不败乃此中典型。他对权利的无限追逐他起初是一个阴谋者的形象,为了夺得日月教教主的位置,蓄谋良久。但是,他夺得教主位置以后,反而转手交给他的一个男宠杨莲亭。东方不败自己却躲起来绣花。因为此时的东方不败已经走到了一个顶峰位置。当一个人的欲望得到满足的同时,其实也是他开始失望的时候。他一心得到教主的职位。但是得到了之后,却觉得失去了奋斗的目标。此时觉得生活无味,感到无限的虚空。在这样的情况下,东方不败惟有追求更大的权利绝世武功葵花宝典。东方不败练习葵花宝典的武功,把自己从一个变成一个不男不女的“人妖”。因为葵花宝典的入门之法就是要自宫。这种生理上的变态反过来又对他的心理产生影响,使他的心理更加扭曲。东方不败作为一个“惊天动地、威震当世的武林怪杰,竟然躲在闺房之中刺绣”,还“甘扮女子,自居妾妇”。他说他“修习葵花宝典,才慢慢悟到人生的妙谛。其后勤修内功,数年之后,终于明白天人化生、万物滋长的要道”。5(P1097)可见他生理的变化已经让他的心理也彻底发生了变化。他的心理倾向于女性,然而他的身体是不男不女的,这种生理与心理的不可调和的矛盾,让东方不败的内心扭曲。为了更大的权势而放弃了当前所拥有的权势,最后却意识到,权势于己没有任何意义。岳不群也是一个被欲望挤压而变形的人。他争夺辟邪剑谱,所图者是更大的权利。他派岳灵珊去福州开酒店,是因为觊觎林家的辟邪剑谱;他在令狐冲病危的时候,将之一人留在华山,自顾自逃命;他为了掩饰自己已经得到辟邪剑谱,而嫁祸于令狐冲;他隐藏武功、制造假剑谱迷惑左冷禅,以便一举夺得五岳盟主之位为了练习辟邪剑谱,他也成为一个生理残缺的人。但是对于权利的那种强烈欲望,让他彻底疯狂。因此他在一开始就派他的女儿去“监视”林家,为的是林家的辟邪剑谱。背后的真正目的却是练成无敌的武功,称霸天下。用心之深,非一日之功。金庸在书中引用佛家的语言说:人间有三毒,贪、嗔、痴。“贪”指的就是人的欲望。岳不群的欲望无限地膨胀着。岳不群心不甘情不愿地做着华山派的掌门。“贪”让他自残身体。生理的残缺让他的心理也变得更加的不健康。他远离自己的妻子和女儿,抛弃了亲情。心理的孤单让他更加热中于权利。若非贪得无厌,岳不群大可安心做着华山的掌门,潜心研究武学,光大华山派,安享天伦。(二)周芷若倚天屠龙记里周芷若是一个被权利拉扯的人。她周围的人争夺权势,也逼迫她去追求权势。她曾经是一个温柔、善解人意的女子。但是,在长期的成长环境中她变成了一个懂得察言观色,处事圆滑的人。周芷若作为一个父母双亡、无依无靠弱女子,被张三丰送上峨眉山,举目无亲。她身边没有一个依赖的人。灭绝师太太过严肃,没有像父母一样的慈爱;她的一众师姐(丁敏君之流)待她并不好。她唯有勤练武功博得师傅的喜爱;言听计从以示自己的无争。但是一个童年期不完整的人,她内心的渴求是相当多的爱、尊严、平等所有这一切,在娥眉派那个严肃的、充满争斗的环境中,是得不到的。因此,她希望通过权利来获得想要的东西、实现自己的价值。娥眉派是一个尼姑庵,即使有众多的俗家弟子,但是还是有不少压抑人性的门规。在这样一个环境中接受教养,人的性格等都受到了压抑,无法正常的发展。长期压抑的结果是人格自然无法健康发展。因此,在万安寺,灭绝师太传掌门之位要周芷若立下重誓,不与张无忌相恋,并利用张无忌对她的感情夺得屠龙刀与倚天剑。周芷若答应了。得到掌门的职位,至少可以让周芷若在丁敏君一流之中找到尊严和平等,甚至是控制别人的权利(我们横向比较,当初灭绝以掌门之位诱纪晓芙去杀情人杨逍,纪晓芙却是宁死不从的)。当上掌门的周芷若,初次了解到“权利”给人带来的好处,这促使她的权利欲进一步膨胀,进而采取以后的行动。当她与张无忌、赵敏、小昭、蛛儿、谢逊等人在冰火岛上之时,她下药迷倒众人,盗得屠龙刀和倚天剑,划破蛛儿的脸,又嫁祸于赵敏。这样一来,一举除掉蛛儿和赵敏两个情敌。更完成了使命,得到了宝物(屠龙刀和倚天剑里面的秘籍和兵法)。在她的阴谋被谢逊看穿以后,她打算杀人灭口。武功秘籍和兵法让周芷若得以巩固自己的地位,抓紧自己已有的权利。这时,她的权利欲仍在不断膨胀。当她听说“教主做了皇帝,周姑娘做了皇后娘娘”,6(P1176)她眉梢眼角显得不胜之喜;当她听到张无忌毅然拒绝做皇帝的提议之时,她脸色微变,不再言语;当她以未婚夫妻的名义与张无忌巡视军队时,她感到“虽不及大都皇帝皇后游皇城的华丽辉煌,却也颇足快慰平生”。6(P1182)此时的周芷若的野心已不再是一派掌门人了,而志在天下。我们再将周芷若与赵敏进行横向比较,赵敏宁肯为了张无忌不要名节与荣华富贵,两相比较,我们更不齿周芷若的行为。然而周芷若如此热心权位,实在与她的成长环境有很大关系。(三)凌退思连城诀中,万震山等三个师兄弟将授业恩师杀死。戚长发不仅将“唐诗剑法”说成是“躺尸剑法”,胡乱教给自己的女儿和徒弟,甚至怀疑自己的女儿私藏了剑谱和宝藏,眼看她嫁给人面兽心的万圭。最后,一众江湖豪客见了珠宝都去争夺。不料那些宝藏上都喂了毒药,让人疯狂而死亡。作者这样写也是有其寓意的金钱腐蚀人的心灵,如果我们只是一味的追求金钱,那么我们什么也得不到,反而葬送了我们本来已经拥有的幸福和自己的人生。为了得到宝藏,荆州知府凌退思的所作所为令人发指。凌退思本来文才出众,武功了得,有机会做翰林。但是,他拒不升迁,使了数万两银子,千方百计地在荆州谋求一个小小知府。当他得知自己的女儿凌霜华与丁典相爱,他使用手段把丁典关进监狱。又将女儿另嫁他人,葬送了女儿的爱情。凌退思将功名利禄、金银财宝看得极重。而凌退思性格最扭曲的体现就在于,为了让丁典透露宝藏所在,竟不惜活埋自己的独生女儿。为了“宝藏”残害无辜,连自己的女儿都不放过。凌退思的种种行径,实为禽兽不如。(四)慕容父子天龙八部慕容父子的欲望,是长期积蓄的一个空想。他们念念不忘的,是“复国”。书中女主角王语嫣说的一句话非概括慕容父子:“他慕容氏世世代代,做的便是这个梦。他祖宗几十代做下来的梦,传到他身上,怎又能盼他醒觉?”7(1606)慕容博为了制造复国的机会,企图挑起辽宋之间的战争。仅此一目的,他用尽权谋,心计算尽。他欺骗朋友少林高僧,诬陷萧远山。致使萧家家破人亡。为了复国,他不惜利用和牺牲朋友。聪慧过人的鸠摩智,亦难免慕容博的算计。十数载后,当鸠摩智身受其苦时,他才明白了慕容博的居心:“他(慕容复)在少林寺隐伏数十年,暗中定然曾听到寺僧谈起少林绝技不可尽练。那一日他与我邂逅相遇,他对我武功才略心存忌意,便将这些绝技秘诀送了给我。一来是要我试上一试,且看尽练之后有和后患;二来是要我和少林寺结怨,挑拨吐蕃国大宋相争。”7(P1602)慕容博在经历了一番生死之后,终于梦醒了。但是慕容复却一直没醒来。慕容复的性格,我们可以从他对人的态度中看出来。首先,他对“情敌”段誉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段誉劝慕容复放弃西夏驸马,与王语嫣共携连理。慕容复却认为段誉是蛇蝎心肠,假仁假义,乘机除掉与自己竞争驸马的劲敌。加之他曾经败于段誉手下,更是心中怀恨。于是他将段誉投入枯井。其次,王语嫣对他情深一片,他对王语嫣却十分凉薄。对于王语嫣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对他武功的评论他甚感不满,一直耿耿于怀。眼见王语嫣投井自尽,却丝毫不加阻拦,不顾其生死。对自己的舅妈也是心狠手辣,说杀便杀。再次,为了恢复燕国,认段延庆为父。他的亲信包不同指责他是“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徒”,他竟然不听劝戒,亲手杀死包不同,终于众叛亲离。最后,慕容复没有实现他的梦,“坐在一座土坟之上,头戴高高的纸冠,神色俨然”,7(P1782)当起“皇帝”。他的欲望极度膨胀,却得不到满足,甚至得不到宣泄。终于被自己的权利欲望逼得疯狂。人心不足蛇吞象。人通常会得一望十,得十望百。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人时常变得六亲不认。但是,我们的幸福与我们所拥有的东西并不成正比。心理学认为,幸福是一种主观的东西。如果我们能够让我们的心胸更广大,眼光看得更远,我们会更容易获得幸福。有句话说:“知足常乐”。世事无常然心中恒定,则我们自会有一番属于自己的平安喜乐。三、为报家仇金庸写复仇,绝不仅仅写复仇。他是通过对复仇者心理的描写,达到劝戒人的目的。仇恨是可怕的,它腐蚀了复仇者的灵魂,也毁掉了更多人的人生甚至是生命。我们复仇的对象是别人,但是复仇的心理摧残的却是复仇者自己。谢逊为了复仇练“七伤拳”,然而这拳是“先伤己,再伤人”的;林平之练辟邪剑谱,也是“欲练此功,挥刀自宫”;萧远山更是为了报仇而隐藏于少林寺中三十年,过着非人一般的生活。我们分析的金庸笔下的就是属于不正常的复仇行为。(一)谢逊倚天屠龙记里的谢逊变异主要表现在滥杀无辜和周期性的行为失常,引起他失常的原因仇恨,以及仇恨带来的精神、信念上的打击。谢逊的仇人是他的授业恩师。一个他敬若生身之父的人,竟在一夜之间杀他全家。这就不仅仅是一种血海深仇,也不仅是一种一夕之间丧失至亲的精神打击,这使谢逊的内心存在一个死结,他的信念被摧毁了他的仇人是他敬爱的授业恩师。那么这个世界还有什么是可以信任和依靠的呢?这个他死结不断打击他对人性的信念,内心开始失衡、扭曲,渐渐变成一个杀人狂魔。为了逼仇人现身,他以仇人的名义、不分青红皂白杀害无辜的武林同道;在王盘山上,他大肆杀戮,那些侥幸活命的人也均被他害成白痴;他找来一群水手,刺聋他们的耳朵,又给他们服食哑药,在达到目的地之后还打算杀人灭口。谢逊的一系列行为看起来完全没有针对性,即不针对具体某一对象。愤怒是攻击的重要激发因素。愤怒可能干预信息加工,对慎重思考产生负面影响,从而激发攻击。愤怒和攻击通常以一种动态的相互作用为背景。谢逊在家庭遭逢不幸之后,不能冷静处理这个问题亦属人之常情。他在愤怒和仇恨的刺激之下,做出累累血案。这是人在受到刺激之后对别人做出攻击的应激反应攻击他人。不过,谢逊把这种刺激后反应扩大化。幸运的是,谢逊的人性并没有完全泯灭,在他的内心仍有一丝“爱”存在。这份爱在听到张无忌的啼哭的时候被唤醒。他对张无忌有着深切的爱,这种爱其实是他作为一个父亲对他已逝的孩子的慈爱,更是一种人性的表现。正是他的这种还未泯灭的亲情牵引着他回归正途,人性复归。(二) 林平之辟邪剑谱里林平之,是被周围环境中各种权利之争而腐蚀。发生在他悲剧都是争权夺利造成的。而他性格变异的直接原因是由于家仇。林平之本是一个养尊处优的富家少爷,由于其他人觊觎家传剑谱而家破人亡。失去家人的庇佑,他的自尊不断被践踏。他身负不共戴天的血海深仇,但是却没有能力去报仇。强烈的复仇心理让他放自己的原则和信念。报仇的信念甚至让他可以当着众人的面向木高峰跪拜。这对于心高气傲的林平之而言,简直的奇耻大辱。这种巨大的落差让他无法适应,从而心理失衡,引发了他对权利的向往。其次,他亲眼见到其他人为了辟邪剑谱用尽各种手段向他的父母逼问,而他和他的父母都无力反抗。对父母的爱、对仇人的恨、对自身的心有余而力不足,都加深了他对权势的向往。其后,他投入华山岳不群门下,他周围的所有人几乎都是居心叵测的。岳不群安排自己的女儿接近他,同样也只是为了辟邪剑谱而已。家族的巨变让他开始小心行事。他自然变得小心翼翼,对任何人都多加提防。如果他不算计别人,他早就已经丧身于其他人的算计之下。环境是林平之异化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从这个因素中衍生出另一个改变他性格和人生的因素生理的变化。林平之为了生存,为了报仇,为了光耀门楣,他练辟邪剑谱,把自己变成一个宦人。一方面是丧失了男性的部分特征而趋于一个女人;另一方面他对于自身的这种残缺也感到十分痛苦。生理的残缺破坏了他心理的统一性,即他对自身角色的不确定。这种生理上的不完整让他的心理更加的扭曲。最后,林平之亲手杀死了他岳灵珊。这正是林平之心理扭曲的一个表现。在此后的人生道路上,林平之的心理越来越扭曲。不过细思林平之的一生,读者会感到他的可怜多于可恨。(三) 萧远山萧远山的悲剧,不单是家庭的、个人的悲剧,而是一个时代的悲剧,一个社会的悲剧。作者通过对这种时代环境下的悲剧的抒写,表达了他的民族观。当然更多的仍是他的对人自身的关照。小说的时代背景,是天下四分五裂,各民族之间存在偏见。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整个集体均产生一种知觉错误认知歪曲。造成认知歪曲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归类和成见。归类造成的后果有(1)对待团体内成员的态度不同与对待团体外成员的态度;(2)认为团体外成员大同小异。而成见,作为一种信念,是人们由于特定的团体成员身份而拥有的某种特征。8(P162)当时的华夏大地上,将汉人和辽人区分得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