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词曲五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体会诗词曲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诗中作者所创设的意境,把握诗歌的主旨。2、过程与方法: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初步感知诗歌内容;通过反复诵读,达到熟读成诵。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感受诗人们的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通过品读,体会诗人们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学习诗人们在逆境、困难中表现出来的坚忍不拔的精神以及胸怀宽阔,忧国忧民,愿为国家牺牲自己的崇高品质。教学重难点1、重点:品读并背诵。2、难点:理解诗歌内容。教学准备教学设计、多媒体课件、素材、习题等。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同学们,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源远流长,名家辈出,名篇佳作卷帙浩瀚。这些诗歌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如唐诗、宋词、元曲就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三朵奇葩。本课所选的诗、词、曲都是传统名篇,在思想内容上,这些作品抚今追昔,慷慨悲愤,感时伤怀,思亲忧国,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二、品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听师范读,注意节奏、感情,初步感知诗歌内容。(二)生自读诗歌,读出节奏与感情。(三)作者、作品简介。生自由交流课前查阅的资料,师做以补充说明。背景提示:刘禹锡因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到外地做官二十多年。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回到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的白居易相会。在酒席上,白居易吟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相赠。在诗中,白居易对刘禹锡被贬谪的遭遇表示了同情和不平。于是刘禹锡写了此诗回赠白居易。(四)学生参照注释,了解诗歌内容,谈谈自己的理解。1、交流,师生互动,明确。2、预设问题:(1)首联交待了什么?“凄凉地”“弃置身”表露诗人什么心情?(2)颔联描写了怎样的现状?(3)颈联表达诗人怎样的境界?(4)结合题目,谈谈尾联的用意。3、要点提示:(1)贬地荒僻,贬时漫长。痛苦孤寂。(2)写回乡所见,人事俱非,今昔对比,恍如隔世。(3)原意是表达对现实的愤懑:“沉舟”、“病树”自比遭贬;“千帆过”、“万木春”,则比喻被贬后,新贵们仕途得意。但这两句诗在客观上包含着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充满了哲理。(4)回应题目,答谢友人并与之共勉,表现诗人虽遇挫折而意志不衰,积极乐观的思想境界。4、生找出文中富有特色的诗句,品读赏析。(1)师举例: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赏析:这两句诗是用了典故。“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而被杀。一次,向秀经过嵇康的旧居,听见邻人吹笛,不胜悲叹,于是写了思旧赋。意思为想起当年因政治改革失败被杀被贬的朋友,不胜怀念。“烂柯人”指晋人王质。据述异记王质入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便停下来观看。等到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柄已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此处作者以王质自比,写自己被贬离京虽然只有二十余年,但心里却有隔世之感。这两句诗活用典故抒发自己长期被贬的心境。朗读时语速稍慢,要读出一种感叹,一丝无奈。(2)生自行分析,小组交流,有疑难提出全班探讨。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赏析:“沉舟”“病树”为诗人自喻。表现出一种对世事变迁和宦途谪升的豁达开朗,也一如他诗中所云,沉舟之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萌春。二十余年的谪居生活,并没有让他消沉颓伤。正因此句,这首诗成为流传后世的名篇。不过,由于其意象宽远,妙合哲理,后人则赋予其新意: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朗读时,重读“千帆”“万木”,要读出一种乐观,一种睿智。(五)生有感情的朗读,读出韵味,读出作者的情怀。(六)小结。师:全诗感情真挚,沉郁中见豪放,不仅反映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诗歌以自己的坎坷遭遇为全诗定下愤懑的基调,紧接着对亡友的怀念及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使激愤之情深化。但是人并不消极悲观,积极的进取精神使全诗感情得到升华。(七)背诵这首诗。赤壁(一)文题理解。赤壁是杜牧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以“赤壁”为题,既交代了发现戟的地点,也点明了诗作所要评析的历史事件及地点。这首诗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二)生朗读这首诗,注意语调、重音、节奏,读出一种抑郁不平之气。(三)诗歌理解。 教师预设问题,生思考交流。1、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要点提示:这一把折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沙里沉埋着铁戟,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折戟沉沙而仍未销蚀,又发岁月流逝物存人非之感慨。凡是在历史上留下过踪迹的人物、事件,常会被无情的时光销蚀掉,也易从人们的记忆中消逝,但又常因偶然机会被人记起。正由于发现这把铁戟,使诗人无法平静,“认前朝”又进一步勃发了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从而为下文做了铺垫。2、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不以成败论英雄。认为赤壁之战的胜利,不过是借东风而已,有很大的偶然性,否则就是相反的结果。(四)名句赏析。1、生小组为单位赏析诗句,自由交流。2、师点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曲折的反映出诗人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他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出一种逼人的英气。“锁”字。重台密阁,更加重了藏娇之意。试想英雄如曹操者,于横扫天下胜利之后,拥江东二乔于铜雀台,弦歌艳舞,当是何种得意气概。(五)齐读背诵这首诗。第二课时一、继续学习过零丁洋(一)导语。这是一首咏志诗。文天祥,状元出身,官至丞相,封信国公。在国家危急存亡之际,奉朝廷之命至元营议和,被扣,冒险脱逃。后继续转战抗敌,以图兴复,然兵败被俘。在狱中,虽经敌人百般折磨诱降,终以不屈被害。这首诗写与被俘次年过零丁洋时,后来元军统帅张宏范逼他招降宋军将领张世杰等,文天祥遂出此诗以明志节。张宏范见诗,“但称好人!好诗!竟不能逼。”(二)读诗。1、自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出感情。2、指生读,余生点评,师小结。3、师范读,进一步明确节奏及感情。(三)内容探究。1、生思考下列问题:(1)首联写出了什么?(2)颔联“风飘絮”“雨打萍”比喻什么?(3)颈联两个“惶恐”“零丁”各有什么含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尾联表明诗人怎样的气节?2、小组交流,提出难点,全班探究。3、师点拨,生记忆。要点提示:(1)首联写了两件大事:一是受到皇帝的选拔,经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二是在元军入侵、宋室危亡之际,起兵抗元。战斗了四年。(2)“风飘絮”比喻国家命运惨淡,危在旦夕;“雨打萍”比喻自己家破人亡,孤苦伶仃。(3)“说惶恐”,即表示自己当时对艰难时局的忧惧不安。后一句是慨叹眼前,说自己不幸战败,只身被俘,孤掌难鸣,漂浮在零丁洋里,深感孤苦伶仃。这两句诗中,往日的体验与今日的体验交错在一起,回首当初的“惶恐”, 还看今日的“零丁”,令诗人百感交集。而这一切又都是由于国家的危亡引起的,诗人忠贞报国,却眼看大好河山沦入敌手,心中的悲愤自然是难以名状的。(4)这激昂的两句诗,表明诗人舍身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全诗也因有此两句收尾而成为一代名作,千古壮歌。(四)赏析名句。师引导生共同分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话慷慨激昂,使全诗洋溢着一种正气。表达了诗人对民族对国家崇高的爱。要点提示:这是一种将生命升华定格为为国捐躯、无怨无悔的崇高的生死观。对于一位爱国者来说,个人的命运是和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的。南宋朝廷即将灭亡,文天祥的人生之路也到了尽头。但他在回顾自己的生活经历之后,得到的结论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字里行间透出的凛然正气,令人肃然起敬。文天祥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将激励一代又一代为祖国建功立业。(五)拓展迁移。1、生自由交流:历史上有哪些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人物?积累一些名人故事。2、师点评。(六)背诵这首诗。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导语。同学们,上学期学过苏东坡的浣溪沙,还能记得词中的一些句子吗?生自由交流,明确: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苏东坡的词,境界开阔,想象奇特,在宋词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今天要学习的这首水调歌头,更是不同寻常。清代评论家胡仔对它的评价:“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二)朗读全词。1、教师范读全词,生注意读音、节奏。2、生自由朗读2遍。3、指生读,余生点评。4、师提示:(1)注意词前的小序,“中秋”“兼怀子由”告诉了作词的时间和目的。(2)当时子由被贬到离苏轼约百里外的山东济南,兄弟七年没有见面。5、生再次朗读全词。(三)阅读赏析。1、初读课文之后,了解了词的一些内容。现在同学们可以结合课下注释,进一步思考词中所写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思想感情。然后开展小组讨论,请大家将自己觉得难以理解的词句提出来,看看同学能不能帮你解决疑难。小组讨论仍不能解决的,交由集体讨论。2、可能有的疑难:(1)“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提示:这句话是在责问月亮:你对人不应该有怨恨呀,但你为什么偏偏在人们离别的时候又亮又圆呢?词人借此来表达对弟弟的深切怀念。(2)“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提示:由“月”到“人”,又自然到人事,有节奏的描绘了月亮的行踪,表达了思念弟弟难以入眠。(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故难全。”提示:因为它由月亮的圆和缺推想到人的悲欢离合,而且悟出了人生难以十全十美的道理。由今至“古”,使得人生感触更为深刻。(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提示:作者由思念自己的弟弟推想到天下所有的离别之人,并祝愿他们幸福美满。3、生针对老师的点拨,自行理解。(四)拓展迁移。1、师:这首词的想象与抒情都是围绕明月来进行的。“月下”这一特定的自然环境,不知触发了多少文人墨客的情怀!调动你的积累储备,课文以外,还有哪些咏月抒怀的古诗文名句?2、生自由交流,积累:(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3)“星汉灿烂,若出其中;日月之行,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4)“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5)“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汪见宿建德江)(6)“月是故乡明,露从今夜白”(杜甫月夜忆舍弟)(五)背诵这首词。第三课时一、继续学习山坡羊 潼关怀古(一)学生听课文录音,模仿朗读。(二)师:我们知道诗歌的美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音韵美,语言美,意境美。我们通过听配乐朗读与自己的朗读初步体味了音韵美,接下来,我们再来品味一下这首曲子的语言美与意境美。方法提示:品味诗中凝练的词,发挥联想和想象力。1、生自由朗读,划出精彩之笔,简要点评。2、自由交流,师引导生进行点评。可能出现的句子:(1)“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因地势的险要,潼关成为古来兵家必争之地。山本是静止的,“如聚”化静为动,一个“聚” 字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黄河水是无生命的,而“如怒”则赋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一个“怒”字,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出了潼关的险要。(2)“望西都,意踌躇。”一个“望”字,写出了作者驻马远望的样子,一个“踌躇” 写出了其感慨横生的神态。(3)“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亡,百姓苦”好理解。王朝灭亡之际战乱频繁,民不聊生。“兴”,怎么也“百姓苦”呢?王朝之“兴”必大兴土木,搜刮民脂民膏,百姓不堪其苦。像秦朝兴起时,筑长城,开驰道,造官室,劳役繁重,百姓受尽了苦。“兴,百姓苦”一句,发人所未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制造企业车间设备维护制度
- 1.5 设计制作:简易望远镜说课稿-2025-2026学年高中物理上海科教版选修2-3-沪教版2007
- 第一单元华夏古韵《广陵散》音乐故事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下册
- 直升机结构详解及维护指南
- 工业防垢剂使用标准与安全知识
-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横岗高级中学2025-2026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数学试题(原卷及解析)
- 朋友之间的友谊作文(10篇)
- 营销活动策划及执行记录工具模板
- 工程效益达成承诺书(5篇)
- 生产计划与物料需求分析模板(跨行业)
- 高中综合实践课程:设计未来城市(课件)
- 幼儿园班级幼儿图书目录清单(大中小班)
- 2020年检验检测认证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计划
- DL-T5704-2014火力发电厂热力设备及管道保温防腐施工质量验收规程
- 云南师大附中2024年数学高一下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
- 近红外脑功能成像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 MSOP(测量标准作业规范)测量SOP
- 水平三(五年级)体育《篮球:单手肩上投篮》说课稿课件
- 月度工作总结
- 《C++语言基础》全套课件(完整版)
- 箱涵高支模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