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涉世家教学设计.doc_第1页
陈涉世家教学设计.doc_第2页
陈涉世家教学设计.doc_第3页
陈涉世家教学设计.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上第六单元陈涉世家教学设计石岐中学李东晖一、设计理念:史记被喻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人教版九年级第六单元的基本篇目陈涉世家是史记中的名篇。按史记的体例,对全国政局有深远影响的人的传记才可以称为“世家”,司马迁将陈涉列入“世家”,是对这位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领袖的充分肯定。本文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主线贯穿全文,记叙了这次农民起义的原因、经过和起义军初期的迅猛发展形势,着眼于表现陈涉在反对秦王朝暴力统治的斗争关键时刻所发挥的作用。学习本文除了要培养学生文言语感,掌握文言词外,在文本理解的处理上则特别要关注陈胜对当时形势和起义前途所作的分析,以增强对这场革命运动爆发的必然性的认识。另外,对史记几个主要成就在文中的体现也要很好地把握,如:成功地塑造了丰富多彩的历史人物形象;善于谋篇布局,情节曲折生动,对历史资料注重剪裁取舍等等。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之较好地掌握学习重点,突破难点。二、教材分析:本文是九年级上第六单元第一篇课文。这个单元以史传文学为学习重点,所选的文章大部分是史学家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客观记录和描述。陈涉世家一课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的前半部分,司马迁用“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笔法如实描述了两千多年前爆发的第一次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过程。作品记录了一定历史阶段的社会状况和人物的思想面貌,可以引导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了解历史、审视现实。还应指导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认识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引导学生去同古人作心灵对话,理解他们特殊的思想情感。作为文言文教学,还应该把重点放在准确理解字词句的含义、读懂文章的内容上,铲除文字障碍是把握思想感情的先决条件。不过,切忌死抠古汉语语法,应以读懂为宜。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历史课上已学过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为学好本文打下了历史基础。但作品所描述的故事发生在秦末,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对学生认识这场革命运动暴发的必然性,理解陈胜的形象可能有一定的影响,故将“了解事件发生的原因和经过,背诵第二、三段中的重点语句”作为两个教学重点。此外,本文长句、难句、通假词、古今词、活用词较多,会给学生的阅读和理解带来一些困难;本文要求掌握的文言判断句与现代文的判断句格式有较大的不同,学生可能会混淆,所以将以上知识作为教学难点。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 1、熟悉课文,疏通文意,了解陈涉起义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2、掌握重点字、词、句的含义,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内容3、背诵精彩语段。(二)过程与方法1、提出讨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自主探究,体会主要人物性格。通过补充材料和练习设计,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主要人物性格的理解。2、把握本文运用对话及对话时的语气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这场革命运动爆发的偶然性和必然性,认识人民对历史的推动作用。2、从作者和陈胜身上学习树立远大理想的重要性。五、教学重点1、懂得文中文言实词的意思,虚词“之、以、固”等的用法。2、掌握文言文中一词多义、通假词、古今词的语言现象。3、领会课文运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特点。六、教学难点1、学习运用自然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的手法,体会细致形象的描写。2、认识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原因、过程及其历史必然性。3、把握本文运用对话及对话时的语气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4、掌握的文言判断句、重点文言词。七、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八、教具准备:多媒体九、课前准备: 1、了解史记及司马迁 2、通读全文,理清课文大意。十、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1、导入:距今两千二百多年前,农民起义领袖陈涉的质问之声石破天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是多么朴素的觉醒!陈涉正是怀着这种“鸿鹄之志”带领农民揭竿而起,揭开了反抗秦王朝残暴统治的序幕。1) 要求学生交流搜集到的史记故事2) 引导学生以大泽乡起义为内容复述故事,并指导评价。1、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2、 学生看图复述故事,并谈感想。1、 复述要求:明条理,有重点,合史实,不夸饰,事件发展过程层次分明。2、 评论标准:过程有序,事实明白,口齿清楚,语言通畅,能把起义的准备、行动作为重点,其他只作略讲。2、教师播放全文朗读录音,并正音。1、学生听朗读并正音。2、学生自由朗读自己所喜欢的文段,感知语言的韵律。阳夏(ji) 辍耕(chu)鸿鹄(h )闾左(l) 適戍(zh sh)当行等,见课件3、引导学生通过注释串译全文,并整理常见文言词,教师帮助释疑,解决文言阅读难题。1)、学生串译全文,提出翻译理解的难点,并与同学交流,释疑。2)学生分成男女两个方阵,进行文言词擂台赛。3)观看课件资料,整理文言词理解难点课件展示常见文言词要点4、整体感知,指导学生理清课文叙事线索。提问:围绕着农民起义这一中心事件,本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学生讨论,理清叙事线索,把握全文大意。明确:按照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叙述。5、精读与品味:1)第一段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陈胜的?2)第二段中揭示起义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是什么?3)陈胜、吴广是怎样为起义制造舆论准备的4)第三段中“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的思想含义是什么?5)第三段开头交代了几个场面?有何用意?6)第三段哪些词语表现了起义军的胜利进军情况?结尾一句有什么作用?1、学生分为男生方阵与女生方阵,进行抢答。2、学生在抢答中品味文章,深入理解课文。3、学生提问:“我还有问题不理解,并以挑战对手的形式向对方提问挑战。课件整理学生抢答资料并展示。6、教师总结本文,展示本文结构图,引导学生归纳本文的主题思想。学生整理全文的主题思想。并观看结构图整体把握。课件资料:1、 主题思想:本文生动地记叙了陈胜起义的过程,刻画了陈胜、吴广的英雄形象,赞扬了他们反抗暴秦专制的历史功绩。2、 结构图。7、布置作业:1)翻译全文。2)完成课时练习。3)预习:评价陈涉其人。学生完成作业第二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1、复习导入。学生复习上节课内容。2、精读与探究:1)我来品“陈涉”:找出文中有关对陈涉的描写的句子,并分析探究其人物性格特征。2)阅读陈涉世家结尾文段,再议陈涉。a、阅读了文段后,你对陈涉的评价有哪些补充?b、你认为陈涉建立政权前后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各是什么?C、辩论:有人认为陈涉是个“野心家”,对此你有什么看法?3)本文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塑造人物?明确:以记叙人物的对话为主,通过对话描写,刻画了陈胜、吴广的革命精神和非凡的才能。第1段:陈胜与同伴们的对话,表现了他远大的志向和反抗意识;第2段:陈胜同吴广的对话,反映了他们善于斗争的智慧和才能;第3段:陈胜同戍卒的对话,表现出陈胜反抗阶级压迫的英雄气概。1、 学生分成6人小组,探究陈涉,分析陈涉的性格特征。2、 在老师指导下,串译补充的结尾文段,小组讨论。3、 学生以陈涉是不是个“野心家”为内容进行辩论。正方:陈涉是个“野心家”反方:陈涉不是 “野心家”4、 学生背诵陈涉名句。5、 重点阅读第2段,学习塑造人物,刻画人物个性的写法。名句:1、“苟富贵,毋相忘”2、“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3、“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补充文段:陈胜王凡六月。已为王,王陈。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宫门令欲缚之。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伙颐!涉之为王沉沉者!”楚人谓多为伙,故天下传之,伙涉为王,由陈涉始。客出入愈益发舒,言陈王故情。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妄言,轻威。”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注释:伙颐:伙,表示众多的意思;颐,通“矣”,叹词。沉沉者:富丽深邃的样子。颛(zhun):独一,专擅。3、 拓展与探究:阅读人物故事,探究人物描写的方法,概括人物形象。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驾母车,自被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小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注释】蹊(x):践踏。 策:通“册”。 长明灯:佛像前的灯,昼夜不灭。 恬:心神安适。 韩性:绍兴人,大学者。 通儒:指博学多闻、通晓古今的儒者。 被:披。学生阅读文段,完成阅读训练一、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两项是( )。A听已辄默记(完毕)B冕因去,依僧寺以居(离开)C安阳韩性闻而异之(不同)D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躲藏)二、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以 B之C其 D为三、翻译下列句子。1或牵牛来责蹊田。2曷不听其所为?3门人事冕如事性。4自被古冠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