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晋南朝新旧门户探析_第1页
两晋南朝新旧门户探析_第2页
两晋南朝新旧门户探析_第3页
两晋南朝新旧门户探析_第4页
两晋南朝新旧门户探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两晋南朝新旧门户探析摘要士族是以汉魏的世家大族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但并不是汉魏时期所有的世家大族都能成为士族。他们区分于世家大族又有些共同点,随着两晋门阀政治的发展,士族的势力也达到顶峰,他们不仅在政治、经济上拥有很高的地位,而且在社会上的影响也很大,这是由当时的特定因素决定的。本文主要以士族形成后,在“士庶之间,实自天隔”的基础上,对士族内部新旧门户升降和不融展开讨论。关键词两晋;南朝;士族;新旧门户中图分类号K2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115(2013)02-0062-02一、士族的形成毛汉光认为,魏晋士族是以儒学为资凭的,“累官三世及官居五品以上”。田余庆说道:“魏晋士族,其特点是世居高位。士者仕也。只要他们权势在手,濡染玄风,而又慎择交游,取得名士地位,就算士族。”士族形成于魏晋时期,所以,只有在魏晋时期获得政治地位的家族才有资格被列于士族,而九品中正制的确立保证了士族(在政治上)的世袭特权,也就保证了当朝显贵家族的世袭特权,因此,魏晋时期形成的显贵家族才最有资格成为士族。“东汉以来,培养滋长的大姓、名士是构成魏晋士族的基础,但决不是所有汉末大姓、名士都能在魏晋时成为士族”,“汉末大姓、名士有的在曹魏时就后嗣无闻,而曹魏时的士族有的又在晋代丧失了地位;我们也看到汉末甚至魏代还是单家寒门的家族,却因子孙贵显,为世盛门”。如颍川李膺、杜密在东汉时期就名位显赫,却因子孙在魏晋时期没有获得政治地位与权力,在颍川士族中就数不上他们。可见,被列于士族的行列或士族内部的高低升降基本上不决定于“塚中枯骨”而是决定于当时的官爵。魏晋士族不同于东汉时期的世家大族,田余庆在东晋门阀政治中曾说道:“世家大族的发展处于一个相对和平安静的时期,他们崇尚儒学,沿着察举、徵辟道路入仕,罢官则回籍教授。至于士族,则或以乱世经营而得上升,或预易代政争而趋隆盛。他们一般以玄风标榜,沿着九品官人法出仕。”可见,士族于魏晋时期兴起,凭借门资,在政治和经济上享有很高的地位,在社会上也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他们世袭出仕,为了保证自己的权利不受影响,所以就筑起一道道森严的壁垒。东晋南朝在制度上基本沿袭前朝,九品中正制已成定制,士族的地位也很稳定,“士庶之际,实自天隔”,很少发生变化。如士族“皆由门庆,平流进取,坐至公卿”,“士庶缅绝,不相参加”。可见,这一时期,社会身份的贵贱已经固化,不会受到政治地位升降的影响。只是,士族内部的高低升降还是会因政治的变化而受影响。如东晋一朝,先后由琅琊王氏、颍川庾氏、陈郡谢氏、谯国桓氏和太原王氏执掌大权,几族大姓有升有降。当琅琊王氏和颍川庾氏的地位开始下降时,陈郡谢氏和谯国桓氏便随之崛起。这种起落是由士族内部政治因素影响的不稳定性所决定的,但是无论哪族执政都是名门大姓,不会有庶族参与。庶族想改变地位进入士族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这又是在九品中正制的保证下士族整体的稳定性所决定的。总之,士族的形成可以说有两次转变:第一次是世家大族与士族以汉魏之际作为分界线,第二次是在魏晋时期,士族在两晋之际又发生了分化,并分成南、北士族两大集团。“永嘉之乱”后,有的士族不愿逃离故土,继续留守北方,如范阳卢氏、博陵崔氏等,经历了混乱的十六国和北朝时期,尽管政权频繁更迭,但这些士族依旧保持着自己的门风,与南渡的士族相比,重儒轻玄,聚族而居,一般不轻易迁移。这种具有东汉世家大族特点的文化,子孙相袭,历数世不衰,直到隋唐时期,有的家族还保存着各种势力。不过这些士族在北朝胡族政权的影响下,有的攀附权贵扶摇而上,有的则销声匿迹。随着晋元帝司马睿南渡建立东晋王朝,这些南渡的士族即江左的侨姓士族,迎来了门阀政治高度发展时期。二、新旧门户门阀制度在东晋时期最为典型,士庶的地位也最为悬殊,士庶之别几乎成为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士族的地位也趋于稳定,但是其内部由于权势的变化,几家门户会经常变化,也常常发生旧族门户看不起新门户的现象。如世说新语排调记载:“诸葛令、王丞相共争族姓先后,王曰:何不言葛、王,而云王、葛?令曰:譬言驴马,不言马驴。驴宁胜马邪?”诸葛氏与王氏都有旧族渊源。王氏家族始于东汉时期的王祥之父王融,而门户开始兴起是在曹魏时期,但是真正的显达还是在王导拥戴晋元帝司马睿建立东晋时期。而“诸葛氏之先,出自葛国。汉司隶校尉诸葛丰以忠强立名,子孙代居二千石。三国之典,蜀有丞相亮,吴有大将军瑾,魏有司空诞,名并盖海内,为天下盛族”。可见,诸葛氏在三国时期就已经是名门望族了。论家族历史悠久,诸葛氏占上风,但至东晋时期,王氏家族的权势蒸蒸日上,而诸葛氏的势力却日薄西山。所以,王导才会自持现有的权利来为难诸葛氏,而诸葛氏也不示弱,用祖上的名誉来自矜。田余庆言:“东晋所见士族中的旧族门户,即令其先人在东汉世家大族中地位平平,却都被认为比新出门户多一重凭借,多一份优势,因而也被认为高出一筹。”这是被魏晋时期门户观念所影响,王氏虽然没有诸葛氏的历史渊源,但在魏晋中也不算是新出门户。这两族都不算魏晋时期的新出门户,也会有门户之争,对于那些新出门户,旧族门户表现出傲慢的态度是经常发生的,这在其生活和婚姻中都有所体现。如世说新语简傲:“谢万在兄前,欲起索便器。于时阮思旷在坐,曰:新出门户,笃而无礼。”世说新语方正:“诸葛恢大女适太尉庾亮儿,次女适徐州刺史羊忱儿。亮子被苏峻害,改适江虨。恢儿娶邓攸女。于时谢尚书求其小女婚。恢乃云:羊、邓是世婚,江家我顾伊,庾家伊顾我,不能复与谢裒儿婚。及恢亡,遂婚。”于是王右军往谢家看新妇,犹有恢之遗法,威仪端详,容服光整。王叹曰:“我在遗女裁得尔耳!”陈郡谢氏可以作为新出门户的代表,“谢氏自谢缵仕魏,先世无闻,门户之起,更晚于庾氏”。可见,陈郡谢氏兴起的时间较晚,所以才会被阮裕嘲笑,被诸葛恢看不起而拒绝求婚,而谢氏最终娶了诸葛恢的小女,这是由于门户的不稳定性决定的。可见,门户的兴衰影响着士族之间的婚姻。在婚姻上不愿与新出门户结亲的还有其他各大族。晋书江湛传附述传:“坦之为桓温长史。温欲为子求婚于坦之。及回家省父,而述爱坦之,虽长大,犹抱置膝上。坦之因言温意。述大怒,遽排下,曰:汝竟痴邪!讵可畏温面而以女妻兵也。坦之乃辞以他故。温曰:此尊君不肯耳。遂止。”桓温又求婚于颜含,“含以其盛满,不许”。谯国桓氏尽管渊源较久,但“据考,桓荣六世孙桓范于魏世罹嘉平之难,诛及三族,门户源流已断。东晋桓氏是刑家子遗,觍颜事仇,竟不敢追认先人世系,更不敢以门户骄人。”而且桓氏上升到一流的高门大族的时间较晚,被视为新出门户,有时还不如新出门户,与东晋先后执政的其他士族相比,门户地位并不高。其实,桓温尚主后,政治地位随之提高,但是社会地位并没有因之而提高。究其原因,桓氏以兵出身,以武干显名,这与魏晋时期,重清谈鄙视武人的风气一致。正如田余庆在东晋门阀政治东晋侨姓门阀士族的主要来源中指出:“士族的形成,文化特征本是必要的条件之一。非玄非儒而纯以武干居官的家族,罕有被视作士族者。”以武出身的谯国桓氏虽当权却不被称为士族或者被士族看不起,余嘉锡总结为:“盖桓温虽为桓荣之后,桓彝之子。而彝之先世名位不昌,不在名门贵族之列,故温虽位极人臣,而当时士大夫犹鄙其地寒,不以士流处之。”陈郡谢氏与谯国桓氏都被旧族门户所看不起,但是最终诸葛恢的小女还是嫁于谢氏,这是由于门户的不稳定性决定的。旧族门户与新出门户的界线本就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历史的变迁,每个门户有升有降,每个家族在一定的历史发展时期都有相对稳定的一面,又有随政治局势而变迁的一面。诸葛氏为汉魏旧姓,有着门户的优越感,看不起新出门户,即使现在政治地位已慢慢地丧失,凭借着社会地位高于新出门户,还是可以以门户自矜。但是在诸葛恢死后,势力一落千丈不得不依附社会地位正在上升的谢氏家族。而陈郡谢氏从西晋时期开始兴起,经过东晋,上升为一流门户,不仅政治、经济上享有很大的权力,而且在社会上也有很大的影响力。如此而言,谢氏作为新出门户的典型应该算是很成功。“永嘉之乱”后,随司马睿过江的旧族门户了了无几,所以,东晋王朝不得不依靠新出门户。正是由于新出门户的势力扶摇直上,旧族门户感觉受到了威胁,所以,以骄矜的姿态出现于新出门户的面前,来维护他们的门户地位。尤其是东晋时期,新出门户的力量更是如日中天,如谢氏家族、桓氏家族等让旧族门户不得不设立鸿沟来保护自己的势力。南朝时期,随着政局的变化,士族的地位开始下降,寒士逐渐参与朝政,旧族门户与新出门户为了维护士族的势力,两者的界限慢慢模糊,共同来维护“士庶之分”的界限。正如田余庆所言:“东晋和南朝,门阀士族出于自危自救而都有所戒备,两者是相同的;但是两者戒备的对象并不相同,一是在门阀士族内部,一是在门阀士族外部。”注释毛汉光:两晋南北朝士族政治之研究,中国学术著作奖助委员会,1966年。唐长孺: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53页、第60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