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公共空间设计的思考_第1页
居住区公共空间设计的思考_第2页
居住区公共空间设计的思考_第3页
居住区公共空间设计的思考_第4页
居住区公共空间设计的思考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 1欢迎下载 居住区公共空间设计的思考居住区公共空间设计的思考 杨伟良 摘摘 要 要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升 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要求也提升到了一个 新的高度 良好的居住环境和丰富多样的住区公共空间成为衡量住区品质的重要标准之一 然而 在当前国内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之下 地产开发商和设计从业人员为了追求高效率和高回报 大范围地推行标准化设计的同时 往往却忽略了住户的切身需要和感受 住区华丽的外表下并不能为住 户带来丰富的活动 小区内缺乏生机 邻里间关系冷漠 在这样的住区内生活 居民缺乏归属感和安全 感 因此 研究如何通过住区公共空间的设计 使住区居民的交往活动更加丰富 对于居民的福祉和设 计从业人员实践能力的提升都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关键词 关键词 居住区公共空间 公共空间设计 1 1 绪论绪论 1 1 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与城市化进程的推进 中国正经历着一场全面而深刻的社 会变革 住宅建设迅猛发展 城市住区的物质条件得到了显著提高 但居住环境的社会人文质 量却差强人意 居民的社区意识淡漠 邻里衰落和邻里交往危机日益严重 并不断引起各方人 士的关注 因此 当前研究住区公共空间的设计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1 2 概念的界定 1 居住区 与传统居住小区概念局限于住宅和物质环境设施不同 这里的住区体现了 社会学中 社区 的部分涵义 即不仅关注居住区的物质条件也关注居住区内的社会问题 注 重物质空间对社会生活的支持 3 城市住区公共空间 城市住区公共空间的定义是在城市的住区内部空间中 存在 于在建筑实体之间的开放的空间体 是居住在城市住区中的居民进行公共交往 举行各种活 动的开放性场所 城市住区的公共空间是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区域 对于提升住区生活品质 提供更加多元的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 1 1 3 当代住区公共空间的现存问题 1 设计思想忽视人的社会性 城市空间具有相应的社会属性 住区也应该是物质性和社 会性的有机结合 我国当代住区设计方法深受功能主义设计思想的影响 再加上住区建设的 时间短 强度大 批量化 的生产模式 使得住区在空间环境设计上往往缺乏对居民日常 生活的调查研究 设计中对人的社会性关注不够 2 不能很好的满足居民的行为活动需求 造成很多方案虽然在设计图纸上严格符合规范要求 采光 通风 间距等都很有理 很美观 但是建成环境和居民使用反映却差强人意 2 空间环境的形式化倾向 不少住区的空间环境设计片面注重视觉冲击与景观的华美 空间环境设计上过于追求形式化 往往不能很好的为居民使用 这实际上造成了公共空间的浪 费 3 注重整体忽视细节 不少住区的空间环境进行鸟瞰和画片宣传的时候都十分醒目 但 是一但住户搬进住区才发现空间环境的细节太欠考虑 常常是简单的做一些象征性的水体和 绿化 而道路线性设计 绿化搭配 空间节点的尺度与氛围 休息座椅的设置 以至于夜间 道路的照明等都较为缺少精心的考虑和雕琢 对老年人和残疾人的特殊需要等细节也考虑得 不够充分 4 活动设施分布与居民使用的矛盾 针对日常交往活动而言 自发性和社会性活动都有 赖于良好的外部条件的触发而产生 因此 空间环境能否被很好的使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良 好的配套设施 当前新开发的住区往往都引入了会所 茶食 健身房 游泳池等大型的公共 精品文档 2欢迎下载 服务设施 但是大多数居民因其消费高而不愿使用 形同虚设 同时过于集中的公共活动设施 使用起来也很不方便 与分散的户外使用要求相矛盾 5 地域文化的缺位 当前的住区设计定位不同程度的存在追逐时髦等倾向 例如 欧 陆风 风吹过之后 又开始了 飘板和飘窗 的流行势头 从南到北不论气候和地域文化的差 异全都进行类似的风格包装 应该说这是造成 千城一面 的重要原因 3 当然 这种没有识 别性的城市住区也难以使居民产生归属感和亲切感 无法促进交往 2 2 居住区居民公共空间交往行为心理特征分析 居住区居民公共空间交往行为心理特征分析 2 1 住区内居民公共空间交往心理特征分析 了解了住区交往需求也并不意味着住区外环境所提供的活动空间就一定会被居民积极的 接受 我们常常可以发现人们情愿聚在狭小的角落里而不肯走到旁边开阔的专用场地上去 这表明人们在使用空间时带有某种心理倾向 并不是随遇而安的 不符合这种心理倾向的空 间也不会产生吸引力 人们在对住区外部空间的需求上有一些共同的心理现象 4 2 1 12 1 1 从众心理从众心理 只要有人存在 人及其活动总是吸引着另外一些人 住区也不例外 人们为一些人所吸引 就会聚集在他们周围 并寻找最靠近的位置 新的活动便在进行中的事件附近萌发了 这就 是人的从众心理 在住区户外公共空间环境中 人们总是选择充满活力的场所进行各种活动 2 1 22 1 2 边界效应与中心恐惧边界效应与中心恐惧 如果边界不复存在 那么空间就决不会富有生气 5 在较大的公共空间中 人本能 地选择在半公共 半私密性的空间逗留 这样他既能看到人群中的各种活动 有参与感即可 随时参与进去 同时具有监视感和安全感 边界区域之所以受到青睐 显然是因为处于空间 的边缘为观察空间提供了最佳的条件 当人处在一个均质场地的中心区域 会变得几乎没有方向感 又感觉自身完全暴露在周 边人群面前 没有遮挡 没有依靠 这样导致安全感缺失 所以很少会有人会去一个均质场 地的中心处 2 1 32 1 3 独处心理独处心理 人们并不是在所有时间都喜欢热闹 有时我们也希望一个人呆一会儿 个人独处是一种 自我保护的意识在行动上的表现 每个人都会有在一定时间里独处 宁静和反省的空间来乎 衡运动空间和交往空间的需要 2 2 住区内居民公共空间交往行为特征分析 2 2 12 2 1 交往活动的随意性与伴随性交往活动的随意性与伴随性 住区的交往不同于工作和学习中的交往 居住区的交往更加随意 更加亲切 由于人们 彼此相识 没有特殊的原因 他们都会经常会面 打招呼 交谈 聊天乃至出于共同爱好的 娱乐等 交往的随意性较强居住区独立性的交往活动较少 交往一般是伴随着带孩子 遇狗 下棋 放风筝等休闲活动进行的 有很强的伴随性 6 2 2 22 2 2 交往活动的多样性 分散性交往活动的多样性 分散性 在居住区 居民由于年龄 自身文化 家庭背景 生活方式 职业 个人经历以及思想 性格的不同 交往活动中的方式 范围和频率都会不同 交往活动呈现出多样性 由于人们 彼此 相识 单元楼前 停车库 健身器旁以及小区广场 活动中心的相遇都会引发交往 活动的产生 交往活动在空间上呈现出分散性 2 2 32 2 3 不同人群的交往行为特征不同人群的交往行为特征 1 儿童 儿童是住区外环境主要利用者之一 儿童主要指一的阶段 分婴儿 幼儿和 童年期 各个时期的要求差别较大 了解儿童各年龄段的生理心理行为特征对设计的人性化 至关重要 儿童的户外活动的内容只要是各种游戏 需要外部环境能提供多种感觉和刺激 能够带给他们趣味和新鲜感 精品文档 3欢迎下载 2 青年人 青年人会在住区进行各项体育活动 并以专业的体育运功为主 强度较大 例如足球 篮球 骑车兜风等 同时青年人也希望住宅附近具有近便的体育活动设施 青年 人喜欢的交往场所是开放性强 非正规的聚会场所 喜欢在热闹的场所中开展游戏和体育锻 炼 3 成年人 成年人主要指以成家立业为主要生活内容的人群 没有严格年龄界定 这 个阶段的人群有家庭和职业的双重压力 是人一生中闲暇时间较少的阶段 活动领域主要是 家庭和工作地 成年人主要以职业为中心来安排其生活 即无论作什么事 例如休息 锻炼 学习 娱乐都主要是有助于使自己能更有效地投入到工作中 4 老年人 老人是住区交往空间最主要的利用者 对老人来说 舒适 安全有保障的户 外空间和益于通达以及能够提供同其他人相遇和交流机会的户外空间越来越成为老人利用户 外空间的重要目的 7 3 3 居住区公共空间设计实例分析居住区公共空间设计实例分析 群贤庄群贤庄 群贤庄小区位于西安市南郊南二环西段 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西区 因其座落于盛唐 群贤坊而得名 社区内设有幼儿园 儿童游乐园 假山瀑布 老年人休闲活动中心 医疗所 超市 快餐店等设施 在群贤庄总体规划设 计上 以自然风格为主线 兼收盛唐文化精髓 采取中国古典园林空间分隔手法 各栋楼有 机有序排列 中心广场位于小区的中心靠前 部位 广场上设大型中空假山 小区的会所 设置在假山之中 外挂组织瀑布与环山溪池 楼宇周边布置绿地 水景 服务设施等 形 成了完整的公共开放性空间序列 3 1 主干道及楼间空间 群贤庄以五层住宅为主 建筑间距较小 其主干道两侧的住宅采取层层退台处理 使 主干道两侧的空间天际线产生了丰富的变化 避免了建筑带给行人的压抑感 使建筑及道路 两边的绿化景观融为一体 楼间空间将休闲座椅设置在路边的草地之 中 加强了空间的整体性和宅前绿地的归属 感 在路的尽头设置由地下车库的出入口 使楼间空又围合感 还设有回车道 但在大多数时间成为儿童的楼前活动空间 补充了楼间 空间的公共活动空间不足的缺陷 使楼间的室外公共空间具有很强的领域感和归属感 3 2 小区绿化系统 群贤庄绿化系统分为中心花园 宅间绿地 重点环境 周边绿地四个层次 中心花园是 整个住区内视觉和户外活动中心 其周环以绿地 西南部设儿童游乐设施 戏水池等 东北部 设老年人休闲活动场地 整个场所的整体性很强 不同的人群在中心花园中都能找到属于自 己的活动空间 形成了交流性很强的公共活动空间 道路两旁的绿化布置也很适宜人的尺度 并没有将乔木或灌木设置在道路两旁 而是将 绿地设置在道路边上 成为了绿化的第一个层次 将乔木银杏树作为第二个层次 将通常作 为第一个层次的灌木放到了最后一层 更为精巧的是 绿地并没有生硬的与主干道撞接在一 起 而是通过一排鹅卵石将二者联系在了一起 这样做有机的将绿化与主干道联系在了一起 避免了二者分开独立后给人生硬的感觉 形成了舒适的空间尺度 使行人感觉到绿地就穿插 在自己的身边 精品文档 4欢迎下载 3 3 小区文化氛围 群贤庄亦渐形成了自成一格 具有丰富内涵的住区文化 使之比一般住宅区更富有个性 和生命力 群贤庄为盛唐风格智能文化社区 其文化特色渗透到建筑 环境的每个细节 是 整个小区的灵魂所在 使小区有很强的空间认同感 同时通过对传统建筑内涵的演绎和发展 延伸了生活空间的地域特色 小区园林 休闲场所的布局处处体现出文化品味 使人陶治情 操 休身养性 住区环境推出了邻里街区 庭院共享 购物交流等生活概念 院落空间中多层次的绿化 空间 儿童活动游戏场 结合曲折变化的室外休息空间 促进了邻里间的交往 丰富的住区 活动也是营造亲切住区文化氛围的有效因素 4 4 居住区公共空间设计的对策与建议居住区公共空间设计的对策与建议 在研究中发现 随着我国城市住区建设的迅猛发展 市民的居住条件得到很大改善 然而 由于市场经济利益的驱动和生活节奏的加快 原来和睦的邻里关系 宁静的生活氛围被打破 邻里之间人情味越来越淡漠 对居住区人际关系的重构成为人们迫切关心的话题 而居住者对公共空间的要求也呈现明显的两极趋势一方面 是中 青年对交往的漠视 无 所谓 甚至不需要 而这种状况对中青年的生活和健康都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反映 另一 方面 老人和儿童对公共空间的迫切需求却有增无减 但是在住区公共空间的设计上又不能 与之同步 其二 虽然住区公共空间分为很多部分 住区中心 院落空间 住区道路 住区入 口与院落单元入口对人们的交往活动都有较大的影响 但是这些交往空间在设计手法和运用 上都缺乏与居民的真正沟通 通过一系列的调查研究 分析人的交往心理和交往行为及行为 场所的关系 总结出住区交往空间的设计原则 1 人群非均质的特征使居住环境里人们的生活方式 活动特征 交往方式也各不相 同 空间环境的优劣最终只能有使用者来评述 因此 了解住区的主要使用对象的年龄构成 职业状况 并且了解不同使用对象公共空间需求 行为心理特点是邻里交往空间设计的前提 2 老人和儿童是住区公共空间使用的主要人群并且两者之间关系密切 因此在进行住 区公共空间设计时应着重考虑他们的心理特点和特殊需要 并应注意两者活动空间之间的结 合和互补 3 住区内各个层次公共空间由于所处位置的不同 决定了服务对象的不同和使用方式 的不同 但都是整个住区空间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 缺一不可 因此 对整个小区 公共空间层次的划分是重中之重 在设计时不光要对整个住区公共空间进行多层次性质空间 的划分 而且要对每个层次的空间根据人们的交往需求做进一步的层次划分 4 由于在一年的不同季节和一天的不同时段人们对交往空间的需求是不同的例如在 冬天人们喜欢在向阳的空间活动 而夏季则喜欢在有阴凉的地方活动 所以应该考虑满足各种 物理和生理性质交往空间的合理配置 5 空间的比例 尺度 距离直接影响居民的生活品质 要根据不同的活动特性和私 密性要求来确定以上几个要素 6 绿化的多层次性对空间的划分 遮阳和私密性的创造等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另 外在设计时要注意绿地的可进入性 7 各种园林景观要素和环境设施要素的合理设计和配置是提高居住区公共空间品质 的有效途径 8 由于居民对住区的使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随着住区居民的构成 年龄和生活方式 等各种因素的变化 住区的交往空间也会相应的产生一定的变化 所以应对未来未知变化预留 出一定的可变化余地 并且应该通过居委会 工会等部门随时了解居民的需要而采取适当的 改进和完善措施 精品文档 5欢迎下载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 吕红 城市公共空间的人性化设计 D 天津大学 200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