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高考谈高中历史教学模式的转变.doc_第1页
从新高考谈高中历史教学模式的转变.doc_第2页
从新高考谈高中历史教学模式的转变.doc_第3页
从新高考谈高中历史教学模式的转变.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新高考谈高中历史教学模式的转变 摘要:随着新高考的逐步推行,知识记忆已不是高考考查的全部,综合能力成为了考查重点,这就对高中历史教学提出了连续、个性化、综合化、多元化的新要求。原来普遍采用的以应对旧高考为目的、单一的讲解接受式高中历史教学模式已明显滞后,无法满足当前新高考多样化的发展要求。本文尝试在新高考背景下,探讨高中历史教学模式应从教学目的、教学观念与方式、教学过程三方面进行转变。 关键词:新高考高中历史教学模式 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即专业技能突出、综合能力强的一专多能人才。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人们开始探索对教育进行改革。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下,作为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结合点的教学模式,应根据新高考的要求进行相应的改革。我国高中历史教学模式可从以下三方面转变。 一、教学目的转变 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的目的应由过去单纯追求高分转变为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培养他们的个性特征服务。 1、由单一向综合转变。在实际教学中,每个教师都不应单一用一种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应结合学校、学生、教材、个人的实际,融合我国历史教学实践经验,综合改造后加以运用。这样,才能满足社会对把学生培养为多规格、多层次人才的要求,才能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2、由共性向个性转变。在提高综合能力的同时,教师还需要加强引导,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步入个性化发展的轨道。例如,教师可以采取个性化教学模式。个性化教学模式是反映注重个体发展的个性化教学理论的逻辑轮廓,是为保证达成个体个性发展教学任务的相对稳定而具体的教学活动结构。它强调要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参与知识获得的过程,教师的作用是要形成一种学生能独立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引导学生手脑并用,利用创造思维获得亲身体验的知识,培养学习者养成探究的态度和习惯,逐步养成探究学习的技巧。 二、教学观念与方式转变 随着新高考的逐步推行,高中历史教学模式应改变过去封闭的观念与方式,向着开放与个性化的方向转变。 1、教学观念的开放性转变。教学是具体的,不可重复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理解自己、理解人生、理解社会,不断投入自己的生活积累和人生体验,去感受和体悟概念、判断、公式、语法修辞背后的丰富意义,去创造前人不曾创造的新意。 这种生成、开放的教学观要求教师淡化课程执行中的预定性和统一性,注重对话过程中的再生性和多元性,不以预设的方案束缚师生的大脑和手脚,不以有限的结论锁定无限的对话进程。 2、教师教学的个性化转变。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我们强调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同时,也注重教师教学的个性化。每位教师都要善于发扬自己之长,形成和保持个人特色的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按自己的意愿创造课堂,创造生活,体现生命的真正价值。 三、教学过程转变 在新高考背景下,我们确立了综合且兼具个性的教学目标,形成了开放、个性化的教学观念与方式,同时,提倡教学过程的连续性与开放性。 1、教学过程的连续性转变。现今历史教学中存在的基础知识薄弱的问题,是讲解接受式这种逐章逐节的间断性教学模式所无法解决的,因而我们应将高中历史教学模式由间断向连续转变。 2、教学过程的开放性转变。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因而是开放的。教师要以包容的态度和广阔的胸襟鼓励学生向教科书、向知识权威挑战,鼓励学生尝试“错误”、自由遐想,超越“预设的轨道”。在此情景中,师生智慧可以碰撞,情感得以宣泄,广阔的反思时空给学生以创造的契机。 综上所述,在广西即将进行新课程改革的今天,面对新的大纲要求和高考要求,这就要求对高中历史教学模式提出新的探索。而我们目前高中历史课堂普遍采用的讲解接受式教学模式却存在缺乏联系、形式单一、教学封闭、缺乏个性的弊端,无法满足新高考的要求。因此,我国高中历史教学模式应由教学目的、教学观念与方式、教学过程三方面转变,以适应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郭仲飞2007年广东、山东、海南和宁夏四省区新课程高考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7,9:25-27。 2、王海明评1999高考历史试题N.中国青年报,1999-09-12(B2)。 3、胡运民2007年高考历史试题特点及启示J.求学,2007,10:21-25。 4、周国锋从容应对新高考N.中国青年报,2007-10-11(B2)。 5、邓芳评2007高考历史试题N.广西日报,2007-06-14(B1)。 6、张文媛注重史实突出综合强调创新评2008年全国历史高考试题及学生答卷N.广州青年报,2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