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signment HBCL3403.docx_第1页
Assignment HBCL3403.docx_第2页
Assignment HBCL3403.docx_第3页
Assignment HBCL3403.docx_第4页
Assignment HBCL3403.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FAKULTI PENDIDIKAN DAN BAHASASEMESTER MEI / 2014 ( SMP KHAS)HBCL 3403TATABAHASA BAHASA CINA KUNO NAMA TUTOR :PN. LU LI WAH NAMA : KOH FANG NGEENO. MATRIKULASI : 840915125330001NO. KAD PENGNEALAN: 840915-12-5330NO. TELEFON: 0128149650E-MEL: .myPUSAT PEMBELAJARAN: PUSAT PEMBELAJARAN TAWAU目录序号题目页数1.0绪论22.0成语的古汉语现象2.1成语与名词作状语 普通名词32.2成语与名词作状语 时间名词42.3成语与词类活用 -名词用52.4成语与词类活用 动活用为名62.5成语与使动用法72.6成语与意动用法82.7成语数词的特殊用法 数词作状语92.8成语与特殊句式103.0结语114.0参考资料121.0绪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任何一种文化都有着民族传承性。古今汉语一脉相承, 现代汉语是从古汉语发展演变而来的, 两者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无法割断。古汉语中的语法要素自然也会在现代汉语中有所表现遗留。说到成语,我们并不陌生,经常耳闻,常常目睹。成语是一个民族的语言精华。鲁迅先生曾说过:“成语和死古典不同,多是现世相的神髓,随手拈掇,自然使文字分外精神。”在现代交际中,成语以其特有的表现力在各个场合、各种文体中被广泛地使用。现代汉语中大多数成语由古代汉语继承而来,不少成语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这些成语相沿袭用了千百年,在相当程度上保留了古代汉语的各种成分成语有古代汉语的“活化石”之称,是来自古代书面语言的具有文雅色彩的熟语,许多成语,其中词的意义和语法结构,保留了古汉语的固有特色,是古代汉语在现代汉语中的遗留现象最好的表现。固定简洁是成语的外观,深邃精辟是成语的内敛。成语是我们中文丰富语言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成语是进行古典文化熏陶的丰富源泉。成语渊源流长,古代寓言故事,古代历史故事,古代典籍作品,是她的生长地,浓缩了中华文化的几多精华。成语是掌握语法的快捷便道。语法,是语言规则。现代汉语中语法包括词的构成,句子的运用,修辞的效果等。在文言文中,包括实词、虚词的分类,词类的活用,句式的特点等。语法知识是基础,掌握语法知识是提高阅读理解力的必要途径。许多成语保留了文言的痕迹,通过解析成语,能够帮助我们掌握文言语法。 古汉语语法和现代汉语语法是密不可分的,现代汉语语法承接古汉语语法而来,并有很大的继承和发展;现代汉语语法应该也可以解释古汉语的语法现象。成语是人们长期习用的、意义完整、结构稳定、形式简洁、整体应用的定型词组。由于广大语言工作者的努力,汉语成语的研究已经做出了可喜的成绩。不过,人们在论述成语的结构与运用时,不免失之偏颇,往往并不重视这二者之间的有机联系。2.0成语的古汉语现象2.1成语与名词作状语 普通名词名词作状语是词类活用中最常见也是最复杂的一种语法现象。一般而言,名词在现代汉语中放在动词的前面,构成主谓短语作主语,或者是放在动词的后面构成动宾短语,作动词谓语的宾语,而状语一般由形容词、副词充当。但在文言文某些特殊的语言环境中,名词放在动词的前面,它不是动作行为的施事者,而是对动作行为起着直接的修辞限制作用,从而担负起形容词、副词的语法功能,充当了动词谓语的状语。名词作状语有的很富有修辞色彩,了解这种语法现象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文的句意。名词作状语,简称名作状。就是指名词放在动词的前面,对这个动词起着直接修饰或限制的作用。现代汉语中,除时间名词外,其他名词一般是不能独立作状语的,但在文言文中,名词(包括普通名词、时间名词和方位名词)作状语的现象却是很普遍的。成语:狼吞虎咽拼音:lng tn h yn类型:普通名词 表比喻 :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状态:(像一样)有的动作行为不易给人鲜明的印象,于是就借助所表示的事物动作特征,而比喻另外一个动作行为的方式状态。注解:名词“狼”“虎”就活用为状语了,意为“像狼一样”、“像虎一样”,整个成语的意思就是“像狼一样、像虎一样地吞、咽”。注义: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的样子。语法: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定语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刘东山夸技顺城门:“十人自来吃酒须臾之间,狼飧虎咽,算来吃够有六七十斤肉。”例句:食物一端来,他便狼吞虎咽地吃起来。2.2成语与名词作状语 时间名词时间名词作状语,分为:1.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在 )2.表示动作行为的频率(为)(此用法多是用在“日”“月”“岁”等词中)3.表示情况逐渐发展(一地,一又)成语:日积月累拼音:r j yu li类型:时间名词作状语:表示情况逐渐发展(一地,一又)注解:一天一天地、一月一月地不断积累。注义:指长时间不断地积累。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出处:宋朱熹答周南仲书:“随时体究,随时讨论,但使一日之间整顿得三五次,理会得三五事,则日积月累,自然纯熟,自然光明矣。”例句:不要让日积月累的压力和生活中激战影响到你。2.3成语与词类活用 -名词用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临时改变其基本语法功能去充当其它词类或基本功能未改变而用法比较特殊的现象。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非常普遍,是古代汉语的重要语法特点之一,其内容主要包括名词、形容词、数词用作一般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名词经常用作主语、宾语、定语,动词经常用作谓语,形容词经常用作定语、状语和谓语,数词经常用作定语,代词经常用作主语、宾语、定语,副词经常用作状语、补语,等等。这些基本功能是古今相同的。在古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又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它类词。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就叫做词类活用。总的来说,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主要有:I. 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为动用法II. 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III.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IV. 数词活用为动词,数词的使动用法此外,名词用作状语的现象在古代汉语中也很常见。在现代汉语中,普通名词一般不能用作状语,古今有别。成语:不毛之地拼音:b mo zh d类型:名词用 - 受到否定词修饰注解:受“不”修饰,活用为动词,“不毛”为不长草之义。毛:地面上生长的谷物、草木。注义:不生长草木庄稼的荒地。形容某地荒凉、贫瘠。语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出处:公羊传宣公十二年:“锡(赐)之不毛之地”例句:我们在塔里木那贫瘠的不毛之地建起了绿洲。2.4成语与词类活用 动活用为名动词的主要作用是充当谓语,但有时也出现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表示与这个动词的动作行为有关的人或事,这时它就活用为名词了。名词活用为动词 1. 名+代 (代词一般不受名词的修饰,而经常用于动词的宾语)2. 名+名 (当两名词关系不是联合,偏正或同位时,其中一个用如动词)3. 副+名 (名词一般不受副词修饰,副词是经常修饰动词的)成语:量入为出拼音:ling r wi ch类型:动词活用为名词注解:量:计量。估计自己到底有几斤几两,然后量力而为。收入的东西,支出的东西。注义:指根据收入的多少来决定开支的限度。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出处:礼记王制:“五谷皆入,然后制国用,以三十年之通制国用,量入以为出。”例句:他们夫妻一直都量入为出,生活十分节俭,开支相当低。2.5成语与使动用法使动用法是一种特殊的动宾关系,是指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不是由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发出,而是在主语的影响下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发出,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干什么(怎么样)”的意思。使动用法就是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施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作,也就是说,它阐明的是“使宾语怎样”的意思,是以动宾词组的形式表达兼语词组的内容。使动用法的格式:使 宾语 使动词成语:沉鱼落雁拼音:chnyluyn类型:名词使动用法表示使宾语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或使宾语产生这个名词用作动词后所表示的动作。注解:“沉”,“落”是使动用法,使宾语“鱼”和“雁”产生与“沉”和“落”有关的动作,意为鱼、鸟不辨美丑,即使看见美女也同样赶紧潜水高飞。注义:鱼见之沉入水底,雁见之降落沙洲,形容女子容貌的美丽。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褒义语出处:先秦庄周庄子齐物论:“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例句:她有沉鱼落雁之貌,即使未施脂粉,仍旧美得自然脱俗。2.6成语与意动用法意动用法就是“(主语)主观上让(宾语)动”。当然,客观上这类词的主语往往不具有这种作用,可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里它却有了“认为(宾语)怎么样”“以(宾语)为什么”“把(宾语)当做什么”的意思,因而,我们就说这个词活用为“意动用法”了。与使动用法不一样,文言中主要的是形容词和名词的意动用法。意动用法的格式:I. 认为 宾语 意动词(形容词)II. 把 宾语 当作 意动词(名词)成语:不耻下问拼音:b ch xi wn类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指主语在主观上认为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语的性质或状态。而实际上,主语的宾语不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注解: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以为耻。下,问题比自已地位低,就是低下和差的意思,但是这个低下和差不是对别人的低下,而是把要请教的人提高,把自己放低。你向别人请教问题,那他就是你的老师,哪怕是再简单的问题,只要别人理解,而你又不知道,哪怕你是这个问题所涉及领域的专家,却也恰恰不会,就该去问。这样理解也更好的解释孔子说的:我对于不明白的事,每事必问注义: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语法:动宾式;作主语、谓语、宾语;含褒义出处:论语公冶长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例句:因为他不耻下问,所以他能把各种事情都处理得很好。2.7成语数词的特殊用法 数词作状语数词的活用作为实词的数词在古汉语中活用作动词的情形比较少见,一般来说,数词直接处于谓语的位置上就用作了动词。数词活用为动词后也有使动用法,在于以数量为比喻或使事物发生数量的变化。成语:一目十行拼音:y m sh hng类型:数词作状语。注解:表程度:“一”为一次性,“十”为非常,很。注义:看书时同时可以看十行。形容看书非常快。语法:主谓式;作谓语、状语;褒义出处:梁书简文帝纪:“读书十行俱下。”宋刘克庄杂记六言五首诗:“五更三点待漏,一目十行读书。”例句:你很可能不会尝试用这样的速度去读诗歌,或者一目十行地欣赏小说中你愿意仔细玩味的片段。2.8成语与特殊句式所谓宾语前置,就是通常作宾语的成分,置于谓语动词的前面,以示强调。如:“洎不之信”中的“之”就是前置的宾语。宾语前置通常分为四种情况。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大王来何操?” (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古之人不余欺也。” (3)借助“之”“是”将宾语提前。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 (4)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如:“不然,籍何以至此?”宾语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必须是否定句,由“不”、“未”、“无”、“毋”、“莫”、“弗”等否定词表示。在这种情况下,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和否定词之后。成语:尔虞我诈拼音:r y w zh 类型:宾语前置注解:“虞”、“诈”都解释为“欺骗”,在词中作谓语动词;“尔”、“我”是代词,在词中作宾语。此词符合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的倒装句特点。注义:比喻互相欺骗,互不信任。尔,你;虞,防备;诈,欺骗。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贬义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宣公十五年:“宋及楚平,华元为质。盟曰:我无尔诈,尔无我虞。”例句:人性到哪里都是一样的,一样的有尔虞我诈,一样的有自私,一样的有背叛。3.0结论成语是我们熟知的固定语汇。学习古代汉语,可以借助成语理解,反过来,成语中不易理解的字词,也可以通过学到的古汉语知识解决成语中的疑难问题。成语是一种历经千年而不退色的语言艺术,通过语法研究可以挖掘成语中所保留的古代汉语遗留现象,因此成语的学习也有利于我们对古代语法的学习。现代汉语中的成语在文字、词汇、语法等方面都在相当程度上保留了古代汉语的原形或原义,保留了古代汉语某些词语的特殊用法。成语可以帮助我们学习古代汉语中的汉字:古今字、通假字等。同样,我们学了会意造字法,也可以运用会意造字法来理解成语中字词的意义。由于语言的发展,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词义之间存在差异。但成语却相对稳定,它源于古代汉语,里边保留了大量的古汉语实词,在理解古文里的实词时,利用成语推求文言词语的意义,不失为一种好方法。了解成语的这些情况,对于正确理解和运用成语具有重要意义。学好古代汉语知识,可以帮助我们学好现代汉语尤其是成语,现代汉语学好了,特别是对成语的使用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时,又会让我们对古代汉语体现在成语中的知识有更深刻的体会,可谓是互利双赢。当然,由于我个人的水平和阅历还不够,只能发现这有限的一部分,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还有不少相通之处,有待于进一步研究!4.0参考资料戴钦祥。(2001)。中华成语辞海。中国:人民日报出版社。实用古汉语大辞典编纂委员会。(1995)。实用古汉语大辞典。中国:河南人民出版社王力。(1984)。古代汉语。中国:中华书局郭锡良。(2004)。古代汉语。中国:商务印书馆从成语看古代汉语语法特征/view/b1ecf3c6aa00b52acfc7ca20.html什么是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view/1ce0bf19a8114431b90dd8ea.htm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