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障青少年“诚信观”状况调查研究_第1页
听障青少年“诚信观”状况调查研究_第2页
听障青少年“诚信观”状况调查研究_第3页
听障青少年“诚信观”状况调查研究_第4页
听障青少年“诚信观”状况调查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听障青少年“诚信观”状况调查研究摘要:采用自编问卷对辽宁省、黑龙江省9所盲哑学校年龄界于16.12.2之间的254名在校学生的“诚信观”状况进行了现场调查。研究发现:听障青少年对诚信内涵与价值认识的总体水平不高;在利益预期与情境约束两个向度上,听障青少年对自己与对他人的诚信标准不尽相同;在诚信对象的选择方面,听障青少年对于陌生人持有过高的诚信意愿和诚信期待。关键词:听障青少年教育;多元文化;诚信理解;文化认同中图分类号:G41文献编码:A文章编号:2095-1183(2013)03-0017-05一、问题的提出近年来各方面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残疾人犯罪案件逐年增加,犯罪者的年龄呈现逐年下降的态势。这一严峻的社会问题,凸显出残障青少年道德和法制教育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令人遗憾的是,诚信教育作为残障青少年社会化发展的核心内容,一直未得到学界的深入研究。本文选择一类特殊的残障学生群体听障青少年,着重探索其诚信观发展的总体状况、典型特点与影响因素。所谓诚信,就是“个体按其主观意愿,在主观判断的基础上,真实地表达客观事实及主观判断,作出相应的承诺,并按此践行的一种道德规范或品质”。1诚信观是人们对诚信的朴素认知,是人们界定诚信内涵、品评诚信价值、判别诚信属性的基本取向和内在标准。对诚信观念的研究具有基础性作用,这是因为,诚信观念为个体诚信行为的发生和维持提供基本原则和价值导引,个人的诚信行为动机和道德判断都以诚信观念为参照基准。当前国内外学者关于听障青少年诚信问题的研究可谓凤毛麟角:自1980至今的32年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仅检索到1篇有关聋生诚信的研究文献;3在SSCI数据库中,尚未检索到国外学者有关此问题的专门研究。一些关注听障青少年社会化发展的学者主要致力于研究听障青少年的社会适应与道德认知,他们采用的研究模式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以听障青少年及其教师、家长为对象,直接研究听障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特点;3-6另一类则是通过听障与健听学生的对比研究,剖析听障青少年在社会认知与道德判断中呈现的特殊问题。7-9尽管这些研究对于破解听障青少年诚信教育的难题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但却无法直接应用于听障青少年的诚信教育。二、研究方法(一)被试的选择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辽宁省沈阳市、大连市、丹东市和黑龙江省大庆市的9所盲哑学校,年龄界于16.12.2之间的281名在校学生。剔除无效问卷后,收回有效问卷254份,有效回收率为90.4%。被试的人口统计学信息见表1。(二)研究工具采用自编儿童、青少年诚信观念调查问卷。该问卷包括对诚信内涵的理解、对诚信价值的认识、诚实行为评定标准、守信行为评定标准等四个部分,共41个题项。问卷曾施测于全国四省区5824名中小学生,具有较好的测量指标。10(三)研究程序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测试,每个班级由经过培训的盲哑学校教师进行现场施测。所有数据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三、听障青少年诚信观发展现状(一)听障青少年对诚信内涵与价值的认识1.听障青少年对诚信内涵的理解为了调查听障青少年能否准确理解诚信的内涵,问卷设计了是否听说过诚信、能否清晰理解诚信、能否正确选择诚信的含义等条目。统计结果显示:选择“从未听说过诚信”者占总数的6.7%,选择自己“好像听说过诚信,但不能确定”者占总数的15.4%。可见,有两成以上的听障青少年对于“诚信”这一协调人际关系的基本道德规则并不熟悉。调查中,对诚信内涵作出正确选择者仅占总数的57.5%,而误认为“诚信是听话,做个好孩子”或“诚信是讲真话,不说谎”者的比重都高占15.0%。进一步统计发现,认为自己对诚信理解得特别清晰的孩子,也仅有67.2%能够对诚信内涵做出正确选择,这说明听障青少年对于诚信内涵理解的自我评价存在偏差。2.听障青少年对诚信价值的认识据统计,认为诚实“特别重要”“重要”的听障青少年占55.5%;认为守信“特别重要”“重要”的听障青少年占62.6%。从听障青少年心目中最重要品德的排序来看,守信位列八种品德的第3位,而诚实则屈居第5位。这两组数据都表明,听障青少年对于诚信的价值不够重视,但在诚实与守信两者的重要性选择上,他们相对重视守信。在对听障青少年诚信个人价值关注点的调查中,选择诚实和守信对个人的最大价值主要表现在“它能令人感觉做人坦荡,不会受到良心谴责”的比率并不高,分别占15.0%和16.1%。这表明,绝大多数听障青少年并没有从个人良心诉求的角度审视诚信价值,预示着这一群体尚未形成诚信道德自律。(二)利益与情境向度上,听障青少年诚信行为评定标准1.利益预期向度上,听障青少年“对己”与“对他”诚信标准的差异比较“在诚信的评定标准上,实际存在对己与对他两个基本范畴。”11大量社会心理学相关研究发现,绝大多数人对自己与对他人的道德标准存在明显偏差。诚信是人类的核心道德规则之一,而道德生成的原初目的,就在于建立一种关于利益处理的理性的公共意识,这样,利益预期便成为考量个体诚信观念的重要尺度。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面对利益关切事件,听障青少年对自己与对他人的诚实评定标准差异不显著(p0.01),守信评定标准差异显著(p0.01),并呈现出对他人要求(M=3.90.9)明显高于对自己要求(M=3.21.0)的特征。2.情境约束向度上,听障青少年“对己”与“对他”诚信标准的差异比较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一方面,情境构成了个体道德判断与道德选择的基础和依托;另一方面,个体的道德判断标准又具有相对稳定性,在同类情境中,人的道德选择和行为方式呈现大体相同的模式。问卷通过群体内部其他成员的道德行为表现和群体环境中监督力量的强弱两个指标,系统调查听障青少年在情境约束向度下“对己”与“对他”的诚信评定标准。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情境约束维度下,听障青少年对自己与对他人的守信评定标准差异不显著(p0.01),诚实评定标准差异显著(p0.01),并呈现出对自己要求(M=3.61.0)明显高于对他人要求(M=3.21.6)的特征。(三)听障青少年诚信对象的选择特点为了便于研究听障青少年对于不同亲疏关系的对象是否使用同一水平的诚信标准,问卷以“熟悉陌生”为维度发展的主导方向,请听障青少年按照从“最愿意”到“最不愿意”的顺序分别列出自己最愿意诚实的对象和最愿意守信的对象,再依照“最应该”到“最不应该”的顺序分别选出最应该对自己诚实的人和最应该对自己守信的人。需要排序的对象包括家人(父母、兄弟姐妹、叔叔、舅舅等)、教师、朋友、同学、陌生人。从表2中可以看出,接近半数的听障青少年首选“亲人”群体作为最愿意诚实(守信)的对象和最应该对自己诚实(守信)的对象。尽管这一结果相对健听高中生的调查结果低了近十个百分点,12但不容质疑的是,无论是听障青少年还是健听青少年,都将亲人群体作为首选诚信对象。值得关注的是,在亲疏关系不同的五类群体中,听障青少年首选“陌生人”作为诚信对象的频次位列第二,尤其是在对“最应该对自己守信的人”进行排序时,首选“陌生人”的听障青少年居然高达29.9%,而在健听青少年的调查中,该问题首选“陌生人”的比率则仅占5.4%。13听障青少年把“朋友”群体排在诚信对象的第三位,他们对于“老师”和“同学”群体的诚信意愿与诚信期待都停留在较低水平。(四)听障青少年诚信观念的影响因素本研究对被试在诚信内涵理解、诚信价值认识、诚实行为评定标准、守信行为评定标准等四个维度上进行了听障程度性别佩戴助听器情况的多维交互效应方差分析,结果见表3。从表3的数据可知,听障程度、性别、佩戴助听器情况三个因素仅对诚信价值认识维度主效应显著,上述三个因素对于其他维度的主效应均不显著。t检验表明,在诚信价值认识维度上,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t252=2.36,p=0.02),不佩戴助听器者的得分显著高于佩戴助听器者(t252=3.16,p=0.002);事后检验发现,轻度听障者在诚信价值维度上的得分明显低于中度、重度听障者,而中度和重度听障者的得分差异不显著。方差分析只检验到在守信行为评定标准维度上,性别与佩戴助听器情况两个因素的交互作用显著,F(1,242)=8.800,p=0.003。简单效应检验结果显示:就男生而言,助听器的佩戴情况对于守信评定标准的主效应显著,F(1,251)=7.00,p=0.009,不佩戴助听器者守信评定标准的平均得分高于佩戴助听器者;就女生而言,助听器的佩戴情况对于守信评定标准的主效应不显著。四、听障青少年诚信观发展现状的特征分析(一)听障青少年对于诚信内涵与价值的认识为何总体水平不高听障青少年对于诚信内涵的理解状况不乐观,他们对于诚信价值的重视程度令人堪忧。这一结果与2005年黄汝倩针对聋生进行的思想道德现状专题调查有相似之处,黄汝倩的调查发现听障青少年“是非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明确、不稳定”。14实际上,个体对于诚信价值的认识需要建立在其对诚信内涵的准确理解之上,通常来讲,个体对于诚信道德规则的理解需要在大脑中以语义编码的形式来储存、加工、内化。对于以视觉为主要刺激来源的听障青少年而言,获取语言材料十分困难,这就阻碍他们有效地把感性材料同言语结合起来形成概念,进而学习诚信规则。由此可见,突破听觉障碍,加强言语康复训练,从而不断加深对诚信内涵的理解,是听障青少年诚信道德学习的重要前提。(二)诚信对象选择中,听障青少年为什么偏爱陌生人这一令人费解的研究结果主要源自两方面原因:其一,多数听障青少年面临着人际关系困扰的难题。张茂林等人对聋人大学生的调查发现:聋人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的检出率为69.20%,超过2/3的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存在困扰,不少学生还存在严重的人际关系困扰,并且聋人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的比例显著高于健听大学生。15可以推断,严重的人际关系困扰致使听障青少年产生回避熟人转而盲目信赖陌生人的观念偏差。其二,听障青少年友谊观与同龄健听孩子明显不同,在相当一部分听障青少年看来,“只要见过几次面,相互知道名字就是朋友了”,并且交朋友的目的是给自己带来实在的便利。马珍珍等人研究发现,近五成的聋校初中生认为朋友应当比自己大三岁或更多,以便从年长者那里寻求到实在的帮助,相比之下,绝大多数普通初中生则选择与自己相差两岁之内的人做朋友。16听障青少年稚嫩而带有功利性的友谊观致使他们对于陌生人产生过高的诚信意愿和诚信期待。经进一步访谈发现,无论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网络环境下,听障青少年持有很高诚信意愿与诚信期待的“陌生人”多以听障者为主,这与我国学者许巧仙、江小英等人的研究具有一致性。许巧仙等人发现,现实生活中听障青少年更乐意和聋人交往;17江小英等人的研究发现,63.9%的中学聋生选择聋人网友。18(三)在诚信价值认识上,男生得分为什么明显高于女生邢强等人的研究发现,在小范围内道德判断可能存在性别差异,但在大多数情况下,男女道德判断是极其相似的。19该观点恰好有力诠释了不同性别的听障青少年在诚信内涵理解、诚实行为评定标准、守信行为评定标准等三个维度上均无显著差异的内在原因。至于在诚信价值认识上出现听障男生得分明显高于女生的现象,其原因可能与不同性别听障青少年交往对象中健听者所占比例的差异有一定关联。近年来,一些研究者发现听障青少年中,男生选择健听人作朋友的比率明显高于女生。20许巧仙等人的研究发现,健听人朋友多的学生在“双文化认同倾向”上的得分比健听朋友少者的得分高183.6%。21Glickman将聋人的身份认同划分为边缘倾向型、双文化认同倾向型、听人中心倾向型和沉浸倾向型等四种类型。国内外学者研究发现,持有双文化身份认同的聋人对“聋”持有很均衡的观点,既尊重聋人文化,也尊重听人文化,与聋人和听人在一起都能产生舒适感。22-23由此可见,不同性别听障青少年健听朋友数量的明显差异影响他们双文化身份认同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可能导致他们对于诚信价值认同的产生差异。五、听障青少年诚信观研究结论与培育对策听障青少年“诚信观”发展凸显六大特点:其一,听障青少年对于诚信内涵理解的自我评价存在一定偏差,认为自己对诚信理解得特别清晰的孩子,也仅有67.2%能够对诚信内涵做出正确选择;其二,听障青少年对于诚信的价值不够重视,从其心目中最重要品德的排序来看,守信位列八种品德的第3位,而诚实则屈居第5位,在诚实与守信两者的重要性选择上,听障青少年相对重视守信;其三,绝大多数听障青少年并没有从个人良心诉求的角度审视诚信价值,预示着这一群体尚未形成诚信道德自律;其四,面对利益关切事件,听障青少年“对己”与“对他”的守信评定标准差异显著(P0.01),“对他”要求明显高于“对己”要求;其五,情境约束维度下,听障青少年“对己”与“对他”的诚实评定标准差异显著(P基于听障青少年诚信观发展的上述特点,本研究提出如下教育对策:第一,在帮助听障青少年正确理解诚信道德内涵时,要特别关注“唇语”的运用;第二,教育者要在社会生活实践中,有意识引导听障青少年达成诚信价值的主观认同;第三,要有效运用多种德育途径实现听障青少年的诚信道德观念内化,促使其形成诚信道德自律;第四,教育者要着力创设自尊、独立、温暖、友爱、包容、信任的校园文化环境,鼓励听障青少年在彼此信任中践履诚信道德;第五,教育者要加强培养听障青少年对于陌生人诚信行为的分辨、评估与预测能力,使其对陌生人形成理性的诚信期待,提高自我保护和安全防范意识。参考文献111傅维利,等.诚信观的构成及其对诚信教育的启示J.教育研究,2010,31(1):44-49.2毛淑珍.在校聋生诚信现状的调查和对策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6,(11):34-38.3肖阳梅.试论聋校学生的社会化以社会适应心理的发展为线索J.中国特殊教育,2000,(3):9-12.414黄汝倩.聋生思想道德现状专题调查报告J.中国特殊教育,2005,(2):27-31.5冯天荃,叶浩生,刘国雄.中学聋生对道德和非道德规则的认知J.中国特殊教育,2008,(4):16-19.6郭海英,张丽娟,康红云.义务教育阶段中高年级聋生道德判断发展特点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1,(5):52-56.7刘扬.1-6年级聋生与普通学生学校社会行为的比较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4,(11):40-44.8钟毅平,谭千保,方柳.听障学生与正常学生社会认知能力的比较研究J.心理科学,2006,29(1):73-75.9张志君,陈斌斌,顾海根.聋哑与听力正常青少年道德判断能力比较研究J.心理研究,2008,1(5):32-35.10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