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排螺旋CT的脑静脉系统血管成像效果及临床应用_第1页
64排螺旋CT的脑静脉系统血管成像效果及临床应用_第2页
64排螺旋CT的脑静脉系统血管成像效果及临床应用_第3页
64排螺旋CT的脑静脉系统血管成像效果及临床应用_第4页
64排螺旋CT的脑静脉系统血管成像效果及临床应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64排螺旋CT的脑静脉系统血管成像效果及临床应用摘要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A)的图像重建显示脑静脉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脑静脉显示正常的60例患者,采用64排螺旋CTA,减影软件图像处理后观察脑静脉。结果60例脑静脉经64排螺旋CTA显示清晰完整,较大静脉的显示率为100%,较小的静脉窦(如蝶顶窦、岩上窦等)显示率为95%。结论64排螺旋CTA对脑静脉系统显示清晰完整,值得临床推广使用。关键词脑静脉;螺旋CT;血管成像;临床应用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210(2013)02(b)-0086-03当前临床对于脑动脉及其附属组织的病理研究要比脑静脉系统疾病深入的多,原因有两个方面:其一,脑动脉系统发生病变的概率比脑静脉系统高;其二,脑静脉系统的生理解剖结构比脑动脉系统更为复杂,病变诊断较困难且易出现误诊、漏诊1-3。近年来随着影像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螺旋CT、核磁共振等新设备在临床上得到极大的普及应用,大大提高了脑静脉系统疾患的检出率。文献报道,64排螺旋CT具有扫描速度快及时间分辨率、空间分辨率高等优点,已被广泛用于脑静脉疾病的诊断4。本文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2012年6月在我院行脑静脉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A)检查并显示正常的60例临床影像资料,以探讨并分析64排螺旋CTA对脑静脉系统的显示效果。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9月2012年6月在我院行头颈部64排螺旋CTA检查患者,排除有静脉窦血栓形成、动静脉畸形病变、颅内占位性病变、硬脑膜动静脉瘘等脑静脉系统病变的患者,以防上述疾病影响颅内静脉结构的正常显示。从脑静脉CTA检查显示正常的病例中随机抽取60例患者影像资料做回顾性分析,其中,女32例,男28例,年龄2479岁。1.2扫描技术使用GE公司生产的64排螺旋CT(lightspeedVCT)。扫描参数:管电压设置为120kV,管电流设置为300400mA;球管转速为0.4s/r,螺距为0.5260.969,原始数据的重建层厚0.625mm,间隔为0.625mm。扫描模式:先采用平扫模式,再用64排螺旋CTA连续容积扫描模式对动静脉进行全面扫描以显示全脑血管完整造影。非离子型对比剂Uhravist370以4.05.0mL/s的速度注入肘静脉,连续注入20s,再用50mL生理盐水冲刷管壁。扫描范围从颅顶到颈1椎体水平,方向自颅底向颅顶,先行平扫,再做64排螺旋CTA容积扫描。1.3图像重建和分析使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方法,对原始扫描图像进行重建,选用适合的厚度、角度以及窗宽显示,再由两名有经验的影像科医师对原始和重建图像进行分析。根据重建图像中去除颅底骨、颅盖骨程度以及硬脑膜静脉窦显示情况,减影图像质量用4级法来评价,其中,图像质量为4级评3分,主要为血管完全显示,减影完全并且边缘清晰;3级评2分,血管完整显示,减影后仍有少许残留骨,边缘清晰;2级评1分,减影不完全,经编辑去骨后部分血管显示不完全且边缘不清晰;1级评0分,减影失败,血管显示差,骨伪影较多。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对直窦、上矢状窦、横窦、蝶顶窦、岩下窦、Labbe静脉,VR图像质量得分明显高于MIP(P0.05)。MIP法对血管内部分隔显示较清晰,但缺点是立体感不足,隐蔽小静脉不易被识别;VR法因图像立体感强的优点对血管末梢、小静脉及分叉细节等血管显示较为清晰。A:全脑静脉;B:脑静脉上矢状窦A:大脑浅静脉、下矢状窦、直窦、乙状窦以及岩上窦;B:岩下窦3讨论3.164排螺旋CT的优点目前用于脑静脉诊断的影像学手段包括磁共振成像、核医学和DSA等。近几年脑静脉系统的诊断广泛使用多层螺旋CT,这是由于多层螺旋CT具有诊断快捷、无创伤、成像清晰等优点。DSA是目前脑静脉系统临床诊断的“金标准”,但是DSA的缺点也很明显:DSA的使用比螺旋CT复杂,具有一定的并发症,具有侵袭性。因此,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正逐步取代DSA。64排螺旋CT比16层以下螺旋CT硬件设施先进,机架旋转速度较快;同时64排螺旋CT软件系统得到升级,图像Z轴的空间分辨率提高,重建图像的效果更好、质量更高;无需应用放射性核素就能达到快速扫描5。使用MIP、VR等图像重建方法可以较为清晰地显示脑血管的病灶部位以及血管解剖结构,对脑血管系统疾病的诊断具有良好效果。因此,64排螺旋CT在脑静脉系统诊断中具有经济、省时、操作简单的特点,适于临床检查和推广。3.2DSA、CTA、MRV比较低场强MRV能够显示脑静脉系统中的较大的静脉,利用三维重建技术能够捕捉病变静脉部位,清晰显示全脑静脉系统。但MRV对较小的脑静脉显示不清晰,重建后图像的分辨率没有CTV高,图像的精密度和清晰度比CTV低。DSA在临床上使用较多,它能够显示脑静脉系统的45级分支,但DSA比CTV使用复杂、有创伤性、不能显示脑部继发病变,同时图像质量较CTV低6。3.364排螺旋CTA的临床应用诊断脑静脉血栓:静脉血栓病变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主要发生在脑皮质静脉、颅内静脉窦和脑深部静脉部位。尤云峰等7对22例脑深静脉血栓和静脉窦患者进行64排螺旋CTA扫描,结果得到上矢状窦血栓18例,左侧横窦13例,右侧横窦14例,直窦5例及乙状窦16例;14次CT平扫过程中有9次能够出现直接征象;最后得出64排螺旋CTA是诊断脑静脉血栓的可靠手段。螺旋CT的重建图像和MRI一样能够得到脑出血、水肿、梗死及脑静脉系统改变的影像8。诊断脑静脉畸形(CVM):CVM又叫脑发育性静脉异常,侯晶晶等9考察螺旋CTA在CVM诊断中的应用,扫描发现10例患者中CVM位于小脑半球6例,位于额叶和颞叶各1例,位于基底核2例;其中静脉期扫描,有8例能够清晰显示病灶;最后得出多层螺旋CTA扫描和图像融合技术是诊断脑静脉病变的有效检查手段。苏正等10用CTA与DSA对比,发现CTA诊断的特异性及敏感度都为100%,并且对静脉的走行、数量、畸形血管团的位置等性状,都与DSA及术中观察结果一致。本研究对60例脑静脉显示正常病例给予64排螺旋CTA扫描,所有病例血管均显示清晰完整,较大静脉的显示率为100%,较小的静脉窦(如蝶顶窦、岩上窦等)显示率为95%,提示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对全脑静脉系统的影像显示清晰完整,值得临床推广使用。参考文献1潘海鹏,李红,李建荣,等.单期CT血管造影诊断脑静脉性血管瘤的可行性探讨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9C):3180-3181.2李文欢,唐光才.CT减影技术在脑静脉成像中的研究及应用价值J.中国医学创新,2011,8(30):156-157.3TakaoH,OhashiH,JokiT,etal.Robotic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systemswiththehybridoperatingroomJ.Neurosurgery,2011,68(58):1427-1433.4ZuradaA,GieleckiJ,TubbsRS,etal.Threedimensionalmorpho-metircalanalysisoftheM1segmentofthemiddlecerebralartery:potentialclinicalandneurosurgicalimplicationsJ.ClinAnat,2011,24(1):34-46.5冉勇.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9,8(7):48-49.6姜保东,冯晓源,李克.脑CT静脉成像技术及临床应用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05,11(5):295-300.7尤云峰,吕富荣.脑静脉系统疾病的影像学研究进展J.重庆医学,2008,37(1):98-100.8蔺春玲,叶尔克巴义阿沙白依,杨纶先.脑静脉系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