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证虚证肾等_第1页
变证虚证肾等_第2页
变证虚证肾等_第3页
变证虚证肾等_第4页
变证虚证肾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肾阳虚证 干姜附子汤证 茯苓四逆汤证 真武汤证 下之后 复发汗 昼日烦躁不得眠 夜而安静 不呕 不渴 无表证 脉沉微 身无大热者 干姜附子汤主之 61 论误治阳气暴伤而烦躁的证治 干姜附子汤证 原文 提要 分析 汗下失序为治之逆 本证下后复汗 致阳气骤然大伤 出现阳衰阴盛之候 昼日烦躁不得眠 夜而安静 脉沉微 身无大热等 烦躁 昼日烦躁不得眠 不可拘泥 夜而安静 昼日阳旺 虚阳与阴寒相争 入夜阴盛 虚阳无力与阴寒相争 分析 不得眠 与 安静 乃相对而言 常为烦躁后精神极度衰惫而呈精神萎靡不振状态 不呕 不渴 无表证 非少阳证 非阳明证 非大青龙证 辨证 少阳证 心烦喜呕 阳明证 大烦渴不解 大青龙证 不汗出而烦躁 脉沉微 排除诊断法 身无大热 阳气衰微 虚阳浮越 阳未尽脱 指热不高 非三阳证之发热 由于虚阳暴脱 虚阳外越 以烦躁为主 虽无下利肢厥 但病势急迫 以干姜附子浓煎顿服 急救回阳 治法 急救回阳 方药 干姜附子汤 干姜一两 附子一枚 单捷小剂 速复阳气 四逆汤去甘草 服法 一升顿服 以其甘缓 恐其掣肘 病机 阳气骤伤 阴邪内盛 实验研究 干姜附子汤 四逆汤 回阳抑阴 回阳迅速 持续时间短 作用温和 持续时间长 茯苓四逆汤证 原文 提要 分析 发汗 若下之 病仍不解 烦躁者 茯苓四逆汤主之 69 阴阳两虚烦躁之证治 阴阳两虚 病仍不解 既汗复下 病情变化 阳虚心神浮越阴虚阳无所附 烦躁 以方测证 阳热证烦躁 干姜附子汤证 辨证 伴恶寒肢厥下利 脉微等 本证 火逆烦躁 118 不呕 不渴 无表证 茯苓四逆汤 治法 回阳益阴安神 方药 辨霍乱病脉证治 四逆汤 人参一两 茯苓四两 回阳抑阴 益气养阴安神 健脾宁心安神 恶寒 脉微而复利 利止 无血也 四逆人参汤主之 385 阴竭 阳虚阴伤 阳衰阴竭 茯苓四逆汤含有干姜附子汤 四逆汤 四逆加人参汤三方 当具有与三方主治证性质相近的证候 茯苓四逆汤中用茯苓的目的是宁心安神 伤寒论求是 M 北京 第1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7 147 陈亦人 太阳病 发汗 汗出不解 其人仍发热 心下悸 头眩 身瞤动 振振欲僻地 者 真武汤主之 82 真武汤证 原文 提要 词解 身瞤动 振振欲擗地 瞤 sh n 掣动 颤动 身瞤动 指身体筋肉跳动 擗 通躄 仆倒 振振 动摇貌 振振欲擗地 即身体震颤 站立不稳欲倒地 阳虚水泛之证治 身瞤动振振欲辟地 太阳病发汗 阳气虚衰 水湿泛滥 分析 心悸 水气凌心 水遏清阳 头眩 仍发热 病仍不解 阳虚失煦 筋脉失养 表未解 主证 汗不如法 过汗伤及脾肾阳气 素体阳虚 发虚人之汗 阳气更伤 伴恶寒 病机 真武汤 方药 温肾阳 壮水之主 芍药 生姜 苓术 附子 健脾气 水有所制 散水通阳 益阴缓急 制附子之刚烈 活血利水 玄武 坐镇北方之水神 取镇摄水邪之意 除本条原文所述之脉证外 应有小便不利 小便多或少 四肢疼 重 肿 下利等 少阴病篇 阳虚水泛证 治法 温阳健脾利水 本方可调节肾上腺皮质功能 调整醛固酮的代谢水平 调节内耳功能 故可治眩晕症 震颤麻痹 面肌痉挛等神经系统疾病 本方可调节内分泌 建立月经周期 可治经 带 胎 产四大证 真武汤具有提高心肌收缩力 改善缺血心肌的血氧供应 增加尿量 降低血中肌酐及尿素氮等作用 用于治疗充血性心衰 急慢性肾炎 肾功不全等 现代研究及运用 阴阳两虚证 甘草干姜汤证及芍药甘草汤证 芍药甘草附子汤证 炙甘草汤证 伤寒 脉浮 自汗出 小便数 心烦 微恶寒 脚挛急 反与桂枝欲攻其表 此误也 得之便厥 咽中干 烦躁吐逆者 作甘草干姜汤与之 以复其阳 若厥愈足温者 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 其脚即伸 若胃气不和 谵语者 少与调胃承气汤 若重发汗 复加烧针者 四逆汤主之 29 表证挟里虚误治的变证及随证施治举例 提要 原文 甘草干姜汤证及芍药甘草汤证 分析 原有证 脉浮 自汗出 微恶寒 小便数 脚挛急 心烦 阳虚不能摄阴 关门不固 筋脉失养 心失所养 复被邪扰 太阳中风证 阴阳两虚复感外邪 扶阳摄阴和表 阴阳更伤 治宜 误汗 厥 咽中干 烦躁 吐逆 阴血更伤 阳衰阴盛 浊阴上逆 阳气更虚 体现重视阳气的治疗思想 救治步骤 后复其阴 先复其阳 作甘草干姜汤 作芍药甘草汤 厥愈足温 脚即伸 甘温扶阳 和血养阴缓急舒挛 阴血不足 变证 随证救治 若谵语 若重发汗复加温针 少与调胃承气汤 四逆汤 举例 邪气化热结于阳明 阳气大伤邪陷少阴 回阳救逆 微和胃气 结语 本条以举例形式论述虚人外感误汗之变证及随证救治的方法 实为仲景 观其脉证 知犯何逆 随证治之 的示范 充分体现的辨证论治的精神 颇具启发意义 甘草干姜汤 温中补阳 主要用于脾胃虚寒之胃痛吐血等 芍药甘草汤 和血益阴 缓急舒挛 朱氏集验方 名去杖汤 治脚弱无力 行步难 魏氏家藏方 六半汤 本方 无灰酒 治湿热脚气 医学心悟 治腹痛 治寒证 脉迟 黄连 治热证 脉洪 临床多用于胃脘痛 腹痛 痛经 四肢挛急疼痛证 通常芍药用量不少于30g 本方 干姜 止腹痛如神 临床运用 发汗 病不解 反恶寒者 虚故也 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 68 芍药甘草附子汤证 原文 提要 阴阳两虚证之证治 分析 病不解 发汗 非表证不解 指病证未见好转 反恶寒 辨证要点 虚故也 里阳虚 阴阳两虚 以方测证 病机 伴脚挛急等 无发热 临床运用 本方以脚挛急 恶寒 或形寒肢冷 脉微弱而沉等为辨证要点 主要用于治疗坐骨神经痛 类风湿性关节炎 腓肠肌痉挛等属阴阳两虚者 现代研究 治法 芍药甘草附子汤 芍药甘草汤 附子 扶阳 扶阳益阴 益阴 方药 痛经案苏某 21岁 学生 1993年3月27日诊 患者自诉于2年前因经期受凉 后每于行经即腹痛难忍 痛剧时冷汗淋沥 腹痛如刀割 每于月经将至 即精神紧张 屡治无效 查舌淡红 苔白润 脉沉而弦紧 辨证属寒凝胞中 寒凝血阻 阳气不运 胞脉失养 治宜温经散寒 活血止痛 方用芍药甘草附子汤加味 制附子30g 白芍60g 炙甘草15g 炒吴茱萸10g 炮干姜6g 桂枝15g 小茴香10g 急煎频服 1剂痛止 继以温经汤加减 配合艾灸关元穴治疗4个月经周期 后再未复发 涂东明 芍药甘草附子汤的临床应用体会 山西中医 1997 13 3 33 伤寒 心动悸 气血两虚 心失所养 脉结代 阳虚鼓动无力阴虚脉道不充 伤寒 脉结代 心动悸 炙甘草汤主之 177 分析 原文 提要 论心阴阳两虚证之证治 炙甘草汤证 复被邪扰 感受外邪 缓而中止为结 动而中止 不能自还因而复动 气血双亏复被邪扰 病因 病机 治法 益气养血 通阳复脉 方药 炙甘草汤 大枣三十枚 甘草四两 人参二两 生地一斤 麦冬半斤 阿胶二两 麻仁半升 桂枝三两 生姜三两 清酒七升 补中气 益化源 复脉本 益阴养血 以充脉体 温通阳气 以行脉气 水八升 先煎八味 煮取三升 去滓 内胶烊消 复脉汤 周礼 天官 酒正 事酒 白酒 冬酿接夏而成 祭祀天地 祖先用 清酒 随酿随吃 给办事的人饮用 冬酿春成 招待宾客用 本方临床应用广泛 以气血双亏 心动悸 脉结代为辨证要点 后世于杂病中运用尤多 临床运用 本方去辛热之品 制加减复脉诸汤 治下焦温热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