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传统园林设计手法在当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摘要】: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尤其是在园林设计方面,不仅有着悠久的造园历史,也有着独特的造园艺术和文化。文章介绍了传统造园设计思想概况,论述了传统园林设计手法在当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关键词】:传统园林;园林设计;景观设计中图分类号:K928.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引言我国的传统园林设计,如同我国的文化基调一样,注重含蓄表达。无论是园林中的山石,还是花草,都以一种不张扬做作的形式自然的呈现。古代造园师在设计中对于每一个建筑、山水、花木甚至书画景观的运行都是经过认真的斟酌的,尽量通过借景、对景以及框景等艺术手法将景物和空间的关系处理得和谐自然,以达到“虽由人做,宛若天开”的境界。在古典园林设计中,设计师采用的空间引导、渗透和序列传递等方式,将园林之美准确的传递给观赏者,以营造出古典园林中“一步一景,移步换景”的独特景观,这些都是当代景观设计中值得学习和借鉴的。一、传统造园设计思想概况中国园林与西方园林在形式上的区别在于,西方造园艺术,虽然其风格是多变的,但总体风格一直是规则几何型,崇尚理性主义,以形式的先验的和谐为美的本质;这是西方古典园林的主流,表现了以人为中心、以人力胜自然的思想理念。而中国古典园林却不是追求这种“人力”在园林中的应用与体现,中国古典园林旨在追求自然之美。并且这种风格从中国古典园林之初一直延续到封建社会结束。期间,这种追求“自然之美”的园林风格,不断发展进步,最终形成了对世界园林艺术都具有深远影响的“天人合一”的独特造园风格。这种独特的造园风格,受到当时中国普遍信奉的佛教思想的深深影响。佛家讲求一种“万物皆空”的境界,那是一种安静平和空灵的状态。而古典园林中有声更觉静的氛围,也恰好表达了佛教的静寂,很好的渲染了禅的氛围。在中国古代这种宗教背景下,产生、发展的与自然合一的造园思想,恰好与当今园林设计者们“人与自然和统一”的造园发展方向不谋而合。这样,中国古典造园思想在一些层面上可以给现代园林工作者们一些指引性作用。科学证明,一旦失去了良好的自然环境,便造成生物链的断层,新陈代谢的不平衡,必将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二、传统园林设计手法在当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1、掇山理水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古典园林,其园林理水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构思手法,所塑造的如诗如画的水环境,让世人叹为观止。所谓传统园林“园必有水,水必居中”主要景物都围绕着水面来布置,既能控制视距,又能如镜映景,给园林增添活力。画坛中有“画水不画水”之说,意即画水应靠周围景物的倒影为其增色。同样,古代造园家擅长运用水的倒影效果将天光云影、亭台、树木、山石等以借景的手法引入其中,使园变得宽广深远。园林利用水映射成景的手法多样,如“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映射出风的存在以及原有水面的宁静;“碧波荡漾”、“赤鱼戏水”映射出环境色和池中色;“波光粼粼”映射出光的存在;“潺潺流水”映射出地形的起伏。2、植物植物配置是利用植物材料结合园林中的其他素材,按照园林植物的生长规律和立地条件,采用不同的构图形式,组成不同的园林空间,创造各式园林景观以满足人们观赏游憩的需要。在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园林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典园林中的植物配置风格为自然式,常与园林风格保持一致。但是受当时历史条件的局限,私家园林那种“片山块石、似有野趣”或“咫尺山林”式的高度自然物的缩影,使其配置形式局限性强。虽能让人产生想象自然美景的作用,但并不能体现出大自然的“真正”存在,在这方面是很不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意识需求的。当代园林景观设计借鉴某些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手法的同时又加以改造中庭之中设置一道高的毛竹构成的天然屏障,棵棵巨竹单竹独根,挺拔地矗立在花园里。古典园林中常用一些的规律性做法,如修竹千竿、移竹当窗、粉墙竹影等常用植物配置手法,在此也焕发新意。3、移竹当窗移竹当窗的本义是窗前种竹,可理解为竹子景观的框景处理。通过各式取景框欣赏竹景,恰似一幅图画嵌于框中。移竹当窗的手法把彼一空间的景物引入此一空间,具有空间渗透的性质,有助于增加园林空间的层次感。移竹当窗以窗外竹景为画心,几竿修竹顿生万顷竹林之画意,起到小中见大、壶中天地的效果。同时由于隔着一重层次看,空间相互渗透产生幽远的意境。4、粉墙竹影粉墙竹影原指将竹子配置于白粉墙前组合成景的艺术手法,恰似以白壁粉墙为纸,竹影为绘的墨竹图。由于江南园林的墙垣多为白粉墙,故该艺术手法应用广泛。粉墙竹影是传统绘画艺术写意手法在竹子造景中的体现。“藉以粉壁为纸仿古人笔意,植黄山松柏、古梅、美竹,收之圆窗,宛然镜中游也”(计成园冶掇山)。倘若适当点缀几方山石,则使画面更加古朴雅致。三、对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技巧的借鉴(一)因地制宜中国古典园林,十分讲求园林建造的因地制宜。原冶相地篇中说“园基不拘方向,地势自有高低涉门成趣,得景随形,或傍山林,欲通河沼。探奇近郭,远来往之通衢,选胜村落,藉参差之深树。”这就是说,选择同基,不必太追求方向如何,而是以本来的地势高低来造园,只须有情趣,随地而取景,这就是顺其自然。或依傍山林,或沟通河沼,为探奇景于近郊,须开往来的大道:或选景于村舍,则须利用高低的密林。这些手法,不但适宜于古代的造园,也适宜于今天的园林和环境绿化。在现代园林设计中,光影、气流、温度、湿度等影响人体舒适度的气候因子,成为十分重要的设计依据,影响到园林空间、地形、水系、色彩等设计元素的处理手法。当今的一些园林设计师们,在做设计的时候却忽略了因地制宜的重要性。不充分考察各个小区的的不同氛围和周边的生态环境,千篇一律的把小区的绿地建造的像城市广场。这样是园林设计既没有合理的利用好原有的地形、环境等自然因素,也没有考虑到人文因素,使、园林显得和人们的生活格格不入。当然也有比较成功的例子,例如巴黎拉维莱特公园中的竹园设计,采用下沉式空间处理,结合混凝土挡墙和抛物面光源的反射,有效地改善了局部小气候条件。(二)对空间感的把握对于园林在空间上的把握,中国古典造园家所言,关键是“假自然之景,创山水真趣,得园林意境”,营造出空灵的空间效果,其中一叶知秋的小中见大的设计手法是设计者们常用的,也是设计者们对园林空间感的追求。“借景”是实现这种以小见大的空间感的一种有效技巧。借景不仅起到扩大空间效果的作用,而且加强了空间之间的联系,使各个空间之间相互渗透,形成整体;同时使园林景观与城市与自然景观相联系、相呼应。许多现代园林设计师都把场地的视域空间作为设计范围,把山脊线、天际线或地平线等作为空间的参照,通过借景形成园林与周围环境的融合,或把周围的地域性景观类型引入园林,这与中国古典园林追求的无限外延的空间视觉效果有异曲同工之妙。结束语中国传统园林的所取得的辉煌艺术成就,值得后人不断的学习、借鉴、改进、创新以及发展。当下,在发展现代园林景观的同时要对传统园林予以尊重和继承,使中国优秀文化在时代的脚步中得以传承和发展,在富有创新精神和美感,具备功能性和实用性的现代园林设计中透露出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典雅与别致,创造新时代下的中国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股权激励计划(ESOP)实施与考核细则
- 智能手表硬件升级与心率变异性分析服务协议
- 购物中心广告资源委托经营与管理服务合同
- 职业教育院校校外师资共享协议
- 高层建筑期房预售利益共享与分割管理协议
- 虚拟现实体验馆入场券预付款担保协议
- 翻译报告答辩要点解析
- 《皮肤病学概览》课件2
- 《应对校园暴力事件应急预案与策略课件》
- 味千拉面礼仪培训体系
- 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决议模板分享
- 国家职业技术技能标准 6-29-03-03 电梯安装维修工 人社厅发2018145号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单元作业设计 八年级下册历史
- 【米酒酿造工艺的优化探析(论文)6500字】
-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4:专题研讨:把握作品中的人物关系》教学设计
- 加油站应急救援管理制度
- 数字化转型对木材行业的变革
- 机关食堂整体服务方案范文
- 球阀设计计算书
- CJJ 242-2016 城市道路与轨道交通合建桥梁设计规范
- SH/T 3046-2024 石油化工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储罐设计规范(正式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