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胶酶的生产及应用.doc_第1页
果胶酶的生产及应用.doc_第2页
果胶酶的生产及应用.doc_第3页
果胶酶的生产及应用.doc_第4页
果胶酶的生产及应用.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果胶酶的生产及应用摘要:果胶酶是一类分解果胶质的酶的总称,在当前的生物工程领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果胶酶最主要的来源是通过微生物发酵生产。本文介绍了微生物果胶酶产生菌、高产果胶酶菌种选育、微生物发酵工艺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国内果胶酶发酵生产的研究方向及前景。关键词:果胶酶,微生物,发酵果胶酶(Pectinase)是世界四大酶制剂之一,是分解果胶质酶类的总称,主要包括原果胶酶、果胶酯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和果胶裂解酶四大类。天然来源的果胶酶广泛存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中,但动、植物来源的果胶酶产量低难以大规模提取制备,微生物则是生产果胶酶的优良生物资源(2),在微生物中,细菌、放线菌、酵母和霉菌都能代谢合成果胶酶。果胶酶在当前的生物工程领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可用于食品工业如水果加工及葡萄酒生产等方面,还广泛应用于麻类脱胶、木材防腐、生物制浆、环境保护、污物软化处理和饲料等行业中(3)。另外,研究表明,果胶酶降解果胶而得到的果胶分解物对食品有很强的抗菌作用,特别是对大肠杆菌有显著的抑制增殖作用(4) 。2O世纪90年代中期,果胶分解物作为天然防腐剂开发成功。目前,国外以果胶分解物为主要成分,配合其它天然防腐剂,已广泛应用于酸菜、成鱼、牛肉饼等食品的防腐(5)。1 产果胶酶的微生物许多微生物都具有产生果胶酶的能力,目前研究和应用较多的是真菌,并且在真菌中尤以曲霉属最为常用。1.1真菌果胶酶产生菌真菌中的果胶酶产生菌有很多,主要包括曲霉属、青霉属、镰孢属、克鲁维氏酵母,其中曲霉属有:黑曲酶、米曲酶、黄曲酶、日本曲酶、酱油曲酶。其他菌属有:灰酶菌、镰孢菌、青霉菌、啤酒酵母。目前研究最多的是黑曲霉,国内许多用其作为果胶酶的来源。1.2细菌果胶酶产生菌 能够生产果胶酶的细菌一般属于假单孢菌属、黄单孢菌属、欧文氏菌属、芽孢杆菌属、梭菌属等。其中菌种包括节杆菌、芽孢杆菌、短小芽孢杆菌等。近年来,一些来源于细菌杆菌属的碱性果胶酶日益受到重视(6,9),目前放线菌产果胶酶的研究报道很少,国内有关报道仅限吴琼(10)等人。2 果胶酶高产菌株的选育分为食品级和工业级2.1食品级2.1.1固体发酵法出发菌株:黑曲霉培养基原辅料: 山渣粉、桔皮粉、甜菜丝粉、谷壳、麸皮、(NH4)2SO4等。工艺流程: 培养料拌料 斜面接种 灭菌 麸皮菌种 接种曲盘发酵培养 出曲浸提 离心甩滤 去渣 脱色 超滤浓缩 填充剂 喷雾干燥 成品包装补充:在果胶酶提取时,以8倍量1%NaCl溶液,30浸提1h为提取的最适条件,在45真空度96kPa条件下浓缩其回收率在90%以上。2.1.2液体发酵法液体发酵生产时,将原料送入发酵罐内发酵,同时接入果胶酶菌种。发酵过程中,需要从发酵罐底部通入无菌空气对物料进行气流搅拌,发酵完后的物料经过处理可得到果胶酶产品。工艺流程:空气过滤 原料发酵罐浸泡粗滤超滤提取成品 种子摇瓶(床)补充:液体发酵法生产果胶酶,原料利用率高,生产条件易控制、产量高、劳动强度小、产品质量稳定,但动力消耗大,设备要求高。液体深层发酵的方法具有培养条件容易控制,不易染菌,生产效率高等特点。因此,目前此方法是大规模生产的可行方法。2.2工业级果胶酶高产菌株的选育:产果胶酶的菌种一般可以从腐烂的果蔬或果园泥土中分离,并通过利用果胶作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筛选出来。野生菌株的酶活力往往很低,必须对其进行诱变育种,以期得到酶活较高的菌株。我国学者对果胶酶菌种选育的研究始于上世纪8O年代,有关报道集中在曲霉属。在诱变育种方法方面,国内外大多采用紫外线、亚硝基胍、C060亚硝酸等理化诱变。进入2l世纪以来产果胶酶菌种的选育得到了更大的发展。郭爱莲等人对野生菌株应用紫外线、硫酸二乙酯、亚硝基胍和紫外线复合诱变及氦氖激光等多次反复诱变,诱变后菌株酶活比原始菌株提高了近3.1倍。另外,HeNe激光诱变是一种高效的诱变育种新技术,具有能量密度高、靶点小、单色性和方向性好、诱变当代即可出现遗传性突变等特点,因此在果胶酶产生菌的育种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在众多诱变方法中,离子注入技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物理化学复合诱变方法已趋成熟,我国诸多单位相继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并成功地应用于果胶酶产生菌的诱变育种,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3.果胶酶的应用1.果胶酶能提高果蔬汁的出汁率2.果胶酶能提高超滤时的膜通量3.果胶酶的应用能使果蔬饮料澄清4.果胶酶能改善浓缩果汁品质5.果胶酶的应用能改善果蔬饮料的营养成分6.果胶酶还可用于果实脱皮脱除及净化果皮4.关于食品级的果胶酶和工业级的果胶酶的比较1.工业级酶的繁殖速度快,生产周期短,酶的产量大,培养简便。2.食品级酶基因易操纵,优质种易得,技术水平也成熟得多。3.食品级酶菌种易诱变,代谢易调控。参考文献(1) Ranveer SJ,Shivalika S,Reena G M icrobial pect ino lyt icenzymes:a reviewJ,Process BilChemistry,2005,40:2931-2944(2) 张红霞,江晓路,牟海津等,微生物果胶酶的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2005,15(5):92-94(3) Kashyap DR,Vohra PK,Chopra S,et al Applications of pectinases in the commercial sector:areview J,Bilresource Technology,2001,77:215-227(4) 马庆一,李学红,张占营等果胶酶水解产物的制备及抑菌活性的研究【J】,食品科学,2003,24(2);38-42(5) 张秀云,余有本,唐应芬,天然防腐剂综述【J】,饮料工业,2001,4(4):1-5(6) Gummadi SN.Panda T.Purification and biochemical properties of microbial pectinases;a reviewJ,Process Blochemistry,2003,38;987-996(7) Kashyap DR,Vohra PK,Chopra S,et al Applications of pectinases in the commercial sector:areview J,Bilresource Technology,2001,77:215-227(8) Cao J,Zheng L,Chen S,Screenig of pectinase producer from alkalophilic bacteria and study on its potential application in degumming of ramie J,Enz Micobiol,Technol,1993,14;1013-1016(9) Kapoor M,Beg QK,Bhushan,etal.Production and partial pur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