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煤矿铁路专用线项目煤矿铁路专用线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 煤矿铁路专用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目 录录 第一章第一章 概述概述 1 1 一 设计依据 1 二 设计范围及年度 1 三 铁路专用线可研报告审查意见的主要内容及执行情况 1 四 项目地理位置及径路 5 五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5 六 设计工作概述 7 第二章第二章 经济及运量经济及运量7 7 一 区域路网 7 二 区域经济现状及发展 7 三 皖北煤电集团概况 8 四 某矿井概况 9 五 运量预测 9 第三章第三章 运输组织运输组织 1010 一 新建铁路专用线与接轨站间运输关系及交接方式 10 二 接轨站概况及专用线车站分布 10 三 车流组织及列车对数 11 四 车站工作量及股道数量 12 五 相关通道能力适应性分析 12 六 管理模式和交接方式 14 第四章第四章 地质地质 1414 一 自然地理特征 14 二 地层岩性及地质特征 16 三 水文地质特征 17 四 工程地质评价及工程措施意见 17 第五章第五章 专用线主要技术标准专用线主要技术标准 1818 一 相邻线路主要技术标准 18 二 铁路专用线主要技术标准的选择 19 第六章第六章 线线 路路1919 一 可行性研究批复的线路方案 19 二 线路 20 三 道路交叉设计原则 22 第七章第七章 轨轨 道道2323 一 轨道设计标准 23 二 轨道工程主要工程数量汇总表 23 第八章第八章 路路 基基2525 一 一般路基设计 25 二 特殊路基设计 26 三 路基有关工程 26 第九章第九章 土地利用土地利用 2727 一 铁路用地设计原则 27 二 线路所经地区用地概况 全线用地数及用地类别说明 28 第十章第十章 桥桥 涵涵2828 一 设计标准及原则 28 二 设计内容 29 三 重点节点工程说明 34 四 指导性施工组织 35 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电气化电气化 3636 一 牵引供电系统 36 二 箱式开闭所 39 三 接触网 45 四 维护管理 54 五 受电气化影响的电力线路的处理 54 六 路外通信 广播等线路设备及其他设施防护 56 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站场站场5757 一 设计范围 57 二 主要设计原则 57 三 站场平面布置 57 第十三章第十三章 机务设备机务设备5959 一 概述 59 二 机车交路及机务设备的分布 59 三 采用新技术 新工艺及新设备的意见 60 四 环境保护措施 60 五 节约能源措施 60 六 机构设置 管辖范围和定员 60 第十四章第十四章 车辆设备车辆设备 6161 一 概述 61 二 车辆设备的分布 性质和规模 61 三 环境保护措施 62 四 机构设置 管辖范围和定员 62 五 附件 63 第十五章第十五章 给水排水给水排水6464 一 执行规范及标准 64 煤矿铁路专用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二 设计原则 64 三 设计内容 64 第十六章第十六章 通信 信息通信 信息 6969 一 相邻线 既有线及相关工程通信设备 线路概况 69 二 通信网构成及主要设备类型的选择 69 三 信息系统的技术方案 70 四 通信电源设备类型 容量的选择和防雷接地 70 五 通信线路 信息 71 六 主要工程数量 72 第十七章第十七章 信号信号7373 一 设计主要技术标准 73 二 既有设备状况 73 三 站前工程设计情况 73 四 信号系统选择 73 五 信号设备防护措施 75 六 与其他专业设计接口的说明 76 七 机构设置 管辖范围和定员 76 八 主要工程数量 76 第十八章第十八章 电力电力7777 一 设计内容 77 二 执行规范及标准 77 三 既有电源情况 78 四 新建 改建供电原则及供电设计 80 五 节约能源措施 86 六 主要工程数量及设备 87 第十九章第十九章 房屋建筑房屋建筑9090 一 机构设置 管辖范围及定员 90 二 房屋配备原则 建筑标准 90 三 既有房屋的利用 改建情况 92 四 房屋建筑面积总量 构筑物 92 五 环境保护措施 93 六 节约能源措施 93 第二十章第二十章 环境保护 水土保持环境保护 水土保持9494 一 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 94 二 工程建设引起的生态变化 95 三 控制污染 保护生态环境及水土保持的原则 95 四 结论及建议 97 第二十一章第二十一章 安全施工安全施工 9898 第二十二章第二十二章 施工组织方案意见施工组织方案意见9999 一 全线主要工程分布情况 99 二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特征 99 三 施工组织方案 99 四 主要工程和控制工程 100 五 临时工程 101 六 施工安全措施 101 七 施工安全措施 102 八 建设工期 103 第二十三章第二十三章 总概算总概算 104104 一 概述 104 二 编制依据 104 三 工程静态预算及费用的编制 107 四 基本预备费 110 五 铺底流动资金 110 六 工程造价 110 七 资金筹措 111 第二十四章第二十四章 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111111 附件 一 投资预算表 1 总概算汇总表 2 总概算表 3 综合概算汇总表 4 综合概算表 二 公文 1 上海铁路局总工程师室 2011 244 号函 2 关于征求上铁院电化处供电专业意见的函及回复 三 主要工程数量表 第一章 概述 一 设计依据一 设计依据 1 安徽省皖北煤电集团某煤矿与我院签订的工程咨询设计合同 2 2008 年 9 月中煤国际工程集团南京设计研究院编制的 皖北煤电 公司某矿井可行性研究报告 3 2011 年 12 月我院编制的 皖北煤电集团某煤矿铁路专用线可行性 研究 修改版 4 2012 年 1 月 21 日上海铁路局总工程师室 师函 2012 5 号 关于皖北煤电集团某煤矿铁路专用线可行性研究 修改版 的评审意见 5 2008 年 5 月我院与安徽省皖北煤电集团某煤矿签订的 安徽省皖 北煤电集团某煤矿铁路专用线工程勘察设计 合同及 2012 年 5 月签订的 补充合同 二 设计范围及年度二 设计范围及年度 一 设计范围 一 设计范围 结合矿井场址情况 本次研究范围如下 1 铁路专用线接轨站阜淮线凤台站 K87 500 K91 100 2 铁路专用线 CK0 000 CK20 280 含矿井装车站 3 铁路专用线相关专业配套工程设计 二 设计年度 二 设计年度 近期 2022 年 远期 2032 年 三 铁路专用线可研报告审查意见的主要内容及执行情况三 铁路专用线可研报告审查意见的主要内容及执行情况 一 审查意见的主要内容 一 审查意见的主要内容 2012 年 1 月 11 日 上海铁路局总工程师室组织召开了皖北煤电集团 某煤矿铁路专用线可行性研究 修改版 的评审会 对中铁上海设计院编 制的 皖北煤电集团某煤矿铁路专用线可行性研究 修改版 进行了评 审 审查意见的主要内容如下 煤矿铁路专用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二 运量及品名 某矿井原煤产能为 400 万吨 年 原煤全部入洗 洗后精煤外运 铁路 专用线设计运量 200 万吨 年 均为精煤外运 主要运往华东地区 三 接轨站及相关运输通道能力 外运煤炭合理运输径路自矿区装车后经 青阜 阜淮 淮南线运往华 东地区 目前阜淮线 淮南线电化改造工程正在实施 规划年底相关通道 能力基本满足专用线运输要求 四 接轨方案 设计研究比选了专用线自阜淮线张集站 凤台站 潘集站接轨的方案 某煤矿铁路专用线运输品类单一 流向稳定 凤台站接轨方案满足顺向接 轨 整列直达运输要求 原则同意设计推荐的专用线自阜淮线凤台站阜阳 端咽喉接轨的方案 五 主要技术标准 根据设计运量 同意设计推荐采用的铁路主要技术标准 一 接轨站接轨配套改造技术标准 接轨站接轨配套改造工程采用的技术标准与电化改造后阜淮线技术标 准一致 二 专用线技术标准 结合现场条件 同意设计专用线采用工业企业铁路 级标准 牵引定 数等相关技术条件满足路企直达整列运输要求 铁路等级 工企 级 正线数目 单线 限制坡度 6 最小曲线半径 一般 600 米 困难 350 米 牵引种类 电力 机车类型 HXD 系列 牵引质量 5000 吨 到发线有效长 1050 米 联锁方式 微机联锁 闭塞类型 半自动闭塞 六 运输组织 一 车流组织原则 专用线按照路企直通 整列装车的原则组织煤炭外运 二 卸煤机械及日均卸车数 专用线日均装车 100 辆 采用筒仓方式装车 煤炭装车筒仓结构设计须满足铁路专用线电气化要求 筒仓平面布置 及建筑限界须审查同意 三 运营管理模式 同意设计推荐的专用线委托铁路代管的运营管理模式 七 专用线线路走向 专用线线路走向方案主要受矿区采空区控制 线路应绕避采空区 满 足修建电气化铁路要求 并进一步比选与淮南矿区铁路交叉处理位置及方 式 八 接轨配套工程 同意设计按凤台站增设到发线 2 股 有效长 1050 米 机待线 1 股的 规模设计 专用线接轨点外方按规定设安全线 1 股 九 专用线装车站 原则同意某矿井装车站设到发线 3 股 含正线 1 股 装车线 1 股 材料线 1 股的方案 到发线 装车线有效长 1050 米 十 各项技术设备设计 原则同意专用线相关配套技术设备设计 一 路基 轨道 1 阜淮线正线按跨区间无缝线路设计 正线新增 改移道岔采用无缝 道岔 2 接轨站新增到发线轨枕配置采用 1680 根 公里 煤矿铁路专用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二 桥涵 1 专用线与淮南矿区铁路及地方公路的交叉处理设计应征求有关部门 意见 2 核实沿线小桥涵接长方案以满足规范要求 凤台站内涵洞接长原则 上采用框架结构 3 专用线区间道口按规定报批 道口间距不应小于 2 公里 四 机车 车辆 1 列检作业点设在某装车站 2 考虑零星车辆作业要求 专用线设置调车动力 五 通信信号信息 1 装车站与接轨站间采用半自动闭塞 2 建议专用线装车站集中联锁制式与国铁一致以便于维护 3 某装车站设信息系统并将信息按规定复示 六 电力 电气化 1 原则同意专用线接触网电源自凤台站接触网接引的方案 2 专用线接触网电源接引点设箱式开闭所 确保专用线内接触网发生 故障时不影响国铁运输 六 站场设备 专用线装车站按规定设置视频监控 轨道衡等货运安全保障设施 七 房屋建筑及机构设置 结合运输管理模式 按三线建设要求合理确定生产生活房屋建筑 八 环保及水土保护 有关压覆矿 环保及水土保护等 下一阶段征求相关主管部门意见 并按规定报批 十二 有关事项 专用线与国铁接轨事项必须按照 铁路专用线与国铁接轨审批办法 铁道部令第 21 号 规定报铁道部申请行政许可批准后方可开展下阶段 工作 二 可行性研究评审意见的执行情况 二 可行性研究评审意见的执行情况 我院在编制铁路专用线工程初步设计过程中 严格遵照 2012 年 1 月 21 日上海铁路局总工程师室 师函 2012 5 号 关于皖北煤电集团某煤矿 铁路专用线可行性研究 修改版 评审意见的内容执行 四 四 项目地理位置及径路项目地理位置及径路 一 线路地理位置 一 线路地理位置 新建矿井位于安徽省淮南市 跨越一区一县 东部属潘集区 西部属 凤台县 矿井中心东南距淮南市 38km 南距合肥市 130 公里 东沿合徐 高速至徐州 170km 东南距南京 上海分别为 230km 490km 西距郑州 350km 北距济南 330km 地理坐标 东经 116 38 12 116 45 43 北纬 32 52 25 32 55 45 皖北煤电集团某煤矿铁路专用线工程位于阜淮线凤台站正北方向 详 见地理位置示意图 二 径路 二 径路 根据业主提供的资料 某矿井开采的煤炭主要销往华东地区 运输径 路为 某矿井专用线 国铁接轨站凤台站 阜淮线 淮南线 水蚌线 京 沪线 沪杭线等至华东地区 或经阜淮线 淮南线 皖赣线 宣杭线等至 华东地区 五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五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一 新建某煤矿的必要性 一 新建某煤矿的必要性 1 该煤矿的建设可以增加市场供给 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 有 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矿井地处淮南市西南地区 建成后可以满足当地的 能源需求 可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2 煤矿的建设有利于繁荣地方经济 促进社会综合事业发展 项目 的建设会促进当地建材工业 当地运输业 建筑安装行业的发展 随着项 目所在地人口的增加 可扩大社会服务行业 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 3 煤矿的建设可以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机会 该项目大部分职工将 煤矿铁路专用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从当地招收 可以为当地民众提供就业岗位 4 煤矿建设有利于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 1 被招工的当地居民的家庭收入将会得到提高 2 由于煤矿建设带动的第三产业发展 将为从事第三产业的人员 增加收入 3 煤矿建设需要大量当地建材 将会为从事建材业的人员增加收 入 4 煤矿的正常生产需要许多维修辅助工程 将为当地建筑业和机 械修理业提供机会 与此有关人员的收入将会增加 5 从事与煤矿有关的运输工作的居民收入将有所增加 5 煤矿的建设有利于当地居民新的生活方式的引入与扩散 1 由于煤矿建设和生产经营将会有大量的外来人员参与 人员的 流动会影响当地的一些生活习惯 一些旧的习惯将会得到改变 新的 进 步的生活方式会逐步进入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中 有助于区域文化的交流 和发展 2 居住区建设有利于居住区所在地的城镇建设 3 市乡道路公路改造完成以及煤矿进场公路的建成 将改变当地 居民的出行状况 除对煤炭运输做出贡献外 将对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便 利条件 二 新建某煤矿铁路专用线的必要性 二 新建某煤矿铁路专用线的必要性 新建某矿井是一座大型现代化矿井 年设计煤炭开采能力为 400 万吨 除地销及汽车短途运销外 近期每年约有 100 万吨 远期每年约有 200 万 吨需要通过铁路外运 新建矿区铁路专用线 担负煤炭的运输任务 是大 型煤矿不可缺少的建矿基础条件之一 同时通过新建铁路专用线 能发挥 铁路运输大运量 长距离的特点 能充分利用铁路运输费用低廉 性能稳 定以及对环境低污染的优势 能充分运用铁路运输具有速度快 点对点的 服务等其他运输方式所无法替代的有利条件 从技术条件上根本保证某煤 矿的正常运转 同时 通过铁路运输能扩大集团发展战略的辐射和影响范 围 对华东六省一市经济的持续 稳定 快速发展起到支撑作用 并能大 幅度降低煤炭运输成本 提高某煤矿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六 设计工作概述六 设计工作概述 根据皖北煤电集团某煤矿与我院签订的设计合同 2011 年 12 我院编 制的 安徽省皖北煤电集团某煤矿铁路专用线工程可行性研究 修改版 2012 年 1 月 21 日上海铁路局 师函 2012 5 号 评审意见 我院立即 组织有关专业人员对铁路专用线所经地区及接轨站 凤台站 周边地区地 形 地物等进行了实地勘察 测量 并多方征求意见 于 2012 年 5 月完 成了本次初步设计工作 第二章 经济及运量 一 区域路网一 区域路网 一 既有区域路网构成 一 既有区域路网构成 区域既有路网有 京沪线 京沪高铁 京九线 陇海线 符夹线 青 阜线 漯阜线 阜淮线 淮南线 水蚌线 沪汉蓉快速通道 宁西线 合 九线 宁芜线 芜铜线 皖赣线 宣杭线 沪宁城际 沪杭城际 昌九城 际 二 区域路网规划 二 区域路网规划 根据我国 中长期铁路网规划 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调整 在既有 路网的基础上考虑 近期 商阜杭客专 合蚌客专建成 水蚌线 阜淮线 淮南线电化扩能改造 完成 宿淮线建成 远期 根据需要进一步完善路网 二 区域经济现状及发展二 区域经济现状及发展 本次研究主要涵盖淮南市 淮南市位于安徽省中北部 地处淮河中游 是安徽省重要的工业城市 煤矿铁路专用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国家大型能源基地 辖五区一县及一个国家级综合试验区 淮南市共辖田 家庵 八公山 大通 谢家集 潘集五区和凤台县 毛集社会发展综合实 验区 总面积 2600 平方公里 总人口 240 万 其中非农业人口 105 7 万 淮南市缘煤而建 国家为开发淮南煤炭资源 于 1950 年设立县级淮南市 1952 年升为省辖市 1984 年与青岛 重庆等市一同经国务院批准为 较大 的市 享有地方立法权 1985 年 被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城市 2007 年 淮南市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 初步核算 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 358 7 亿元 按可比价格计算 比上年增长 12 2 其中 第一产业增加值 37 9 亿元 增长 5 0 第二产业增加值 199 1 亿元 增长 14 9 第三产 业增加值 121 7 亿元 增长 10 0 三次产业比例为 10 57 55 51 33 92 淮 南作为华东乃至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 煤炭开采历史己历百年 是 煤电 之城 50 年代就是全国五大煤田之一 截止 2007 年底 共生产原煤 6 7 亿吨 为华东乃至全国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能源经济的大力发展 促进了淮南市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 近年来 安徽省积极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 提出 以省会经济圈为 中心 以皖江城市带和沿淮城市群为支撑 的发展格局 根据区域协调发 展的新要求 淮南市及时提出 融入省会经济圈 推进合淮同城化 建设 新型区域经济联合体 的构想 通过优势互补 将淮南市打造成安徽腹地 更具竞争力和辐射力的中心城市 三 皖北煤电集团概况三 皖北煤电集团概况 皖北煤电集团是安徽省属特大型煤炭企业 总部位于宿州市 1984 年 5 月组建 前身是皖北矿务局 1998 年 9 月改制为皖北煤电集团有限责 任公司 目前 集团拥有 16 家子公司和 7 家分公司 其中 恒源煤电公 司于 2004 年 8 月 17 日挂牌上市 成为安徽省首家煤炭题材的上市公司 涉及化工 建材 电力 房地产等多个领域 2004 年集团公司原煤产量实 现 1000 万吨的历史性突破 跨入了全国特大型煤炭企业的行列 2010 年 生产规模达到 2000 万吨 年 皖北煤电集团以煤炭为主导产品 煤种齐全 有贫瘦煤 肥气煤 1 3 焦煤 无烟煤等 有配套的四个大型洗煤厂 煤炭产品多样 有混煤 洗煤 洗块 末精煤等 产品近销华东地区 远销日本 韩国 菲律宾等 东南亚国家 集团及下属五个分公司通过 ISO9001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其 中一家分公司还通过了 ISO14001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皖北煤电集团按照 整合上下游资源 做大主业 延伸煤炭产业链 做强企业 的发展思路 运用 产能扩张 品牌扩张 资本扩张 延伸煤炭 产业链和延伸非煤矿山开采暨深加工 等发展举措 构建 做大 做强 走 远 追求卓越 基业长青 的共同远景 通过 推进战略管理 实施精细化 管理 建塑企业文化 强化全员培训 的方式 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最终发展成为以采掘业为基础 以煤电化 煤炭物流 非金属材料开发 金融资本运作为支撑的特大型企业集团 四 某矿井概况四 某矿井概况 新建某矿井位于安徽省淮南市 跨越一区一县 东部属潘集区 西部 属凤台县 井田境界 东起 27 勘查线 西至 F203 断层下盘 北起 F201 F200 断层下盘 南至 F66 断层下盘 井田东西长 10 12km 南北 宽 3 0 3 5km 面积约 38 71km 某矿井共有 12 个煤层 17 1 16 2 13 1 11 2 11 1 8 7 2 5 1 4 2 4 1 3 2 3 1 煤层 分类别 分块段 分水平 分煤类进行了资源量估算 总资源量 85578 万 t 331 类 资源量 14600 万 t 332 类资源量 14168 万 t 333 类资源量 56810 万 t 本 井田资源量丰富 具备建设大型矿井的资源基础 全井田获得 1200m 水平 以浅资源量 85578 万 t 计算矿井工业储量 75015 7 万 t 矿井设计可采储 量 43164 6 万 t 按矿井设计生产能力 400 万 t a 本矿井可开采 77 年 与 某煤矿同步建设新建矿井配套的同等规模的矿井型选煤厂 根据中煤国际 工程集团南京设计研究院 皖北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某矿井及选煤厂可 行性研究报告 矿井 2014 建成投产 年产 75 万 t a 后逐年增加 约在 2024 年达产 五 运量预测五 运量预测 一 现状运量分析 一 现状运量分析 煤矿铁路专用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接轨站运量 根据调查的资料 凤台站 2009 2011 年的货物到发运量详见下表 凤台站运量表凤台站运量表 单位 万吨单位 万吨 年度年度到达到达发送发送合计合计 20098816 20108816 2011 1 11 月 7714 凤台站到达和发送运量不足 20 万吨 二 专用线运量预测 二 专用线运量预测 根据皖北煤电集团确定的矿井建设计划 某矿井 2014 年建成投产 十年达产 除地销及汽车运销外 需要通过新建铁路专用线为煤矿服务 本专用线运输的货物品类 运量及流向如下 品类 精煤 品种单一 运量 近期运量 100 万吨 年 远期运量 200 万吨 年 流向 自煤矿矿井装车后经阜淮线 淮南线 水蚌线 京沪线 皖赣 线 宣杭线等线 主要 运往华东地区 三 接轨站总运量预测 三 接轨站总运量预测 2014 年 某煤矿投产后 近期凤台站年总运量预计达到 116 万吨 远 期为 216 万吨 第三章第三章 运输组织运输组织 一 新建铁路专用线与接轨站间运输关系及交接方式一 新建铁路专用线与接轨站间运输关系及交接方式 本铁路专用线在阜淮线凤台站接轨 取送车作业由国铁本务机完成 具体为矿区煤炭装车所需空车由本务机送至矿站装车线 装车完成后再由 本务机进入矿站拉至凤台站 经阜淮线 淮南线或水蚌线 京沪线送达用 户所在地 国铁与某矿在矿站装车线进行货物交接 二 接轨站概况及专用线车站分布二 接轨站概况及专用线车站分布 一 接轨站概况 一 接轨站概况 凤台站为阜淮线上一个四等中间站 目前仅办理货运业务 站中心里 程 K88 572 上行端相邻站为张集站 站间距离为 21 257km 上行端相邻 站为潘集站 站间距离 11 29km 该站目前共有 2 条正线 2 条到发线 其中上下行方向各 1 条 有效 长度均为 1050 m 阜阳端上行方向配有牵出线 1 条 在上行到发线 4 道 阜阳端接有货物线 2 股 有效长度分别为 376 m 和 253 m 军用 并配有 相应的货运设施 基本站台位于站南侧 规模为 350 8 5 0 5m 3 道 间有中间站台 1 座 规模为 350 8 0 3m 目前张集至潘集图定客车 22 5 对 货物列车 86 对 含摘挂列车 目前主要到达为军用物资 运量不足 20 万吨 既有凤台站示意图既有凤台站示意图 二 专用线车站分布 二 专用线车站分布 某煤矿装车站站设于专用线 CK18 471 处 距接轨凤台站约 19km 本站近 远期分别发送 100 万吨 年 200 万吨 年 三 车流组织及列车对数三 车流组织及列车对数 一 车流组织原则 一 车流组织原则 本铁路专用线发送以精煤为大宗 对于该部分车流应组织电煤 精煤 整列直达运输 始发直达列车编挂参照阜淮线 淮南线技改后的标准 近 远期编组均为 63 辆 本务机用电力机车 研究年度编组计划中 应增加 凤台站 目的地始发直达列车 空列原路返回 其余零散车流应由阜淮线沿线摘挂列车组织挂运 二 列车对数 二 列车对数 煤矿铁路专用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 计算货物列车主要参数如下 货物列车 货车平均静载重 56 865t 平均自重 22 133t 平均总重 78 998 t 平均静载系数 0 72 货运不均衡系数 1 2 2 列车对数 设计年度本铁路专用线运量近远期分别为 100 万吨 年 200 万吨 年 均为发送 日平均需要车流量计算如下 近期 100 104 1 2 365 56 865 58 辆 日 远期 200 104 1 2 365 56 865 116 辆 日 车流组织为 按机车牵引 5000t 计算 近远期每天约有 1 对车从矿区 装车到达和发送 四 车站工作量及股道数量四 车站工作量及股道数量 某矿井煤炭近期年运量为 100 万吨 远期年运量为 200 万吨 根据项 目总体规划 接轨站及本专用线工作量见下表 凤台站及某矿井装车站工作量表凤台站及某矿井装车站工作量表 单位 辆单位 辆 日日 作业作业 年度年度 卸车卸车装车装车合计合计 凤台站202 2022 矿井装车站05858 凤台站202 2032 矿井装车站0116116 根据作业量 凤台接轨站新增 3 条到发线 含远期预留 1 条 有效 长满足 1050m 机待线和安全线各 1 条 有效长为 50m 新设装车站股道 数量为 1 条正线 2 条到发线 1 条快速装车线 有效长均满足 1050m 设材料线 兼车辆临修线 1 条 直线有效长为 200m 装车站另配置 100t 动态电子轨道衡 1 台 在轨道衡处设视频监控系统 和车号自动识别系统各 1 套 快速装车仓 1 座 五 相关通道能力适应性分析五 相关通道能力适应性分析 一 国铁通道能力适应性分析 1 既有货运通道状况 按照货流流向 相关国铁线路运输通道为阜淮线 淮南线等 其既有 通过能力见下表 相关线路的通过能力表相关线路的通过能力表 线名线名相关区段相关区段平图能力平图能力旅客列车旅客列车摘挂列车摘挂列车货物列车货物列车平图利用率 平图利用率 水家湖 合肥 185 735393100 淮南线 合肥 芜湖东185 72638383 5 阜淮线阜阳 淮南171 22328385 7 水蚌线水家湖 蚌埠40322472 3 京沪线符离集 南京192 84634285 4 沪杭线上海 杭州192 857325095 皖赣线芜湖南 宣城192 82928589 宣杭线宣城 杭州192 81525855 2 近远期货运通道规划概况 根据国务院批准的 中长期铁路网规划 近远期相关通道能力见下 表 近远期国铁路网通道能力表近远期国铁路网通道能力表 线别线别区段区段年度年度货流密度货流密度 客车客车 对 对 平图能力平图能力 对 对 输送能力输送能力 万吨 万吨 富余能力富余能力 万吨 万吨 20201327628220146261350 阜淮线阜阳 淮南 20301110225220154224320 20201357228220145741002 淮南线淮南 芜湖东 20301145925220153713912 2020485092201939014540 青阜线青龙山 阜阳 20305900122201857812678 2020290525549582053 水蚌线水家湖 蚌埠 2030360625549581352 2020485062202026315413 京沪线符离集 南京 20305900102201915013250 2020428635220103366050 沪杭线上海 杭州 203044234522082933870 20208359112201860010241 皖赣线芜湖南 宣城 2030965413220181508505 煤矿铁路专用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线别线别区段区段年度年度货流密度货流密度 客车客车 对 对 平图能力平图能力 对 对 输送能力输送能力 万吨 万吨 富余能力富余能力 万吨 万吨 2020544022202299917559 宣杭线宣城 杭州 2030669032202267215982 3 相关货运通道能力适应性分析 本工程相关的通道阜淮线 淮南线电化工程正在实施中 改造后 货 物列车牵引质量将提高到 5000t 届时阜淮线 淮南线输送能力将得到提 高 具有较大的运能储备 同时随着京沪高铁的开通 符夹线货运列车对 数将有所减少 也为本项目的实施提供支持 二 专用线能力分析 1 专用线通过能力适应性分析 本专用线以取送车速度 40km h 计算 接轨站至矿井装车站线路通过 能力最大可达 16 对 因此专用线区间通过能力有较大富余 2 专用线装卸能力适应性分析 依据 2008 年 9 月中煤国际工程集团南京设计研究院关于 皖北煤电 公司某矿井可行性研究报告 的报告 其装车方式采用快速装车仓 快速 装车仓每小时装车能力达 5300t 90 辆 完全可以满足日平均装车对数 近期 1 对 天 远期 2 对 天 需求 六 管理模式和交接方式六 管理模式和交接方式 一 管理模式 根据本专用线的作业性质和作业量 按照满足路企直通运输作业要求 新建专用线运营管理模式为国铁代管 二 交接方式 装车站进行货物交接方式 第四章第四章 地质地质 一 自然地理特征一 自然地理特征 一 地形地貌 工程地处淮河中游 属淮河冲积平原 区内地形平坦 地面标高一般 在 22 4 23 4m 东北部有明龙山低矮山丘 最高点标高 126m 淮河为 邻近本区主要河流 流经淮南时 一般水位为 15m 历史最高水位 为 25 63m 1954 年 7 月 29 日 河床宽 30 40m 两岸地势低洼 雨季淮 河水位上涨易成内涝 北部茨淮新河为人工开挖水利工程 宽约 200m 向东连接淮河 区内黑河宽约 2 10m 系人工挖掘 为农灌之季节性水 渠 二 气象特征 本区属过渡带气候 为季风温暖带半湿润气候 季节性明显 夏季炎 热 冬季寒冷 据凤台县气象局观测资料 年平均气温 16 8 近 5 年 极端最高气温 41 4 1959 年 8 月 24 日 极端最低气温 21 7 1969 年 1 月 31 日 年平均降雨量 975 38mm 近 5 年 最大 1723 5mm 1954 年 最小 471 9mm 1966 年 日最大降雨量 320 44mm 小时最大降雨量 75 3mm 降雨多集中在 6 7 8 三个月 约 占全年的 40 最长连续降雨天数为 12 天 最长连续无雨天数为 68 天 年平均蒸发量 1610 15mm 水面 最大 2008 1mm 1959 年 最小 1261 2mm 1980 年 蒸发量大于降雨量 潮湿系数近似 0 5 相对湿度 最大 78 最小 10 14 平均为 74 初雪一般在十一月上旬 终雪在次年三月中旬 雪期 72 127 天 最 长 138 天 最短 26 天 最长连续降雪 6 天 日最大降雪量 16cm 冻结及解冻无定期 一般夜冻日解 冻结深度 4 12cm 最大冻结深 度 30cm 春季多东南风 夏季多东南及东风 秋季多东风 东北风 冬季多东 北风 西北风 风速一般为 2 8 3 5m s 平均 3 3m s 1978 年 8 月 8 日 南风 三 水文 本区属淮河流域 周边河流主要有城北湖 花家湖 利民新河 淝河 茨淮新河 茨河 泥河等 本区地表水资源由大气降水和地下水补给 以 径流 入渗蒸发形式排泄 第四系地层分布较广 厚度变化大 为弱含水 煤矿铁路专用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层 主要为粉性土中的上层滞水 受大气降水补给 雨季 地面沟渠和水 塘均有地表水 与上层滞水有较强的水力联系 在旱季 地表水体干枯 地下水位显著下降 地下水受地形控制深度不一 初见水位深度多在 1 50 3 80 m 初见水位标高为 21 10 24 10 m 稳定水位深度多在 1 50 3 00 m 地下水补给来源地表水及大气降水 水位季节性变化比较 明显 二 地层岩性及地质特征二 地层岩性及地质特征 一 地层岩性 沿线地质条件较为简单 未见有软土分布区 无不良地质现象 地基 土由第四纪冲积物构成 以粘性土为主 描述如下 层表土 褐黄色 棕黄色 土质松散 以粘性土为主 上部含农作 物根茎 厚度 0 50 1 50 m 层砂粘土 黄褐色 棕黄色 可塑 硬塑 含灰白色粘土及少量铁 锰质结核及风化物 含砂姜石 土质较均匀 基本承载力 0 160 180KPa 层粘土 黄褐色夹灰白色 硬塑 具有网纹状结构 含铁锰质结核 及风化物 土质均匀致密 基本承载力 0 200 230KPa 砂粘土 黄褐色 棕黄色 可塑 硬塑 含灰白色粘土及铁锰质结 核及风化物 含砂姜石 土质较均匀 基本承载力 0 160 180KPa 粘砂土 灰黄色 稍密 饱和 颗粒均匀 含较多粘粒成分 基本 承载力 0 120 140KPa 二 地质构造 本区地质构造属中朝准地台 淮河台坳 淮南陷褶断带 即华北地台豫 淮褶皱带 东部的淮南复向斜 东界为郯庐断裂 西临周口坳陷 北接蚌埠 隆起 南邻合肥坳陷 南北为洞山断裂和刘府断裂夹持 区内构造特征以 NWW 向构造占主导地位 受后期构造强烈改造 但总体形态变化不大 复 式向斜内次一级褶皱及断裂发育 褶皱构造淮南复向斜呈 NWW 向分布 平 面上略呈反 S 形 两翼较陡乃至倒转 核部开阔 地层平缓 它由一系 列次一级宽缓背向斜组成 由于这一特点使淮南地区煤系地层反复出现于 第四系覆盖层之下 煤炭资源在南北两翼及背斜隆起部位较易于开发 淮 南复向斜次一级褶皱由北向南有朱集背斜 尚塘耿村向斜 陈桥潘集背斜 谢桥高皇向斜 陆塘背斜 黑泥洼向斜 倾向平缓 一般为 10 30 复 式向斜南翼地层倾角大于北翼 断裂构造区内断裂构造比较发育 沿向斜 两翼发育一系列走向近东西 倾向相背的对冲逆断层和逆掩断层 形成叠 瓦式推覆构造 在复向斜南翼的新集一带 洞山逆掩断层形成的推覆体之 下找到了煤层 本区断层按展布方向分近东西向和近南北向两组 东西向 断层自北向南有刘府断层 二道河断层 山王集断层 洞山 即阜阳舜耕山 断 层 近南北向断层有 西部口孜集断层 东部固镇 长丰断层 三 地震 拟选矿区区域大体上属于华北地震区中部 河淮地震带的东段 本区 地震分布具有不均匀性特征 由北向南地震活动有减弱趋势 近场范围内 自有史记载以来未曾发生破坏性地震 Ms 4 75 现代地震活动的强度和 频度相对较低 小震多分布在宿北断裂以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18306 2001 和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 2001 厂址区 50 年超越概率 10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 0 10g 相对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 7 度 三 水文地质特征三 水文地质特征 沿线水文地质条件较为简单 地下水均为潜水类型 具有微承压性 地下水位受地形控制深度不一 初见水位深度多在 1 50 3 80 m 初见水 位标高为 21 10 24 10 m 稳定水位深度多在 1 50 3 00 m 地下水补 给来源为地表水及大气降水 水位季节性变化比较明显 根据附近水质分析资料表明 地表水无污染 地下水为重碳酸钾钠钙 水 水质对各种类型的混凝土无侵蚀性 四 工程地质评价及工程措施意见四 工程地质评价及工程措施意见 专用线位于淮河北岸冲积平原区 地基土由第四纪冲积物构成 以粘 性土为主 层粘土层位稳定 分布普遍 系良好的天然地基持力层 煤矿铁路专用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层砂粘土及 层粘土层为弱膨胀潜势的膨胀土 故路堤边坡防护类型 为草皮防护与浆砌片石骨架防护 线路所经之处大部分都处在煤矿区 从某煤矿提供的两淮基地勘探区 划分图等相关基础资料来看 阜淮线沿线两侧存在着煤矿 有新一矿 新 二矿 新三矿 新集三矿深部 罗园深部 连塘里矿 谢桥矿 张集矿 潘三矿 潘三深部矿井 顾桥矿 顾桥深部矿井 丁集矿 朱集矿等近三 十余家煤矿 主要为新集集团和淮南矿业两大集团 特别是阜淮线以北煤 矿多于南部 线路压矿不可避免 因此建议线路所经压矿地区采取预留煤 柱的方法 保证铁路运输安全 线路沿线表层粘性土 除耕土和路基素填土 可作为路基填料 因其 具弱胀缩性 填筑条件要求控制含水量比最优含水量稍大 2 左右 密实 度大于 90 铁路路基取土开挖的深度宜在稳定水位以上 否则难以控制 填料的含水量 由于地基土中蒙脱石含量较高 若夯填不好时 路堤容易 产生边坡溜坍 施工中注意夯实 并铺砌草皮 加设护道 做好排水措施 土石工程分级为 II 类普通土 可考虑利用矿井矸石作为路堤填料 但 应进行经济比选 矿井矸石土石工程分级为 IV 级软石 建筑场地类别为 III 类 专用线穿越的小沟渠绝大部分为人工开挖的排灌渠道 构成小桥涵地 基的地基土为粘土 砂粘土 为低压缩性地基土 承载力较高 是小桥涵 良好的天然地基持力层 小桥涵一般可采用明挖基础 大的沟渠以梁式桥 跨越 应以桩基为宜 线路所经过区段无不良地质 第五章第五章 专用线主要技术标准专用线主要技术标准 一 相邻线路主要技术标准一 相邻线路主要技术标准 相邻线路主要技术标准表相邻线路主要技术标准表 线路名称线路名称阜淮线阜淮线淮南线淮南线 线路等级 级 级 正线数目双线双线 牵引种类电力电力 机车类型货机 HXD 客机 SS94货机 HXD 客机 SS94 牵引质量 t 50005000 限制坡度 66 最小曲线半径 m 800800 到发线有效长 m 10501050 闭塞类型自动自动 二二 铁路专用线主要技术标准的选择 铁路专用线主要技术标准的选择 本专用线近 远期运量分别为 100 万吨 年和 200 万吨 年 根据 工 业企业标准轨距铁路设计规范 采用工业企业 级标准 铁路等级 工企 级 正线数目 单线 牵引种类 电力 机车类型 HXD 牵引质量 5000t 限制坡度 重车 6 空车 10 最小曲线半径 困难地段 350m 到发线有效长度 1050m 闭塞类型 半自动闭塞 第六章第六章 线线 路路 一 可行性研究批复的线路方案一 可行性研究批复的线路方案 本专用线的线路走向方案主要受矿区采空区控制 本初步设计线路选 线线路应尽量绕避采空区 以满足修建电气化铁路的安全要求 同时对专 用线与淮南矿区铁路交叉方式进一步比选与优化 根据某煤矿提供的 某煤矿铁路专用线压煤情况说明 及某矿井和淮 南矿业集团开发规划图表明 某煤矿铁路专用线无论走向如何调整 线路 压煤均不可避免 某煤矿铁路专用线依次途经潘集深部井田 潘三矿边界 煤矿铁路专用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丁集矿东边界及某井田 设计采取预留煤柱或缓采 确保铁路运输安全 某煤矿铁路专用线于 CK7 355 处与淮南矿区铁路交叉 我院在可研 报告 修改版 修改 中考虑上跨和下穿两个交叉方案 本初设前我院 就上述两个方案 多次与业主沟通 并从技术和经济两方面进行反复比选 确定设计按下穿方案设计 二 线路二 线路 1 线路平面 专用线于凤台站阜阳端 K87 705 处接轨后 向西至 K87 662 45 CK0 000 进入铁路专用线区间 专用线平行与阜淮线向西 前行 到 CK0 167 处与南宝路相交 该处设 1 12 0 m 箱形桥 于 CK0 453 7 处 以半径 R 400 夹角为 63 53 18 的曲线偏向西北方向 在 CK0 500 CK6 000 间 线路在南尹 西尹 胡家楼 新庄孜以东 魏庄 刑庄 前台子 蒋圩子 陈台孜以西前行 CK2 900 处在邢庄村 庄间穿过 在 CK5 960 处与淮南公路相交 于 CK7 354 处下穿淮南矿区 铁路 避开葛园子和葛楼村庄 在罗集村东北角 CK12 530 处以夹角为 61 45 45 半径为 1200 米的曲线右偏 转向东北方向 跨小黑河支流 沿 石老庄 跨泥河 避开杨祠小学 于 CK15 886 处以夹角为 47 36 36 半径 为 1200 m 的曲线左偏 转至正北方向 在 CK16 750 上跨 X105 县道 CK17 563 上跨黑河后进入装车站 区间走行线长约 17 8 公里 线路平面 严格遵照专家评审意见执行 上跨淮南公路 下穿淮南铁路 上跨 CK10 880 处 9 米宽道路 上跨杨祠小学旁的 2 条道路以及上跨 X105 县 道等控制地段 经现场实测后线路重新定位 总体线形维持不变 区间共 设 7 个交点 全线仅有 7 个曲线 除 1 个曲线半径为 400 m 其余半径均 为 1200m 曲线长度为 141 1334m 不等 曲线总长 3 986 km 占线路总 长的 22 39 详见曲线表 线路在满足下穿淮南立交桥以及上跨几条道路 立交后 主要是避开居民聚集的村庄 区间曲线表区间曲线表 序号序号交点交点里程里程角度角度 半径半径 m 缓和曲线缓和曲线 m 曲线长曲线长 m 1JD1CK0 453 7右偏 63 53 18 40050496 03 2JD2CK4 764 9右偏 23 49 49 120040539 10 3JD3CK8 200 0右偏 6 09 42 120040169 05 4JD4CK8 905 6左偏 10 58 56 120040270 01 5JD5CK9 806 4右偏 4 49 13 120040140 96 6JD6CK12 529 8右偏 61 45 45 1200401333 55 7JD6CK15 886 3右偏 47 36 46 1200401037 20 最小曲线半径及曲线要素表最小曲线半径及曲线要素表 速度目标值速度目标值类别类别一般一般困难困难 最小曲线半径600m400m 增建第二线 缓和曲线长50m40m50m40m80km h 夹直线 圆曲线最小长度80m50m 2 纵断面 1 区间设计坡度 重车方向限制坡度不大于 6 轻车方向限制坡度为 10 设计的坡 段最大坡度差代数差为 10 4 平面曲线地段坡度折减按现行 铁路线路设计规范 执行 2 坡段长度 本次设计坡段长除下穿淮南铁路处设 200 m 的平坡坡段外 其余坡段 长均不小于 400m 3 竖曲线设置原则 非改建地段竖曲线维持现状 改建地段相邻坡段的坡度代数差大于 3 时 以圆曲线型竖曲线连接 竖曲线半径采用 5000m 4 高程控制 纵断面设计受既有地面高程 既有线高程 下穿淮南铁路以及上跨上 跨几条道路立交控制地段高程及当地内涝水位等因素控制 本区域自然地 煤矿铁路专用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面高程在 18 23 5 米之间 区域内百年一遇内涝水位为 23 66 米 结合装 车站设计地面标高 本专用线装车站内轨面高程定为 25 14 米 专用线接 轨点轨面高程为 25 54 米 设计纵断面资料详见线路坡度表 区间线路坡度表区间线路坡度表 序号序号里里 程程 坡度坡度 坡坡 长长起点高程起点高程起点高程起点高程 1CK0 000 CK0 5000 平坡 50025 5425 54 2CK0 500 CK1 1001 下坡 60025 5424 94 3CK1 100 CK5 1000 平坡 400024 9424 94 4CK5 100 CK5 900 0 5 下坡 80024 9424 54 5CK5 900 CK7 3006 下坡 140024 9416 14 6CK7 300 CK7 5000 平坡 20016 1416 14 7CK7 500 CK8 400 10 上坡 90016 1425 14 8CK8 400 CK8 950 0 4 平坡 55025 1424 92 9CK8 950 CK10 1000 平坡 115024 9224 92 10 CK10 100 CK10 80 0 5 上坡 70024 9228 42 11 CK10 800 CK11 50 0 5 下坡 70028 4224 92 12 CK11 500 CK12 00 0 0 平坡 50024 9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级经济师资格考试(邮电经济专业知识与实务)仿真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中国壁挂式马桶行业市场分析及投资价值评估前景预测报告
- 钓钥匙应急预案
- 从地壳到大气层地球的全方位结构测试与答案解析
- 国王的智慧大考验测试题及答案深度解析
- 企业招商引资中的文化适配策略
- 9 奇特的房子造型说课稿小学美术广西版三年级下册-广西版
- 甘肃碳纤维加固施工方案
- Z世代消费心理研究:2025年新消费品牌品牌形象重塑策略报告
- 土地资源资产价值的动态变化与预测模型
- 2024年南昌市公安局东湖分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考试真题
- 人身意外险理赔细则手册
- 2025公务员考试时事政治题库(含答案)
- 2025年度云南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高频考题库汇编及答案
- 保温人员安全培训课件
- 《直线方程的两点式》教学设计
- 咽部异物课件
- BCP业务连续性管理手册
- HGT 6258-2023 塑料 热塑性聚酰亚胺(PI)树脂 (正式版)
- 环境污染与保护研究性报告
- 关于桂花酒的一个传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