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语言习得关键词述评摘要:第二语言习得关键词是Continuum出版的语言研究关键词系列丛书中唯一一本涉及第二语言习得的书籍。该书以二语习得关键词为切入点,梳理该领域的核心问题和关键词。本文对该书的内容做了简要的介绍和评析,认为该书对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者来说不失为一本极有价值的参考书,同时本文也指出该书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关键词:第二语言习得;关键词;述评中图分类号H31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831(2013)02-0188-4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3.01.044第二语言习得关键词一书由BillVanPatten和AlessandroG.Benati编写,于2010年由Continuum国际出版集团出版。该书是Continuum出版的语言研究关键词系列丛书之一,也是丛书中唯一一本涉及第二语言习得(下称“二语习得”)的书籍。1.内容简介与系统论述二语习得的书籍不同,该书以二语习得关键词为切入点,梳理该领域的核心问题和关键词。全书共138页,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解释二语习得的概念、回顾二语习得的历史,并介绍全书的主要内容、结构安排和编写体例;第二部分论述了二语习得的九个核心问题;第三部分收录了二语习得的130个关键词;第四部分罗列了核心文献。在第一部分“引言”(Introduction)中,编者首先回答“什么是二语习得?”(Whatis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认为二语习得作为一个研究领域,“关注的是学习者和语言学习,而非教师和教学”,并指出“二语习得不仅关注语言学习的结果,而且关注语言学习的过程”。书中还指出二语习得需要探讨两个基本问题,分别是“学习者如何内化二语的语言系统”和“学习者在理解和产出二语时如何使用这套语言系统”。在对二语习得历史简要回顾时,编者认为二语习得的当前研究主要根源于S.PitCorder(1967)的学习者错误的意义(TheSignificanceofLearnersErrors)和LarrySelinker(1972)的中介语(Interlanguage),这两篇文章奠定了数十年来二语习得研究的基础。此外,该部分还对二语习得和二语教学(secondlanguageteaching)两个概念做了区分,认为二者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存在很大的差异,但尽管如此,二语教学仍须考虑并借鉴二语习得研究的成果。第二部分“二语习得的核心问题”(KeyIssues)。编者认为,二语习得当前的研究需要回答九个核心问题,分别为:1.二语学习者有何初始状态?即:学习者将哪些深层语言知识带入习得任务中?2.二语学习者能否到达母语者水平?3.二语习得是否有关键期?4.二语习得有何过程?5.二语习得过程中隐性学习和显性学习各起什么作用?6.二语习得过程中输入和输出各起什么作用?7.什么是个性差异以及它们如何影响习得?8.教学对习得是否有用?9.哪些限制条件影响习得?这九个核心问题,都或多或少涉及一语习得和二语习得之间的对比,并且相互关联。对每个问题,文中均列举各种可能的回答,并做深入的探讨和分析,而且讨论之后都有一个评估(assessment)。比如对第八个问题,“教学是否对习得有用?”,文中列出了四种可能的回答,分别为“教学无用”、“教学的作用有限”、“教学是有益的”和“教学是必要的”。对每一种回答,文中均列举其他相关的论述和实例,并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文章或书籍。在此基础上,评估部分认为,当前的教学研究已不再关注教学有用还是无用这类宏观的问题,而是转向更加具体的问题,比如“语言输入的处理是否会影响二语的习得?”第三部分“二语习得关键词”(KeyTerms)是本书的主体。这一部分共列举130个词条,按照字母顺序,用简洁、精炼的语言解释了当前二语习得研究领域最常出现的关键词,并对许多关键词“提供百科全书式的阐述”,每个词条都独立成一部分。解释过程中,对于文中涉及的关键词,会用黑体字标出,方便读者清晰明了地查看各关键词间的关系,便于交叉参考。比如最终习得状态(ultimateattainment)词条,通过阅读最终习得状态的概念,以及查阅黑体字部分所列的石化(fossilization)、固化(stabilization)和“二语学习者能否到达母语者的水平?”等词条,读者可以获得对最终习得状态比较完整的认识。当然,如果对这个领域感兴趣,并希望做进一步研究,还可以继续查阅“核心文献”中列举的涉及此概念的文献,以获得更深、更宏观的认识。第四部分“核心文献”(KeyReadings)是本书的一个特色,不仅列举了文中出现的文献,而且为读者列举二语习得研究领域的其他经典文献。据笔者统计,“核心文献”所列文献最早可追溯到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如Skinner(1957)的言语行为(VerbalBehavior),Chomsky(1959)的斯金纳(AReviewofB.F.SkinnersVerbalBehavior),最新的文献则列举至该书出版的前一年,如Fledge(2009)的给输入一个机会(GiveInputAChance)和Krashen(2009)的理解假设扩展(TheComprehensionHypothesisExtended)。以最终习得状态为例,这一部分列举了该研究领域的许多重要文献,如Birdsong(1992,1999),Bongaerts(2005)。毫不夸张地说,这个文献列表为学习和研究二语习得提供了极大便利。2.简评如“前言”所述,全书旨在为初学者勾勒出二语习得研究的曲线,因此全书主要论述二语习得领域的关键词和核心问题。笔者认为,全书的特点如下:1)言简意赅,浅显易懂。全书用非技术的语言,清晰地诠释了二语习得研究的重要术语、核心概念和核心问题。尤其是书中提出的九个核心问题,与BernardSpolsky在语言学习的条件中提到的一个“大题目”(桂诗春,2009)可谓珠联璧合,“谁在什么条件下学习哪种语言,学多少语言(桂诗春,2009)?(Wholearnshowmuchofwhatlanguagesunderwhatconditions)(Spolsky,1989:3)?”。Spolsky(1989)认为二语学习的理论必须解释谁在学?何为学习?学了多少语言?学什么语言?在什么条件下学?桂诗春(2009)在这个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我国的外语教学需要在四个方面进行思考和回答,即“在什么条件下学外语?”,“学哪一种外语?”,“学多少外语?”,“谁在学?”,这些问题使外语教学变得很复杂,所以需要我们所有关心外语教学的人一起去思考、共谋良策(桂诗春,2009)。虽然教无定法,但教必有法,教也必须得法,“有法”、“得法”的前提是我们不仅要知道在教什么,如何教,也要知道在教的是谁。所以二语的教学与研究应该先了解学习者,关注个体化差异和语言学习的初始状态,并对所学语言、学习条件和学习过程进行科学的探索,惟其如此,我们才能更好地认清二语习得这门科学的本质,促进这门学科的发展。2)编排合理,方便读者。本书在“引言”、“核心问题”和“关键词”部分,每个概念都尽可能自成一体,并且对解释过程中书中出现的关键词、核心问题均用黑体字标出,非常方便读者查阅。比如在“引言”介绍二语习得20世纪80年的简史时,用黑体标出了监控理论、习得与学习、输入假设三个关键词,通过对它们的查阅,读者可以清楚了解这三个词的概念,并进一步认识到,正是由于Krashen提出了这三个概念,并由此引发了对这些概念的解释、验证和批评,才形成了这个时期二语习得研究的重要框架。再比如,“关键词”部分在对交互假设(interactionhypothesis)的解释时,文中指出“RelatedKeytermsareNegotiationofmeaning,uptake,andoutput/OutputHypothesis,andthereaderisalsodirectedtotheKeyIssueWhataretherolesofinputandoutputinSLA?”不仅实现关键词部分内部的互指,而且实现不同部分之间的互指,非常便于查看该词条与其他关键词和概念之间的关系。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笔者在此不作赘述。此外,在对各个部分的论述过程中,有的地方还列举了相关领域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或研究者,并在核心文献中列举了详细的文献记录,为读者进一步的阅读提供便利,比如在交互假设词条,作者在词条解释的最后指出,“ScholarsmostassociatedwithinteractionsincludeSusanGass,AlisonMackey,MichaelLong,andTeresaPica,amongothers”,在参考文献部分,作者更是详细列出了这些研究者在所涉主题出版的主要著作或发表的主要文章,读者如果感兴趣,可以进一步阅读这些文献。尽管本书在“引言”中指出,本书意在抛砖引玉,所以没有详尽搜集二语习得领域的所有关键词,而是对其中的一些概念或术语做了取舍,因此可能会忽略一些概念。但通读全书,笔者认为本书仍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尤其是一些概念的缺失,笔者认为还是有些遗憾。首先,本书在开篇即指出二语习得应该关注学习者和学习,并且文中的“关键词”对涉及学习者和学习的概念也做了比较详细的解释,比如对学习者个体差异(individualdifference)的有益阐释,这其中还介绍了其他相关的概念,比如学能(aptitude)、策略(strategy)、动机(motivation)等认知或情感因素,但笔者认为本书对自主学习及其他相关概念的关注却不尽人意,比如学习者自主(learnerautonomy),学习者主体性(learneragency),学习者信念(learnerbeliefs),批判性思维(criticalthinking)等,对于这些概念和术语,全文几乎没有涉及,这不能不说是本书的一个遗憾。其次,本书在对二语习得历史的简短回顾中,主要提及了中介语、错误分析、输入假设、输出假设、普遍语法等概念,却并未涉及对比分析(contrastiveanalysis),尽管“关键词”部分列出了对比分析并对其进行了解释,但笔者认为,对比分析作为二语习得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阶段,理应包含在对二语习得的历史介绍中,并且一直以来跨语言影响(crosslinguisticinfluence)的研究,比如语言迁移,交际迁移(communicativetransfer),大都起源于对比分析(Kellerman&Smith,1986),所以,在二语习得的历史上不应该忽略这个概念。此外,书中提出了二语习得研究涉及九个核心问题,但笔者认为这还不够,还有两个问题也比较关键,也有待考虑,学习者为什么要去习得二语?学习者在何处习得二语?本书认为区分二语学习和外语学习的语言学或心理学意义不大,所以没有必要进行区分。但笔者认为,如果把这两个问题放在一起考虑,对二语学习和外语学习的区分就变得非常有必要,而且极其必要。根据文中“关键词”所列的社会文化理论,所有的学习或发展都发生在文化情境的活动中,换句话说,人、语言和社会文化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以音域为例,一个人使用音域的宽窄常常是由社会习惯和文化习惯决定的,并且有可能是由其所在的整个言语社团的习惯决定的(Richardsetal.,2005)。当然,对这个问题的讨论仍存在争议,比如社会派与认知派之争(文秋芳,2008),但二语习得研究不应该忽略对社会文化因素的关注。尽管本书存在些许的不足或者说遗憾,笔者认为,本书对那些对二语习得感兴趣的大学生或研究生、语言教师和研究者来说,仍不失为一本极有价值的参考书。笔者建议,本书可以与核心文献列举的其他涉及二语习得的书籍或文章结合使用,比如TheStudyof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Ellis,1994),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AnIntroductoryCourse(Gass&Selinker,2008),Theoriesin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VanPatten&Williams,2007)等,相信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参考文献Birdsong,D.UltimateAttainmentin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J.Language,1992,68:706-755.Birdsong,D.(Ed.).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andtheCriticalPeriodHypothesisC.Mahwah,NJ:LawrenceErlbaum,1999.Bongaerts,T.Introduction:UltimateAttainmentandtheCriticalPeriodHypothesisfor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J.InternationalReviewofAppliedLinguistics,2005(43):259-267.Ellis,R.TheStudyof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M.Oxford:Ox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代办服务协议-涵盖企业安全生产与合规
- 2025版公务用车雇佣及日常管理服务协议
- 2025版中山市二手房买卖合同快速交易版
- 2025年度滴灌灌溉系统智能化改造与升级合同
- 2025版豪华大巴车租赁服务合同样本
- 2025版新能源产业园区办公场地租赁合同
- 2025年度黄豆现货期货交易采购合同
- 2025版定制家具制作与安装承包合同书
- 2025年版123法律APP下载服务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旅游度假区场地房屋租赁管理协议
- 工厂反骚扰、虐待、强迫、歧视政策(同名11645)
- 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名录(2013年完整版)
- 第三帝国的兴亡:纳粹德国史(全四册)
- 楼宇自控施工与方案-
- 伸缩缝安装工程劳务分包合同修改
- 岩石可钻性测试实验
- GB/T 7260.2-2009不间断电源设备(UPS)第2部分:电磁兼容性(EMC)要求
- GB 7231-2003工业管道的基本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安全标识
- 健康体检报告解读
- T-CCPITCSC 060-2020直播营销人员职业能力要求
- -镇村卫生室绩效考核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