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工程硕士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刘建秀 汤富强 郑民欣 宁向可(郑州轻工业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2) 摘 要:校企合作在工程硕士培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校企合作培养工程硕士的实际,针对课程学习、遴选导师、学位论文等不同阶段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可供高校培养工程硕士部门参考。 关键词:工程硕士;培养;问题 中图分类号: G643.2 文献标识码: AProblems in the Training of Engineering Masters Studentsand Measures for ImprovementLIU Jian-xiu, TANG Fu-qiang, ZHENG Min-xin, NING Xiang-ke(Zhengzhou Institute of Light Industry, Zhengzhou, Henan 450002) Abstract: School-business collabor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training of engineering masters students. In view of the problems with studentscourse studies, selection of supervisors and preparation of degree thesis, specific measures are recommended for improving the situation.Key words: master in engineering; training; problem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设立,已经为我国的工矿企业和工程建设部门培养了大批高层次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它不同于普通的全日制研究生教育之处是更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1。近年来很多科研院所和工程硕士培养单位根据自身的教育实践,对其培养模式和目标,尤其是培养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了探讨。从工程硕士的招生、培养和管理、论文设计及回岗后的工作反馈,全面地作了讨论和分析。我们承认工程硕士的发展速度确实很快,并且收到了喜人的成绩,但不可否认,它依然存在很多亟待探索的问题。本文着重对工程硕士培养过程中的三个阶段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一、课程学习阶段的问题工程硕士的课程学习方式采用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半脱产方式,部分课程要选择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授课。但是出于各种原因,在课程学习阶段会出现如下一些问题:第一,一些企业希望以工程实际为中心选择课程,而学校则是按工程领域培养人才,并且认为工程硕士的工程领域应比工学硕士生的专业面更广,更需要打好理论基础。这样便出现企业学以致用立竿见影的愿望与学校按人才培养规律打好理论基础的矛盾。第二,教学方式需要改革。工程硕士生大部分是企业的技术骨干或领导,出差较多,业务繁重,脱产学习时间不能保证,导致学习质量参差不齐。为解决这一难题,目前全国各高校大都采取集中授课的方式进行。在授课过程中,往往都是满天灌,单科独进。这种“填鸭式”教学方法2,让工程硕士生无法消化吸收所学课程,尤其是对那些毕业时间较长、年龄偏大、基础和专业知识相对陈旧、外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感到更难。结果是学生出勤率低、学习积极性不高,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第三,有些教师讲课脱离实际,需加强工程实践的锻炼和调研。高校教师的理论水平很高,他们在授课时偏重于理论教学。这种讲课方法对于从实践工作中来的学生来说效果并不是很好,因其工作本身就是实践,而且只有实践,很少有时间探讨这些理论问题。二、遴选导师的问题 目前工程硕士的培养采取双导师制,即学校和企业各出一名导师,共同指导学生3。双导师将社会与高校的资源进行整合共享,吸收校外新鲜血液加入导师队伍,集理论与实践创新能力于一体,突出集体培养的优势。这种多样化的培养模式是对传统的单一、封闭式研究生培养模式的超越。校内外两位导师合作指导、切磋经验、互相交流,有利于工程硕士生拓宽知识面,提高工作水平,并能促进导师实践经验的提升,为创新型研究生培养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但在实施阶段,这种培养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企业导师的遴选问题。高校对硕士生导师的确认,都有一套完整的标准,但是在企业的导师选择上就会出现一些困难。因为作为企业导师候选人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由于其主要从事一些实践工作,如果按照高校的标准来遴选企业导师,在实施时就会比较困难。况且除了大型企业,一般企业没有足够的高级工程师以上职称的工程技术人员,这就难于选出企业导师。第二,企业导师的作用问题。由于企业导师的人选一般都是各个企业的领导或技术骨干,他们没有过多的精力来指导学生的学习,或者只是在举行论文答辩时才临时出现,在整个学习阶段和论文工作中,失去了双导师的意义。第三,学校导师的层次问题。现在学校导师方面主要面临两个问题,一是高职称、高学历的教师指导工程硕士学生的比例逐年在减少。随着研究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学校师资也出现紧缺,特别是博士生导师。因其自身科研任务非常繁重,有的还担任行政工作,因此目前承担工程硕士生指导工作的,主要以副教授为主。这意味着工程硕士生难得在著名教授的指导下从事课题研究,这是企业所不希望的。二是在工程硕士导师队伍中有实践经验的导师比例越来越少。第四,学校导师与企业导师之间在协调上存在问题。学校导师相对缺乏必要的工程实践经验,所以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无法解决学生带来的实践性较强的问题,而企业导师正好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较好地弥补这一缺陷,这时候就会出现学校导师与企业导师的协调问题,两者协调好是互补,协调不好就可能相轻,不利于对学生的指导。三、论文阶段出现的问题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学位论文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高校培养出的工程硕士生质量好坏直接体现在硕士生所做的学位论文是否为企业解决了生产实际问题,是否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否提高了工程硕士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从事工程设计、科学研究和攻克科学技术难关的能力等4。因此在工程硕士的培养过程中,学位论文工作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第一,论文选题。根据有关规定,工程硕士的论文课题必须来自企业的生产第一线。要求论文选题内容来自企业生产和科研实际,能应用学科前沿的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方法,去解决企业在工程技术中的难题,或开发出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在选题方面,学校对创新有一定要求。而作为企业,它的主要标准是能用于实践,最终能够产生积极的效益。企业认为工程技术革新一般都有相当的难度,因此他们认为,只要具有相当的经济效益便是理想的工程硕士论文选题。这些具有显著经济效益的课题,其学术水平可能存在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就要解决好学校和企业在选题上的矛盾。第二,论文写作。学位论文要在学校和企业双导师指导下完成,要求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其时间均不少于1年半。但是在学生的论文写作过程中,这些要求有时很难做到,学生与导师之间的交流一般不会出现问题,但是两位导师之间或学生与两位导师之间的三方交流,则由于种种原因而并不顺畅5。然而,在写论文的过程中,这种交流对学生能否提交一篇优秀论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三,论文答辩。有些学校在进行工程硕士的论文答辩时,答辩组成员由学校和企业双方抽调的人员组成,这时有可能出现答辩组不能客观评价论文质量的情况,一般是要求过低,即只要学生按照要求完成论文就行,最终的结果是只要参与答辩的都能通过。另外有些学校为了追求毕业率,也会变相降低论文标准,最终使其质量很难达到硕士的水平。四、解决问题的方法探讨 (一)课程问题由于工程硕士与高校其他硕士性质不一样,它培养的是直接面向企业的应用型人才,属于订单式培养。因此在开设课程方面,就要结合其特点,多开一些与工程实际相关的课程,对一些基础课程(如数学、自然辩证法及科学社会主义)的课时应该适当缩减。在教学方法上也要结合工程硕士生的特点,提倡案例教学、模拟教学,采用启发式、研讨式、参与式教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充分发挥工程硕士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考核可采用写读书报告、写论文、搞设计的形式5,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不断参与和实际动手过程中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导师问题在企业导师的遴选上,除了要有一定的标准外,也应该有一定的灵活性。如果企业确实没有符合标准的导师人选,可以聘请其他企业的高级工程师担任企业导师6,这时该企业可以选出一名经验较强的本企业技术人员与聘请的高级工程师一起作为企业导师。这样做既方便了与本企业沟通,还对本企业尽快培养自己的导师有很大帮助。企业还可以按工程领域成立工程硕士生指导小组,实现导师之间的优势互补。对于企业导师来说,在指导学生学习的时间分配上,企业可以制定系统的规章制度,为企业导师减轻其他工作方面的负担,使其有更多的时间完成导师的职责。(三)论文问题对论文的选题,企业希望研究生根据企业生产实际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关键问题。如果按照学校的选题标准,这些企业需要解决的实际课题则难以达到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要求。但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人们面临的问题除了发现知识外,更多的是如何应用当今已有的先进科学知识和技术去解决社会生产、生活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这就是工程问题,其实质是知识的应用问题7。由此可见,只要精心指导,工程硕士以工程技术改造为课题作为学位论文,其学术水平同样能达到要求,因此在选题方面还是以企业的标准为主较好。在学生的论文写作过程中,应该建立学生、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之间的三方交流机制,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彻底解决论文写作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进而保证论文的质量。为了防止工程硕士论文的答辩走过场,应该在论文答辩前对论文实行盲审,其方式是在论文答辩前将其送审稿交由校外的专家进行评审,并由这些专家写出评审意见。只有盲审通过才能参加答辩。盲审保证了对学位论文评审的客观性、真实性。总之,设置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我国工科研究生教育领域的一个新生事物,尚需做许多工作。要继续收集企业、学生、学校对工程硕士教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使工程硕士培养更适应企业的需要和社会的发展。参考文献:1俞冰,沈岩,康飞宇.工程硕士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实践及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6).2陈子辰,沈满洪.妥善处理研究生教育的十个关系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2,(9).3高述珉,沈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咨询公司办公室主任风险点及防范措施
- 电工知识培训新闻课件
- 图书馆德育宣传领导小组职责
- 网络销售地理知识培训课件
- 网络金融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标准)美乐家退会员协议书
- (2025年标准)煤矿收费安置协议书
- 建筑工程业务连续性计划
-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七学习主题 社会生活 第20课 城乡人民生存状态的沧桑巨变说课稿3 川教版
- 行为概述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中职专业课-网页设计与制作-计算机类-电子与信息大类
- 培训学校租房合同协议书
- 2025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第二单元 测量(二) 单元教学设计
- 高原施工保障方案
- 2069-3-3101-002WKB产品判定准则-外发
- 压铸铝合金PFMEA完整版
- 高血压病人健康教育
- 2021年医院院感知识竞赛理论题目含答案
- 菌种购入、使用、销毁记录表单
- 初中英语教研组团队建设PPT课件
- 六年级上学期综合实践课教案
- 急性颅脑损伤急诊服务流程-重点病种急诊服务流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