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发现问题.doc_第1页
41发现问题.doc_第2页
41发现问题.doc_第3页
41发现问题.doc_第4页
41发现问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4.1发现问题一、教学内容分析发现问题是苏教版技术与设计1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发现问题”是设计的前提,在此前所学的设计的一般方法已有接触,属于设计的第一阶段。本小节是在前面所学的基础上,对发现问题作进一步深入地论述,通过对“问题的来源”、“发现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的系统阐述,有助于提高学生认知能力和分析能力,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形成对问题的敏感性。二、教学对象分析1、传统的应试教育使学生只关注书本知识,很少关注自己身边的问题和生活中的问题,因为这些问题对他们似乎并不重要。对于高一学生来说,并不缺乏发现问题的能力,而是缺乏问题意识。2、有的学生虽然也能在生活中发现问题,但由于没有技术设计的意识,缺乏解决问题的热情和能力,因此对问题的认识往往停留在表面现象,没有深入系统地分析问题的本质。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初步掌握发现问题的一般方法。(重点)2、能力目标能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与所发现问题相关的各种信息,并进行处理。(难点)3、情感目标明确发现问题的重要性,增强问题意识,养成关注生活、勤思考于的习惯。四、教学策略1、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拓展视野、扩充容量,提高教学效率。2、补充一些生活中发现问题的典型案例,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有所启发,增强问题意识和发现问题的能力。五、教学准备收集辅助教学的相关案例资料,设计课件。六、教学过程(一)引入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科学方面的问题,有社会方面的问题,有生活方面的问题,有技术方面的问题等等。现在请大家列举几个问题,并指出所举例子属于哪方面的问题。 学生举例,老师点评。(二)新课(全程课件辅助教学)1、问题的来源问题的种类问题的种类例子备注科学问题冥王星为什么不是太阳系行星?社会问题矿难为什么屡屡发生?技术问题怎样使电热水器更安全?我们探索的问题问题的来源【论述】第三种发现问题的能力是发明家的潜质,具有挑战性,利于技术的进步。2、发现问题的途径与方法问题无处不在,对于我们的眼睛来说,并不缺少问题,而是缺少发现(罗丹句改造)。发现问题是技术设计的前提,发现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有时比发明一种产品更重要。【案例分析】阅读P78电话的发明,贝尔针对的是什么问题?这个问题从何而来?答案:贝尔针对的是如何让声音通过电传输的问题。是贝尔自主发现并研究解决的问题。【论述】面对技术世界,有的人善于发现有价值的问题,有的人却“视而不见”,这不仅是问题意识的强弱所致,也牵涉到是否掌握发现问题的方法。那么,发现问题有什么途径与方法呢?(1)观察日常生活【案例分析】1屁股挨冻这么办?【案例分析】3蒸锅中的碟子拿不出来怎么办?【案例分析】4剩余食物的软包装代口敞开怎么办?图1解决的问题:马桶刷通常用痰盂盛,既占地方又不利于地面卫生清洁。图2解决了不宜钉钩的光滑墙面安装挂钩的问题。图3解决了拖把的放置问题。【案例分析】6、再考考你:以下你发现了什么问题?如何解决?左图问题:防盗网装于内,玻璃坏了难于修补。解决方案:防盗网装于外,或防盗网设计成纵向条状。右图问题:桶盖抓手下大上小,容易打滑。解决方案:桶盖抓手设计成上下一样的,或大小变化不大。【马上行动】(P79 )病人躺着用直吸管吸取杯中饮料,如果管子弯折,就喝不到饮料;人们在喂婴儿食物的时候不知道冷热,会烫着孩子;在使用折叠剃须刀时很不安全,常常刮破皮肤;你知道这些问题的发现引发了哪些设计和发明吗?提出两个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问题探讨】善于在观察生活中发现问题者具备哪方面素质?关注生活,有较强的问题意识。具有对问题价值判断的敏感性。勤于思考,善于联想,具有解决问题的愿望。(例证:林恒韬发明充气雨衣)(2)收集和分析信息文献法询问法集体询问、家庭询问、电话询问、个别询问。【案例分析】老师就“购买数码相机应考虑哪些要素?”这一问题通过百度“知道”询问,获得详细资料。问卷法【交流活动】1、你在研究性学习中有否接触过问卷调查?有何得失?问卷有哪些类型?问卷设计要注意什么?2、P81马上行动:分析表中数据,得出问卷结论。(3)技术研究和技术试验【案例分析】1阅读P82案例,这个案例说明了什么?答案:这个案例说明了技术研究与技术试验往往会触发灵感,发现新问题,进而产生新发明。【案例分析】2北京顺义新大桥垮塌2006年12月,北京顺义新建的钢索斜拉桥在试验中垮塌,好在桥离河床低,又置枯水期,仅有三人负伤。该桥设计承重量100吨,试验时由10辆装载沙子的车驶往桥上,总载重约60吨,可见其实际可承载重量达不到设计要求。如不经试验而使用,后果不堪设想。 【思考】技术试验对发现问题有什么重要作用?【案例分析】3榆桩(混凝土)堆塑隆干法盆景树木的干型必须是头大尾小、收尖渐变,圆实而无塌陷。但野挖所得桩常有“窄头”、“窄腰”、“扁身”和凹洞现象。如果能通过隆干克服这些毛病,往往能使一些看似“无用”之材变为上乘之材,这将大大扩展树桩的选材面。榆桩堆塑隆干法,是老师在盆景研究中受榆树皮愈合力强,野桩常见“皮包石”现象的启发而发明的。 【思考】你认为发现问题的途径与方法还有哪些?自然遇到问题例1:盆景爱好者自制山水盆景,用何工具材料?怎样保证椭圆(类椭圆)形状的对称工整?例2:盖房子如何最大限度保证邻居房子的地基不沉陷?他人求助的问题例:家庭蹲便厕怎样改造成蹲坐两便厕?问题的来源:家庭的主客共用厕所一般都是蹲便厕,主人老了,需要坐着如厕,但又要保持原来蹲便的功能,于是就产生如何将蹲便厕改造成蹲坐两便厕的问题。有人就这一问题求教于老师,并提出要求:原厕不做大的改造,尽量少花钱;坐便装置不用时必须尽量少占空间,用时必须能迅速到位,且定位准确。联想产生问题例1:鲁班由手被草的叶缘划破这一现象产生联想,进而发明了锯子。例2:既然凸透镜能聚集太阳光来点火,那么冰不是也能取火?例3:山采的榆树桩常有“树包石”的现象(见右图),既然榆树皮的愈合能力强,是否可以利用这一特点进行隆干?这就是“堆塑隆干法”的发明思路。(三)小结如何主动发现问题敏锐观察,发现问题(观察日常生活) 主动出击,寻找问题(收集分析信息)研究试验,产生问题(技术研究和技术试验)(四)作业1、P82马上行动:请就钢笔的使用情况设计一份询问提纲,通过对同学的询问,发现问题并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2、在使用笔的过程中有什么问题?发现这些问题,你有何设计设想?七、课后反思本节课因在课前对课件做了充分的准备,使运用课件教学取得较大的成功。“问题的种类”与“问题的来源”分别采用表格和图示的方法来论述,学生一目了然,提高了教学效率。课件中增加了许多生活中典型案例的分析,扩充了教学容量,增强了论述的说服力,使学生切实认识到“问题无处不在”和发现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