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动本土企业技术创新的有效市场需求_第1页
拉动本土企业技术创新的有效市场需求_第2页
拉动本土企业技术创新的有效市场需求_第3页
拉动本土企业技术创新的有效市场需求_第4页
拉动本土企业技术创新的有效市场需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拉动本土企业技术创新的有效市场需求摘要:虽然市场需求在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起到了诱发性的拉动作用,但并不是有了市场需求就能拉动企业技术创新。尽管我国总体市场需求规模很大,但能拉动企业技术创新的有效需求规模不足,这可能是本土企业无法进行大规模技术创新的一个原因。关键词:需求规模;有效需求;技术创新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5-0172-04一、相关文献综述需求与技术创新关系的研究可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末Schmookler(1966)提出的需求拉动假说。此后,学者分别从国家宏观、产业中观和企业微观层次等角度研究了两者的关系。宏观层次上,P.A.Geroski和C.F.Walters(1995)通过分析英国19481983年的宏观时间序列数据,得出需求因素对企业技术创新起到促进作用的结论;JakobEdler和LukeGeorghiou(2007)通过研究欧洲几个国家的政府采购实例,认为通过政府采购创造的需求,同样对企业技术创新起到重要的作用。产业中观层次上,Mayers和Marquis(1969)通过对五个不同工业部门的567项技术创新成果的研究,认为需求是比技术更重要的因素;Scherer(1982)则验证了技术创新受市场需求驱动与制约的机制;DalHwanLee(1991)的研究表明,在化学、食品和生物工程研究领域的技术创新中,市场需求起了主要作用。微观层次的研究很多,ErikBrouwer和AlfredKleinknecht(1996)通过对荷兰8000家企业的创新情况进行调查,印证了Schmookler的观点;Crepon、Duguet和Mairessec(1998)通过实证分析得到企业的创新产出与研发投入、需求因素直接相关;NicolettaCorrochera和LorenzoZiruliaa(2010)分析了需求因素对服务通讯业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起重要的推动作用;JaehunJoo(2011)的研究认为,顾客对语义网的现有系统和新服务功能的需求是其技术创新的首要动力。国内对需求推动技术创新假说的研究晚一些。范红忠(2007)认为,有效需求规模能降低研发风险、提高技术创新效率。欧晓万(2007)的实证分析表明,异质型人力资本和市场需求与我国技术创新能力呈正相关关系。苏世伟、聂影(2007)分析我国31个省市的数据,得出市场是技术创新的动力来源的结论。周怀峰(2008)从国内需求角度出发,得出了国内市场对技术创新产生重大影响的结论。康志勇等(2008)认为,在短期,有效需求通过提高技术创新的预期收入来促进一国自主创新;在长期,有效需求通过影响市场结构,从而提高自主创新的动力和效率。孙晓华等人(2009,2010)实证检验得出需求规模与产业技术创新之间存在内生的关系,有效需求规模不足和需求结构低端化是抑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的关键因素。不管是国外还是国内,上述研究都认为需求是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条件,市场需求能拉动企业技术创新。如果该理论完全正确,那么,像中国这样具有大规模市场需求的国家,同时也应该是技术创新的大国。问题是,为什么中国具备了大规模的市场需求,但本土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却无法与庞大的需求规模相对称?显然该理论无法给出令人满意的回答,这就为理论研究提供了创新的空间。笔者猜测,如果该理论是正确的,很有可能实际上能够对本土企业技术创新起到拉动作用的市场规模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回答了为什么本土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无法与庞大市场需求规模相对称的问题。二、一定的需求规模是企业技术创新决策的重要条件我们首先从理论上来考察市场需求规模与企业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假定一个既定的市场对创新产品的需求为X,用Zij表示在不同市场需求条件下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下标i表示第i种创新产品,j表示第j个消费者,则有:当zi=1时,说明当市场对某种创新产品i的需求规模达到了有效需求规模临界值a,企业就有可能进行技术创新;当Zi=0时,说明在其他情况下,当市场对某种创新产品i的需求规模未达到有效规模值a,企业将满足于现状,不进行技术创新。假定企业不进行技术创新时拥有的是规模报酬不变的CD生产函数,令为市场对非技术创新产品的需求,在企业不进行技术创新时,技术因素是个外生变量A,m为影响企业生产的其他因素,将市场消费者需求设为无限个非技术创新产品的需求,消费者的规模可视为连续的无数个整数的集合,则企业的生产函数为:收益函数为:令生产成本为,P为产品的价格。此时,企业的利润函数为:(1)当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时,假定企业依赖自身的要素禀赋从事研发生产,在独享收益同时,也独自承担成本和由不确定性所带来的风险。令企业技术创新生产函数为,与未进行技术创新相比,企业因技术创新产生的边际创新成本为(0),与创新产量成正比,此时企业的生产成本为Y+C(Y),A为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技术因素,m为其他因素,X为市场对技术创新产品的需求,将市场消费者对创新产品的需求规模视为连续的无数个整数的集合。此时,企业的需求诱致创新生产函数为:(2)设为创新产品的价格,则利润函数为:(3)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与不创新的利润差异为:式减式有:(4)当时,企业有进行技术创新的激励。由(4)式可知,除了技术因素之外,市场需求是影响企业技术创新决策的主要因素。其中,市场对创新产品的需求规模越大,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可能性越高;对非技术创新产品的需求规模越大,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预期利润越低,进行技术创新的可能性也越低。只有当消费者对技术创新产品的需求规模达到有效需求规模临界值(即Xia)且0时,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比不创新获利更大,企业才有创新的激励。因此,对企业创新产品需求达到一定规模是企业进行创新决策的重要条件。三、影响创新产品有效市场需求规模的因素只有对高质量产品的需求,尤其是对新产品的需求才能给厂商带来技术创新的压力和动力,从而促使企业加大对领先技术的投入与研发。对低质量产品的需求规模的扩大不但不能刺激厂商的技术创新热情,反而会诱发厂商大量生产假冒伪劣产品。因此,我们将对一国高质量的新产品的总需求界定为该国创新产品有效需求规模。这样,对创新产品的有效需求规模就可用四个基本要素表示:国民生产总值GDP、人均收入、用基尼系数表示的居民收入差距以及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净额。其中,GDP指标反映该国在一段时期内的市场需求总量和总体购买力情况。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国的GDP越高,对创新产品的有效需求规模也会越大。人均收入反映了一国人均购买力水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均收入越高,对创新产品的有效需求规模也越大。基尼系数则反映了一国财富的集中程度或者是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基尼系数越高,说明该国的财富集中度也越高,能买得起高质、高科技的新老产品的居民的人数就越少,对创新产品的有效需求规模也越小。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净额等于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减进口,新技术产品的进口表明国内对创新产品的需求有多少转移到国外,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则表明国外对本国创新技术产品的需求有多少。转移到国外的需求(进口)就不是对本土企业创新起到拉动作用的有效需求,国外对本土企业创新产品的需求(出口)也构成了拉动本土企业技术创新的有效需求。事实上,虽然中国总体市场需求规模大,进出口规模也很大,但能够拉动本土企业技术创新的有效需求规模并不大,创新产品的有效需求规模总体偏小。第一,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依然很低。近10年来,虽然中国城镇和农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水平不断上升,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总体上有轻微地下降(见表1)。但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居民用于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都在40%左右。尤其是当前中国近9亿多农民将接近一半的收入用于食品消费,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会缺乏对耐用品和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商品需求,从而制约了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另外,由于社会保障的不健全以及医改、教改、房改等改革预期的影响,居民可支配收入里面用于预防未来不确定支出的因素增强,储蓄增加,从而减少消费,减少对创新技术产品的需求。可见,虽然我国总体的需求规模和购买力很大,但由于人均实际可支配收入不高以及受未来预期不确定的影响,居民对工业品的需求,尤其对价格较高的创新产品的需求规模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第二,收入分配不均限制了创新产品的需求规模。从2000年开始,中国的基尼系数开始突破国际公认的0.4的警戒线水平(见表2)。收入差距加大导致居民消费结构层次的扩大。高收入阶层的边际消费倾向较低,而低收入阶层边际消费倾向较高。随着收入差距加大,高收入阶层更加富裕,但因其边际消费倾向较小及这个阶层人数少,对技术创新产品的需求也是有限。再者,即使这个阶层对创新技术产品的需求规模较大,但更多是转移到购买进口的高端产品,这样,对创新技术产品的需求大部分就转移到对国外,也没有形成对本土企业创新产品的有效需求。而低收入阶层受收入水平的限制无法提高消费水平,这一部分的人口越多,全社会的总体消费需求就越偏低,从而导致对创新产品的有效需求规模不足。收入分配不合理导致了消费结构的不合理,影响消费者对高技术含量的工业品的消费,从而导致了国内对创新技术产品的有效需求规模不足。第三,新技术产品出口净额低。一般认为,出口能为本土企业提供技术创新的机会,因为出口意味着更广泛的市场需求规模,而进口则侵蚀本土企业的国内市场需求规模,减少本土企业技术创新的市场机会。2005年来,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都在不断的增加,出口净额一直都很大。但总体的出口规模是不是都构成了拉动企业技术创新的有效需求呢?这就必须结合出口产品高低档次来分析。从表3可以看出,虽然中国近年来的出口总额不断增长,其中工业制成品占了很大的比重,但出口产品的档次却不容乐观,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比重只占总出口的3%左右。总体而言,国外对来自中国的创新产品的需求规模很小,与中国总体的出口规模不对称。再者,这些对来自中国的创新技术产品的需求里面,大部分是对外国在华企业的新技术产品的需求,真正对中国本土企业创新产品的需求又少了很多。另一方面,进口的新技术产品在一定程度上侵蚀了本土企业的市场需求规模。表4可以看出,近几年,高新技术产品的进口比重约占进口总额的3%左右。表3和表4的数据对比发现,新技术产品出口净额不大,原因是两方面:一是本来新技术产品的出口规模就不大,二是进口的新技术产品规模较大。这意味着:一方面,中国在海外拥有的市场大多数为低端产品市场,除了无法给中国企业技术创新带来压力和动力,还可能导致企业满足于国内廉价劳动力成本优势,继续生产大量低端产品;另一方面,进口高端产品减少了本土企业的市场机会,进而使得国内对高端产品的市场需求转移到国外企业,导致这部分需求无法对本土企业的技术创新起到明显的拉动作用。四、结论及政策建议虽然,我国总体的市场需求规模很大,但真正形成拉动本土企业技术创新的有效市场规模并不大,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回答了为什么本土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无法与庞大市场需求规模相对称的问题。因此,要发挥市场需求对企业技术创新拉动功能,并以此促进企业技术创新,那就需要扩大对本土企业技术创新产品的有效需求规模,突破市场需求因素对技术创新的限制。第一,提高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这是扩大创新技术产品市场需求规模的最根本的办法。近期要提高劳动收入份额和理顺农产品价格体系,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也要完善各项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医改、教改、房改政策,使城乡居民有稳定的收入支出预期。第二,建立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社会收入分配体系,调整收入分配结构,降低中低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