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测量法侯典牧 2 量表 量表是适用于较精确地调查人们主观态度的测量工具 它由一组问题构成 用以间接测量人们对某一事物的态度或观念 3 例如 要调查人们对个体户是否抱有偏见 在问卷中直接询问 你对个体经营者 即个体户 有何看法 选择回答是 很反感 有些看不惯 没好感也没恶感 其他 对这一问题 被调查者可以作出真实回答 但是调查结果不能精确地说明被调查者对个体户的偏见程度 而用量表测量则能得到更真实 更准确的信息 例如 可用以下几个问题组成量表来了解人们对个体户的歧视态度 4 量表 量表是用多个问题来测量一个概念 或变量 因此我们也可以把量表看作是衡量某一概念 如 歧视程度 工作积极性 生育态度 等 的综合指标 一个量表实际上是一把 尺子 它的作用在于精确度量一个较抽象的或综合性较强的概念 特别是度量态度和观念的不同程度或不同倾向 量表比单一指标或单个项目的测量能获得更多 更真实 更精确的信息 它能通过间接的方式衡量那些难以直接观测的 难以客观度量的社会现象 形象地说 一个量表类似于一份考卷 例如 衡量一个人的 数学成绩 是通过几道或十几道考题来测试 每道题的得分综合为一个总分 这一总分就说明这个人的数学程度 5 量表 调查量表在问卷调查中 使用量表的主要目的是要精确了解总体的状况 例如 问卷调查中的 政治态度 量表是要通过对个人政治态度的统计汇总来了解各类人的政治态度 并将这一变量与其他变量 如人的年龄 职业 文化程度等 进行相关分析 它的分析重点是群体而不是个人 问卷调查中的量表题目较少 效度不要求很高 6 量表 测验量表在测验中通常是要精确观测个人的某一特征 如智力 能力 成绩 它的分析重点是个人 因此量表设计要严格 精确且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这就需要设计大量题目 7 量表 例 举例来说 目前我国各地组织部门常用的 领导干部德才考核量表 就是一种测验量表 它的目的是要精确测定每个干部本身具有的各种能力和素质 以便根据考核结果 量才使用 它类似于对个人的 智力测验 因此需要设计大量题目 对个人特征进行精确度量 而对领导干部的 民主评议量表 则是一种调查量表 它的目的是了解群众对某一干部的意见和看法 它是民意调查的一种方式 8 量表 又如 用一种形象的比喻来说 测验量表就好比对各种电视机的性能指标进行精确测定 以确定每一种电视机的质量 性能和等级 而调查量表是由群众对每种电视机进行评价 以便了解群众最喜欢或最不喜欢哪一牌号的电视机 当然 群众的主观评价是与电视机本身客观的性能和质量是有联系的 但是群众的评价并不使用精密的仪器 仪表 而是凭主观印象和实际感受 9 问卷与测验量表的区别 问卷与量表 都是研究者用来搜集数据的一种技术 也可以说是对个人行为和态度的一种测量技术 一 在编制架构上的差异 二 在计分上的差异 三 在统计分析上的差异 10 一 在编制架构上的差异 1 量表需要理论的依据 问卷则只要符合主题即可通常量表的编制都是根据学者所提的理论来决定其编制的架构 譬如若要编制教练的领导行为量表时 可根据运动心理学者Chelladurai Carron的运动情境领导理论来编制 此项理论将教练的领导行为分为 训练和教学的行为 民主的行为 权威的行为 社会支持的行为 及 奖励及赞赏的行为 等五个向度 因此编制者可依照这五个向度编成一份有五个分量表的领导行为量表 然而在编制问卷时 只要研究者先将所要研究的主题理清 并将所要了解的问题罗列出来 然后依序编排即可 11 一 在编制架构上的差异 2 量表的各分量表都要有明确的定义 问卷则无此要求在编制量表时 若没有分量表 编制者就直接将此量表的定义加以说明 若所编制的量表包含有若干个分量表 各个分量表亦需将其定义加以界定清楚 一方面让编制者在编题时能切合各个分量表的主题 另一方面是让阅读者能了解此量表的各个分量表究竟是做何解释 12 二 在计分上的差异 1 量表是以各个分量表为计分的单位 问卷是以各题为单位来计次假如一个量表有若干个分量表 其计分的方式是以各个分量表为单位 由于量表通常是以点量尺的型式呈现 研究者只要将分量表中每一题的分数相加即可 问卷则和量表不同 它是以单题为计算单位 亦即是以每一题的各个选项来计算其次数 13 二 在计分上的差异 2 量表的计算单位是分数 而问卷的计算单位是次数由于量表是将各题的分数相加而得到一个分数 因此所得的分数是属于连续变量 而问卷是以各题的选项来计次 所得的结果是各个选项的次数分配 此乃属于间断变数 14 三 在统计分析上的差异 1 量表在描述统计方面有平均数 标准差 积差相关 在推论统计方面有t考验 变异数分析 共变量分析 回归分析等 2 问卷在描述统计方面有次数分配 百分比 在推论统计方面有 2考验 如适合度考验 百分比同构型考验 独立性考验 改变的显著性考验等 15 测量的参照标准 要科学地 客观地解释和评价测量的结果 必须解决测量所得的符号 数字的可比性和可加性 而测量只有在统一的量度单位和参照标准的基础上才具有可比性 例 假设某个学生参加一次有30个项目的测验 得分为20 如何来理解这个分数 16 测量的参照标准 1 效标参照标准把个体分数与预先制定的成绩标准进行比较 效标参照测量的一个目的是准确地估计出在测验涉及的领域内测量对象的成绩水平和具体的不足之处 另一目标是为根据测验得分做出绝对决定 如及格 不及格 提供正确的理论根据 17 测量的参照标准 2 常模参照标准常模参照标准又称相对性标准 它是以某一研究对象的集体平均水平作为评定的标准 常模 对照此标准 然后判断在这集体中每一个别对象所处的相对位置 按其所处位置评定得分 即分派数字或符号 通常采用优 良 中 差或abc的形式进在评定 18 测量的参照标准 2 常模参照标准常模参照测量常使用常模表 当测验所涉及的内容广泛 测验分数分布广泛时 这种测量方法最有效 例如 一次常模参照的算术测验通常包括加 减 乘 除的测验项目 每一项运算项目由易到难不等 项目难度的范围使我们有可能把算术水平有很大区别的学生区分开来 其缺点是我们对学生具体的优缺点知之甚少 19 常用问卷量表的设计 一 总加量表法二 语义区分量表法 20 一 总加量表 利克特量表 总加量表又称利克特量表 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利克特 Likert R A 于1932年创制的 这种量表形式主要有5点法 7点法和3点法 里克特 Likert 量表是现代调查研究中被普遍采用的一种测量量表 它的基本形式是给出一组陈述 这些陈述都与某人对某个单独事物的态度有关 例如 对某个教学软件教学效果所持的态度 要求调查对象表明他是 强烈赞同 赞同 反对 强烈反对 或 未决定 当然 根据需要 有时词语可以略有不同 如把 赞同 改为 同意 21 一 总加量表 利克特量表 里克特量表有积极性陈述和消极式陈述两种类型的陈述方式 如果答案选择是 完全同意 同意 不一定 不同意 完全不同意 积极性陈述选择 完全同意 的赋值为5 同意 的为4等等 消极式陈述评分则相反 即对 完全不同意 的给5 使用里克特量表 在做答后 把分数相加就可得出总分 因此 里克特量表有时也称求和量表 Summatedscales 22 根据安德森 Anderson 1981 的论述 如果设计者遵从了以下八个步骤 就能制定出令人满意的李克特量表 这八个步骤是 1 把态度作为对象时 所写出来的陈述要么是积极的 要么就是消极的 2 请评判员检查已写好的陈述 评判员应从设计该量表的专业人员中选择 他们应检查每个陈述 并将其分为积极的 消极的 或二者都不是的陈述 3 去掉绝大多数评判员认为既非积极的亦非消极的陈述 4 把留下来的陈述记在一张纸上 不必考虑顺序 加上合适的使用说明和答案选择 使用说明指出被试人如何表明他们对每个陈述的看法 如完全同意 就以SA作标记 如同意 就以A作标记 如看法不一致就以NS作标记 不同意以D作标记 完全不同意以SD作标记 使用说明也可以指出该量表的目的 并提醒人们 回答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到此 李克特量表的初稿就制定好了 23 根据安德森 Anderson 1981 的论述 如果设计者遵从了以下八个步骤 就能制定出令人满意的李克特量表 这八个步骤是 5 在打算使用李克特量表的总体中抽样 把这个初稿在被试样本中试用 为了逐个地或成批地采集有关这些陈述的有意义和可靠的数据 应采用比陈述的数据大几倍的样本含量 6 计算对每个陈述所作的回答与量表总分之间的相关值 7 删去在统计上与量表总分相关性不显著的陈述 收入在量表最终定稿中的每个陈述都必须与量表总分相关 这就是内部一致性的李克特准则 Likert sCriterionofInternalConsistency 8 定出该量表的最后审定稿 24 一 总加量表 利克特量表 第一步 提出调查问题第二步 规定评分标准 越倾向于同意或赞成的给分越高 注意正向题 反向题的不同积分方法 第三步 进行测量实验 按测试对象所得总分的高低排列顺序 并列出每个人在每个问题上的得分情况 第四步 评估试测结果 两种方法 第五步 制定总加量表第六步 进行实际测量 25 一 总加量表 利克特量表 Radford自尊量表以下是一系列有关心理感受的叙述 请根据你对每一个叙述的赞同程度在相应的列上打勾 26 27 评分和解释Radford量表测查的是你的自尊水平 将你在每一个问题上的分数相加就可以得到你在本量表上的得分 你的自尊分数是 要解释你的分数 请看下表并找出你所在的位置 28 二 语义差异法 其基本方法 是用成对的两极形容词 如好 坏 聪明 愚笨等来评价态度对象 每对两极形容词中间 从肯定的一极到否定的一极 一般平均分为7个等级 分别以7 6 5 4 3 2 1数字表示 其中7为最肯定评价 1指最否定评价 4则表示没有明确倾向的中性态度 记录被试在所有回答上的得分并累加 就可以得到其有关对象态度的测量 得分越高 反映被测者对态度对象越肯定用于语义差异量表的三个主要态度维度包括 1 情感倾向维度 主要评价好 坏 2 力量维度 主要评价强 弱 3 活动维度 主要评价快 慢 29 二 语义差异法 例 三种方便面品牌语义分析量表指导语 1 这里有十五个翻译词 代表事物的性质 力量 行动三方面 请您根据每对反义词 在七个等级上对三种方便面品牌 美厨 麦穗香 华风作出评价 2 每对反义词由积极到消极 其程度由7 1排列 1 就每对反义词 请您按个人意愿分别对三种方便面品牌的等级作出评价 并在相应等级上画 准备就绪 请开始回答 30 二 语义差异法 美厨麦穗香华丰亲切 7 疏远 1 765432176543217654321上口 7 饶口 1 765432176543217654321响亮 7 低沉 1 765432176543217654321高雅 7 庸俗 1 765432176543217654321精美 7 粗糙 1 765432176543217654321直观 7 含蓄 1 765432176543217654321可信 7 可疑 1 765432176543217654321独特 7 平常 1 765432176543217654321生动 7 刻板 1 765432176543217654321开放 7 封闭 1 765432176543217654321轻松 7 严肃 1 765432176543217654321昂贵 7 低廉 1 765432176543217654321丰满 7 贫乏 1 765432176543217654321感强 7 感弱 1 765432176543217654321 31 二 语义差异法 语义区分量表的数据分析 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分数 概念间分析 语义空间内的距离 量表间分析被试间分析 32 二 语义差异法 33 量表编制建构的基本步骤 1 编拟预试问卷在预试问卷的编制或修订上 应根据研究目的 相关文献数据与研究结构等方面加以考虑 如果有类似的研究工具 可根据研究当时的实际情形 加以修订 增删 如果是自己重新编制问卷 问卷内容应依据研究结构的层面 加以编制 34 DeVellis对于预试问卷题项数提出的两点看法 如果研究者是编制或发展一个正式的测验或量表 作为其它心理测量之用 则预试题项数最好是将来所需正式题项总数的3 4倍 在某些特定内容范围中 有些量表题项的发展不容易 或先前相关的研究显示 这些设想不需耍过多的题项即可获得良好的内在一致性 预试量表的题项数约为正式量表题项数的1 5倍即可 如正式量表题项数预计在20题附近 则预试问卷时 其预试题项数大约为30题 35 量表编制建构的基本步骤 2 预试预试问卷编拟完成后 应实施预试 预试对象的性质应与将来正式问卷要抽取的对象性质相同 如研究对象为中学生 则预试的受试者也应为中学生 预试对象人数以问卷中包括最多题项分别为40题 35题 25题 则预试对象 最好在120位至200位中间 如果样本较为特殊 在预试人数的选取上可考虑再酌减一些 在进行因素分析时 预试人数应较多 1 1 1 10之间 36 量表编制建构的基本步骤 3 整理问卷与编号问卷回收后 应一份一份检查筛选 对于数据不全或不诚实填答的问卷 应考虑将其删除 对于填答时皆填同一性答案者 是否删除 研究者应考虑问卷题项本身的内容与描述 自行审慎判断 筛选完后的问卷应加以编号 以便将来核对数据之用 之后再给予各变量 各题项一个不同代码 并依问卷内容 有顺序的键入计算机 37 38 量表编制建构的基本步骤 4 项目分析项目分析即在求出每一个题项的 临界比率 criticalratio 简称CR值 其求法是将所有受试者在预试量表的得分总和依高低排列 得分前25 至33 者为高分组 得分后25 至33 者为低分组 求出高低二组受试者在每题得分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 多数数据分析时 均以测验总分最高的27 及最低的27 作为高低分组界限 如果题项的CR值达显著水准 05或 01 即表示这个题项能鉴别不同受试者的反应程度 此为题项是否删除首先考虑的 39 项目分析 项目分析操作步骤为 量表题项的反向计分 求出量表的总分 量表总分高低排列 找出高低分组上下27 处的分数 依临界分数将观察值在量表的得分分成高低二组 以独立样本t test检验二组在每个题项的差异 将t检验结果未达显著性的题项删除 Cha 2 sav a9 a16为反向计分题 40 数据来源王瑞安 公立非正规成人教育机构员工工柞压力 工作倦怠与学习需求之关系研究 高师大成人教育研究所硕士论文 未出版 41 42 43 量表编制建构的基本步骤 5 因素分析项目分析后 为检验量表的结构有效度 Constructvalidity 应进行因素分析 所谓结构效度是指态度量表能测量理论的概念或特质的程度 因素分析目的即在找出量表潜在的结构 减少题项的数目 使之变为一组较少而彼此相关较大的变量 此种因素分析方法 是一种 探索性的因素分析 在实际组织行为研究中 量表有效性建构有时需要进行2 3次因素分析 因为部分量表在第一次因素分析时 因素层面所涵括的题项内容差异太大 纳入同一层面 解释较不合理 因而可能需要删除部分题项 由于删除了题项 量表的效度要在重新建构 如果量表不采用结构效度检验方法 研究者亦可考虑采用其他效度分析法 如 内容效度 专家效度 效标关联效度 等 44 因素分析 结构效度 45 46 47 48 49 量表编制建构的基本步骤 6 信度分析因素分析完成后 继续要进行分析的是量表各层面与总量表的信度检验 所谓信度 Reliability 就是量表的可靠性或稳定性 50 51 52 53 54 量表编制建构的基本步骤 7 再测信度如果要继续求出量表的再测信度 要以正式量表对同一组受试者前后测验两次 根据受试者前后两次测验分数得分 求其积差相关系数 再测信度又称稳定系数 反应量表的稳定与一致性程度 一般而言 间隔时间愈长 稳定系数愈低 55 量表编制建构的基本步骤 至于最后定稿的正式量表题项数 应该为多少题最为适宜 实无一定而绝对的标准 就一般情形而论 若该份量表是测量一种 普通的 或多重向度的变量 其题数在20 25题 即已足够 若要测量的是特定的变量 以7 10题为宜 若每个量表包括不同因素层面之子量表时 每个子量表 因素层面 所包括的题项以3 7题较为适宜 56 57 数据来源王瑞安 公立非正规成人教育机构员工工柞压力 工作倦怠与学习需求之关系研究 高师大成人教育研究所硕士论文 未出版 58 测量的质量指标 1 信度 信度就是测量可靠性的度量 它是鉴定测量的结果一致性和稳定性的 比如用同一个量表测量同一被试 前后的结果是否一致 这便是信度问题 59 估计测验分数信度的不同方法 1 再测信度再测信度 又称稳定性系数 同一批被试分别在时间1和时间2做同一个测验 计算两次得分的积差相关 通常两次测验的间隔多以两周为度 有的量表甚至因其需要也有高达一个月或数个月的情形 两次测验的相关若越高 则代表其越具有稳定性 一般而言 7 9是属高相关 4 6是属中度相关 而 3以下则是低相关 60 估计测验分数信度的不同方法 2 复本信度被试在时间1做一个测验 在时间2做测量同一种东西的另一个测验 计算两次得分的相关 61 估计测验分数信度的不同方法 3 同质性信度又称内部一致性系数 只根据一次的测验结果来估计信度的方法是属于内部一致性的信度 最常用的系数是CronbachAlpha系数 Cronbach 1951 其公式如下 62 估计测验分数信度的不同方法 3 同质性信度 估计的信度n 题数每一题目分数的变异量 方差 测验总分的变异量 方差 假如所得的Cronbach 系数越高 则代表其测验的内容越趋于一致 63 2 效度 效度就是测量的有效性的度量 它是评价测量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测量效度就是指测量的结果是否能真正反映测量的目标和意图 值得注意的是 效度是一个相对于一定目标的相对性概念 即使是相同的测量结果 随着目标不同 其效度也随之而异 要提高测量的效度 在编制量表时 要避免题意不清或要求不明确而造成学生误解 64 效度的类型 1 内容效度应测量的内容或观念 在测量中所获得的分数有效度 如 一个中学教师给他的学生作一次英语的测验 如果测验题目的内容涵盖了学生接触到的指定的课本内容 补充材料的内容和老师课堂讲解的内容 则测验分数具有内容效度 内容效度由专家系统化地确定的 他们用精确的语言描述该测验应代表的特定内容的范围 然后确定试题代表内容范围的程度 测验不一定要涉及某一学科的所有内容 分数才具有内容效度 但测验一定要涉及内容领域中有代表性的样本内容 65 效度的类型 2 预测效度指测验所作出的预测被后来参加测验的个体行为证实的程度 对以后行为的衡量构成了证实预测有效的效标 它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创建美丽宿舍活动方案
- 石油知识竞赛试题200题及答案
- 社工考试题库大全及答案
- 工程质量管理制度
- 卷材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范文(总投资4000万元)
- 26.2.1反比例函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第1课时)
- 优特钢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范文
- 大气压力表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总投资16000万元)
- 单向阀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范文(总投资20000万元)
- 智能型气凝胶隔热材料的技术创新与市场应用
- 废旧材料玩教具制作讲座
- 合作研究协议及知识产权归属约定
- 科级领导干部任前廉政法规知识考试题(附答案)
- 中小学人教版语文《大雁归来》第2课时教学课件
- 学校文件规范管理办法
- 修理厂安全生产奖惩制度
- 新型冠状肺炎课件
- oa流程审批管理制度
- 火锅教学课件
- 2025年 社区工作者招聘考试笔试试卷(160题)附答案
- 胸腺瘤放射治疗临床应用与进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