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讲话智慧的哲学阐释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现代教育的主体之一,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点拨智慧。教师对于知识的传授与智慧的点拨集中体现于教师讲话的智慧。如何提高讲话的智慧?如何做到智慧地讲话?这成为本文研究的重点内容。一、教师“讲话智慧”的题解当今时代,“知识爆炸”与“智慧贫乏”并行,致使人类生存危机频频上演。于是,“恢复智慧是这个时代最需要的文化行动之一”1。那么何为智慧呢?追溯到古代西方,赫拉克利特最早使用“智慧”一词,他认为“智慧就在于说出真理,并且按照自然行事,听自然的话”;苏格拉底也曾提出“自知无知的人是最有知的”;亚里士多德也在其形而上学一书中对“智慧”提出确切的定义“智慧就是有关某些原理与原因的知识”等。姚新中教授在文章中写道:“当代西方学者认为,智慧概念具有三重含义:认识的过程,美德和善。作为认识过程,智慧包括如何获得并扩展认识主体的知识;作为美德,它以价值的形式表现行为的社会性;作为善,智慧是个人欲求的状态或境况。”2的确,在对自然科学顶礼膜拜的西方,尚且对智慧如此重视。那么,对人文科学尤为重视的古代中国又会如何呢?可以看到,在古代中国的文字和文献记录中,“智”亦作“知”,具有聪慧、智谋、知识、才干等多层内涵。说文解字注笺曾解释道:“知,智慧及知识之引申,故古只作知。”因此,在古代中国人那里,智慧被解读成“是在一定的知识基础上形成并通过特定的知识形式表现的”2。如同易经赛卦象传所言,“见险而能止,知矣哉!”智慧意味着趋利避害,在丰富知识基础之上作出明智之选。因此,荀子提出,“知有所合谓之智”。除此以外,墨子尚贤中中讲,“若使之治国家,则此使不智慧者治国家也,国家之乱,既可得而知已。”3宋朝的梅尧臣在桃花源一诗中写道,“英雄灭尽有石阙,智惠屏去无年华。”不仅如此,在古代佛教中,也将智慧视为超越世俗虚幻的认识,从而达到把握真理的能力。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大智度论卷中讲,“般若者,一切诸智慧中最为第一,无上无比无等,更无胜者,穷尽到边。”4(此中“般若”意即智慧)敦煌变文集中更有,“神通能动于十方,智惠广弘于沙界。”可以看到,无论是西方、中国还是古老印度佛教的智慧观,似乎都在明示,智慧是知识,但高于知识,因为“知识是一种从生活中分离、结晶出来的东西,是已然生成的东西,而智慧则是一种活生生的、永不封闭、永不僵化的精神状态,这种精神状态是向一切可能性敞开着的”5。故而,智慧是一种能力,一种情怀,一种境界,一种生活之道。通过智慧,“人类学会如何正确处理自身、自然、道德规则和宗教义务等问题,学会如何发现各种现象中的意义和规律,以指导人类的行为”2。那么,何谓“讲话智慧”?这种卓越的智慧特定于教师,不仅是一种知识智慧,也是一种实践智慧。教师的职业特性使教师的智慧集中体现于出色的讲话,讲话不同于日常的随便说说,而是具有特定的时空范围,集中表现为教师的授课时段。教师讲话的过程也即教师本人卓越智慧的展现,教师人格魅力的体现,教师传播知识、点拨智慧的过程。教师讲话智慧具备“德”、“才”、“情”三大特质。二、教师“讲话智慧”的特质1.德爱因斯坦曾言:“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惟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同样,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知识被认为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事,但更重要的是德性的提高与完善。中庸说:“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概括而言,从道德的角度来理解智慧成为大多数中国古代哲学家的认同方向。儒家更是将智列为美德之一,“三达德”、“四德”、“五常”中都蕴含智,肯定了智慧的道德蕴涵。可以看到,在传统儒家那里,作为整个道德体系中的尤为重要的一环,智具有极为深广的伦理内涵和外延。智是对判断标准的把握,是善于知人与自知的正派作风,是个体先天判别是非善恶的能力。孔子有言,“知者不惑。”(论语子罕)孟子道,“是非之心,智也。”(孟子告子上)荀子讲,“知者知人”,“知者自知”。(荀子子道)而“德”常被认为是智慧源泉的内在动力与力量。“德”由字形考证,由“心”、“彳”、“直”组成。其中“心”与情境、心态相关;“彳”意为行走或行为;“直”,取“值”。清人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中注解“凡彼此相遇当曰值古字例以直为值”,6意为相遇相当。故综合而言,“德”字本意为“心、行之所值”,引申为顺应自然、社会和人类客观需要去做事。在不违背自然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尊重自然,循道而为,广积善行,发展社会,发展个人事业。先秦思想家老子讲,“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可以看到,在当时,“道”与“德”是两个范畴,“道”即指自然与人世运行共通的真理;“德”指人的德性、品行及王道。正如周礼地官注中所讲:“德行,内外之称,在心为德,施之为行。”7故“德行”不仅意味个人的智慧道德,更意味着个人日常践行。明代理学大师李贽曾言:“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因此,“行”与“言”相比,更能体现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力。故可以看到,王夫之所讲“身教重于言传”。在教师整个的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是言辞,更为重要的是日常自身的“行”,教师应将“行”视为教学不可或缺的过程。注重自身的一言一行,才能赢得学生内心的尊重并成为学生行为的模范,才能达致孔子“其身正,不令而行”的影响及效果。只有具备了个人之“德”,才能拥有“师之为师”的“行”,才具备了讲话智慧的前提。2.才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讲:“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陶先生一语道破教育的先决条件,即教学对教师的才学要求。那么,何谓“才”?“才”指教师自身具备的知识能力及授课过程中传授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集中表达为教师出色的讲话,授课过程中语言文采的哲理性、精练性及流畅性。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话要讲得通透、明了、简短、流畅又不失典雅艳丽,使人百听不厌、如沐春风。如同中国传统文化所讲的“悟”一样,现代教育不仅仅是对学生知识原原本本的传授,更是一种心智健康发展的开发与陶冶。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通过简练通透的话语表达,典雅悦目的文采展现及发人深省的哲理点拨,一点点地完善“教人而非教书”的人本主义教育理念。如同论语所讲“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论语雍也)的“因材施教”;“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论语述而)的“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以及“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的“循循然善诱人”(论语子罕)。这一切皆是教师“才”之体现。3.情“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至关重要。中国古人讲“情深而文明”,“情”源自个体对生活的态度体验。作为教师,首先要对自身职业及自己的学生具有真情,其次要对自己所传授的知识具有热情,最后要对自己的课堂具有深情。具备了此三情,才能从自身做起,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更易于接受学习过程,融入学习过程,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情”一方面使教师自身愉悦,另一方面会显著增强学生个体积极愉快的学习情绪。古今中外的大教育家,孔子、王阳明、伊壁鸠鲁学派、卢梭等,都曾对教学中的情感力量提出有益见解。注重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和进行情感教育,将教育中的理性因素与感性因素恰当地融合,已成为现代教育良好发展的必然趋势。纯理性的教育不仅压抑着学生个体的和谐发展,也深刻阻碍着教学的真正意义。因此,现代教育更应追求以情为本的人本主义的教育方式。综上所述,教学过程不是一个机械、死板的知识接传过程,而是一个活生生的育人之过程。现代教育不是仅仅追求“知”的通识教育,而是追求“知的教育、意的教育和情的教育兼备的人性教育的系统工程”8。教师只有具备崇高的德行、出色的言论、快捷的思维、卓越的智慧,才可以称之为“教书育人”的榜样,才能成为学生敬仰和效仿的榜样。三、教师“讲话智慧”的炼成教师“讲话智慧”需要凝练。“炼”即具有特定目标后,经过长时间的努力、沉淀与积累,形成的一种讲话特有的风格。“炼”的过程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方面:炼思维、炼积累、炼表达、炼心理。1.炼思维贝斯特曾在教育的荒地一书中指出,“真正的教育就是智慧的训练”以及“学校的存在总要教些什么东西,这个东西就是思维的能力”。可以看到,“智慧”与“思维”具有密切、直接的关系,“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成分”。9的确,“思维”是真实又让人难以言喻的东西,它是一种活动也是一种能力。现代教育中的多种学科,例如哲学、语言学、神经科学、信息学,都将思维列为自身学科的研究对象。如果说,智慧是一种生活之道,那么思维则是智慧的方向标,思维要是错误,再有智慧也是徒劳。“思维”可以通过时间的培养与训练来进行提高。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将思维的培养与练习视为“讲话智慧”炼成的第一要素。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只有智慧与思维的双向互动,才能收获丰硕的成果。2.炼积累“积累”亦作“积絫”,意为逐渐聚集。汉书叙传上中讲,“帝王之祚,必有明圣显懿之德,丰功厚利积絫之业,然后精诚通于神明,流泽加于生民”。10同样,对于教师而言,积累不仅指知识层面,也可涵盖教学经验、人生阅历等。古人言:“温故而知新”。积累不仅指专业知识和能力,也指个人综合认识能力,即教师个人对知识的储存不仅要具有专业性和丰富性,又要力求创新。“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积累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分分秒秒的坚持。任何质的成功,都离不开量的积累,教育教学亦是如此。成功从来不是将来才有的,而是从决定去做的那一刻开始起,持续累积锤炼而成。一个成功的教师离不开对知识日积月累的学习,离不开日益增多的教学经验,更离不开岁月沉淀的人生阅历,唯有此,才可能通向成功之路。3.炼表达法国艺术家丹纳说:“人的喜怒哀乐,一切骚扰不宁、起伏不定的情绪,连最微妙的心情,都能由声音直接表达出来”。的确,对于教师而言,语言表达至关重要。语言展现一种机智,一种才华,一种素养。优秀的语言表达,使教师的课堂教学更充分、更流畅、更有效。如果说,思维是前奏,那么语言表达则是思维最终的结果展示。“表达”涉及表达的技巧、表达的方式以及表达的效果,它是将思维所得的成果用语言、语音、语调、表情、行为等方式反映出来的一种行为。表达的技巧、表达的方式以及表达的效果分别代表“怎么说”、“说出来”以及“听进去”。中国人讲“话有三说,巧说为妙”,同样,教学中语言的表达亦是如此。教学过程中,优秀的语言表达,能够帮助教师提高语言的吸引力和声音的表现力。生动活泼的语言、抑扬顿挫的语调、洒脱自如的语速,必会使学生沉浸于艺术享受般的课堂,不仅感受到所学知识的魅力,亦会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将表达的训练作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生活中表达,在表达中生活。做到日常生活表达的练习,优秀的课堂表达才会成为可能。4.炼心理“心理”指人对客观世界的一种主观反应,人的心理都有一个发生、发展、消失的过程。这其中伴随着喜、怒、哀、乐等情感体验,也即知、情、意。对于教师而言,要做到“爱”,只有爱才能对生活、对工作、对学生充满真情、热情、深情;只有“爱”,才能在面对生活、工作、学生的难题时,拥有健康、良好的心理。因此,在对心理的历练之前,应该先明白“爱”,唯有此,才能拥有健康心理的基础。其次,在良好心理的培养过程中,要对生活、对学生“从容、宽容、包容、共荣”,只有这样才能获得通向良好心理的健康发展之路,才能通向“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宽广胸襟。可以看到,无论思维、积累、表达还是心理同样都需要“炼”。这意味着在岁月积淀的过程中境界的升华。走笔至此,现代教育中教师的讲话智慧,已深深镌刻在现代教学过程中。这个时代不断创新和发展,现代教育也具有愈来愈鲜明的时代特征。然而,无论时代如何发展,现代教育中教师的讲话智慧是一种永恒不变的主题。因为,它关系着一种能力,一种情怀,一种境界,一种教书育人的人本主义教育之道。参考文献1赵汀阳.一个或所有问题.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8.2姚新中,洪波.知识智慧超越早期儒学与犹太教智慧观的伦理比较.伦理学研究,2002(1).3谭家健,孙中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七单元 常见的酸和碱 第三节 溶液的酸碱性说课稿(新版)鲁教版
- 任务5 感恩日:制作感恩卡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小学劳动三年级上册湘教版《劳动实践指导手册》
- Unit 2 It's a goat.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小学英语一级上剑桥少儿英语
- 运矿排土工岗前成果考核试卷含答案
- 钟表设计师风险评估与管理强化考核试卷含答案
- 生活垃圾清运工岗前岗位实操考核试卷含答案
- 7.3.1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说课稿-2025-2026学年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 耐火成品发运工创新实践能力考核试卷含答案
- 玻璃釉印工岗前规章考核试卷含答案
- 矿井测尘工创新实践知识考核试卷含答案
- 经合组织成员国
- 浅谈如何做好危化品安全管控工作
- 人工智能技术及应用习题答案题库
- 县中医院妇科重点专科建设汇报
- 坚持人民至上 工会研讨发言
- 美学原理全套教学课件
- 期末复习(课件)新思维英语四年级上册
- 子宫脱垂试题及答案
- GB/T 90.1-2023紧固件验收检查
- 中国政治思想史复习资料
- 2023年度广东省成人高考《英语》(高升本)真题库及答案(单选题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