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我的母亲》教案 王颖修订.docx_第1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我的母亲》教案 王颖修订.docx_第2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我的母亲》教案 王颖修订.docx_第3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我的母亲》教案 王颖修订.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题目北大附中成都为明学校教学设计王颖我的母亲时间2015-12-10节次上午第三节来源人教八年级下册课型新授课授课对象八年级三班目标确立依据课标分析课标摘录:初中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分析母亲形象,形成情感体验。品读文中关于哭的细节描写,分析母亲性格特点。教材分析本文节选自胡适自传,自传式的语体特点和极有分寸的语言,让读者觉得仿佛在和一位谦谦君子拉家常。从他朴实而又饱含真情的语言中,了解到一位具有优秀品德的母亲,了解到母亲以迷人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儿子,了解到儿子对母亲的感激和怀念。学情分析课前对班内35名学生进行前期测评调查,结果显示: 通过关键字句概括总结内容能抓住细节赏析人物的性格能准确感悟情感的201715 通过上表可见: 1.班级55%的学生能通过勾画关键字句,并自己概括总结内容的,剩余45%的学生阅读能力较差,只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赏析。 2.班级47% 的学生能抓住细节赏析人物的性格,剩余的53%同学虽能找到细节描写但不能准确分析人物的性格。 3.班级41%的学生能通过细节描写感悟作者情感,剩余的59%学生只能在老师的不断引导下才能说出体会。由此,本课的教学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着重培养学生通过细节描写赏析人物的性格。目标1.朗读课文,通过文中关键字句能概括母亲的境遇。2.抓住关于母亲哭的细节描写,分析母亲性格特点。评价任务1.学生通过母亲的家庭境况,能概括母亲的辛苦境遇。 2.能有感情地朗读细节描写,多角度的评价母亲。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一、导入由孟郊的游子吟导入课题。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它亲切真淳地吟颂了伟大的人性美母爱。诗中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深笃之情。虽无言语,也无泪水,却充溢着爱的纯情,扣人心弦,催人泪下。“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对于春日般的母爱,小草似的儿女,怎能报答于万一呢?今天我们来学习著名学者胡适的一篇文章我的母亲。(板书课题)古诗引入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二、识母亲【出示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通过文中关键字句能概括母亲的境遇。2.抓住关于母亲哭的细节描写,分析母亲性格特点。【初读识母亲】1、初读课文,向大家介绍胡适母亲的家庭状况。 通过文中的-描写,我知道了母亲-。(预设:母亲23岁做了寡妇,又是当家的后母,二哥在上海经营,大哥从小就是败家子,大嫂是最无能又最不懂事的人,二嫂是个能干但气量很小的人。五叔是个不务正业的浪人。)小结:家中有一大堆儿女,大女儿大儿子都比母亲大好几岁,这样人家的后母可不容易做啊!母亲的生活确实不容易。我们不由得感叹: (幻灯片出示)“母亲的命真 啊!”(苦)学生默读课文,并勾画关键字句,以规定句式概括母亲的境遇三、懂母亲【品读懂母亲】2、母亲的境遇是如此的辛苦,那她是以什么态度生活的。她会跟人去诉苦吗?会还是不会?请用跳读法到文中去找找理由,并用笔划出关键词句。 (生交流) 追问:有没有承受不住的时候,母亲心中的苦通过什么形式进行宣泄。(哭)我们一起来看看文中写到的母亲的三次哭。(课件出示描写三次哭的语句) 1)有时候她对我说父亲的种种好处,她说:“你总要踏上你老子的 脚步。我一生只晓得这一个完全的人,你要学他,不要跌他的 股。”她说到伤心处,往往掉下泪来。2)我母亲只忍耐着,忍到实在不可再忍的一天,她也有她的法子。 这一天的天明时,她就不起床,轻轻地哭一场。她不骂一个人, 只哭她的丈夫,哭她自己苦命,留不住她丈夫来照管她。她刚哭 时,声音很低,渐渐哭出声来。我醒了起来劝她,她不肯住。3)这句话传到了我母亲耳朵里,她气得大哭,请了几位本家来,把 五叔喊来,她当面质问他她给了某人什么好处。直到五叔当众认 错赔罪,她才罢休。2、请三位同学分别读一读,其余同学听同学朗读的时候思考这三次哭有什么不同? (三位学生读)3、这三次哭有什么不同? (学生思考讨论并交流) (答案预设:1、这儿的泪是一个普通的单身母亲的辛酸之泪,也是希望之泪,是感情的自然流露对复杂的生活困境的无奈,对亡夫的思念,对幼子的殷切期盼。这泪也是她教育儿子的一条软鞭子,一滴滴闪着炽热的光彩的泪,用亲情及生活的辛酸鞭策“我”用功读书,成就男儿本色。这处“泪”闪现的是母亲的良苦用心。 2、作为一个年轻的当家后母,胡适的母亲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倾诉自己的委屈。她的哭声变化准确地传递着自己的感情变化:有对早逝丈夫的无尽思念和现实中没有坚实的臂膀依靠的无助,更蕴含着对挑起事端的家人的职责。哭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那一声声拉长的哭音中我们可以体会出其间隐藏着多少绵绵无尽的伤痛。这拉长、绵远的哭声传递的是这位母亲身处这繁琐复杂的生活环境的心酸、隐忍和善良。 3、这次的哭音与往日不同,表现了母亲的刚强与魄力)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通过文中细节分析母亲性格四、目标检测(评与议) 【悟读评母亲】那么又是什么支撑着母亲在这么艰难的环境中毫无怨言地走下去呢,作为一个寡妇,他最大的精神支柱是什么?(儿子胡适。)(师板书“胡适”)师:胡适到底有没有如母亲所愿成才呢? (课件出示胡适身份介绍)胡适(18911962),原名胡洪,字适之。1910年考取官费赴美留学,一生共获取36个博士头衔。1917年7月回国。曾任北京大学教授、校长,国民党政府驻美国大使等职务。旅美期间,先后任教于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加州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民国四十七年回台主持中央研究院,任院长职。对新文化运动、新文学革命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代表作有文学改良刍议,新诗集尝试集。 师:作为一个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一个受了七年西方新思想教育的大学者,又会怎样评价一个传统母亲对自己的影响呢?(出示)请从文中找一找。(课件出示)“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生齐读)纵观全文是不是只有我学习到了母亲的优秀品质呢?你认为家庭成员和邻居有没有收获?请你任选一个人物谈谈你的理解。 (学生交流)【练笔忆母亲】这样一位让所有人深受影响的母亲,为了不影响儿子的工作学习,瞒着儿子自己的病情,未答应去北京同住,于(1918年)去逝,时年45岁,临死未能与儿子见上一面,造成了胡适终身的遗憾。在回家奔丧途中胡适写下了先母行述。(课件出示,生齐读)“生未能养,病未能侍,毕世勤劳未能丝毫分任,生死永诀乃亦未能一面。平生惨痛,何以如此!”在母亲去逝12年后的一个深夜,年届40的胡适,整理自传,回忆起自己母亲,怀着感激和思念之情写下了我的母亲。胡适对自己的母亲充满了感激、敬仰之情,那么你们对胡适的母亲又有怎样的评价呢?请大家为胡适的母亲写一段墓志铭,可以用老师提供的句式,也可以自由发挥。(课件出示)这个 的人,现在在这里安息了(学生听音乐写。写完后交流) (预设:这个默默度过一生的人现在在这里安息了,不带一点怨恨,不带丝毫后悔,她的一生是苦的,但她也是坚强的,她把一切的苦都藏在了心里,把希望给了儿子,为我们培育了为民族奋斗的伟人。)师:如果母亲在天有灵,听到我们同学写的这些墓志铭,一定会非常欣慰的。当我们细细品读我的母亲,深入探究胡适对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