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对策研究.doc_第1页
哈尔滨市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对策研究.doc_第2页
哈尔滨市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对策研究.doc_第3页
哈尔滨市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对策研究.doc_第4页
哈尔滨市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对策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哈尔滨市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对策研究第24卷第4期2010年12月黑龙江工程学院(自然科学版)JournalofHeilongjiangInstituteofTechnologyVo1.24No.4Dec.,2O10哈尔滨市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对策研究郭丽娟,孙洪庆,李书亭(黑龙江工程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50)摘要:建设生态园林城市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世界各国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对哈尔滨市城市绿化现状分析,指出哈尔滨市在城市绿化方面存在绿地布局不合理,绿化树种单调,植物配置水平不高,城郊防护林建设不足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哈尔滨市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提供借鉴与参考.关键词:哈尔滨;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对策中图分类号:TU98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4679(2010)04001203StudyonconstructionandcountermeasuresofecologicalgardencityinHarbinGUOLi-juan,SUNHongqing,LIShuring(SchoolofCivilandArchitectureEngineering,HeilongjiangInstituteofTechnology,Harbin150050,China)AbstractTheconstructionofecologicalgardencityisanimportantwaytorealizethesustainabledevelopmentofthecityandaninevitablechoicetodevelopmentofcitiesaroundtheworld.ThroughtheanalysisoftheurbangreeningpresentsituationsinHarbin,thispaperpointedouttheexistingproblemsinurbangreening,suchasunreasonablegreenspacelayout,drabgreeningtreespecies,low-levelplantarrangement,lackofsuburbangreenbehs,etc.Inviewoftheaboveproblems,thispaperputforwardtheeorre-spondingcountermeasures,SOastoprovidereferencefortheconstructionofHarbinecologicalgardencity.Keywords:Harbin;ecologicalgardencity;construction;countermeasures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位,优化发展环境,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不断提高城市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近些年,创建生态园林城市成为世界各国城市发展的重要目标,国内外各大城市正在研究与构建_2.哈尔滨市是中国东北最大的中心城市,创建生态园林城市是哈尔滨市保持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1哈尔滨市概况哈尔滨市地处松嫩平原东部,松花江右岸,东经125.42130.10,北纬44.0446.40,冬长夏短,四季分明,全年平均气温为2.5-4.3.年日照时数在2551h,日照率为57.多年平均无霜期为135d,最短为105d,最长为151d.年降水量平均为578mm,年蒸发量平均为1326mm,市区达1500mm以卜收稿日期:201007-02作者简介:郭丽娟(198l),女,讲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园林规划与设计.哈尔滨市是黑龙江省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素有冰城,天鹅项下的明珠,东方莫斯科及东方小巴黎之美称.哈尔滨市现辖8个区,10个县(市),全市总面积53068km2,其中市区面积7086km;总人口974.84万人,其中市区人口464.24万人,是全国省辖市中面积最大的城市.2哈尔滨市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目标2002年,哈尔滨市出台了哈尔滨市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规划提出的建设目标为:将哈尔滨市建成新世纪环境宜人,城在林中,道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景观优美,文化内容丰富的生态园林城市,力争建成国际寒地生态园林城市的典范.规划结构为环状一楔状放射格网组合布局模式.具体可描述为一江,两带,三环,六射,八块的外围结构与三横,三纵,八园的内部结构有机联系形成的布局结构体系.第4期郭丽娟,等:哈尔滨市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对策研究3哈尔滨市城市绿化现状及存在问题近年来,哈尔滨市政府结合老城区改造和新城区开发建设,在城市绿化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2006年,哈尔滨市被评为省级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截至2009年底,哈尔滨市的绿化覆盖率为34,绿地率为30.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8.2m,比2001年分别提高了5.3,6.1个百分点和3.54m.从目前的绿地定额指标看,哈尔滨市已经基本达到了国家园林城市的标准,但尚未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为绿化覆盖率大于45,绿地率大于3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大于12m,哈尔滨市与此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目前,哈尔滨市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存在以下问题.3.1绿地布局不合理,发展不平衡哈尔滨市绿地系统布局不够合理,市区内的绿地主要分布在香坊区,平房区和沿江一带.香坊区的绿化集中在马家沟沿岸的黛秀湖公园,黑龙江省森林植物园,松江森林公园,东北林大林场等区域;平房区集中在平房公园一带和何家沟一带;沿松花江一带的绿化集中在从公路大桥到道外港务局一带.由于建设发展分布不平衡,各区之间呈现绿地分布不均匀的现象,平房区,香坊区绿化和树木较多,道外区和南岗区的绿化较少,城市中心的绿地更少,且市区缺少大块绿地.3.2绿化树种单调,绿化形式单一适宜哈尔滨城市绿化的树种,乔,灌木共有近百种,但应用于城市绿化的品种却不多,现状园林树木品种应用的少而单调.从调查结果看,在道路绿化上表现尤为突出,常用的道路绿化乔灌木不超过2O种,行道树种不超过6种,以银中杨,旱柳和糖槭最为常见.绿化树种的单调也造成生物多样性下降,树木病虫害严重.如2007年,糖槭受光肩星天牛侵害,大量死亡,严重影响了城市景观效果.在绿化形式上,只注重平面图案的视觉效果,而忽视立体绿化,垂直绿化的巨大生态效益.城市广场,街头绿地普遍存在草坪面积比例较大,乔,灌木较少的现象,对植物的自然群落考虑较少,绿地率提高而绿量明显不足.3.3植物配置水平不高.缺乏地方特色植物搭配缺乏层次,季相变化不丰富,缺少秋色叶树种以及冬季观果观干的树种,植物配置艺术性不强,景观效果欠佳,难以形成特色.哈尔滨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底蕴,寒地特色突出,有形成独具特色的绿化环境的基础.但现状绿地建设与城市性质和特色的结合尚不足够.3.4缺少大环境生态网络系统,城郊防护林建设不足哈尔滨的城市绿化主要集中在城市中心,没有形成包括城镇,农村在内的集空间,大气,水体,土地,植物,动物,微生物于一体的大环境生态网络系统.众所周知,城郊防护林是城市不可缺少的生态屏障,对城市的防尘,防沙尘暴和防治水土能起到重要作用.目前,哈尔滨市周边现有防护绿地1876.1hm,相对比较分散,在铁路沿线,哈东,哈西防护绿地特别薄弱,没有大面积的防护绿地,且防护绿地结构不合理,树种单一.4哈尔滨市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对策4.1加强绿化建设.调整城市绿地布局加大对园林绿化的投入,提高城市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加快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步伐.改善城市绿地布局不平衡的现状,一方面是新城区,如群力新区,松北区保证公园绿地,道路绿地的绿化率,避免绿地被其它用地侵占,提高绿化质量;另一方面是老城区和中心城区,绿化应采取见缝插绿的形式,发展屋顶花园.在现状绿地的基础上,根据哈尔滨市的用地发展情况,人口分布特点,依据公园服务半径500m,合理分布公园及广场,以满足居民休闲游憩的需要,重点布局社区公园和街旁绿地,加强居住区绿地和单位附属绿地的建设,完善城区绿化的整体性和层次性.4.2增加绿量.更好发挥生态效益所谓绿量,又称三维绿色生物量,指所有生长中植物茎叶所占据的空间体积,是从生态学的能量转换利用和植物茎叶的生理功能这一基本点出发的,能较准确地反映植物构成的合理性和生态效应水平,是城市绿地生态功能的基础.大片草坪的绿地率很高,但相比乔木,灌木,草坪的生态功能和生态效益都远不如乔灌木.因此,在植物选择上应尽量选用叶面积大,叶片宽厚,光合效率高的植物;在植物配置上以乔木为主,与灌木,地被植物和草坪相结合的复层混交,相对稳定的人工植物群落,有效改善城市生态状况,丰富城市景观,发挥城市绿地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此外,利用藤本植物进行垂直绿化也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哈尔滨市可以应用南蛇藤,五叶地锦,地锦,山葡萄等进行垂直绿化,创造宜人的小气候环境,降低建筑物夏季降温和冬季保温的能耗,促进城市生态平衡.?14?黑龙江工程学院(自然科学版)第24卷4.3丰富绿化树种,保护生物多样性植物生长需要有一定的生长环境与周期,确定适合本地的树种,才能保证绿化成活率,节约维护成本,同时对景观造型也是基础保证.开发利用乡土树种,结合科研机构,植物园,苗圃建立育苗基地,提高树木和花卉的成活率.同时应积极引入一些适应本地气候条件的外来树种.近年来,哈市已成功研发和引种驯化了很多新优树种,如:沈阳桧,丹东桧,梓树,红花锦等,其中沈阳桧树形螺旋向上,酷似龙柏,抗寒性强,是北方地区优良的常绿乔木树种.考虑到北方冬季漫长,应增加常绿树的应用.哈尔滨可应用的常绿树有臭松,沙松,红皮云杉,青扦云杉,黑皮油松,红松,樟子松,桧柏,杜松,爬地柏等.城市生物多样性是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保障,是促进城市绿地自然化的基础,也是提高绿地系统生态功能的前提,是促进城市结构生态化和功能生态化的一个立足点.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要尽量保护城市自然遗留地和自然植被,建立自然保护地,维护自然演进过程;修建绿色廊道和暂息地,减少城市内生物生存,迁移和分布的阻力,给物种提供更多的栖息地和更便利的环境空间l_5.4.4重视植物造景,体现城市风格遵循生态学原理,根据美学要求进行植物造景.不仅要讲求园林植物的现时景观,更要重视园林植物的季相变化及生长的景观效果,从而达到步移景异,时移景异,创造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优美景观.具体的园林植物造景手法有:近远期结合,快慢搭配.近期以速生树为主,便于较快形成城市景观,再搭配一部分慢生树,景观树,使远期绿化效果更加丰富.应用美学原理进行绿地构图.巧妙利用植物的形状,体态,线条,色彩,质地等进行艺术构图,创造不带人工痕迹的自然景观,给人以美的享受.突出季相变化,营造四时景观.火力栽植春花植物,夏花植物,秋季观花植物,秋季观果植物,冬季观干植物,形成春花,夏荫,秋色,冬阳的景观特色.丰富景观层次.以乔木为主,在树问或树下配植花灌木,地被植物,在墙体,建筑立面上配植攀缘藤本植物,形成高低错落,层次分明,立体感强的景观效果.城市的文化定位,风格是园林绿化风格的生命源泉.在规划园林绿地时,要突出市树一榆树,市花一丁香花的城市特色,打造以柳树,杨树,复叶槭,红皮云杉为主的基调树种,选择应用一般树种,边缘树种和新优树种,稳定树木结构,体现城市风格.此外,哈尔滨市的冰雪文化是寒地特色,白雪皑皑下的树木,更显美丽神秘.多选用树形优美,树皮斑驳,树干多彩,果实宿存的植物能够使城市景观更加迷人,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形成地域特色.4.5空间整合,形成绿化网络完善的绿化网络可以对城市绿地的现状进行空间整合,使城市绿地发挥最大的生态功效.从景观生态学角度看,大型的植被斑块具有多种重要的生态功能,而小型的植被斑块可以作为生物迁徙的歇脚地,有利于提高景观的异质性6.小型植被斑块应与大型植被斑块有机结合,并通过绿色廊道连接.而道路是城市廊道的主要形式,在道路建设中,应合理安排道路绿化用地,保证道路绿地率.在新区建设或旧区改造时,有条件的应在道路两侧规划出一定宽度的带状绿色廊道,扩大绿地斑块的连接度,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的基底一廊道一斑块理论,建设城市生态绿地网络系统.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大力推进防护林建设工程,改变原有的防护林带结构,丰富原有林带的单一树种结构,促进林带从单一功能向综合功能的城市绿化转化.重点建设三北防护林,道里区长岭湖防护林,道外区天恒山防护林,呼兰区腰堡片林,阿城区金都防护林等,打造城区天然绿色屏障.5结束话作为新世纪的魅力城市,哈尔滨市应借助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机遇,依托寒地特色和冰雪文化的优势,努力改善生态环境,加大城市绿化力度,促进生态平衡良性发展,逐步把哈尔滨市建设成为生态环境良好,整洁,优美,文明的生态园林城市.参考文献E13侯碧清,张正佳,易士林.城市绿地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