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3G手机平台发展图书馆个化信息服务0911.doc_第1页
利用3G手机平台发展图书馆个化信息服务0911.doc_第2页
利用3G手机平台发展图书馆个化信息服务0911.doc_第3页
利用3G手机平台发展图书馆个化信息服务0911.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利用3G手机平台发展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王 丹(东北农业大学图书馆 哈尔滨 150030)摘要:本文在分析高校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现状的基础上,引入3G技术,介绍了图书馆利用3G发展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技术模式,并提出了在3G平台上可发展的信息服务的新形式,以加快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更快更好的发展。关键词:图书馆 3G技术 个性化服务 Development of library personalization information service based on 3G mobile phone network Wang Dan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library Harbin 150030 )Abstract: The paper analyses the actual state of library personalization information service ,then introduces 3G technology. It points out the feasible technique model of information service in libraries based on 3G and provide several new kinds of personalization information service to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library.Key word : library , 3G technology , personalization information service 个性化服务(personalized service)是服务主体针对特定用户的信息订制请求,及时、准确发送所需信息的一种服务方式,这种服务可以是一次性的,也可以是持续性的。国内各高校图书馆基于传统图书馆服务的基础上,正在积极摸索个性服务的新途径,以加快数字图书馆的进程。1. 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发展现状我国个性化服务最早开始于商业领域。当各个商业网站推出自己的个性化服务后,图书馆界也着手个性化信息服务的研究。国内高校图书馆正式引入“个性化服务”这一概念是在上世纪90年代末。之后的几年间,个性化信息服务开始在各个图书馆相继得到快速发展,主要表现在个人信息查询、预约服务、到期提醒、资料获取等几个方面,用户可以通过终端机登录后直接进行个性化设置和信息的接收,这种方式简单,易操作,读者只要拥有一台可以接入Internet的计算机终端就可以实现对图书馆的利用,这是目前各大高校馆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的最主要方式。2. 手机图书馆的兴起及发展利用终端机实现的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初见规模后,随着手机用户的大范围普及,2003年末,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首先推出“手机图书馆”服务,随后北京工业大学图书馆、浙江大学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单位陆续实现了利用手机网络与用户的信息对接,于是,手机图书馆个性化服务体系逐渐兴起,国内各大高校馆及省立公共图书馆纷纷开始手机图书馆个性服务的推行。目前,提供手机图书馆服务的少数高校馆还仍然是利用第二代移动通讯网络,借助手机短信与用户进行交流,交流的信息也仅局限于文字和简单图片,仍属于“非即时无声”交流,这种模式虽然突破了空间的局限,但确比较浪费时间,没有视频和音频的介入,图书馆与用户之间的联系显得相当“枯燥”。3. 3G技术在图书馆个性服务中的运用3.1 3G的含义3G是英文3rd Generation的缩写,指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是将无线通信与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3G能够提供更大的系统容量和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以支持无线因特网接入和无线多媒体业务,使个人终端能够在全球范围内的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与任何人用任意方式实现信息的移动通信与传输,除了传统电子邮件、短信息服务之外,还能提供音乐、图像、视频流等多媒体资源及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网上办公、移动影剧院等多种增值信息服务。3.2 3G信息服务的模式 做为3G技术的二次开发者,图书馆在3G平台上的个性服务技术路线可如图一所示。图书馆首先需从网络内容供应商(ICP)处购买一个端口,然后将用于交互的各类数据资源整合,创建工作模块;之后建设基于WAP的数据信息发布与管理中心平台;最后将工作模块与管理中心平台相连接,通过固定的接口,在Internet上把中心平台的数据传送到ICP的WAP网关服务器,最终实现这些数据和用户手机之间的交换。图书馆数据库,音频与视频电子资源中心管理平台远程服务器WAP服务器Internet运 营 商校外计算机终端3G无线终端图一:图书馆信息服务在3G平台上的实现3.3 3G平台将实现的服务3G技术使得图书馆服务个性化、创新性更为突出,为图书馆服务带来了新思路。3.3.1 上网服务。用户可以在手机上收发邮件、搜索、聊天、下载图铃等网上活动;可以浏览图书馆主页,以及通过登录图书馆手机专用网站,方便快捷地实现个人用户信息管理,图书的续借、预约及一些个性化定制服务,如检索工具定制、数据库定制、电子出版物定制、用户界面定制等,使读者将图书馆信息随身携带。3.3.2 移动阅读服务。随着移动增值业务的不断发展和移动终端功能的不断提升,手机已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和互联网之后的“第五媒体”。用户可使用手机下载图书馆中的海量电子图书和多媒体资源,或者图书馆根据用户兴趣与个性定制主动推送文本、音频或视频资源,使用户在手机终端上完成电子书刊阅读和视频点播欣赏,享受比传统的纯文字资源更加多彩、有趣儿的数字资源,进一步体现图书馆主动为读者服务的价值。3.3.3 移动博客和论坛服务。近年来,以Blog(博客)、SNS(社区网络服务)、RSS(内容自动分发与订阅)等为代表的Web2.0应用日益流行,图书馆应用3G手段进一步深化Web2.0服务,为图书馆员与广大手机用户提供了交互的个性化交流平台。手机用户可以通过手机上传博文、发表评论、。开展RSS订阅服务,并可与其他读者进行思想交流、信息共享等活动,使得信息获取、传递、浏览和反馈的方式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3.3.4 视频参考咨询服务。视频通话是3G技术可实现的基本业务之一。利用3G手机的视频通话功能,为馆员和读者创造了一个实时的“面对面”环境,它使学科馆员与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读者实现了真正的交流。通过画面和声音的双重表达,突破了语言表达的障碍,使馆员很容易了解并领会读者的需求,实现了馆员实际操作的可见性,为读者解答疑难变得更清晰更快捷,真正实现信息的即时传递。3.3.5 移动定位服务移动定位服务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导航服务、公众交通服务和安全服务等。图书馆利用3G先进的移动定位技术,可以根据移动用户所处的地理位置,提供临近图书馆信息,方便此类用户进行相关信息的查询,如馆藏资源查询、馆购数据库情况查询、该馆信息服务类型查询以及生活信息咨询等。另外,运用3G安全定位服务,当图书馆发生火灾、断电等突发状况时,用户可以利用终端设备发出的指令,安全有序地躲避危险。 总之,3G技术为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提供了新的发展模式,图书馆应紧跟发展形势,利用3G技术为读者搭建更高质、更人性化的服务平台,真正实现“大图书馆”概念。参考文献1 徐忻、娄路.基于3G的手机图书馆服务系统构建研究.J图书与情报,2009(3):50-542 朱月梅、朱玉.3G时代的移动图书馆信息服务初探.J图书馆学刊,2009(8):47-493 峁意宏,吴政,黄水清.手机图书馆的兴起与发展.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8(1):3-64 龙朝阳,王灵.基于3G的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初探.J图书馆论坛, 2008(3):8-115 阴江烽.3G业务在图书馆的扩展应用分析及其关键技术.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4):97-996 任静.基于3G技术的泛在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研究.J公共图书馆,2009(2):44-487 黄炜宇.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浅谈.J现代情报,2007(10):81-838 黄继征.3G技术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探讨.J情报探索,2009(4):90-929 王爱娟.论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的个性化及发展趋势.J 现代情报,2007(12):141-14210 汪琴.国内外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研究及展望.J数字图书馆论坛,2006(3):43-47作者简介:王丹,女,1977年生,汉族,在读博士,馆员,现就职于东北农业大学图书馆,主要从事信息服务和文检课教学的研究。联系电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