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毕桢莹:《盲孩子》设计+实录+反思+附录.doc_第1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毕桢莹:《盲孩子》设计+实录+反思+附录.doc_第2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毕桢莹:《盲孩子》设计+实录+反思+附录.doc_第3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毕桢莹:《盲孩子》设计+实录+反思+附录.doc_第4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毕桢莹:《盲孩子》设计+实录+反思+附录.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童话教学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教学设计1教学实录4教学反思13附录一:学情调查问卷15附录二:学情调查结果16附录三:拓展阅读20附录四:童话原文30附录五:幻灯片讲义34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教学设计广州市花都区实验中学 毕桢莹一、教材分析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童话。该单元的课文都是想象极为丰富的作品,除了童话,还有小说、神话、寓言。单元提示要求学生“激活自己的想象力,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深入理解课文”。可见,初中童话阅读的层次应当在小学的基础上有所提升,不能止于读懂故事情节,而应深入分析童话中各种艺术形象的象征意义,并能联系实际生活探究童话的主题,从而提高从童话中读出作者之蕴情蓄意的能力。单元提示还要求“学习快速阅读,力争每分钟不少于500字”。故此,在速读课文、复述故事的同时,还应顺势归纳速读长文的方法,提高阅读速度。二、学情分析初中学生对童话这种儿童文学并不陌生,大多在儿时就听过、读过不少童话故事。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的成熟,初中学生也不止满足于浅层次地把握童话故事的情节。从学情调查问卷来看,不少学生提出“影子象征什么”的问题,可见初中学生已开始对童话中艺术形象的象征意义以及童话的主题进行思考。全班55人,提出59个问题,以下是相关统计数据:问题类型人数比例1.字词的读音2个3.39%2.词句的理解5个8.47%3.故事的情节0个04.童话的主题9个15.25%5.表达的技巧3个5.08%6.内容的理解40个67.80%7.结构的安排0个08.其它的问题0个09.完全没问题0个0三、教学目标基于童话的文体特点,根据上述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本设计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如下:1.快速阅读,复述故事,归纳长文速读法。2.紧扣文本,分析盲孩子、影子、萤火虫、风雨等艺术形象,说出其象征意义。(学习重点)3.构建童话的幻想世界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多角度评析童话的主题。四、教学步骤及设计意图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课前准备编印、分发与回收学情调查问卷。提出一个最希望老师帮助解决的疑问。设计意图:课前可了解学情,看学生自学后“已经到哪里”和“无法到哪里”,从而有针对性地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课后可检测教学效果,看学生能否通过课堂学习解决自学时的疑问。二明确目标投影学习目标。齐读、明确学习目标。设计意图:三个目标中,前面一个分句提供方法,指明“怎么走”;后面一两个分句表明目标,指明“到哪去”。三复述故事1.投影活动要求复述盲孩子的复明之路:盲孩子的际遇;盲孩子的心路历程。提问学生,或与全班学生一起复述。2.归纳、投影长文速读法:抓取关键词语,带动整体阅读,尽量扩大一次性进入视野的文字数量。1.一名学生复述故事,其他学生聆听、补充,或全班学生和老师一起复述。2.齐读,做笔记。设计意图:快速阅读、复述故事,是最为基础的阅读能力,把握童话“写什么”,是下一环节分析“为什么写”的基础。另,顺势归纳“长文速读法”,旨在为学生提高阅读速度提供了可循之径。四分析形象(重点)1.过渡,投影童话的概念及特点虚构的艺术形象及其象征隐喻之美。2.投影活动要求紧扣文本,分析盲孩子、影子、萤火虫、风雨等艺术形象,多角度探究其象征意义。3.与生对话,分析盲孩子的形象。4.与生对话,分析影子的象征意义。5.与生对话,分析萤火虫的象征意义。6.与生对话,分析风雨的象征意义。7.小结。1.朗读。2.阅读,思考。3.朗读相关文段,与师对话,分析盲孩子的形象,旁批对文本的理解。4.朗读相关文段,与师对话,分析影子的象征意义,旁批对文本的理解。5.朗读相关文段,与师对话,分析萤火虫的象征意义,旁批对文本的理解。6.朗读相关文段,与师对话,分析风雨的象征意义,旁批对文本的理解。7.聆听。设计意图:这是本课的重点环节,以一个主问题引导学生紧扣文本来分析童话中各种艺术形象的象征意义,领会作者“为什么写”,为下一环节评析“有何意义”蓄势,同时提高学生细读文本、读出作者蕴情蓄意的能力。五探析主题1.投影活动要求联系现实生活,从不同角度评析童话的主题,说说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2.提问几名学生,与生对话,简要板书。3.小结。1.阅读,准备回答。2.与师对话,其他学生聆听,做笔记。3.聆听。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上一环节的延伸,旨在引导学生在立足文本的基础上,透视虚构的童话故事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多角度探究主题、个性化评价作品的能力。六学以致用投影课后作业1.阅读毕淑敏常读常新的人鱼公主。仿照此文,以“常读常新的_”为标题,写一篇童话故事的读后感。2.阅读安徒生影子,探究这篇童话的主题。尝试发挥想象,写一篇关于影子的童话。完成作业。设计意图:巩固本课所学,加深对童话这种文体的认识,并运用本课所学的多角度探究童话主题的方法,尝试解读其它童话。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教学实录广州市花都区实验中学 毕桢莹一、明确目标师:同学们小时候听过也看过不少童话故事吧?现在还看吗?生:(纷纷)不看。师:为什么现在就不看呢?生:(七嘴八舌)太幼稚了!师:其实啊,童话不只是写给小孩子看的,还是写给“大孩子”的。今天,我们已经不再是小学生,我们要用初中生的思维来读童话,读出童话的深度,读出童话映射的社会现实以及蕴含的人生哲理。所以,今天我们要带着这三个目标来学习盲孩子和他的影子,请同学们齐读目标【投影】学习目标1.快速阅读,复述故事,归纳长文速读法;2.紧扣文本,分析盲孩子、影子、萤火虫、风雨等艺术形象,说出其象征意义;3.构建童话的幻想世界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多角度评析童话的主题。生齐读。二、复述故事师:我们先来达成第一个目标请同学们来复述盲孩子的复明之路,要抓住盲孩子的际遇就是他遇上了什么人、事、物,还有盲孩子的心路历程就是他的心情变化。【投影】复述盲孩子的复明之路:1.盲孩子的际遇;2.盲孩子的心路历程。师:谁先来?谁能率先打破沉默?没有同学举手吗?那我们一起来!师生:盲孩子本来是一个“寂寞”的孩子,因为他“生活在黑夜里”后来他遇上了影子,并和影子交上了朋友,“似乎感受到了光明,看到了色彩。他很快乐”有一天夜里,他遇到了萤火虫,“他第一次看见一个淡淡的光点”,“他从来没这样快乐过”接下来,盲孩子遭遇风雨,影子不见了,在一群萤火虫的帮助下,“影子又回来了”,盲孩子“看见了周围的一切”,最后影子也变成了一个孩子。师:这篇文章很长,我看到同学们因此有点胆怯,不敢举手来复述故事,是不是害怕自己复述得不完整啊?生:是!师:那毕老师教同学们一个小方法,以后同学们阅读这样的长文,可以抓住一些关键词语,带动整体阅读。请同学们齐读“长文速读法”【投影】长文速读法:抓取关键词语,带动整体阅读,尽量扩大一次性进入视野的文字数量。生齐读。师:这里所说的“关键词语”,就是刚才老师要求大家复述的“际遇”和“心路历程”。我们阅读时将关键词语圈划起来,带动整体阅读,我们也能做到“一目十行”。而且,把这些词语整合起来,就是这个故事的主要情节了。请同学们把这个方法记在书上。生做笔记。三、分析形象师: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吗?生:不是!师:确实,童话都是虚构的。现在,让我们进一步明晰童话的概念和特征。请同学们齐读【投影】文体特点“童话”在辞海中的基本解释是:“儿童文学的一种,经过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生活,增进儿童性格的成长”。童话的幻想世界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但透过表象看本质,我们会发现,在这些奇异的世界中处处闪耀着现实社会的折光,渗透着现实生活的哲理。因此,童话的象征隐喻之美是其鲜明的特征。生齐读。师:刚才,我们在复述故事时提到盲孩子遇到的影子、萤火虫和风雨,都是童话塑造的艺术形象。当我们还是小孩子的时候,这些艺术形象在我们眼中只是一些角色而已,但当我们长大之后,我们是否该深入思考这些艺术形象到底象征什么?作者想通过这篇童话告诉人们什么道理呢?接下来,我们一起紧扣文本,分析这篇童话中的艺术形象,多角度探究它们的象征意义,感受童话的“象征隐喻之美”。【投影】分析形象紧扣文本,分析盲孩子、影子、萤火虫、风雨等艺术形象,多角度探究其象征意义。师:首先,我们来看这篇童话的主角盲孩子,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请读课文,告诉我。【投影】分析形象盲孩子生1:第167页的13自然段,我通过“盲孩子又问”的“又”,看出盲孩子是一个好奇的孩子。师:盲孩子对出现在他耳边的影子充满好奇。请同学们做旁批。生2:从第5段可以看出,盲孩子很乐观“他还喜欢听鸟儿黎明时的叫声,春风从耳边吹过的声音,连蜜蜂扇动翅膀的声音他也很喜欢。”师:盲孩子很乐观,对生活充满了热爱。(板书:热爱生活)生3:第4自然段“他无法亲近别的小伙伴,只能静静地坐在一旁,听他们说笑嬉戏。”我从中看出盲孩子很孤独,没人跟他玩,很可怜。师:盲孩子渴望朋友,却又“无法亲近”,盲孩子心中有点生3:自卑。师:是的,盲孩子心中难免有点自卑和怯懦。生4:第27段“每当听到人们这样夸赞他的影子,他总是告诉人们:它不只是我的影子,它还是我的朋友。”从“总是”看出他很珍惜影子这个朋友。师:好,请大家跟着批注“珍惜朋友”。生5:第169页的38段“盲孩子仰起头来望着夜空,他什么也看不见,茫然地摇摇头。”我从“仰起头来望着夜空”看出他是一个很渴望光明的盲孩子。师:这里我们要联系前文来看盲孩子“仰起头来”到底是想“望”到什么了。生5:影子告诉他有萤火虫,所以他想“望”到萤火虫。师:很好!萤火虫是“闪着光的小虫子”,从中可以看出盲孩子对光明的渴望和追求。(板书:渴望光明)生6:第7自然段“他常常自言自语:谁跟我玩儿呢?”我从“自言自语”看出他是很惆怅的。师:盲孩子惆怅是因为他处于一个困境之中,不仅“生活在黑夜里”,而且没有朋友跟他玩。(板书:身处困境)师:综合同学们的解读,盲孩子虽然身处困境,但他热爱生活,渴望光明并执着追求。盲孩子这个艺术形象,像我们现实生活当中的哪些人啊?生7:盲孩子像我们现实社会中地位比较低下那些人,他们心里想成功,但是没有那个能力,所以只能盼望着,期望着生8:像那些地位低下但向往成功并努力向成功迈进的人。师:是的,不错。那同学们有没有在盲孩子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大家有没有身处困境的经历?譬如,有些时候我们很想突破某一科的学习,为此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却毫无进展的时候,有没有一种“生活在黑夜里”的感觉?如果你身边还没有知心的朋友听你倾诉,你是否也会感到寂寞呢?想想这个问题,看能否感同身受,产生共鸣。接下来,我们看看另一个艺术形象影子。【投影】分析形象影子师:影子有什么特点呢?影子象征什么呢?生9:看128页的23自然段“光明是我的母亲”,可以看出他是可以带给盲孩子光明的人。师:所以影子可以帮助盲孩子生9:帮助他恢复视力。师:同学首先说影子是帮助别人的人,是盲孩子的“重要他人”。(板书:施爱助人)还有同学有不同的理解吗?影子可能还象征什么呢?生10:第10段“我是你的影子。那声音很好听,也很和气。”我从“和气”一词看出影子对盲孩子的关爱。师:关爱盲孩子,还是影子“施爱助人”的特点。还有吗?生沉默。师:请同学们发散思维,想想:作者为什么要塑造影子这个艺术形象呢?要写帮助盲孩子的人,可以写小伙伴们啊,还可以是导盲犬之类的小宠物啊,为什么就偏偏要塑造影子这个形象而不是别的呢?生11:也是第10自然段“我是你的影子。”强调“你的影子”,我觉得影子可能是隐喻盲孩子心中的另一个自己。师:你为什么会这样认为?生11:因为影子带给盲孩子光明,而盲孩子是渴望光明的。师:很好!你的思考非常有价值。老师还帮你在文中找到了一些“证据”。请同学们齐读第12段。生齐读:影子向他解释着:“我永远跟你在一起,你走到哪里,我就跟到哪里。”师:同学们琢磨一下这个“永远”别人的帮助是暂时性的,能帮一时不能帮一世。真正能够帮助自己到永远的,就只有自己。所以,影子也可以象征盲孩子心中的另一个自己,象征盲孩子的自我拯救。(板书:自我拯救)我们看到文章中还有很多这样的“证据”:譬如14段“我长得和你一样”;还有15段“我像黑夜一样黑。我还有一双黑眼睛”。这正如顾城的诗,“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生:(纷纷)“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师:所以,关于影子的象征意义,我们可以有不同的理解。既可以理解成他人的施爱帮助,也可以理解成盲孩子的自我拯救。到了最后,影子还变成了一个孩子,你们又怎么理解呢?生沉默。师: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影子可能变成人吗?生:不可能。师:那作者虚构这样一个情节,有何用意呢?生12:本来影子是要有光明才能存在的,最后他直接变成人,不论黑暗还是光明,任何时候他都能出现,这象征着我们在生活中要趋向光明,为了自己的目标去努力,不怕困难的阻挡,最后才能成功。师:你的联想很丰富,可惜有点脱离了文本。请你回归文本思考:在这篇童话里,影子最后能变成孩子,是因为他做了什么事?生12:是因为他帮助了盲孩子。师:所以你是从影子“施爱助人”这个角度来说,他帮助了别人,自己也生12:他帮助了别人,也等于帮助了自己,自己也得到了很多。师:有句话叫“赠人玫瑰”生:(齐)“手留余香!”师:是的,帮助别人也可以提升自己。(板书:提升自己)这是从“施爱助人”这个角度来理解影子最后变成人的。那能不能从影子是盲孩子“自我拯救”这个角度来理解呢?生沉默。师:刚才同学说,影子是盲孩子心中的另一个自己。那盲孩子得见光明之后,也好像是唤醒了心底里沉睡的自己,让这个自己也获得了新的生命。同学们有没有相似的经历?对于一些事情,自己也很挣扎,就好像心中有两个自己在对话。譬如,我曾在同学们的作文中看到,考试的时候有作弊的机会,第一反应是 “就看一眼吧!”但这时候心中的另一个自己却说“不能啊!”最终,那个光明而正直的自己战胜了起了歪念头的自己。正如盲孩子心中那个向往光明、追逐光明的自己,终于战胜了怯懦、自卑的自己,由此获得了新生。(板书:获得新生)师:接下去,我们看另一个艺术形象萤火虫。一起看看它在哪个段落开始出现。【投影】分析形象萤火虫生:(翻书寻找)第32段。师:好,一起来朗读这一段。生齐读32段。师:萤火虫有什么特点?请圈划起来。生:(七嘴八舌)“飘飘忽忽”,“闪着幽幽的光”,“缓缓”师:好,我们再来看看影子是如何描述萤火虫的。请再来读37段。生齐读37段。师:萤火虫还有什么特点呢?生:“很美丽”,“闪着光”师:那你们觉得萤火虫应该象征什么呢?生13:萤火虫象征着光明。师:这种光明是怎样的?是强光吗?生13:不是的,很小。就像你深夜点了一根蜡烛那样光亮。师:那原文是怎么说的?生13:“幽幽的”。师:这样的光很微弱,若有若无,又确实存在。这在盲孩子看来,是什么的光芒?生13:眼睛有机会复明的希望之光。师:所以,萤火虫是象征着希望之光。请同学们批注在“萤火虫”旁边。那盲孩子又是怎样对待这种若有若无的,微弱的“希望之光”呢?请同学们齐读第42至45段。生齐读。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动词“伸出”、“接过”生:(七嘴八舌)“情不自禁地挨近”、“仔仔细细地看着”、“不停地眨巴着眼睛”师:这是盲孩子在追求光明,不断地接近光明啊!而当他第一次看见光点的时候,他是什么感觉啊?请同学们齐读第46至48段。生齐读。师:这是前所未有的希望之光,尽管非常微弱,却给盲孩子带来了巨大的快乐。这是盲孩子一直渴望光明、追求光明的结果啊!于是,盲孩子“永久的黑夜消失了”。但他追求光明之路却不是一帆风顺,接下来,他遇到了生:(齐)风雨。【投影】分析形象风雨师:那风雨又象征着什么啊?生:(齐)挫折。师:是的,我们平时说到挫折和困难,也常用“人生中的风雨”来比喻。由此可见,童话中的艺术形象,往往有它的象征意义,所以才说“童话的象征隐喻之美是其鲜明的特征”。我们多角度来解读的话,对这些艺术形象的象征意义还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四、评析主题师:盲孩子身处困境,本来是很不幸的,但他热爱生活,渴望光明,又得到了朋友的关爱和帮助,最后彻底复明。那这个童话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接下来,请同学们联系现实生活,从不同角度评析童话的主题,说说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现在,同学们有两分钟时间,先在四人小组之间交流。【投影】评析主题:联系现实生活,从不同角度评析童话的主题,说说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生讨论、交流。师:时间差不多了,谁来说说看?生14:我是从“影子”的角度如果用爱去帮助别人,自己也会快乐幸福。生15:在艰苦的逆境中学会接受别人的帮助,但最后还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战胜困难,走向光明。师: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一句话“自助者,人助之”,或者“上帝只拯救自救的人”。生16:从“盲孩子”的角度没有人的路是一帆风顺的,但经历挫折总会看见彩虹。生17:也是从“盲孩子”的角度哪怕身体上有些残疾,也要乐观积极。师:哦,身残志坚!生18:从“影子”的角度别人有困难的时候,我们要帮助别人,给别人带来幸福,自己也得到幸福。生19:从“盲孩子”的角度要勇敢并坚持不懈地追求光明,虽然努力不一定获得成功,但不努力真的不会成功。生20:从“影子”的角度来看师:对“影子”的解读也有两种,是哪方面?生20:“自我拯救”这方面。我们在困难中要学会自我拯救,要以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困难并战胜它。师:其实我们心中都有一个光明的自己,我们要让这个光明的自己走出来,战胜懦弱的自己。五、学以致用师:今天,我们以“大孩子”的思维来解读童话,我们发现,从不同的角度来看,我们能获得不同的启发。今天,老师给大家留下这样的作业【投影】学以致用一、阅读毕淑敏常读常新的人鱼公主。仿照此文,以“常读常新的_”为标题,写一篇童话故事的读后感。二、阅读安徒生影子,探究这篇童话的主题。尝试发挥想象,写一篇关于影子的童话。师:拓展阅读资料已发到同学们手上,必做的作业是“读”读两篇文章,选做的作业是“写”可以任选一题来写,也可以两题都写,还可以都不写。这节课我们上到这儿,下课!生:谢谢老师!老师再见!老师您辛苦了!师:同学们再见!板书设计:盲孩子和他的影子身处逆境热爱生活渴望光明得到关爱自我拯救施爱助人获得新生提升自己深度解读,多维探究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教学反思广州市花都区实验中学 毕桢莹初中生读童话,目光不再只停留在童话角色的表面,他们开始关注这些艺术形象背后蕴藏的深意。针对初中生的思维特点,同时基于童话“象征隐喻之美”的文体特征,我为盲孩子和他的影子这一课确定了三个教学目标,并设计了“复述故事分析形象评析主题”三个学的活动来实现目标。本课教学的重头戏,落在“分析形象”这一活动。而对“影子”这一形象的解读,更是重中之重。记得我最初裸读这篇童话的时候,最不能理解的就是“影子”这一形象。影子是盲孩子的好朋友,他默默地陪伴着盲孩子,帮助着盲孩子,是盲孩子的“重要他人”。由此,不难看出“影子”象征着“施爱助人者”。加上,课文前面的一段助读是这样写的“爱的清泉汨汨流淌在其中,最终汇成欢快的强音”;课文后面的“研讨与练习”第一题,就童话主题提出的两种说法,都是“施爱说”;就连作者自己也说,本文的写作初衷,是出于对盲人的同情和关爱。但文中的一些语句又让我并不满足于这样的解读。看吧,影子是这样自我介绍的“我是你的影子。” “我永远跟你在一起,你走到哪里,我就跟到哪里。”“我长得和你一样。”“我像黑夜一样黑。我还有一双黑眼睛。”“我从阳光里来,也从月光里来,还从灯光里来”“是的。光明是我的母亲。是她让我来到你身边陪伴着你的。”这样的影子,哪像一个“他者”啊?这更像是“本我”啊!而且,作者在感情意境语言谈盲孩子和他的影子的写作中也提到:他坐在那儿一动不动,身边拖着长长的影子。只有影子陪伴着他。这情这景让我想起自己的一首诗:读自己的影子:“小时候,不识字,/总喜欢坐在那里,/读自己的影子,/像读一本童话故事。/总是读一头黑熊,/或是几只很黑的小兔子,/坐卧在我的脚下,/和我有说不完的话。/直到太阳落山,/影子消失,/只剩下孤零零的自己。/我知道,明天/影子还会来,/还会有新的故事”我重温童年的体验和幻想,把过去和现实的两种感受加以融合。就这样,我觉得一篇童话的构思逐渐清晰起来了。作者“童年的体验和幻想”,不正是自己与自己的对话吗?那么,这篇童话中的“影子”,是否也可以理解成盲孩子内心深处的自己呢?盲孩子和影子的对话,是否也可以理解成盲孩子在极其寂寞时的自我对话呢?影子对盲孩子的帮助,是否也可以理解成盲孩子的自我拯救呢?于是,当学生在课堂上说出“影子”象征“施爱助人者”之后,我并没有就此打住,仍继续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作者要选取“影子”这一形象?鼓励学生深度解读童话,多角度探究童话的主题,感受童话的“象征隐喻之美”。而课堂难免有遗憾。这节课是基于童话这一类文体的共性设计的,却没有兼顾盲孩子和他的影子这篇童话的个性。作者说,“我是带着写诗的激情,带着写诗的语感,来创作这篇抒情童话的”,可是这节课却因为缺少语言的品味而显得理性有余而缺乏诗意。若让我再上此课,我定将于分析形象的同时,通过反复诵读来品味这篇童话优美、简洁、凝练、含蓄、节奏感强的诗般语言,在诗意的课堂中体会童话的诗意。附录一:盲孩子和他的影子学情调查问卷亲爱的_同学:请你自主阅读七年级上册29课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提出一个最希望老师帮助解决的疑问。课前,请你把自己最想弄明白的一个问题写在第一个方框里,交给语文老师。你可以自主提问,亦可从以下几方面提问:1、文中“_”这个(些)字词怎么读?2、文中“_”这个(些)字词/句子是什么意思?3、这篇童话写了一个什么故事?4、这篇童话想表达什么思想?跟现实社会有什么联系?5、作者为什么要用“_”这个(些)字词/句子去表达思想感情?6、作者为什么要写“_”这个(些)内容?或者为什么要这样写?7、作者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为什么这样安排结构?课前的疑问:课后,如果你已经解决了疑问,请把自己对问题的理解记录在下面的方框里,再次交给语文老师。如果你还不明白,请写“尚未理解”。课后的理解:谢谢你的参与!附录二:盲孩子和他的影子学情调查结果我上课的班级共55人,提出问题59个,分类如下:姓名课前提问课后理解1.关于字词读音的问题2个常泳淇文中“蔷薇”这个词语怎么读?qing wi赖文杰“潺”字怎么读?chn 2.关于词句理解的问题(写的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样写)5个刘志锋童话的第79段,“他看见了周围的一切”,这是什么意思,盲孩子不是看不见的吗?原来是盲孩子的影子帮他恢复视力,让他看得见,而且这是在童话里,一切皆有可能。龚嘉乐为什么说是“光明的孩子”?因为它代表希望。石昭儒“我们都是光明的孩子”什么意思?尚未理解。邱子境作者为什么要写“他俩说:我们都是光明的孩子”?尚未理解。马琳超为什么18段有拟声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尚未理解。3.关于故事情节的问题没有4.关于童话主题的问题9个林长青这篇童话所表达的思想是什么?表现我们应不怕挫折,勇敢追求光明。常泳淇这篇文章表达了什么情感,揭示了一个什么道理?帮助他人自己也会幸福快乐。熊颖晴这篇文章告诉了我们什么?(从影子的角度)帮助他人自己也能获得快乐。黄质堃作者的文章表达了什么?虽然人生会有挫折。但一定要坚强,就能成功。徐泳菲这篇童话表现了盲孩子对什么的渴望?表现了盲孩子对光明的渴望。李延涛这篇童话想表达什么思想?与现实社会有何联系?尚未理解。刘英武作者想借这篇童话告诉我们什么?尚未理解。苏瑾这篇童话想表达什么思想?跟现实社会有什么联系?尚未理解。王诗琪如何理解“我们都是光明的孩子”这句话?尚未理解。5.关于表达技巧的问题3个谢可文中第五段连用两个“喜欢”有什么作用?可以看出盲孩子是一个热爱生活、渴望光明的人。盲孩子尽管看不到,却能凭借听觉用心感受自然,他并没有因失明而痛苦厌世。康莎莎盲孩子见到光明后,文章连用了几个“看见了”的句子,有什么作用?尚未理解。叶卓杭为什么要穿插这么多环境描写?尚未理解。6.关于内容理解与选材的问题(写的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这样写,关乎选材)40个许韵晴影子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可以代表施爱助人的人或是盲孩子内心另一个自己即自我拯救。卢可颖文中的影子是怎样的人?是个乐于帮助他人,自我拯救的人。郭俊廷影子代表哪一人物?影子代表自我拯救的人。李铭峰影子这个形象代表的是哪一类型的人?影子代表的可以是施爱助人的人或自我拯救的人。许妍影子代表什么?乐于助人,盲孩子自我拯救。邱玥影子象征什么?自我的拯救和他人的帮助。杜文俊影子这个形象代表的是哪一类型的人?影子代表的可以是施爱助人的人或者是自我拯救的人。蔡舒琳影子代表了什么?影子是乐于帮助的人,盲孩子是自拯的人。毕志彬影子代表了什么?乐于帮助的人,自我拯救的人。江欣宜影子这个形象代表的是哪一类型的人?影子代表的可以是施爱助人的人或者是自我拯救的人。龙俊涛影子最后为什么成为了男孩?因为帮助别人就是拯救自己。徐湘仪是什么改变了盲孩子,让他看见光明?是盲孩子的影子和萤火虫。李睿不是说盲孩子看不见吗?为什么他能看到他的影子?因为影子代表另一个“自己”,又因为这是童话,所以看不见。黄颖淇文中的“影子”是代指什么?是某人,某物,还是某种感情?影子是代表盲孩子的自我拯救。赖文杰为什么盲孩子在看见萤火虫后可以看见东西了?因为这只是童话,表现盲孩子追求到了光明。陈嘉海为什么最后盲孩子能看见光明?因为他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拯救自己。刘梓滔为什么盲孩子最后能看见了?因为这象征只要心向光明,始终有一天你的世界也会光明。严晗是什么使盲孩子获得快乐的?他人对他的关爱。韩诗淇为什么盲孩子会重见光明?因为有影子的帮助和萤火虫的帮助。王俊皓为什么影子变成了男孩?因为帮助了别人,提升了自己,因此变成了男孩。汤杰莹文中没有写盲孩子有治疗,为什么会突然好了呢?这是童话故事,童话是赋有想象和夸张的,并不完全真实。陈雨为什么是盲孩子和他的影子?影子有什么特殊意义么?影子是盲孩子心中另一个自己,这是一种自我拯救,让自己在困难中获得新生。徐泳菲这篇童话为什么要写影子和萤火虫?因为这篇课文叙述了影子和萤火虫对盲孩子的关爱,表达了作者对弱者的关爱、同情。梁小敏是什么改变了盲孩子,让他看见光明?本文主要告诉我们在挫折面前不要怯懦,不然,那个拯救自己的影子也会消失。杜碧莹文中所表达的是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为何作者给盲孩子塑造的朋友是影子?本文主要告诉我们在挫折面前不要怯懦,不然,那个拯救自己的影子也会消失。周思萍为什么盲孩子看见了?从多个角度感悟形象。黄毅菲为什么最后盲孩子会看到光明?尚未理解。徐芷晴为什么影子最后变活了?尚未理解。黄诗婷盲孩子明明是瞎的,为什么他看得见呢?尚未理解。孙梦帆为什么文中主人公是个盲孩子,不是个正常孩子?尚未理解。程斯庆是什么改变了盲孩子,让他看见光明?尚未理解。刘英武作者为什么要塑造一个影子?尚未理解。常采薇是什么改变了盲孩子,让他看见光明?尚未理解。常晓君盲孩子的孤独表现在了哪里?尚未理解。袁浩洋是什么改变了盲孩子,让他看到光明?尚未理解。李冬梅文中一只萤火虫到一群萤火虫,为什么一只、一群?表达了什么?尚未理解。汤骏星是什么使盲孩子见到光明?尚未理解。汪永杰影子到底是个怎么样的孩子?尚未理解。尹力盲孩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尚未理解。7.关于结构安排的问题(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为什么这样安排)没有8.其它的问题没有9.完全没问题没有数据统计如下:课前提问课后理解问题类型问题数量正确理解未理解或理解错误1.字词的读音2个22.词句的理解5个233.故事的情节0个4.童话的主题9个545.表达的技巧3个126.内容的理解40个26147.结构的安排0个8.其它的问题0个9.完全没问题0个附录三: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拓展阅读一、阅读毕淑敏常读常新的人鱼公主。仿照此文,以“常读常新的_”为标题,写一篇童话故事的读后感,多角度解读童话。常读常新的人鱼公主毕淑敏我在成年之后,还常常读童话。每当烦心的时候,从书架上随手扯出的书,必是童话。比如安徒生的海的女儿,我就读过多遍,它也被翻译成“人鱼公主”。比较起来,我更喜欢“人鱼公主”这个名字。海的女儿,好像太阔大太神圣了些。人鱼呢,就显得神秘而灵动,还有一点点怪异。大约8岁的时候,第一次读到人鱼公主的故事。读完后泪流满面,抽噎得不能自已。觉得 那么可爱和美丽的公主,居然变成了大海上的水泡,真是倒霉极了。从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看到了湖面上河面上甚至脸盆里的水泡就有些发呆(那时没有机会见到大海,只有在这些小地方寄托自己的哀思),心中疑惑地想,这一个水泡,是不是善良的人鱼公主变成的呢?看到风把小水泡吹破,更是万分伤感。读的过程中,最焦急的并不是人鱼公主的爱情,而是最痛她的哑。认定她无法说出话来,是一生未能有好结局的最主要的根源。突发奇想,如果有一个高明的医生,拿出一剂神药,给人鱼公主吃下,以对抗女巫的魔法,事情就完全是另外的结局了。而且还想出补救的办法,觉得人鱼公主应该要求上学去,学会写字。就算她原来住在海底,和陆地上的国家用的文字不同,以她那样的聪慧,学会普通的表达,也该用不了多长时间吧?比如我自己,不过是个人类的普通孩子,学了一二年级,就可以看童话了,以人鱼公主的天分,应该很快就能用文字把自己的身世写给王子看,王子看到了,不就真相大白了吗!大约18岁的时候,又一次比较认真地读了人鱼公主。也许是情窦初开,这一次很容易地就读出了爱情。喔喔,原来,人鱼公主是一篇讲爱情的童话啊。你看你看,她之所以能忍受那么惨烈的痛苦,是为了自己所爱的人。她忍受了非人的折磨,在刀尖样的甲板上跳舞,她是宁肯自己死,也不要让自己所爱的人死。这是一种多么无私和高尚的不求回报的爱啊!心里也在琢磨,那个王子真的可爱吗?除了长得英俊,有一双大眼睛之外,好像看不出有什么太大的本领啊。游泳的技术也不怎么样,在风浪中要不是人鱼公主舍身相救,他定是溺水必死无疑的了。他也没啥特异功能,对自己的救命恩人一点精神方面的感应也没有,反倒让一个神殿里的女子,坐享其成。当然啦,那个女孩子不知道内情,也就不怪她。但王子怎么可以这样的糊涂呢?况且,人鱼公主看他的眼神,一定是含情脉脉,他怎么就一点放电的感觉也没有呢?好呆!心里一边替人鱼公主强烈地抱着不平,一边想,哼!倘若我是人鱼公主,一定要在脱掉鱼尾变出双脚之前,设几个小计谋,好好地考验一下王子,看他明不明白我的心?因为从鱼变成人这件事,是单向隧道,过去了就回不来的。要把自己的一生托付出去,实在举足轻重。不过,真到了故事中所说的那种情况-由于王子的不知情,没有娶人鱼公主,公主的姊妹们从女巫那儿拿了尖刀,要人鱼公主把尖刀刺进王子的胸膛,让王子的鲜血溅到自己的双脚上,才能重新恢复鱼尾局面可就难办了。思来想去,只有赞同人鱼公主对待爱情的方法,宁可自己痛楚,也要把幸福留给自己所爱的人到了28岁的时候,我已经做了妈妈。这时来读人鱼公主,竟深深地关切起人鱼公主的家人来了。她的母亲在生了6个女儿之后去世了,我猜这个女人临死之前,一定非常放心不下她的女儿,不论是最大的还是最小的。她一定是再三再四地交待给公主的祖母-老皇后,要照料好自己的孩子,特别是最小的女儿。老皇后心疼隔辈人,不单在饮食起居方面无微不至地看顾孩子们,而且还给她们讲海面上人类的故事。可以说,老皇后一点也不保守,甚至是学识渊博呢。当人鱼公主满15岁的时候,老皇后在她的尾巴上镶了8颗牡蛎,这是高贵身份的标志和郑重的成人典礼啊。当人鱼公主遇到了危难的时候,老皇后的一头白发都掉光了,她不顾年迈体弱,升到海面上,看望自己的孙女我强烈地感受到了这位老奶奶的慈悲心肠和对人鱼公主的精神哺育。人鱼公主的勇气和聪慧,包括无比善良的玲珑之心,都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诸多得益于她的祖母啊。到了38岁的时候,因为我也开始写小说,读人鱼公主的时候,不由自主地探讨起安徒生的写作技巧来了。我有点纳闷儿,安徒生在写作之前,有没有一个详尽的提纲呢?我的结论是-大概没有。似乎能看到安徒生的某种随心所欲,信马由缰。当然了,大的轮廓走向他是有的,这个缠绵悱恻一波三折既有血泪也有波浪的故事,一定是在他的大脑里酝酿许久了。但是,连续读上几遍之后,感到结尾处好像有点画蛇添足。试想当年:安徒生很投入地写啊写,把这么好的一个故事快写完了,突然想起,咦,我这是给孩子们写的一个童话啊,怎么好像和孩子们没多少关系了?不行,我得把放开的思绪拉回来。他这样想着,就把一个担子,压到了孩子们的头上。他在故事里说:你喜欢人鱼公主吗?猜到小孩子一定说-喜欢。然后他接着说,人鱼公主变成了水泡,你难过吗?断定大家一定说-难过。那么好吧,安徒生顺理成章地说,人鱼公主变成的水泡,升到天空中去了,她在空中听到一个低低的声音告诉她,300年之后,她就可以为自己造一个不朽灵魂了。300年,当然是一个很久很久的时间了。幸好还有补救的办法,那就是-如果人鱼公主在空中飞翔的时候,看到一个能让父母高兴的小孩子,那么她获得不朽灵魂的时间就会缩短。如果她看到一个顽皮又品行不好的孩子,就会伤心地落下泪来,这样,她受苦受难的时间就会延长我不知道安徒生是否得意这个结尾,反正,我有点迟疑。干吗把救赎工作,交到每一个读过人鱼公主的故事的小孩子身上啊?是不是太沉重了?现在,我48岁了。为了写这篇文章,又读了几遍人鱼公主。这一次,我心平气和,仿佛天眼洞开,有了一番新的感悟。这是一篇写灵魂的故事。无论海底的世界怎样瑰丽丰饶,因为没有灵魂,所以人鱼公主毅然离开了自己的亲人。她本来把希望寄托在一个爱她能胜过爱任何人的王子身上,那么王子就可以把自己的灵魂分给她,她就从王子手里得到了灵魂。为了这份与灵魂相关联的爱情,人鱼公主付出了自己所能付出的一切,她的勇敢、善良、舍身为人都在命运燧石的敲打下,大放异彩。但是,阴差阳错啊,她还是无法得到一个灵魂。人鱼公主是顽强和坚定的,她选定了自己的道路就绝不回头,终于,她得到了自己铸造一个灵魂的机会。在一个接一个严峻的考验之后,在肉体和精神的磨砺煎熬之后,人鱼公主谁都不再依靠,紧紧依赖着自己的精神,踏上了寻找不朽灵魂的漫漫旅途。这个悲壮而凄美地寻找灵魂的故事,是如此地动人心弦,常读常新。有时想,当我58岁68岁108岁(但愿能够)的时候,不知又读出了怎样的深长?二、阅读安徒生影子,探究这篇童话的主题。如果这篇童话和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激发了你的创作欲望,可尝试发挥想象,写一篇关于影子的童话。影 子安徒生热带的国度里,太阳晒得非常厉害。人们都给晒成棕色,像桃花心木一样;在最热的国度里,人们就给晒成了黑人。不过现在有一位住在寒带的学者偏偏要到这些热的国家里来。他以为自己可以在这些国家里面漫游一番,像在本国一样,不过不多久他就改变了看法。像一切有理智的人一样,他得待在家里,把百叶窗和门整天都关起来,这看起来好像整屋子的人都在睡觉或者家里没有一个人似的。他所住的那条有许多高房子的狭小街道,建筑得恰恰使太阳从早到晚都照在它上面。这真叫人吃不消! 这位从寒带国家来的学者是一个聪明的年轻人。他觉得好像是坐在一个白热的炉子里面。这弄得他筋疲力尽。他变得非常瘦,连他的影子也萎缩起来,比在家时小了不知多少。太阳也把它烤得没精打采。只有太阳落了以后,他和影子在晚间才恢复过来。这种情形看起来倒真是一桩很有趣味的事儿。蜡烛一拿进房间里来,影子就在墙上伸长起来。它把自己伸得很高,甚至伸到天花板上面去了。为了要重新获得气力,它不得不伸长。 这位学者走到阳台上去,也伸了伸身体。星星在那美丽的晴空一出现,他觉得自己又有了生气。在这些街上所有的阳台上面在热带的国家里,每个窗子上都有一个阳台现在都有人走出来了,因为人们到底要呼吸些新鲜空气,即使要变成桃花心木的颜色也管不了。这时上上下下都显得生气勃勃起来。鞋匠啦,裁缝啦,在家都搬到街上来。桌子和椅子也被搬出来了;蜡烛也点起来了是的,不止一千根蜡烛。这个人聊天,那个人唱歌;人们散步,马车奔驰,驴子走路丁当丁当丁当!因为它们身上都戴着铃铛。死人在圣诗声中入了土;野孩子在放焰火;教堂的钟声在响。的确,街上充满了活跃的空气。 只有在那位外国学者住所对面的一间房子里,一切是沉寂的。但是那里面却住着一个人,因为阳台上有好几棵花。这些花儿在太阳光中长得非常美丽。如果没有人浇水,它们决不会长得这样好的;所以一定有什么人在那儿为它们浇水,因此一定有人住在那儿。天黑的时候,那儿的门也打开了,但是里面却很黑暗,最低限度前房是如此。更朝里一点有音乐飘出来。这位外国学者认为这音乐很美妙,不过这可能只是他的幻想,因为他发现在这些热带的国家里面,什么东西都是顶美丽的如果没有太阳的话。这位外国人的房东说,他不知道谁租了对面的房子那里从来没有任何人出现过;至于那音乐,他觉得单调之至。 他说:“好像有某个人坐在那儿,老是练习他弹不好的一个调子一个不变的调子。他似乎在说:我终究要学会它。但是不管他弹多久,他老是学不会。” 这个外国人有天晚上醒来了。他是睡在敞开的阳台门口的。风把它前面的帘子掀开,于是他就幻想自己看见一道奇异的光从对面的阳台上射来。所有的花都亮起来了,很像色彩鲜艳的火焰。在这些花儿中间立着一位美丽苗条的姑娘。她也似乎射出一道光来。这的确刺伤他的眼睛。不过这是因为他从睡梦中惊醒时把眼睛睁得太大了的缘故。他一翻身就跳到地上来了。他轻轻地走到帘子后面去,但是那个姑娘却不见了,光也没有了,花儿也不再闪亮,只是立在那儿,像平时一样地好看。那扇门还是半掩着,从里面飘出一阵音乐声那么柔和,那么美妙,使人一听到它就沉浸到甜美的幻想中去。这真妤像是一个幻境。但是谁住在那儿呢?真正的入口是在什么地方呢?因为最下面一层全是店铺,人们不能老是随便从这些铺子进出的。 有一天晚上,这位外国人坐在他的阳台上。在他后边的那个房间里点着灯,因此他的影子很自然地就射到对面屋子的墙上去了。它的确正坐在那个阳台上的花丛中间。当这外国人动一下的时候,他的影子也就动一下。 “我相信,我们在这儿所能看到的唯一活着的东西,就是我的影子。”这位学者说。“你看,它坐在花丛中间的一副样儿多么可爱。门是半开着的,但是这影子应该放聪明些,走进里面去瞧瞧,然后再回来把它所看到的东西告诉我。” “是的,你应该变得有用一点才对啊!”他开玩笑地说。“请你走进去吧。嗯,你进去吗?”于是他对影子点点头;影子也对他点点头。“那么就请你进去吧,但是不要一去就不回来啦。” 这位外国人站起来,对面阳台上的影子也站了起来。这位外国人掉转身;影子也同时掉转身。如果有人仔细注意一下的话,就可以清楚地看出,当这位外国人走进自己的房间、放下那长帘子的时候,影子也走进对面阳台上那扇半掩着的门里去。 第二天早晨,这位学者出去喝咖啡,还要去看看报纸。 “这是怎么一回事儿?”当他走到太阳光里的时候,他忽然问。“我的影子不见了!它昨天晚上真的走开了,没有再回来。这真是一件怪讨厌的事儿!” 这使他烦恼起来,并不完全是因为他的影子不见了,而是因为他知道一个关于没有影子的人的故事。住在寒带国度里的家乡人都知道这个故事。如果这位学者回到家里、把自己的故事讲出来的话,大家将会说这是他模仿那个故事编出来的。他不愿意人们这样议论他。因此他就打算完全不提这事情这是一个合理的想法。 晚上他又走到他的阳台上来,他已经把烛灯仔细地在他后面放好,因为他知道影子总是需要它的主人作为掩护的,但是他没有办法把它引出来。他把自己变小,把自己扩大,但是影子却没有产生,因此也没有影子走出来。他说:“出来!出来!”但是这一点用也没有。 这真使人苦恼。不过在热带的国度里,一切东西都长得非常快。过了一个星期以后,有一件事使他非常高兴:他发现当他走到太阳光里去的时候,一个新的影子从他的腿上生出来了。他身上一定有一个影子的根。三个星期以后,他已经有了一个相当可观的影子了。当他动身回到他的北国去的时候,影子在路上更长了许多;到后来它长得又高又大,就是去掉它半截也没有关系。 这位学者回到家里来了。他写了许多书,研究这世界上什么是真,什么是善,什么是美。于是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了,许多岁月也过去了,许多许多年也过去了。 有一天晚上,他正坐在房间里,有人在门上轻轻地敲了几下。“请进来!”他说;可是没有什么人进来。于是他把门打开;他看到自己面前站着一个瘦得出奇的人。这使他感到非常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