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谏太宗十思疏培优练习本课时编写:合肥皖智中学 瞿静静1、 能力拓展提升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中华文明在世界四大古老文明中虽非最早,但却是唯一没有中断的。中华文明中包含着开明与革新的思想。 开明的核心有四点。一是民为贵,如孟子说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二是广开言路,从谏如流,如班彪所说的“从谏如顺流”,这是明君的必要条件,也是治国的要求。三是举贤授能,礼记说:“尚有德,尊有道,任有能,举贤而置之。”这是治理国家的重要举措。四是以法为准,唐太宗说:“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其中包含了一定程度的法治思想。中国人往往将“盛世”与“开明”联系起来,称之为“开明盛世”。汉代的文景之治,唐代的贞观之治和开元之治,这些盛世都是比较开明的。以唐为例,太宗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玄宗任命姚崇为相,姚崇针对当时存在的问题提出“十事”,玄宗从谏如流,取得很好的效果;宋璟继姚崇之后贯彻姚崇的政策。宋代的政治设计也有一定的开明性,宋代健全了一整套文官制度,皇帝和大臣、中央和地方、行政和监察,既相配合也相制约。宋仁宗表示,处理天下事不专由自己一个人决定,这便是一种相对开明的态度。 中华文明中还包含着变易革新的思想,具有自我更新的能力。诗经赞美周文王的话语“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便是对“维新”的赞美。周易中“日新之谓盛徳,生生之谓易”,指出了不断变易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周易又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变,是从穷到通的关键。其实,周易的这个“易”字,就是变易的意思。关于中国哲学中的变易思想,张岱年先生举了孔子、老子、庄子、张载、二程、王夫之等系列哲学家的言论,总结说:“中国哲学承认变是宇宙中之一根本事实,一切事物莫不在变易之中。”这种变易的思想,常常被用作变法的依据。中华文明历史中每一次变革都带来文明的长足发展。从分封制到郡县制,巩固了大一统的政治局面;从察举制到科举制,促成了新型士人的成长;从里坊制到街巷制,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从古体诗到近体诗,再到词和曲;从文言小说到白话小说;每一次变革都带来文学的突飞猛进。中华文明中也包含着因循守旧的因素,所谓“祖宗之法具在,务行故事,慎所变改”,诸如此类。回顾历史,凡是革新的力量占据主导地位的时候,文明就得以健康发展;凡是因循守旧的势力占据上风的时候,文明的发展便受到阻碍。中华文明的历史告诉我们:文明的发展需要开明,唯开明才能广得人心,唯开明才能云蒸霞蔚;革新是文明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不断革新才能不断前进,只有不断革新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节选自袁行霈中华文明的历史启示)(1)下列关于中华文明的开明,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_A孟子的“民为贵”思想、班彪的广开言路论都提出了明君的首要条件是有开明思想。B礼记说的举贤授能是治理国家的重要举措,唐太宗据此提出了最早的法治思想。C汉代的文景之治、唐代的贞观之治和开元之治,是因比较开明而闻名的盛世。D皇帝和大臣、中央和地方、行政和监察既配合又制约,证明宋代政治是非常开明的。(2)对中华文明的变易思想的认识,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_A、中华文明包含着变易的思想,诗经中有赞美周文王、实质上赞美“维新”的话语。B、周易的“易”就是变易的意思,周易指出,不断变易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C、孔子、老子、庄子、张载、二程、王夫之等哲学家的观点都含有中国哲学的变易思想。D、变易的思想历来被用作变法的依据,中华文明历史中每一次变革都带来文明的发展。(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_A、中华文明中有开明与革新思想,使得中华文明成为世界四大古老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过的文明。B、我国大一统政治局面的巩固,新型士人的成长,城市经济的发展,是变革带来的文明发展成果。C、唐太宗与唐玄宗分别任命开明的姚崇、宋璟为相,从谏如流,重视民本,取得很好的政治效果。D、革新的力量与因循守旧的势力的并列存在,使得中华文明有时健康发展,有时受到很大的阻碍。二、挑战自我潜能阅读文章,回答第2-4题说“鉴”何西来鉴,就是镜子。它有光滑平整的面,靠了光的反射作用,能够再现物体的形相,不溢美,也不藏丑。越是好的镜子,越能毫发毕现。镜之对人有用,原因盖出于此。中国最早的鉴,大约是用青铜铸造、磨制而成,所以“鉴”字和“镜”字都从“金”。改用玻璃,则是很晚的事。但无论是青铜鉴,还是玻璃镜,那用途却是一样,无非是照物,照人。人之发明镜,恐怕主要是为了从中照见自己的尊容,以图有所改进,增其美而减其丑。把历史当作镜子,这是古已有之的。“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我们的祖先在两千多年以前就已经提出了以史为鉴。魏征是一代名臣,太宗是开国英主。每当太宗稍稍懈怠,政治举措失当,魏征就以隋的覆亡为前鉴,高喊“载舟覆舟,所宜深慎”,要他“居安思危”。魏征去世,太宗临朝叹道:“以人为鉴,可明得失。今魏征逝,一鉴亡矣。”这就是“人鉴”的由来。“人鉴”的职责是“谏”,就是提意见,提批评。但“人鉴”之能否发挥作用,还要看临鉴者有无自知之明,有无李世民式的胸怀与器度。历朝谏官就是专职的人鉴,谏官品级不高,但是危险极大。至德二年,杜甫为疏救打了败仗的宰相房琯,险些作了刀下之鬼。如果说杜甫为之辩护确有徇私情的嫌疑的话,那么韩愈的谏阻迎佛骨,总是光明磊落的了。然而,结果也是“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凄凄惶惶离了长安。可见,除非是作魏征那样的“人鉴”,碰到李世民那样的临鉴者,否则,“人鉴”本身并不会有坦途,更不要说安全。铜可以为鉴,史可以为鉴,人可以为鉴,那么,文可不可以为鉴呢?当然可以。事实上,人们历来就把文艺作为镜子看的。文艺作品是现实生活的反映,要求真实,这一点像铜鉴,列宁称托尔斯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司汤达说小说是“路边的镜子”,都以文艺对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为前提。文艺作品再现社会生活的历史图景,揭示历史运动的规律,提供壮丽的历史画卷,这一点又很像史鉴。杜诗被誉为“诗史”,清初的仇兆鳌说,读少陵集“可以见天宝开元盛而忽衰之故,可以见乾元大历乱而复治之机。”巴尔扎克自称法国社会的“书记”,要把他的人间喜剧写成一部别人没有写过的法国社会的历史。可见,文史就其本质来说,是相通的。文艺作品能够提出社会生活当中的尖锐问题,施以褒贬,给以回答,从而劝善戒恶,这一点又很像人鉴。中国古代设官“采诗”,要从中窥见政教王化的得失,就是着眼于诗的这种“人鉴”的作用的。鉴之所以为鉴,离不开客观地反映事象这个基点。离开这一点,就是哈哈镜了,入了魔道。然而,要成为真正的鉴,并不容易,而以文鉴为最难。文艺是一面镜子,它既照见人间的欢乐和幸福,也照见人间的灾难和不幸,只要真,不失实,就都是正常的。这正是文艺的职责。近二十余年,中国的历史走了一条过于曲折的路,艺术家只要不闭目塞耳,昧了良心,就无法回避。好在,这几年,我们的文艺渐渐地敢于面对人生、有点真正的文鉴的意思了。然而又因为照见了某些人的尊容,或触犯了某些达官显宦的禁忌,而风波迭起,虽无鉴碎人亡之虞,却也始终让人捏着一把冷汗。鉴,固然要有光滑平整的面,方能毫发毕现;然而,总得临鉴者不以自己为完人,才有希望。一九七九年十一月(选自文化名家论修身,有删改)2、请简要分析文章第四段的论述思路。 3、请具体分析文章第六段中例证的作用。 4、文章结尾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5、语言表达:假如你是唐太宗,请你给魏徵写一段话,表达读了谏太宗十思疏后的感受。要求内容充实,用语得体,不需要写称呼、署名等,80100字。参考答案1、 能力拓展提升1、(1)【答案】C【解析】A“首要条件”有误,原文第二段“这是明君的必要条件”。B“据此提出了最早的法治思想”不准确,原文第二段说“其中包含了一定程度的法制思想”。D“证明宋代政治是非常开明的”有误,原文第二段说“宋代的政治设计也有一定的开明性”。 (2)【答案】D【解析】D“历来被用作变法的依据”有误,原文第三段说“常常被用作变法的依据”。 (3)【答案】B【解析】A强加因果关系,原文第一段:中华文明在世界四大古老文明中虽非最早,但却是唯一没有中断的,没有因果关系。C“唐太宗与唐玄宗分别任命开明的姚崇、宋璟为相”有误,姚崇、宋璟为相都是在唐玄宗时,原文第二段“玄宗从谏如流,取得很好的效果;宋璟继姚崇之后贯彻姚崇的政策”。D“使得中华文明有时健康发展,有时受到很大的阻碍”于文无据。 二、挑战自我潜能 2、【答案】首先,举魏征和唐太宗的事例论述“人鉴”的由来及职责;其次,以杜甫和韩愈为例论述“人鉴”发挥作用的条件;最后,得出结论,指出“人鉴”的危险性。【解析】此题考查把握文章的结构和思路的能力。论述思路层次的思考,可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顺序去思考问题。论述思路的解答一般思路是首先提出了什么论点或论题,然后怎样论证,最后得出了什么结论或解决。本题分析文章第四段的论述思路,即可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顺序去思考问题,然后按照首先提出了什么论点或论题,然后怎样论证,最后得出了什么结论或解决的步骤作答。即首先,举魏征和唐太宗的事例论述“人鉴”的由来及职责;其次,以杜甫和韩愈为例论述“人鉴”发挥作用的条件;最后,得出结论,指出“人鉴”的危险性。3、【答案】(1)举托尔斯泰和司汤达的例子,论述文艺像铜鉴,应真实反映社会生活;(2)举杜甫和巴尔扎克的例子,论述文艺像史鉴,应再现社会生活图景;(3)举古代的采诗官例子,论证文艺像人鉴,可窥见政教王化的得失。【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对重要句段的含义作用、文章论述的方法和表达艺术的理解能力。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需要抓住句子的关键词语,同时结合文章主旨和上下文进行。本题具体分析文章第六段中例证的作用,可先找出例证,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即可分析得出。如:列宁称托尔斯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司汤达说小说是“路边的镜子”都以文艺对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为前提;少陵集“可以见天宝开元盛而忽衰之故,可以见乾元大历乱而复治之机。”巴尔扎克自称法国社会的“书记”,要把他的人间喜剧写成一部别人没有写过的法国社会的历史;中国古代设官“采诗”,要从中窥见政教王化的得失,就是着眼于诗的这种“人鉴”的作用的。4、【答案】要想繁荣文艺,文艺工作者必须直面人生,不溢美,不藏丑,才能真实再现生活;更需要文艺作品的鉴赏者有自知之明,有胸怀器度。【解析】此题考查把握文中重要句段的含义和作用、和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能力。在整体把握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来具体理解,同时结合文章主旨和上下文进行。本题文章结尾“鉴,固然要有光滑平整的面,方能毫发毕现;然而,总得临鉴者不以自己为完人,才有希望。”的言外之意,即可结合“只要真,不失实”“我们的文艺渐渐地敢于面对人生、有点真正的文鉴的意思了”“不以自己为完人,才有希望。”等内容理解概括作答。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福建省莆田市某校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数学试题
- 单元考点必刷卷 (一)(含答案)我上学啦 2025-2026学年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 高升专考试题及答案
- 校园体育文化特征主要包括
- 批判现实主义绘画课件
- 93阅兵精神主题班会学习阅兵精神争做时代少年
- 2025年多媒体电脑超声诊断仪项目发展计划
- 2025年保育师考试面试真题及答案
- 2025年入学拼音考试题目及答案
- 慢性乙肝肝炎课件
- 2024养老院房屋租赁合同
- 输血指南的循证医学更新
- 2024年第九届中小学“学宪法、讲宪法”活动知识素养竞赛题库
- HG∕T 3792-2014 交联型氟树脂涂料
- DB65-T 4488-2022 地理标志产品 奇台面粉
- 海南公司防止电力事故二十五项反事故措施题库
-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 红酒市场调研报告
- 2023年4月自考02207电气传动与可编程控制器PLC试题及答案含解析
- 中医药膳学课件
- (高清版)TDT 1056-2019 县级国土资源调查生产成本定额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