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县九十三学年度第二学期三重区五华国民小学.doc_第1页
台北县九十三学年度第二学期三重区五华国民小学.doc_第2页
台北县九十三学年度第二学期三重区五华国民小学.doc_第3页
台北县九十三学年度第二学期三重区五华国民小学.doc_第4页
台北县九十三学年度第二学期三重区五华国民小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台北縣九十三學年度第二學期三重區五華國民小學 三 年級 數學 領域課程計畫 設計者:黃巧玲一、 本領域每週學習節數 3 節二、 本學期學習目標: (一) 認識2000、1000、500、200元的錢幣,並能在生活中使用。(二) 透過具體的操作活動,進行一萬以內各數的說、讀、聽、寫、做和比較一萬以內兩數的大小。(三) 從具體的操作活動中,認識1萬以內的位值,進行理解0代表空位的意義。(四) 能理解加法、減法的意義,解決生活中三位數的加法、減法問題,並用直式記錄解題。(五) 認識面積的意義,並進行面積的大小比較,以平方公分為計讀單位,進行面積的比較與實測。(六) 透過直接比較,認識物體的大小。(七) 透過堆疊活動,複製指定的正方體、長方體,並經驗體積等積的概念。(八) 在等分為20份以內的連續量、離散量之情境中,能以真分數描述其中的幾份,並進行分母為20以內各分數的說、讀、聽、寫、做。(九) 透過單位分數的累加活動,建立分母為11到20的分數數詞序列。(十) 在具體情境中,透過分母為10的分數之聯結,以一位小數描述十分之幾,並進行一位小數的說、讀、聽、寫、做。(十一) 透過0.1的累加活動,建立一位小數的數詞序列,並進行小數和小數點的命名。(十二) 在離散量或連續量的情境下,進行同分母真分數的合成、分解、比較活動(和1)。(十三) 能理解乘的意義,並逐步熟悉乘的基本事實、熟練九九乘法。(十四) 能透過具體操作,認識及解決來自生活情境問題中已列出乘法算式填充題,用不同方式表徵問題的情境。(十五) 能用具體分的活動,理解除法意義並解決生活中有關除法的問題。(十六) 角的直觀與直接比較、認識直角。(十七) 能運用上下、左右、前後等方位語詞描述遊戲或觀察活動中兩物的相對位置。(十八) 在具體情境中,進行1位小數的合成、分解、比較活動(和數或被減數1)。(十九) 能報讀生活中分類資料的統計圖表。(二十) 能透過感官活動感覺一個物體運動的快慢。三、 本學期課程架構:認識面並能做面的描述與面的大小直接比較(單元二)分母20以內連續量、離散量1/n的說、讀、聽、寫(單元四)能利用邊緣可緊密拼合的平面圖片,作無空隙的平面鋪設(單元二)分母20以內真分量m/n的說、讀、聽、寫(單元四)能用長方體、正方體等立體作無空隙的立體堆疊(單元二)透過分母為10的分數連結,能以1位小數描述,並進行1位小數的說、讀、聽、寫(單元四)加油小站(一)同分母真分量的合成、分解與比較活動(單元五)一位純小數的合成、分解與比較活動(單元六)能在固定距離或固定時間下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單元十)能從常見表格及統計圖資料的呈現,解讀出數量的大小(單元十)認識直角(單元八)三位數加減三位數直式算式(單元三)解決乘法算式填充題(單元七)應用乘法解決二、三位乘以一位的乘法問題(單元七)加油小站(二)解決除法算式填充題(單元九)應用除法解決二、三位除以一位的除法問題(單元九)角的直觀與直接比較(單元八)認識簡易量角器,並能報讀度數為10的倍數的角的度數(單元八)認識一萬以內的數(單元一)四、 本學期課程內涵: 主題/單元名稱單元1一萬以內的數使用教材南一版第六冊課本習作:單元1一萬以內的數教學型態佈置學習情境、運用主題探索、豐富學習內容。學習場地學校、教室、學生生活情境。教學資源1. 鼓勵親師合作,提供協助;強調可以用的數學,寓教於樂,請學生動腦想一想,如何運用一萬以內的數。2. 佈置教室數學學習情境,以收境教功能。教學期程(週次/日期)領域分段能力指標六大議題融入指標主題或單元活動內容節數評量方式備註第一週2/13至2/19N-1-1能初步掌握非負整數詞序列的規律,並能以具體的量、聲音、圖像、數字,進行說、讀、聽、寫、做的活動,表徵2000以的數。N-1-2能掌握10、100、1000和1及100和10之間的關係,做數的二階單位化聚。N-2-1能延伸非負整數的認識到十萬並認識位值概念。環境教育1-2-2覺知自己生活方式對環境的影響。主題活動:我是錢幣通!1. 喚起學生的舊經驗,試問大家對於數字的概念,如:10、100、1000和1等數字。2. 認識2000元、1000元、500元、200元等錢幣。3. 透過操作活動,進行2000元、1000元、500元、200元和1元、10元、100元的替換。4. 能使用200元、500元、1000元、2000元,解決生活問題。5. 進行2000元、1000元與200元、500元的化聚活動。6. 配合藝術與人文課程,請學生設計模擬商店,並準備商品,利用代幣進行交易。7. 讓學生透過實際的操作,認識位值概念。8. 學習規劃金額與數量,同時加強口語的說與讀。9. 讓學生自行討論和發表心得,老師作綜合補充。四觀察評量操作評量實作評量口頭評量發表評量主題/單元名稱單元2面積與體積使用教材南一版第六冊課本習作:單元2面積與體積教學型態以多元評量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提供更適合的學習方式。學習場地學校、教室、學生生活情境、家庭。教學資源1. 由生活中找尋合適的題材和物品,實際教學。2. 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並創作出具個人創意的作品。教學期程(週次/日期)領域分段能力指標六大議題融入指標主題或單元活動內容節數評量方式備註第二週2/20至2/26N-1-10能透過感官活動感覺一個量,並能對兩個同類量做直接比較,進而對一個量作複製活動(量:長度、容量、重量、角度、面積、體積)。N-1-11能使用生活中常用的測量工具(以刻度尺的方式,即不涉及其結構),利用其上的刻度和單位去描述一個量(長度、容量、重量和角度),其常見的刻度分別為米、厘米、分公升、千克、克和度。S-1-10能透過具體操作判斷某些形體可作無空隙的平面舖設或立體堆疊(面積、體積)。主題活動:圖形變變變。1. 請學生收集各類圖形的東西,如:長方形、正方形。2. 上台介紹自己帶來的物品。3. 透過圖形疊合比較的活動,認識面積的概念。4. 透過兩面疊合活動,進行面積的大小比較。5. 透過描繪、複製或覆蓋圖形,進行面積大小比較。6. 教導學生利用卡紙設計七巧或四巧板。7. 試著拼出長方形和正方形或其它圖形。8. 了解等積異形的概念。9. 和同學互相討論,可以用那些方式解題。10. 使用不同的圖形,創作出個人的作品。11. 由學生自行發表心得,老師作綜合補充,並請學生做適當的評量練習。四觀察評量操作評量實作評量口頭評量發表評量主題/單元名稱單元2面積與體積使用教材南一版第六冊課本習作:單元2面積與體積教學型態以多元評量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提供更適合的學習方式。學習場地學校、教室、學生生活情境、家庭。教學資源 運用合適的題材和物品,進行實物教學。 採以操作評量,由操作的過程之中體驗和做量的比較。教學期程(週次/日期)領域分段能力指標六大議題融入指標主題或單元活動內容節數評量方式備註第三週2/27至3/5N-1-10能透過感官活動感覺一個量,並能對兩個同類量做直接比較,進而對一個量作複製活動(量:長度、容量、重量、角度、面積、體積)。N-1-11能使用生活中常用的測量工具(以刻度尺的方式,即不涉及其結構),利用其上的刻度和單位去描述一個量(長度、容量、重量和角度),其常見的刻度分別為米、厘米、分公升、千克、克和度。S-1-10能透過具體操作判斷某些形體可作無空隙的平面舖設或立體堆疊(面積、體積)。主題活動:(體積)趣味競賽。1. 先讓學生認識體積,了解物體的體積。2. 以簡易的物品(盒子、箱子)陳述立方公分的體積。3. 以方瓦的覆蓋及拼鋪物品活動,讓學生描述面積的大小。4. 從中習得體積的保留概念,復習面積和體積。5. 以平方公分為計讀單位,記錄點數圖形的面積。6. 透過圖形拼排活動,經驗等積異形的概念。7. 透過圖形切割活動,認識面積的保留概念。8. 告知各小組,將要進行一個小比賽,請拿出你們最大的物件,然後上台。9. 由組員在預訂時間之內記錄該物件的體積,再進行各組的比較。10. 物件體積最大的該組,獲得勝利。(也可以比較體積最小的物品,或是老師指定體積大小,以最接近值獲勝。)11. 由各組發表心得感想,老師作綜合補充,並請學生做適當的評量練習。四觀察評量操作評量實作評量口頭評量發表評量主題/單元名稱單元3整數的加減使用教材南一版第六冊課本習作:單元3整數的加減教學型態以經驗分享、相互交流的方式,促進學生對數字的了解。學習場地學校、教室、學生生活情境、家庭。教學資源 從生活中找問題,並嘗試可以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三位數字以內的加、減法能力;並使用電算器進行驗算。教學期程(週次/日期)領域分段能力指標六大議題融入指標主題或單元活動內容節數評量方式備註第四週3/6至3/12N-1-3能理解加法、減法的意義,解決生活中有關三位數以內的加、減法問題,並運用電算器加以檢驗。環境教育1-2-2覺知自己生活方式對環境的影響。主題活動:神算高手。1. 請學生分享自己在運用金錢方面的經驗。2. 在使用金錢時,可能會遭遇到的各種問題。3. 請老師出題,運用減少情境,給學生練習三位數減三位數的問題,並用直式記錄解題。4. 運用追加情境,解決三位數減三位數的問題,並用直式記錄解題。5. 透過比較情境,解決三位數減三位數的問題,並用直式記錄解題。6. 透過併加情境,解決三位數加三位數,且和為2000以內的問題,並用直式記錄解題。7. 叮嚀學生進行答題後的驗算。8. 教導學生使能使用電算器進行驗算。9. 請學生做適當的評量練習。10. 學生上台運算,並告訴全班運算的方式,徵求不同的意見,學習陳述自己的想法。11. 老師作綜合補充及分析。四操作評量實作評量口頭評量發表評量主題/單元名稱單元分數與小數使用教材南一版第六冊課本習作:單元分數與小數教學型態能觀察圖示和真實事物,藉以融入教學。學習場地學校、教室、學生生活情境、家庭。教學資源 模擬在1個連續量等分為若干份的情境中,學生能以真分數說出其中的幾份。 模擬在1個連續量等分為若干份的情境中,學生能以真分數記錄其中的幾份。教學期程(週次/日期)領域分段能力指標六大議題融入指標主題或單元活動內容節數評量方式備註第五週3/13至3/19N-1-7在等分好、整體1能明顯出現之具體情境中(包含連續量、離散量),理解真分數之初步意義,以真分數(分母在20以內)描述內容物為單一個物的幾份,並能延伸其意義,進行同分母真分數的合成、分解、比較活動(和1)。主題活動:(分數)我來分分看1。1. 使用等分圖,模擬在1個連續量等分為若干份的情境中,學生能以真分數說出其中的幾份。2. 使用等分圖,模擬在1個連續量等分為若干份的情境中,學生能以真分數記錄其中的幾份。3. 使學生能說並能記分母為15的真分數。4. 學習能記並能讀分母為14以下的真分數。5. 進階練習能做出分母為16以下的真分數。6. 建立分母為12的分數數詞序列。7. 認識離散量的真分數。8. 使用圖示,請學生依照給定的真分數塗上顏色。9. 融合生活情境,如:切生日蛋糕、吃披薩、分緞帶等,請同學試著找出正確答案。10. 由學生自行發表心得,老師作綜合補充,並請學生做適當的評量練習。11. 請各組設計不同等份的模擬物品,老師出題,全班一起練習如何運用分數的連續量等分分配物品。四觀察評量操作評量實作評量口頭評量發表評量主題/單元名稱單元分數與小數使用教材南一版第六冊課本習作:單元分數與小數教學型態能觀察圖示和真實事物,藉以融入教學。學習場地學校、教室、學生生活情境、家庭。教學資源1. 融合生活情境,如:切生日蛋糕、吃披薩、分緞帶等,請同學試著找出正確答案。2. 模擬在離散量的情境中,進行一位小數的說、讀、聽、寫、做。教學期程(週次/日期)領域分段能力指標六大議題融入指標主題或單元活動內容節數評量方式備註第六週3/20至3/26N-1-8在一個整體1被明確十等分的具體情境中(包含離散量、連續量),能以一位小數描述其中的幾分,並能進行一位小數的合成、分解、比較活動(和及被減數1)。主題活動:(分數)我來分分看2。1. 解釋連續量等分為10份的情境,由10等分的連續量,認識一位小數。2. 在1個連續量等分為10份的情境中,以一位小數記錄,並讀出其中的幾份。3. 能在離散量的情境中,進行一位小數的說、讀、聽、寫、做並認識一位小數的數詞序列。4. 以例題:一盒有10個的離散量,讓學生認識一位小數。5. 請其依照給定的一位小數上塗顏色。6. 學習0.1的累加活動。7. 使用前一週的模擬物品圖,做一位小數及連續量等分為10份的替換。8. 請學生進行一位小數的合成、分解、比較活動。9. 由學生自行發表心得,老師作綜合補充,並請學生做適當的評量練習。10. 復習分數與小數單元。四觀察評量操作評量實作評量口頭評量發表評量主題/單元名稱單元5分數的加減使用教材南一版第六冊課本習作:單元5分數的加減教學型態培養能運用感官或現成工具,做量化的比較的能力。學習場地學校、教室、學生生活情境、家庭、自然教室。教學資源1. 從現有資源中,讓學生能口述分數合成的解題過程。2. 利用簿本記錄分數加(減)法的解題過程。教學期程(週次/日期)領域分段能力指標六大議題融入指標主題或單元活動內容節數評量方式備註第七週3/27至4/2N-1-7在等分好、整體1能明顯出現之具體情境中(包含連續量、離散量),理解真分數之初步意義,以真分數(分母在20以內)描述內容物為單一個物的幾份,並能延伸其意義,進行同分母真分數的合成、分解、比較活動(和1)。主題活動:(分數)我來分分看3。1. 復習分數與小數單元。2. 請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進行同分母真分數的比較活動,並學習以或記錄。3. 知曉同分母真分數的大小比較。4. 能口述分數合成的解題過程。5. 能口述並記錄分數加(減)法的解題過程。6. 能做分數的大小比較。7. 使用簿本出題目,請學生練習解題,並記錄詳盡的解題過程。8. 由學生自行發表心得,老師作綜合補充,並請學生做適當的評量練習。9. 學生上台運算,並告訴全班運算的方式,徵求不同的意見,學習陳述自己的想法。四觀察評量操作評量實作評量口頭評量發表評量主題/單元名稱單元5分數的加減使用教材南一版第六冊課本習作:單元5分數的加減教學型態培養能運用感官或現成工具,做量化的比較的能力。學習場地學校、教室、學生生活情境、家庭、自然教室。教學資源1. 在離散量或連續量的具體情境中,解決同分母真分數的分解問題。2. 在離散量或連續量的具體情境中,解決同分母真分數的分解問題,並用算式記錄解題過程。教學期程(週次/日期)領域分段能力指標六大議題融入指標主題或單元活動內容節數評量方式備註第八週4/3至4/9N-1-7在等分好、整體1能明顯出現之具體情境中(包含連續量、離散量),理解真分數之初步意義,以真分數(分母在20以內)描述內容物為單一個物的幾份,並能延伸其意義,進行同分母真分數的合成、分解、比較活動(和1)。主題活動:(分數)我來分分看4。1. 學生能口述分數分解的解題過程。2. 能口述並記錄分數減法的解題過程。3. 解分數被加(減)數或加(減)數未知的加減問題。4. 練習分數的大小比較及加減。5. 在離散量或連續量的具體情境中,解決同分母真分數的分解問題。6. 在離散量或連續量的具體情境,解決同分母真分數的分解問題,並用算式記錄解題過程。7. 在離散量或連續量的具體情境中,解決同分母真分數,被加數或加數未知的合成問題。8. 在離散量或連續量的具體情境中,解決同分母真分數,被減數或減數未知的分解問題。9. 學生上台運算,並告訴全班運算的方式,徵求不同的意見,學習陳述自己的想法。10. 讓學生自行討論和發表心得,老師作綜合補充。四觀察評量操作評量實作評量口頭評量發表評量主題/單元名稱加油小站一使用教材南一版第六冊課本習作:加油小站一教學型態培養能運用感官或現成工具,做量化的比較的能力。學習場地學校、教室、學生生活情境、家庭。教學資源1. 複習單元15。2. 複習在離散量或連續量的具體情境中,解決同分母真分數的分解問題,並用算式記錄解題過程。教學期程(週次/日期)領域分段能力指標六大議題融入指標主題或單元活動內容節數評量方式備註第九週4/10至4/16N-1-1能初步掌握非負整數詞序列的規律,並能以具體的量、聲音、圖像、數字,進行說、讀、聽、寫、做的活動,表徵2000以的數。N-1-2能掌握10、100、1000和1及100和10之間的關係,做數的二階單位化聚。N-2-1能延伸非負整數的認識到十萬並認識位值概念。N-1-10能透過感官活動感覺一個量,並能對兩個同類量做直接比較,進而對一個量作複製活動(量:長度、容量、重量、角度、面積、體積)。N-1-11能使用生活中常用的測量工具(以刻度尺的方式,即不涉及其結構),利用其上的刻度和單位去描述一個量(長度、容量、重量和角度),其常見的刻度分別為米、厘米、分公升、千克、克和度。S-1-10能透過具體操作判斷某些形體可作無空隙的平面舖設或立體堆疊(面積、體積)。N-1-3能理解加法、減法的意義,解決生活中有關三位數以內的加、減法問題,並運用電算器加以檢驗。N-1-7在等分好、整體1能明顯出現之具體情境中(包含連續量、離散量),理解真分數之初步意義,以真分數(分母在20以內)描述內容物為單一個物的幾份,並能延伸其意義,進行同分母真分數的合成、分解、比較活動(和1)。N-1-8在一個整體1被明確十等分的具體情境中(包含離散量、連續量),能以一位小數描述其中的幾分,並能進行一位小數的合成、分解、比較活動(和及被減數1)。主題活動:加油小站(一)。1. 複習分母在10以內的真分數,描述內容物為單一個物的幾份。2. 能以一位小數描述整體中的幾份。3. 能用平面圖卡緊密拼合成另一種圖形。4. 復習等積異形的認識、正方體和長方體。5. 能透過拼圖認識等積異形。6. 用正方體與長方體堆疊出生活中簡易組合的物件形體.。7. 錢幣的認識與使用。8. 練習分數的大小比較及加減。9. 在離散量或連續量的具體情境,解決同分母真分數的分解問題,並用算式記錄解題過程。10. 在離散量或連續量的具體情境中,解決同分母真分數,被加數或加數未知的合成問題。11. 在離散量或連續量的具體情境中,解決同分母真分數,被減數或減數未知的分解問題。12. 學生上台運算,並告訴全班運算的方式,徵求不同的意見,學習陳述自己的想法。11. 讓學生自行討論和發表心得,老師作綜合補充。四觀察評量操作評量實作評量口頭評量發表評量第一次定期評量週主題/單元名稱單元6小數的加減使用教材南一版第六冊課本習作:單元6 小數的加減教學型態培養能運用感官或現成工具,做量化的比較的能力。學習場地學校、教室、學生生活情境、家庭。教學資源1. 複習單元15。2. 從現有資源中,讓學生能口述小數合成的解題過程。教學期程(週次/日期)領域分段能力指標六大議題融入指標主題或單元活動內容節數評量方式備註第十週4/17至4/23N-1-8在一個整體1被明確十等分的具體情境中(包含離散量、連續量),能以一位小數描述其中的幾分,並能進行一位小數的合成、分解、比較活動(和及被減數1)。主題活動:小數的加法。1. 復習分數與小數單元。2. 請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進行小數的比較活動,並學習以或記錄。3. 能口述小數合成的解題過程。4. 能口述並記錄小數加(減)法的解題過程。5. 能做小數的大小比較。6. 使用簿本出題目,請學生練習解題,並記錄詳盡的解題過程。7. 由學生自行發表心得,老師作綜合補充,並請學生做適當的評量練習。8. 學生上台運算,並告訴全班運算的方式,徵求不同的意見,學習陳述自己的想法。四觀察評量操作評量實作評量口頭評量發表評量主題/單元名稱單元6小數的加減使用教材南一版第六冊課本習作:單元6 小數的加減教學型態培養能運用感官或現成工具,做量化的比較的能力。學習場地學校、教室、學生生活情境、家庭。教學資源1. 從現有資源中,讓學生能口述小數合成的解題過程。2. 練習小數的大小比較及加減。教學期程(週次/日期)領域分段能力指標六大議題融入指標主題或單元活動內容節數評量方式備註第十一週4/24至4/30N-1-8在一個整體1被明確十等分的具體情境中(包含離散量、連續量),能以一位小數描述其中的幾分,並能進行一位小數的合成、分解、比較活動(和及被減數1)。主題活動:小數的減法。1. 復習分數與小數單元。2. 請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進行小數的比較活動,並學習以或記錄。3. 能口述小數合成的解題過程。4. 能口述並記錄小數加(減)法的解題過程。5. 能做小數的大小比較。6. 使用簿本出題目,請學生練習解題,並記錄詳盡的解題過程。7. 由學生自行發表心得,老師作綜合補充,並請學生做適當的評量練習。8. 學生上台運算,並告訴全班運算的方式,徵求不同的意見,學習陳述自己的想法。9. 學習能解小數被減(加)數或減(加)數未知的分解問題。四觀察評量操作評量實作評量口頭評量發表評量主題/單元名稱單元7整數的乘法使用教材南一版第六冊課本習作:單元7整數的乘法教學型態在具體情境中,認識積數未知的乘法算式填充題。學習場地學校、教室、學生生活情境、家庭。教學資源1. 學習查表解題與察覺關係。2. 認識並解決積數未知的算式填充題。教學期程(週次/日期)領域分段能力指標六大議題融入指標主題或單元活動內容節數評量方式備註第十二週5/1至5/7 N-1-4能理解乘法的意義並解決生活中簡單(積100)的整數倍問題N-1-9能理解加、減、乘的意義,並逐步熟悉加、減、乘的基本事實。A-1-1能透過具體操作,解決來自生活情境問題中已列出的算式填充題。主題活動:整數的乘法(一)。1. 透過查乘法表解決積數未知,乘數未知和被乘數未知的問題。2. 能察覺被乘數、乘數和積數的關係,藉以奠定熟記乘法口訣的基礎。3. 熟練.查表解題與察覺關係。4. 認識並解決積數未知的算式填充題。5. 認識並解決乘數未知的算式填充題。6. 認識並解決被乘數未知的算式填充題。7. 使用簿本出題目,請學生練習解題,並記錄詳盡的解題過程。8. 由學生自行發表心得,老師作綜合補充,並請學生做適當的評量練習。9. 學生上台運算,並告訴全班運算的方式,徵求不同的意見,學習陳述自己的想法。四觀察評量操作評量實作評量口頭評量發表評量主題/單元名稱單元7整數的乘法使用教材南一版第六冊課本習作:單元7整數的乘法教學型態在具體情境中,認識積數未知的乘法算式填充題。學習場地學校、教室、學生生活情境、家庭。教學資源1. 複習查表解題與察覺關係。2. 複習解決積數未知的算式填充題。教學期程(週次/日期)領域分段能力指標六大議題融入指標主題或單元活動內容節數評量方式備註第十三週5/8至5/14 N-1-4能理解乘法的意義並解決生活中簡單(積100)的整數倍問題N-1-9能理解加、減、乘的意義,並逐步熟悉加、減、乘的基本事實。A-1-1能透過具體操作,解決來自生活情境問題中已列出的算式填充題。主題活動:整數的乘法(二)。1. 透過查乘法表解決積數未知,乘數未知和被乘數未知的問題。2. 能察覺被乘數、乘數和積數的關係,藉以奠定熟記乘法口訣的基礎。3. 熟練.查表解題與察覺關係。4. 認識並解決積數未知的算式填充題。5. 認識並解決乘數未知的算式填充題。6. 認識並解決被乘數未知的算式填充題。7. 使用簿本出題目,請學生練習解題,並記錄詳盡的解題過程。8. 由學生自行發表心得,老師作綜合補充,並請學生做適當的評量練習。9. 學生上台運算,並告訴全班運算的方式,徵求不同的意見,學習陳述自己的想法。四觀察評量操作評量實作評量口頭評量發表評量母親節主題/單元名稱單元8圖形和角使用教材南一版第六冊課本習作:單元8圖形和角教學型態能運用五官觀察來探究環境中的事物、圖形和角。學習場地學校、教室、學生生活情境、家庭。教學資源1. 從生活情境中,找出物件中鉛垂直線和水平直線,認識直角。2. 利用摺紙製作直角,並透過與直角三角板比對,經驗直角。教學期程(週次/日期)領域分段能力指標六大議題融入指標主題或單元活動內容節數評量方式備註第十四週5/15至5/21N-1-10能透過感官活動感覺一個量,並能對兩個同類量做直接比較,進而對一個量作複製活動(量:長度、容量、重量、角度、面積、體積)。健康與體育3-1-3表現出操作器材的基本動作能力主題活動:圖形大不同。1. 請學生試從生活情境中,找出物件中的鉛垂直線和水平直線,並認識直角。2. 利用摺紙活動製作直角,並透過與直角三角板比對,經驗直角。3. 透過複製及操作活動,認識角及其大小。4. 透過水平直線和鉛垂直線定義直角。5. 使用三角板找出物件中的直角。6. 藝術與人文課程請學生嘗試各種媒材,引發豐富的想像力,感受創作的喜悅與樂趣;使用各種不用的圖形和角,創作一幅具有創意的個人作品。7. 由學生自行發表心得,老師作綜合補充,並請學生做適當的評量練習。8. 讓全班欣賞同學創作的作品,並比較其中的異同。四觀察評量操作評量實作評量口頭評量發表評量主題/單元名稱單元8圖形和角使用教材南一版第六冊課本習作:單元8圖形和角教學型態能運用小組觀察來探究環境中的事物,學習使用量角器。學習場地學校、教室、學生生活情境、家庭。教學資源1. 透過觀察和討論,認識量角器。2. 能用量角器測量三角板上的角度。教學期程(週次/日期)領域分段能力指標六大議題融入指標主題或單元活動內容節數評量方式備註第十五週5/22至5/28N-1-10能透過感官活動感覺一個量,並能對兩個同類量做直接比較,進而對一個量作複製活動(量:長度、容量、重量、角度、面積、體積)。N-1-11能使用生活中常用的測量工具(以刻度尺的方式,即不涉及其結構),利用其上的刻度和單位去描述一個量(長度、容量、重量和角度),其常見的刻度分別為米、厘米、分公升、千克、克和度。健康與體育3-1-3表現出操作器材的基本動作能力主題活動:奇妙的量角器。1. 請學生攜帶量角器具,透過分組觀察和討論,認識量角器。2. 學習能用三角板的直角或紙摺的直角去找直角。3. 認識銳角和鈍角。4. 認識量角器的雙向功能並能報讀角度。5. 能用量角器,測量三角板上的角度。6. 練習用量角器,測量三角形上的角度。7. 用量角器,報讀角的度數。(角的開度為10的整數倍)8. 用量角器,測量角的度數。(角的開度為10的整數倍)9. 分組觀察各組所測量的物件,並紀錄下測量的角度,請學生自行發表心得,老師作綜合補充,並請學生做適當的評量練習。10. 使用簿本出題目,請學生練習解題,並記錄詳盡的解題過程。四觀察評量操作評量實作評量口頭評量發表評量主題/單元名稱單元9整數的除法使用教材南一版第六冊課本習作:單元9整數的除法教學型態在分東西的活動中,理解除法意義並解決有關除法的問題。學習場地學校、教室、學生生活情境、家庭。教學資源1. 練習查乘法表回答問題。2. 練習解積未知的算式填充題。教學期程(週次/日期)領域分段能力指標六大議題融入指標主題或單元活動內容節數評量方式備註第十六週5/29至6/4N-1-5能在分的操作活動中,理解除法意義並解決生活中有關除法的問題。N-1-4能理解乘法的意義並解決生活中簡單(積100)的整數倍問題。N-1-9能理解加、減、乘的意義,並逐步熟悉加、減、乘的基本事實。A-1-1能透過具體操作,解決來自生活情境問題中已列出的算式填充題。主題活動:整數的除法(一)。1. 學習解決能整除的包含除問題。2. 學習解決能整除的等分除問題。3. 學習解決不能整除的除法問題。4. 練習查乘法表回答問題。5. 練習解乘數、被乘數未知的算式填充題。6. 練習解積未知的算式填充題。7. 練習不能整除的除法。8. 練習包含除、等分除的解題活動。9. 使用簿本出題目,請學生練習解題,並記錄詳盡的解題過程。10. 由學生自行發表心得,老師作綜合補充,並請學生做適當的評量練習。11. 學生上台運算,並告訴全班運算的方式,徵求不同的意見,學習陳述自己的想法。四觀察評量操作評量實作評量口頭評量發表評量主題/單元名稱單元9整數的除法使用教材南一版第六冊課本習作:單元9整數的除法教學型態在分東西的活動中,理解除法意義並解決有關除法的問題。學習場地學校、教室、學生生活情境、家庭。教學資源1. 複習查乘法表回答問題。2. 複習解積未知的算式填充題。教學期程(週次/日期)領域分段能力指標六大議題融入指標主題或單元活動內容節數評量方式備註第十七週6/5至6/11N-1-5能在分的操作活動中,理解除法意義並解決生活中有關除法的問題。N-1-4能理解乘法的意義並解決生活中簡單(積100)的整數倍問題。N-1-9能理解加、減、乘的意義,並逐步熟悉加、減、乘的基本事實。A-1-1能透過具體操作,解決來自生活情境問題中已列出的算式填充題。主題活動:整數的除法(二)。1. 複習能整除的包含除問題。2. 複習能整除的等分除問題。3. 複習不能整除的除法問題。4. 練習查乘法表回答問題。5. 練習解乘數、被乘數未知的算式填充題。6. 練習解積未知的算式填充題。7. 練習不能整除的除法。8. 練習包含除、等分除的解題活動。9. 使用簿本出題目,請學生練習解題,並記錄詳盡的解題過程。10. 由學生自行發表心得,老師作綜合補充,並請學生做適當的評量練習。11. 學生上台運算,並告訴全班運算的方式,徵求不同的意見,學習陳述自己的想法。四觀察評量操作評量實作評量口頭評量發表評量端午節主題/單元名稱單元10快慢和圖表使用教材南一版第六冊課本習作: 單元10快慢和圖表教學型態能報讀在生活中常見的統計圖。學習場地學校、教室、學生生活情境、家庭。教學資源1. 能報讀生活中常見的一維表格。2. 試著將統計圖中的資料,轉換成一維表格中的資料。教學期程(週次/日期)領域分段能力指標六大議題融入指標主題或單元活動內容節數評量方式備註第十八週6/12至6/18N-1-17能透過感官活動感覺一個物體運動的快慢。D-1-2能報讀生活中常見的直接對應(一維)表格。自然與生活科技1-1-3-1由系列的觀測資料,說出一個變動的事件。1-2-5-2能傾聽別人的報告,並能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意思。綜合活動3-1-2體會團隊合作的重要性,並能關懷團隊的成員。1-1-2了解並遵守團體的規則。主題活動:(統計)數學小老師。1. 運用收集資料,讓學生認識統計表、統計圖。2. 能報讀在生活中常見的一維表格。3. 了解表格中資料的意義。4. 能報讀生活中常見的統計圖。5. 了解統計圖中資料的意義。6. 解讀統計圖中數量的大小。7. 能將統計圖中的資料轉換成一維表格中的資料。8. 看統計圖做統計表,能解讀表格中數量的大小。9. 復習報讀統計圖、表。10. 使用簿本出題目,請學生練習解題,並記錄詳盡的解題過程。11. 由學生自行發表心得,老師作綜合補充,並請學生做適當的評量練習。12. 學生上台演示,並告訴全班做統計表的方式,徵求不同的意見,學習陳述自己的想法。四觀察評量操作評量實作評量口頭評量發表評量主題/單元名稱加油小站二使用教材南一版第六冊課本習作:加油小站二教學型態由學生自行發表解題心得,老師作綜合補充。學習場地學校、教室、學生生活情境、家庭。教學資源1. 複習單元610。2. 複習在離散量或連續量的具體情境中,解決同分母真分數的分解問題,並用算式記錄解題過程。教學期程(週次/日期)領域分段能力指標六大議題融入指標主題或單元活動內容節數評量方式備註第十九週6/19至6/25N-1-8在一個整體1被明確十等分的具體情境中(包含離散量、連續量),能以一位小數描述其中的幾分,並能進行一位小數的合成、分解、比較活動(和及被減數1)N-1-9能理解加、減、乘的意義,並逐步熟悉加、減、乘的基本事實。N-1-10能透過感官活動感覺一個量,並能對兩個同類量做直接比較,進而對一個量作複製活動(量:長度、容量、重量、角度、面積、體積)。N-1-11能使用生活中常用的測量工具(以刻度尺的方式,即不涉及其結構),利用其上的刻度和單位去描述一個量(長度、容量、重量和角度),其常見的刻度分別為米、厘米、分公升、千克、克和度。N-1-5能在分的操作活動中,理解除法意義並解決生活中有關除法的問題。N-1-4能理解乘法的意義並解決生活中簡單(積 100)的整數倍問題。N-1-9能理解加、減、乘的意義,並逐步熟悉加、減、乘的基本事實。A-1-1能透過具體操作,解決來自生活情境問題中已列出的算式填充題。N-1-17能透過感官活動感覺一個物體運動的快慢。D-1-2能報讀生活中常見的直接對應(一維)表格。主題活動:加油小站(二)。1. 復習直角的概念及角度。2. 復習同分母真分數及一位小數的大小比較。3. 復習分母為10以內的真分數及一位小數的合成,分解。4. 復習應用乘法解決問題。5. 複習直角。6. 利用量角器的刻度,描述角度。7. 能進行同分母真分數的比較活動。8. 能解決一位小數的比較問題。9. 能比較動物賽跑的快慢。10. 能應用乘法解決問題。11. 能熟練九九乘法。12. 使用簿本出題目,請學生練習解題,並記錄詳盡的解題過程。13. 由學生自行發表心得,老師作綜合補充,並請學生做適當的評量練習。四觀察評量操作評量實作評量口頭評量發表評量第二次定期評量週主題/單元名稱加油小站二使用教材南一版第六冊課本習作:加油小站二教學型態由學生自行發表解題心得,老師作綜合補充。學習場地學校、教室、學生生活情境、家庭。教學資源1. 複習單元110。2. 配合暑期作業,規劃可供學生練習、運算之習題。教學期程(週次/日期)領域分段能力指標六大議題融入指標主題或單元活動內容節數評量方式備註第二十週6/26至7/2N-1-8在一個整體1被明確十等分的具體情境中(包含離散量、連續量),能以一位小數描述其中的幾分,並能進行一位小數的合成、分解、比較活動(和及被減數1)N-1-9能理解加、減、乘的意義,並逐步熟悉加、減、乘的基本事實。N-1-10能透過感官活動感覺一個量,並能對兩個同類量做直接比較,進而對一個量作複製活動(量:長度、容量、重量、角度、面積、體積)。N-1-11能使用生活中常用的測量工具(以刻度尺的方式,即不涉及其結構),利用其上的刻度和單位去描述一個量(長度、容量、重量和角度),其常見的刻度分別為米、厘米、分公升、千克、克和度。N-1-5能在分的操作活動中,理解除法意義並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