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度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第四节 人耳听不见的声音课时练习 (新版)苏科版.doc_第1页
2018-2019学年度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第四节 人耳听不见的声音课时练习 (新版)苏科版.doc_第2页
2018-2019学年度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第四节 人耳听不见的声音课时练习 (新版)苏科版.doc_第3页
2018-2019学年度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第四节 人耳听不见的声音课时练习 (新版)苏科版.doc_第4页
2018-2019学年度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第四节 人耳听不见的声音课时练习 (新版)苏科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节 人耳听不见的声音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关于听觉的能力,下列说法中正确是()A人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一定是相同的B人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不完全相同,与人的年龄无关C人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一定是相同,与人的年龄无关D人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不完全相同,与人的年龄有关2“最美人间四月天,蜜蜂蝴蝶舞蹁跹”。人能听见的声音的频率范围一般在20赫兹至20000赫兹之间。下面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蜜蜂在人身后飞,人可以听见。蝴蝶在人身后飞,人听不见B蜜蜂在人身后飞,人可以听见。蝴蝶在人身后飞,人也能听见C2赫兹至10赫兹的次声,只要振幅足够大,人耳就能听见D声音不需要介质在真空中也能传播3根据如图中提供的小资料,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海豚可以发出次声波B蝙蝠发出的都是超声波C大象和狗的“发声频率”没有重叠区,所以狗的叫声大象永远听不到D15Hz的声音即使振幅足够大,人耳依然是听不到4若某一声源在振动,但人耳听不到声音,而猫狗却竖起耳朵能听到声音,这是因为()A在振动的声源周围没有介质B振动的声源离人太远C声源发出的声音音调太高,超出人耳的听觉范围D声源振动的振幅太小5医用“B”超机是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的,但人们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A它的响度大小B它的频率小于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C它的响度太大D它的频率大于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6正常人听到声音的范围是()A20Hz20000HzB高于20000HzC低于20HzD20Hz2000Hz7如果我们看见物体振动,却听不见声音,下列分析的原因不可能的是()A发声体的振幅太小B发声体振动太慢C发声体离我们太远D此时空气不能传播声音8一个声源在振动,但是,人却听不到声音,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一定是声源的振幅太小B一定是声音的频率过高或过低C一定是声源与人耳之间没有介质在传播声音D以上三种说法都有可能9有一种电子牙刷,它发出的超声波,能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关于电子牙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人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B超声波能传递能量C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D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10在自然界中,火山爆发、地震、海啸、风暴等都能产生次声波。下表是人和几种动物的听觉频率范围,其中能在远距离感觉到火山爆发的是() 人和几种动物的听觉频率范围/HZ 人 2020000 蝙蝠 1000120000 大象 120000 海豚 150150000A人B蝙蝠C大象D海豚二填空题(共8小题)11人类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 Hz到 Hz之间,某种昆虫在飞行时翅膀在10s内振动了3500次,人类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这种声音。12某种昆虫靠翅的 发声。若这种昆虫的翅膀在2s内振动了600次,人类 听到该频率的声音。(选填“能”或“不能”)13一只蝴蝶10s内振翅60次,它振翅的频率为 Hz,这样的频率是在下面表格中 的听觉范围内。人类 (填“能”或“不能”)听到这种声音。类别大象狗人类海豚蝙蝠听觉频率/Hz12000015500002020000150150000100012000014我们可以听到蚊子从耳边飞过的“嗡嗡”声,却听不见蝴蝶飞动时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 。15安静而又漆黑的夜晚,小明家拴在门前的大黄狗狂叫着,小明很奇怪,第二天才听说,当黄狗叫时,同学小冬正在距小明家约500m的玉米地边下“电猫”捉老鼠,这说明狗的听觉 比人低,狗能听到的最低声音是 Hz。16汽车倒车雷达由挥头、处理器、蜂鸣器等部件组成。探头一般采用40kHZ、48kHZ、58kHZ的声波,该声波属于 (选填超声波、次声波或可听声)当探头发出的声波碰到障碍物后反射回来总共用了0.01s,则处理器能算出此时车尾到障碍物的距离为 m此时蜂鸣器发出短促的警报声,提醒司机小心驾驶,声音此时给司机传递了 (选填“信息”或“能量”)。17小明家使用的是一款国产品牌汽车,如图所示,车内装有先进的倒车雷达系统。这个系统是利用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 工作的:小明发现照明大灯的灯泡内有两根灯丝,当控制手柄拨到近光位置时,近光灯丝发光,当控制手柄拨到“远光”位置时,近光灯丝和远光灯丝同时发光,这说明两根灯丝在电路中的连接方式是 18声呐是英文缩写“SONAR”的音译,其中文全称为:声音导航与测距,是海洋勘察上常用来探测目标位置的一种设备,它能定向发射和接受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但该装置无法测出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从声音的条件角度分析其主要原因是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19300多年前,意大利的科学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在房间里挂了许多铃铛,然后让蝙蝠在房间内自由飞行。第一次没有对蝙蝠做任何限制,铃铛未响;第二次蒙住蝙蝠的眼睛,铃铛也未响;第三次塞住蝙蝠的耳朵,房间内的铃铛响了。(1)下列问题不是该实验所研究的是 A蝙蝠飞行靠什么躲避障碍物的B眼睛对蝙蝠的飞行是否起到作用C耳朵对蝙蝠的飞行是否起到作用D铃铛是怎样发声的(2)人们对蝙蝠这种高超的飞行本领提出了如下四种猜想,你认为科学家的实验支持了哪种猜想 A蝙蝠的视力特别好B蝙蝠对空间的状况有极强的记忆力C蝙蝠能发射并接收超声波D蝙蝠的嗅觉系统特别灵敏,凭嗅觉可以判断前方有无障碍物。20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后面提出的问题。材料一:许多年前,“马可波多”号帆船在“火地岛”失踪,经过多年的研究,揭开了“死亡之谜”,他们都是死于亚声,这是一种人耳听不到的声音(人耳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为20Hz20kHz),频率较低,而人的内脏的固有频率和亚声波极为相似,当二者相同时,会形成内脏的共振,严重时,把内脏振坏而丧生。材料二:气温影响着地面附近的空气状况,也影响着声音的传播路径,研究表明声音喜欢走温度低的地方。晴天的中午,地表迅速升温,地表附近的气温较上层的气温高,所以地面上的声源发出的声音向四周传播时是向上拐弯的。而晚上地表的气温迅速下降,低于上方的温度。问题:(1)亚声是指我们学过的 (选填“超声”或“次声”),人体内脏的固有频率大致低于 Hz,超声波的频率范围是 。(2)赤日炎炎,在沙漠里即使相距不太远的人也难以听清对方的大声喊叫,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声源传播时向 (选填“上”或“下”)拐弯。(3)“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在清冷的深夜,姑苏城外寒山寺的钟声的传播路径向 (选填“上”或“下”)拐弯。四解答题(共1小题)21次声波 次声波的特点是来源广、传播远、能够绕过障碍物传得很远。次声的声波频率很低,一般均在20Hz以下,波长却很长,传播距离也很远。它比一般的声波、光波和无线电波都要传得远。例如,频率低于1Hz的次声波,可以传到几千以至上万千米以外的地方。次声波具有极强的穿透力,不仅可以穿透大气、海水、土壤,而且还能穿透坚固的钢筋水泥构成的建筑物,甚至连坦克、军舰、潜艇和飞机都不在话下。次声波的传播速度和可闻声波相同,由于次声波频率很低。大气对其吸收甚小,当次声波传播几千千米时,其吸收还不到万分之几,所以它传播的距离较远,能传到几千米至十几万千米以外。1883年8月,南苏门答腊岛和爪哇岛之间的克拉卡托火山爆发,产生的次声波绕地球三圈,全长十多万公里,历时108小时。1961年,苏联在北极圈内新地岛进行核试验激起的次声波绕地球转了5圈。7 000Hz的声波用一张纸即可阻挡,而7Hz的次声波可以穿透十几米厚的钢筋混凝土。许多灾害性现象如火山喷发在发生前可能会辐射出次声波,因此有可能利用这些前兆现象预测灾害事件。地震或核爆炸所产生的次声波可将岸上的房屋摧毁。 次声如果和周围物体发生共振,能放出相当大的能量。如4Hz8Hz的次声能在人的腹腔里产生共振,可使心脏出现强烈共振和肺壁受损。也可以用以摧毁特定目标。阅读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以下不属于次声波的特点的是 A频率高 B传播远 C能够绕过障碍物 D穿透力强(2)次声波频率范围一般在 。(3)在海水中,能够传播的更远的是 A无线电波 B光波 C可闻声波 D次声波(4)可以利用次声波监测 (写出一种即可)。(5) Hz的次声能在人的腹腔里产生共振,可使心脏出现强烈共振和肺壁受损。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10小题)题号12345678910选项DADCDADDBC二填空题(共8小题)1120;20000;能。1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