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头吸引产术410例临床分析.doc_第1页
胎头吸引产术410例临床分析.doc_第2页
胎头吸引产术410例临床分析.doc_第3页
胎头吸引产术410例临床分析.doc_第4页
胎头吸引产术410例临床分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胎头吸引产术410例临床分析【关键词】 胎头【摘要】 目的 探讨胎头吸引产术(胎吸术)在阴道分娩中的助产应用。 方法 对我院1999年1月2003年12月使用胎吸分娩(VE)41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胎吸术在我院分娩约占4%,VE引起的母体并发症以软产道损伤为主约占23%,对新生儿的影响主要为头颅损伤,新生儿窒息及黄疸,约占19.6%。结论 VE是解决头位难产的重要方法之一,应正确掌握手术指征,操作轻巧、熟练,以期降低母婴并发症。 关键词 胎吸术 产伤 妊娠 分娩 胎头吸引产术(VE)是利用胎头吸引器置于胎头顶部形成负压后吸附于胎头上,通过牵引借以协助娩出胎头助产方法 1 ,是紧急解决头位难产的有效方法之一,我院开展胎吸术已有20多年,但近年来由于各方面原因,有被剖宫产术所替代的趋势。因此,有必要对胎吸术进行总结,现将我院近5年来所做的VE41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999年1月2003年1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共9216例,其中行胎吸术410例,约占4%;平均年龄26.7岁,平均孕周39 +2 w,其中初产妇为364例,占88%,经产妇56例,占13%,平均新生儿体重3.42kg。 1.2 手术指征 全部病例已宫口开全,宫缩乏力187例,占45.3%,胎儿宫内窘迫(羊水混浊度或粪染)106例,占25%,病理性妊娠(妊高征、合并内科疾病、剖宫产史等)102例,占24%,胎头方位不正(枕横或枕后位)48例,占11%,其他20例,占4%。 1.3 必备条件 (1)顶先露活胎;(2)胎头先露骨质部已达坐骨棘水平+2以下,无头盆不称者;(3)胎膜已破,宫口开全;(4)子宫收缩协调,有一定的强度 2 。 2 方法 导尿排空膀胱后局麻+阻滞麻,吸引器接触胎头部分涂石蜡油,左手撑开阴道后壁,右手持吸引器,用吸引器下缘向下压入阴道后壁前方,依次拉开阴道右侧壁、左侧壁,使吸引器滑入阴道内,与胎头顶部紧贴,牵引柄与胎头矢状缝垂直,作为旋转标志,沿吸引器胎头衔接处扪一周,确认无宫颈及阴道壁软组织夹在其中后,电吸或抽气形成负压在(350500mmHg)之间,宫缩时沿产轴方向旋转牵引;助手注意保护会阴,胎头双顶径娩过出口横径时,消除负压取下吸引器,按分娩机转娩出胎儿,检查软产道后,逐层缝合阴道及会阴。 3 结果 母体并发症见表1,新生儿并发症见表2。 表1 母体并发症(略) 表2 新生儿并发症(略) 4 讨论 胎吸术因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技术要领要求较低,近年来,被越来越多的产科工作者所接受,特别是一些基层单位,胎吸术基本已取代了剖宫产或产钳术,成为一种有效地解决头位难产的助产方法。 严密观察产程,尽可能减少头位难产、宫缩乏力、胎儿宫内缺氧的发生,是减少产道助产,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关键之一,从本资料可以看出,胎吸术最常见的手术指征是宫缩乏力,并第二产程延长,胎儿宫内窘迫等,因此,严密观察产程可采用一对一全程责任助产,导乐助产和家庭温馨产房助产等方式,从生理、生活上全面关怀产妇,消除她们对分娩的焦虑和恐惧等紧张情绪,鼓励进食,必要时适当补液,增加能量,改善营养状态及酸中毒,在无明显头盆不称,产道无异常,胎儿无宫内窘迫等条件下,可在活跃期给适量催产素静滴以加强宫缩,避免宫缩乏力,产程延长的发生,同时积极做好胎儿监护,积极处理分娩异常情况,避免滥用催产素及镇静剂,适时进行人工破膜,预防宫颈水肿也是避免产程延长的有效方法。反之,过早人工破膜、使用催产素易诱发不协调宫缩、宫颈水肿、胎儿宫内窘迫、羊水混浊,甚至新生儿颅内出血,破膜后即听取胎音,观察羊水性状,避免产妇过早使用腹压,是避免酸中毒甚至全身衰竭及胎儿宫内窘迫的有效方法之一。 减少母婴并发症关键是熟练掌握手术技巧及手术适应症。从本组资料来看,胎吸术主要是造成母体软产道损伤及胎头头颅损伤,损伤率分别为23%和7.1%,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软产道裂伤主要是沿阴道壁侧切口粘膜向上延伸,87例为度裂伤,6例为度裂伤。这主要是存在相对头盆不称,胎儿较大,胎方位不正,施术者技术不熟练,未能准确判定胎方位或回转胎方位的方法不正确及保护会阴的方法欠缺,造成的阴道壁血肿,尿潴留与宫缩乏力,第二产程延长,胎头对阴道壁和膀胱长时间压迫有关,因此严密观察产程,减少宫缩乏力及产程过长,正确处理产程,可降低这些并发症的发生。胎吸术对新生儿的损伤主要是新生儿窒息51例,占11.8%,头皮血肿47例,占11.2%,与文献报道一致,究其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是滑脱次数多,牵引力不均衡,牵引时间过长,高位胎吸术等造成的,因此,我们认为:(1)脱滑2次以上;(2)胎先露骨质在S-2以上;(3)胎吸器无法转为枕前位;(4)估计15min无法完成胎吸术的;(5)胎心率正常者,应考虑剖宫产或产钳结束分娩3 。4例新生儿死亡,据历史病例及产儿科讨论记录主要是2例颅内出血,有明显头盆不称,先露S+2以上,分别为持续性枕横位和高直位;体重分别为3.86kg和4.12kg,胎吸时都曾滑脱3次,第4次才成功,这2例产妇的家属均不同意剖宫产也是其中原因之一。另2例考虑为胎儿宫内窘迫,胎粪性羊水脐带绕颈均在2周以上,出生Apgar评分均2分,重度窒息后,全身衰竭死亡。因此,产前检查及早发现头盆不称,巨大儿,脐带绕颈很重要,临产后严密观察产程、胎心率、羊水性状、胎头先露下降、产瘤形成、胎方位等是决定能否适时胎吸术或剖宫产的关键,以免贻误时机,造成被动。 总之,降低母婴损伤及并发症关键主要在于术者,正确使用胎吸器,从上胎吸器到使用压力、旋转胎头到正确牵引,再到适时松开胎吸器等一系列连贯动作都需要术者熟练、轻巧、稳定地按照分娩机转完成,均不可用暴力、过猛力,粗暴地左右摇晃、过早俯屈或仰伸等都是造成胎吸术失败或损伤的主要原因。此外,鼓励产妇用力,正确使用腹压,助娩出胎头亦十分重要。如产程过长,产妇全身衰竭、酸中毒疲乏或存在心、肺等重要器官衰竭均不适行胎吸术。 胎吸术的抗生素的应用一直是我们探讨的问题,本组资料应用抗生素的原则是:(1)破膜12h;(2)羊水混浊度以上;(3)会阴深度以上裂伤;(4)产后尿潴溜或合并血尿;(5)新生儿头颅血肿3cm,一般使用青霉素或头孢菌素,产后发生会阴伤口裂开6例,败血症均未发现,一般使用35天即可。因此,适时使用抗生素对母婴安全及减少并发症有益。 参考文献 1 凌萝达,顾美礼.头位难产.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10,31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