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动给水泵检修文件包文件包编号当前版次适用于该文件包的设备#1-1、#1-2、#2-1、#2-2#电动给水泵检修设备名称#2-1、#2-2给水泵检修 检修项目编号#2-1给水泵检修文件包版次编制(修改)审核批准姓名日期姓名日期姓名日期文件包内容序 号内 容起始页码1一 检修任务单2二 质量监督计划3三 修前准备卡4四 检修工序卡5五 检修项目局部变动及检修工序、工艺修改记录6六 检修数据记录7七 缺陷处置单8八 不符合项报告/处理单9九 检修项目完工报告单10十 附件一 检修任务单设备名称#2-1给水泵设备编码检修计划设备检修类别A级检修 B级检修 C级检修 D级检修 事故抢修 其它计划工作时间本次检修自第 日至第 日计划工日 天主要检修项目1.给水泵检修2.前置泵检修3.电机轴瓦检修4.泵组对轮中心检查,调整5.机械密封检查更换修后试运计划:修后目标:给水泵运行平稳、无泄漏,轴承振动、温度均符合要求,泵出口压力达到设计额定值。工作许可先决条件执行工作票 电气一种工作票 电气二种工作票 电气继保工作票热力机械工作票 仪控工作票 动火工作票 其它条件 脚手架 拆除保温 封堵打开设置围栏 安全网 其它工作票编号质检点分布W点(见证点)工序质检内容1.1.2给水泵与偶合器对轮中心修前测量2.1.3给水泵推力间隙测量3.2.1.8给水泵传动端径向轴承检查,间隙测量4.2.1.9给水泵传动端挡油环检查,间隙测量5.2.2.9给水泵自由端径向轴承检查,间隙测量6.2.2.10给水泵自由端挡油环检查,间隙测量7.2.2.17给水泵推力轴承检查,测量8.3.4.3给水泵总轴窜及半轴窜测量9.3.4.3给水泵推力间隙测量10.4.4.2给水泵轴弯曲测量11.4.5.4给水泵推力间隙测量12.5.2给水泵推力瓦检查13.2.1前置泵与电机修前联轴器找中心14.2.4测量前置泵推力间隙15.3.1.11前置泵传动端径向轴承检查,间隙测量16.3.2.7前置泵自由端径向轴承检查,间隙测量17.3.2.8前置泵推力轴承检查,测量18.5.4.2前置泵轴弯曲测量19.三、2偶合器与电机找中心20.H点(停工待检点)工序质检内容1.4.4.1.2给水泵检查各级叶轮颈部外圆和与之对应的导叶及内泵壳衬套,并测量其径向间隙2.4.5.1.11给水泵测量轴的窜动量3.4.5.1.21测量调节螺栓螺母直到支撑板和大端盖工作面之间距离4.4.6.11给水泵与偶合器找中心5.5.3给水泵推力间隙测量6.6.2给水泵轴瓦检查,间隙测量7.5.4.1.2前置泵叶轮和泵壳磨损环径向与轴向间隙测量调整8.5.5.10前置泵轴轴向位置测量调整9.5.5.11前置泵叶轮轴向位置测量调整10.5.5.17前置泵与电机找中心11.5.5.17前置泵推力间隙测量调整12.三、4偶合器与电机找中心13.四、2.4电机轴承测量检查14.质量检查、验收人员确认姓名等级资格(W、H)文件包签字方电厂质量监理检修单位备注(注:检修任务单一式三份,电厂及质量监理项目专责人各留存一份,另一份随文件包,由施工单位携带)第57页二 质量监督计划安平发电厂质量监督计划表编号专业汽机版次页码共3页设备名称:#2-1给水泵检修类别: 设备代码工序号工 作 内 容适用 文件版次工作负责人检修方质检员监理 专工验证点签 名日期验证点签 名日期验证点签 名日期验证点签 名日期1.2给水泵与偶合器对轮中心修前测量W1W1W1W11.3给水泵推力间隙测量W2W2W2W22.1.8给水泵传动端径向轴承检查,间隙测量W3W3W3W32.1.9给水泵传动端挡油环检查,间隙测量W4W4W4W42.2.9给水泵自由端径向轴承检查,间隙测量W5W5W5W52.2.10给水泵自由端挡油环检查,间隙测量W6W6W6W62.2.17给水泵推力轴承检查,测量W7W7W7W73.4.3给水泵总轴窜及半轴窜测量W8W8W8W83.4.3给水泵推力间隙测量W9W9W9W94.4.1.2给水泵检查各级叶轮颈部外圆和与之对应的导叶及内泵壳衬套,并测量其径向间隙H1H1H1H14.4.2给水泵轴弯曲测量W10W10W10W104.5.1.11给水泵测量轴的窜动量H2H2H2H24.5.1.21测量调节螺栓螺母直到支撑板和大端盖工作面之间距离H3H3H3H34.6.11给水泵与偶合器找中心H4H4H4H44.5.4给水泵推力间隙测量W11W11W11W115.2给水泵推力瓦检查W12W12W12W125.3给水泵推力间隙测量H56.2给水泵轴瓦检查,间隙测量H62.1前置泵与电机修前联轴器找中心W132.4测量前置泵推力间隙W143.1.11前置泵传动端径向轴承检查,间隙测量W153.2.7前置泵自由端径向轴承检查,间隙测量W163.2.8前置泵推力轴承检查,测量W175.4.1.2前置泵叶轮和泵壳磨损环径向与轴向间隙测量调整H75.4.2前置泵轴弯曲测量W185.5.10前置泵轴轴向位置测量调整H85.5.11前置泵叶轮轴向位置测量调整H95.5.17前置泵与电机找中心H105.5.17前置泵推力间隙测量调整H11三、2偶合器与电机找中心W19三、4偶合器与电机找中心H12四、2.4电机轴承测量检查H13检修单位监理单位技术支持部三 修前准备卡(一)设备基本参数:序号名称参数单位1.给水泵型号FK5D32M(DG600-24011M)2.给水泵型式整体芯包、卧式3.给水泵级数5级4.给水泵额定流量491m3/h5.给水泵额定转速5149r/min6.给水泵额定扬程1738.71m7.给水泵泵总重6100Kg8.芯包重3400Kg9.前置泵型号FA1D56A10.前置泵(整体)总重1625Kg11.前置泵泵盖重325Kg12.前置泵转子重296Kg13.液偶型号YOT46-50814.液偶总重4200Kg15.厂家上海电力修造总厂有限公司16.给水泵电机型号YKS710-417.电机功率4000 KW18.电机总重15000Kg19.电机转子重3200Kg20.厂家上海电机厂(二)设备修前交底(包括上次检修遗留不符合项,设备运行暴露缺陷,历次检修教训)1上次检修遗留不符合项: 2.设备运行暴露缺陷: 3.历次检修教训: (三)人员准备序号工作组成员姓名工种等级职责分工资格确认及备注1机械检修工检修2机械检修工检修3机械检修工检修4机械检修工检修5机械检修工检修6机械检修工检修7机械检修工检修8机械检修工检修9机械检修工检修10机械检修工检修11起重工起吊12起重工起吊13起重工起吊14起重工起吊(四)工具准备(安全工器具、电动、液压、气动工具必须检验合格)序号工具名称规格数量单位检查结果及编号1.双头螺栓液压张紧装置1套2.拆装芯包专用工具1套3.芯包运输工具1 套4.联轴器螺母专用扳手1件5.销钉形扳手装拆前置泵联轴器螺母1 件6.C形板手装拆前置泵叶轮螺母1件7.十字改锥1把8.一字改锥1把9.活扳手121把10.套筒扳手1套11.梅花扳手1套12.管子钳250mm-350mm1把13.千斤顶5吨1个14.手锤1.5kg1把15.大锤12kg1把16.撬棍0.5m1根17.撬棍1M2根18.道木6根19.铜棒301根20.铜棒501根21.手电1把22.胶皮=3mm10kg23.(五)备品备件序号备品名称备品编号/规格数量单位检查结果机械密封动环、静环、O型圈8B1D 付2泵体中分面密封垫0.8mm个1密封垫FA1D56-02-04 个1密封挡圈1141.5个1密封垫FA1D56-03-09 1mm个1O型密封圈905.7个4O型密封圈140/133.43.5个4推力轴承A1GB-10700-00套1薄壁径向轴承FA1B56-A2-104287套2泵壳磨损环FA1D56-03-05A 件2叶轮FA1D56A0109件1筒体螺母M52DG600-240-01-02个2双头大螺栓M523DG600-240-01-03条2密封圈DG600-240-03-15个2密封垫圈DG600-240-04-06个2锁紧垫圈DG600-240-03-24个1锁紧垫圈DG600-240M-03-03个1平衡鼓锁紧垫圈DG600-240-03-18个1导叶衬套DG600-240-04-17件2泵壳衬套DG600-240S-04-16件2弹簧0.7*3.4*332.8件1弹簧0.8*5*344件1石墨圈125*105*10件1内六角螺栓(芯包上各级泵壳连接)套1机械密封动环、静环、O型圈、弹簧L270-99付2密封件(包括芯包大修及外部全部密封件)套1金属缠绕垫C型HG20610-97(40-4.0 1220)个4径向轴承DG600-240-05-05套2推力瓦块DG600-240-06-00套1轴瓦YOT46-508套1O型圈YOT46-508()套1油滤网芯YOT46-508()套2(六)材料准备序号材料名称数量单位检查结果及备注1黄油0.5kg2白布0.5kg3破布2kg4金相砂纸5 张5记号笔(白色油漆笔)1支6不锈钢垫片(0.05-0.20mm) 适量7密封胶2筒8耐油石棉板(=1mm)适量(七)测量工具仪器准备序号量具名称/规格精度等级数量检查结果及编号1外径千分尺025mm1把20300mm游标卡尺0.02mm1把3百分表及磁性表座0.01mm3套4塞尺0.01mm1把(八)图纸资料清单序号名称编号备注1主泵组装图DG600-240M-00(1/2)2主泵侧面图DG600-240-00(2/2)3叠片式联轴器(主泵-偶合器)DLC1100-8A-004联轴器罩壳ZK1100-8A1-005芯包拆卸程序图J1-3A-006芯包运输工具J2-3A-007双头螺栓液压张紧装置(M523)J8-3B-008FK6D32(DG600-240)给水泵维修说明书(九)危险源控制清单序号作业活动危险因素可能导致的事故控制措施1办理工作票安全措施遗漏,系统未完全隔离设备损坏、人员受伤1、工作许可人和负责人共同到现场检查安全措施已正确执行2、工作票上签字才允许开工3、开工前,必须保证泵壳内无压力2准备现场和工器具工具不合格机械伤害1、定期对工具进行校验2、工作前进行认真检查,防止损坏伤人事故的发生3修前对轮中心测量人员的行为不规范人身伤害盘动转子时严禁工作人员测量对轮中心4松对轮螺栓人员的不规范操作螺丝滑扣1、严格规范操作2、加强技能培训螺栓掉落丢失设备损坏或丢失1、拆卸的螺栓必须核对数目2、拆卸的螺栓要妥善保管5拆卸半联轴器人员的行为不规范砸伤规范人员的作业行为6拆卸、起吊及安装芯包人员的行为不规范设备损坏、人员受伤1、规范人员的作业行为2、加强人员的安全意识现场混乱设备损坏、人员受伤1、起吊工作应由专业起重人员按起吊规程小心谨慎操作。1、现场设监护人2、现场实行定置管理操作不规范损坏设备1、拆装芯包使用专用吊具,保证起吊物的平衡2、起吊前应检查所吊物件的捆绑情况、认可后方可试行起吊3、起吊重物提升的速度要均匀平衡,不宜忽快忽慢、忽上忽下, 以免重物在空中摇晃发生危险4、拆卸、起吊及安装工作应严格按照芯包拆卸程序中的相关要求小心谨慎地进行5、芯包吊出后,搁置在合适的木制支承上,确保水平并平稳固定。 7芯包运输返厂检修芯包倾翻损坏设备使用芯包运输工具,装载必须牢固,困扎结实。8清理现场,设备试运检查不到位设备损坏1、严格检修管理2、规范工作票操作流程作业人员的不规范作业设备损坏人员受伤加强人员的安全的意识(十)环境因素控制清单序号作业流程影响因素环境影响控制措施1清理打磨各部件产生的废弃破布、砂纸污染环境分类处置,交相关部门处理2轴承室放油润滑油的渗漏和处理污染环境控制油处理的作业过程,对废弃的润滑油进行再处理应用(十一)施工现场准备序号项目检查结果1施工现场必须铺设整洁的胶皮,以防损伤设备和地面2用安全围栏将施工现场隔离3现场设备部件按“检修施工现场定置定位图”要求放置(见U101B检修管理手册)四、检修工序卡第一章给水泵检修1、 检修前的准备工作1.1 必须按下列步骤隔离给水泵(1) 切断电机电源及润滑油系统电源;(2) 切断所有仪表的电源;注意:隔离给水泵组时,应参见系统的操作说明和汽轮机操作说明。(3) 检查泵组的进出口阀和再循环阀是否关闭;(4) 切断冷却水源;(5) 关闭中间抽头阀门;(6) 打开放水阀和排气管,放空筒体内的水;(7) 进行任何维修之前,必须保证泵壳内已无压力;注意:拆卸机械密封,则须进行相关步骤进行。1.2 拆前对轮中心测量:(1) 拆下给水泵与偶合器间的联轴器罩壳;(2) 拆下弹性联轴器;(3) 架表测量中心;(4) 验证标准:外圆张口联轴器端面距离给水泵与偶合器上下:给泵中心比偶合器中心高0.190.25mm;左右:给泵中心相对偶合器中心向B列偏移0.100.16mm;0.04mm303mm(误差范围01.2mm)注意:给水泵找中心时应将转子向偶合器方向推,使推力瓦贴紧,偶合器输出轴向给水泵方向拉紧。找正时,不准用找正架旋转轴,可用链钳等工具来转动轴,用链钳转轴时,须在轴上包一层胶皮保护轴,并在各瓦内加入适量透平油。 W1点 1.3 推力间隙测量;验证标准:推力间隙:0.40mmW2点2、 检查轴承2.1 传动端径向轴承(1) 断开并移开所有影响拆卸工作的仪表,在电线接头上做好标记并包扎好,以便装复;(2) 拆下那些影响拆卸工作的小口径管道;(3) 拆下与给水泵联接的联轴器护罩,并断开联轴器;(4) 拆下紧固传动端轴承支架盖与进口端盖的螺母、螺栓;(5) 拆下轴承支架盖与轴承支架间双头螺桂上的紧固螺母并拆下定位销;(6) 在轴承盖上装上吊环,用起顶螺钉顶起轴承支架盖,小心地将盖吊开。起吊时应小心避免碰坏轴承支架两侧的挡油圈;(7) 拆下径向轴承压盖与轴承支架间双头螺栓上的紧固螺母,拆下定位销,用起顶螺钉顶起轴承压盖,拆下轴承压盖;(8) 测量传动端径向轴承和轴的顶部间隙,瓦口间隙,轴瓦紧力,着色检查瓦块乌金无脱胎、裂纹、气孔及夹渣;检查轴承和轴颈部位有无损坏和磨损现象,必要时更换新的轴承;验证标准:顶部间隙 :0.140.215mm 瓦口间隙: 轴瓦紧力:轴承和轴颈部位无损坏和磨损现象;W3点 (9) 测量挡油环的间隙,并检查挡油环是否磨损或损坏,必要时更换新的;验证标准:挡油环的径向间隙0.350.41mm 挡油环无磨损或损坏;W4点 (10) 拆下上半部径向轴承和挡油圈,顶起轴,将下半部轴承和挡油圈转上来并拆下;注意:轴承和挡油圈的上、下两部分都不能互换,因此,为了组装时易于辨别,应将上半部和下半部明显地作上记号。注意:在最后组装之前,应给轴和轴承表面稍微涂上一点润滑油。(11) 绕轴转下下半部分的轴承和挡油圈到位,然后放下轴;(12) 装上上半部分的轴承和挡油圈(组装时应认清轴承和挡油圈的上、下半部标记);(13) 装上轴承压盖,安装时应保证轴承的防转定位销准确到位,装上轴承压盖上的两定位销和紧固螺母并拧紧;(14) 将轴承支架盖吊装到位,确保其两端的挡油圈正确就位,然后装上紧固螺母和定位销并拧紧螺母,拆下起吊工具;(15) 装上并拧紧紧固轴承支架盖与进口端盖的螺栓和螺母;(16) 接通断开的所有小口径管道;(17) 装上并接好仪表,联上联轴器并装上联轴器护罩;2.2 自由端径向推力轴承(1) 断开并拆下所有仪表,在电线接头上做好标记包扎好,以便装复;(2) 拆下所有影响拆卸工作的小口径管道;(3) 拆下传动端联轴器护罩,并断开联轴器;(4) 拆下端盖与自由端轴承支架间的紧固螺钉,拆下端盖,卸下O形圈;(5) 拆下轴承支架盖与轴承支架间双头螺栓上的紧固螺母,并拆下定位销;(6) 拆下紧固轴承支架盖与大端盖的螺栓、螺母;(7) 在轴承支架盖装上吊环,用起顶螺钉顶起轴承支架盖,装上适当的起吊工具,小心地吊开轴承支架盖,以免损坏挡油圈;(8) 拆下定位销,拆下径向轴承压盖与轴承支架间双头螺栓上的紧固螺母,拆下轴承压盖;(9) 测量自由端径向轴承和轴的顶部间隙,瓦口间隙,轴瓦紧力,着色检查瓦块乌金无脱胎、裂纹、气孔及夹渣;检查轴承和轴颈部位有无损坏和磨损现象,必要时更换新的轴承;验证标准:顶部间隙 :0.140.215mm 瓦口间隙: 轴瓦紧力:轴承和轴颈部位无损坏和磨损现象;W5点 (10) 测量自由端挡油环的间隙,并检查挡油环是否磨损或损坏,必要时更换新的;验证标准:挡油环的径向间隙0.350.41mm 挡油环无磨损或损坏;W6点 (11) 拆下上半部的径向轴承和挡油圈;(12) 拆下推力轴承罩上的紧固螺钉和定位销,拧入起顶螺钉,顶起推力轴承罩并拆下;(13) 顶起轴,将下半部径向轴承和挡油圈转上来并拆下;(14) 松开弹簧,从下半部轴承支架上拆下润滑油密封圈;(15) 拆下紧固端盖上挡板的内六角螺钉,拆下挡板,从端盖的凹槽内拆下润滑油密封圈和弹簧;(16) 按下述方法依次拆下整个推力轴承撑板:推力轴承的电阻测温探头是插在推力瓦块内的,并固定在推力轴承撑板上,在将推力轴承撑板从轴承支架上拆下以前,应将测温探头,导线从外端子拆开,穿过密封套,将导线送出来。绕着轴转动整个推力轴承撑板,直至带有止动销的半个撑板能被拆下来,然后转动另半部分撑板直至取下。按同样方法拆下推力盘另一侧的推力轴承撑板。(17) 检查推力瓦块、推力盘、是否损坏或磨损,如有必要请更换新的部件; 验证标准:着色检查推力瓦块乌金无脱胎、裂纹、气孔及夹渣;推力盘无损坏或磨损; 测量推力瓦块厚度偏差0.02mm,涂色检查推力瓦块接触面积75%W7点注意:(a)在正常运行状态下,推力瓦块上除了巴氏合金钝暗面以外,不应有甚它可观察得到磨损,建议当巴氏合金钝暗面超过合金面积的一半以上时,更换新的瓦块;(b)在最后组装之前,应给轴颈推力盘和轴承、推力瓦块表面稍微涂上-层润滑油;(18) 顶起轴,绕轴转动下半部分的径向轴承和挡油圈使其正确就位于轴承支架上,装上内侧对开润滑油密封圈和上面的弹簧,放下轴;(19) 依次按下述方法安装推力轴承撑板成为一个整体;注意:电阻测温探头是插入推力瓦块并固定在推力轴承撑板上,在安装推力轴承撑板时,固定密封套之前,就应将测温探头安装正确到位,其余的导线部分应穿过轴承支架、密封圈和接线端子送回。推力轴承撑板的并合线与轴承支架的水平中分面之间成90,定位销位于推力轴承罩上的一个槽内。将不带定位销的半部分撑板放到轴上,使其推力瓦块合金面与推力盘相接触,然后将其转入轴承支架内,放上带定位销的另半部撑板,将整个推力轴承撑板一起绕轴转动,直至定位销的位置正好顶住轴承支架。用同样方法安装另一侧的推力轴承撑板。不要在推力瓦块和推力盘间插塞尺来检查轴向间隙,这样测量不准且可能损坏轴瓦的巴氏合金表面。将端盖用六角螺钉固定到轴承支架上,检查轴向间隙时将轴向传动端靠足,使得推力盘紧紧贴在内侧推力瓦块上,用塞尺测量外推力轴承衬垫和端盖的推力轴承室处内壁间的间隙。原始轴向间隙值(见“测量记录”)对任何可测到的变动都应找出原因,取去端盖;在安装推力轴承罩之前,必须确保测温探头导线的塞头位于下半轴承支架的槽内;测量推力间隙;(20) 装上推力轴承罩,用定位销和螺钉来定位和固定;(21) 装上上半部分径向轴承;(22) 装上轴承压盖,安装时保证轴承的防转销正确就位,然后用销钉和螺母将轴承压盖定位和固定于轴承支架上;(23) 装上上部分挡油圈;(24) 装上自由端轴承支架盖,用定位销和螺栓、螺母将其固定到轴承支架和大端盖上,取下起吊工具和吊环;(25) 将对开润滑油密封圈和弹簧装到端盖的槽内,用内六螺螺钉装上挡板夹住润滑油密封圈;(26) 在端盖上装上新的0形圈,在轴承支架上装上端盖,用螺钉拧紧;(27) 装上联轴器,并装上联轴器护罩;(28) 装上和接好仪表和小口径管道;3.检查机械密封3.1 传动端机械密封(1) 按2.1节步骤,取下传动端径向轴承;(2) 拆下紧固联轴器螺帽的螺钉,用专用扳手拆下联轴器螺母;(3) 用联轴器拆卸工具拆下半联轴器,取下联轴器和其上的固定螺钉;(4) 拆下轴承支架上的紧固螺栓螺母和定位销,拆下传动端轴承支架;(5) 在轴上标好抛油环的位置,然后松开紧定螺钉,从轴上拆下抛油环;(6) 拆下机械密封的密封水管、密封排气管接头和呼吸器;(7) 拆下机械密封芯子,从轴上取下密封轴套的键;(8) 取下机械密封压盖与进口端盖的紧固螺钉;(9) 参见机械密封说明书,按下述步骤继续进行:(a)解体机械密封芯子;(b)检查机械密封各元件,如有必要更换新的;(c)组装好机械密封芯子以备安装;(10) 参见机械密封说明,装上机械密封;(11) 在轴上套上抛油环,将其滑到拆卸时所标的位置,然后用紧固螺钉将其固定在轴上;(12) 装上机械密封的密封水管、密封排气管接头和呼吸器;(13) 安装传动端轴承;(a) 将传动端轴承支架装到进口端盖上,并用定位螺栓螺母拧紧;(b)按2.1节步骤装上传动端径向轴承;3.2 自由端机械密封(1) 按2.2节步骤拆下自由端的径向轴承和推力轴承;(2) 拆下自由端部轴承支架与机械密封腔室间的紧固螺栓螺母和定位销,拆下轴承支架;(3) 弄平推力盘锁紧垫圈的舌片。甩专用扳手取下推力盘螺母和锁紧垫圈;(4) 将推力盘从轴上拆下,拆下推力盘键;(5) 在轴上标好抛油环的位置,然后松开紧定螺钉,从轴上拆下抛油环;(6) 拆下机械密封的密封水管、密封排气管接头和呼吸器;(7) 拆下机械密封芯子,从轴上取下密封轴套的键;(8) 取下机械密封压盖与机械密封腔室的紧固螺钉;(9) 参见机械密封说明书,按下述步骤继续进行:(a)解体机械密封芯子;(b)检查机械密封各元件。如有必要更换新的;(c)组装好机械密封芯子以备安装;(10) 在机械密封压盖上装上新的0形圈,并固定在机械密封腔室上;(11) 参见机械密封说明,装上机械密封;(12) 在轴上套上抛油环,将其滑到拆卸时所标的位置,然后用紧固螺钉将其固定在轴上;(13) 装上机械密封的密封水管、密封排气管接头和呼吸器;(14) 安装自由端轴承(a)在轴上装上推力盘键,加热推力盘轮毂,然后将推力盘装到轴上到位,马上拧上推力盘螺母。将其紧紧顶在推力盘上;(b)当组件冷却后。拆下推力盘螺母,放上新的锁紧垫圈,拧上推力盘螺母,用专用扳手拧紧螺母,然后用锁紧垫圈锁住;(c)将自由端轴承支架装到机械密封腔室上,并用定位螺栓螺母拧紧;(d)按2.2节步骤装上自由端径向轴承和推力轴承。3.4 检查轴向运转位置和推力轴承间隙注:应在传动端和自由端机械密封及轴承支架盖拆下后,进行本项工作,进行时联轴器护罩和联轴器应拆下来,并自始自终将芯包转子部分在泵的两端适当地支撑好。(1) 在传动端上必须安装轴承支架和径向轴承下半部;(2) 在自由端上必须安装轴承支架、径向轴承下半部,推力盘、键、推力盘螺母和锁紧垫圈及轴承端盖;(3) 按下述方法检查轴向运转位置:(a) 将转子尽可能的向泵传动端靠足,以推力盘的外侧面为基准,在自由端轴承支架的水平中分面上画一道线;(b)转子尽可能的向自由端靠足,用相同的基准。在自由端轴承支架的水平中分面上再画一道线。测量两线之间的距离,该值应该是约为78mm;(c) 在轴承支架内放上内侧的推力轴承撑板,推力瓦和推力轴承衬垫(调整垫),将转子再向传动端尽可能的靠足,在自由端轴承支架的水平中分面上画第三道线(以相同的基准)该线到内侧那条线之间距离应是约44.15mm;(d)以上测量误差较大,可架设百分表直接测量。验证标准:项 目标准值转子总的轴向窜动(推力瓦块不装时)78mm转子半轴窜(只装工作推力瓦块)44.15mmW8点此表所列为泵的运动间隙值,第一组为新件的间隙值,第二组为应该更换新件的间隙值间隙位置第一组第二纽径向轴承和轴0.225/0.160.3抛油环和挡油圈0.7/0.60.85内泵壳衬套和叶轮进口颈部0.48/0.410.675导叶衬套和叶轮轴颈部0.48/0.410.675平衡鼓和平衡鼓衬套0.48/0.410.675密封轴套和密封衬套0.64/0.47末级导叶和大端盖间(轴向)2.05/3.95总轴向间隙(在推力轴承上)0.4内泵壳和叶轮(轴向)4/3.5导叶和叶轮(轴向)4/3.5转子总的轴向窜动(推力瓦抉不装时)787点 (4) 按下述方法检查推力轴承间隙:(a)在轴承支架上装上外侧的推力轴承撑板、推力瓦块和推力轴承衬垫(调整垫);不能将塞尺塞进推力盘与推力瓦块之间来检查轴向间隙,这样测量不准,而且会损坏推力瓦块的巴氏合金表面;(b)按以上所述方法移动泵轴并仔细测量间距来检查轴向间隙,也就是说,移动泵轴使推力盘的一端紧紧地贴在一侧推力瓦块上,然后在其另一端的推力轴承衬垫(调整垫)与推力轴承室的内壁间插入塞尺检查间隙;同样地再向另-侧移动泵轴进行检查;所有的原始轴向间隙值都列在测量记录中,对任何可测到的间隙变化都应检查其原因:验证标准:推力间隙:0.40mmW9点此表所列为泵的运动间隙值,第一组为新件的间隙值,第二组为应该更换新件的间隙值间隙位置第一组第二纽径向轴承和轴0.225/0.160.3抛油环和挡油圈0.7/0.60.85内泵壳衬套和叶轮进口颈部0.48/0.410.675导叶衬套和叶轮轴颈部0.48/0.410.675平衡鼓和平衡鼓衬套0.48/0.410.675密封轴套和密封衬套0.64/0.47末级导叶和大端盖间(轴向)2.05/3.95总轴向间隙(在推力轴承上)0.4内泵壳和叶轮(轴向)4/3.5导叶和叶轮(轴向)4/3.5转子总的轴向窜动(推力瓦抉不装时)787点(5) 若换上备用的推力轴承组件时,按下列步骤进行检查:注:厂家提供的推力轴承衬垫(调整垫)备件的厚度是放余量的,安装时应进行必要的车削调整。(a)将转子置于其轴向运转位置,在轴承支架的推力轴承室上精确测量其内壁到推力盘内侧面的距离并记录下来,用同样方法精确测量外侧推力轴承室内壁到推力盘外侧面的距离并记录下来;(b)拆下内侧和外侧推力轴承撑板上的衬垫(调整垫),并精确的加工到如下所给的尺寸:内侧推力轴承衬垫(调整垫)的厚度=所测得的推力轴承室内壁到推力盘内侧面的距离-推力轴承组件的厚度;外侧推力轴承衬垫(调整垫)的厚度=所测得的推力轴承室壁到推力盘外侧面的距离一(推力轴承组件的厚度十推力轴承轴向间隙);(c)将推力轴承衬垫(调整垫)装到推力轴承撑板上,重复进行前面的步骤(4)检查工作;4.大修4.1 大修准备工作(1)按1节所述作泵的维修准备工作;(2)从传动端和自由端的轴承支架和轴封上拆下所有影响拆卸工作的仪表和小口径管;(3)断开并拆下两根平衡室回水管道;断开并拆下轴承的润滑油进油和回油管道;拆除联轴器罩壳,断开联轴器;检查所有起吊设备和专用工具是否良好;4.2 抽出芯包 (参见芯包拆卸程序图)本说明书是用行车、拆卸管、滚子起顶座组件从给水泵的筒体中拆卸出芯包的方法。4.2.1 前期准备在把芯包从筒体中抽出之前,一定要做以下的前期工作和检查。注:对高温运行水泵,要使它的温度降至室温方可进行。(1) 切断所有电气设备;(2) 确认进出口截止阀关闭;(3) 拆去所有妨碍拆卸芯包的隔热和隔音材料;(4) 松开泵的筒体放水阀门和排汽阀管路;(5) 拆去仪表;(6) 拆去中间抽头管(对焊接式抽头管无需拆除);(7) 拆去所有的妨碍抽出芯包的管路;(8) 拆去所有的妨碍抽出芯包和防碍工具使用的轴承支架和呼吸器、短管;(9) 拆除联轴器罩壳、联轴器连接体、半联轴器;(10) 拆去筒体和进口端盖之间的拉紧环,嵌入环和0形圈,此时泵己经准备好抽出芯包了。(11) 所有螺纹工具的应预先润滑。4.2.2拆卸步骡注:在拆卸芯包的每一步步骤时,在抽出芯包的任何一步动作之前安全套环要准确定位和安全可靠地抓牢拆卸管。(1)从筒体中抽出芯包后,对芯包整体进行维护养护前为了防止异物进入,密封所有的芯包开:(吸入口,导叶出口等)(2)拆除芯包张紧零件并且存放起来,以便在重新安装芯包时使用。4.3 泵芯包解体4.3.1解体的准备工作注:平衡鼓紧固螺母、自由端抛水环螺母、锁紧螺母及推力盘螺母为右旋螺母,而传动端联轴器螺母、抛水环螺母、锁紧螺母为左旋螺母。为了便于组装,必要时在部件上重新标注上参考号。 (1)在芯包由行车的起吊工具吊着的情况下,在维修现场布置好合适的支承搁粱或工作台;(2)将芯包水平放置在支架上,拆下上面的拆卸工具、起吊工具和吊耳;(3)装上芯包夹紧板使其紧贴在进口端盖上;在拉紧螺杆的另一端套上垫圈,旋上螺母,以固定芯包组件;(5)在大端盖上装上吊耳。注:在芯包解体时,应把芯包稳定地支撑好,最初拆卸在水平位置进行,最后阶段芯包要垂直支承,芯包的重量任何时候都不能由轴来支撑。4.3.2 拆卸传动端轴承和轴封按2.1节所述步骤、3.1节所述步骤拆下轴承和密封。4.3.3 拆卸自由端径向和推力轴承和轴封按2.2节所述步骤、3.2节所述步骤拆下轴承及密封。4.3.4 内泵壳解体(1) 用双头螺柱、螺母及夹紧板将转子固定;(2) 吊起芯包至垂直位置放到支撑架上;注:起吊时任何时候都不能主泵轴支承芯包重量。(3) 拆下拉紧螺杆与大端盖的螺母和垫圈,拆下拉紧螺杆;(4) 吊起大端盖,将其小心地吊离泵轴并吊开;注:起吊大端盖时应小心,以免损坏平鼓或平衡鼓衬套。(5) 弄平平衡鼓止动垫圈的止动舌,用专用扳手拆下平衡鼓螺母、拆下止动垫圈;(6) 用火焰加热平衡鼓直到产生足够的膨胀,用平衡鼓拆卸工具拆下平衡鼓及平衡鼓键,并保存好。取下蝶形弹簧;(7) 拆下把末级导叶紧固于泵壳上的锁紧片和螺钉,拆下末级导叶;(8) 用火焰加热末级叶轮轮毂直至产生足够的膨胀拆下末级叶轮为止,拆下叶轮做上记号便于安装;拆下和保存好叶轮键和叶轮卡环;(9) 拆下末级泵壳与第三级内泵壳的紧固螺钉,拆下末级泵壳;注意:导叶与内泵壳为过盈配合。(10) 吊走末级泵壳及导叶;(11) 用火焰加热第四级叶轮轮毂至产生足够的膨胀能拆下叶轮为止,拆下叶轮,拆下并保存好叶轮键和叶轮卡环;(12) 重复以上步骤(10)至(12)直到轴上仅留下首级叶轮;(13) 在轴端拧上吊轴吊耳,装上起吊工具,然后松开传动端定位螺母,拆下定位蝶母、支撑扳、双头螺栓,小心地将轴从进口端盖吊开;(14) 将轴水平支撑,用火焰加热首级叶轮轮毂,拆下首级叶轮,拆下和保存好叶轮键;(15) 用起吊工具将进口端盖从支架上吊开。4.4 检查、更新和修理工艺规程 (a) 所有部件都应全部清洗和检查,看看有无磨损或损坏的痕迹。(b) 应用内、外千分尺测量所有部件的径向间隙,并对照以下所列间隙值进行检查。若间隙已达最大允许间隙或下次大修前可能达到该值,则应更换这个部件。主要的是考虑泵的工作性能,即如果出口压力降到不允许的程度,电机耗电或汽机耗汽量很多或泵振动上升到不允许的程度时,泵应进行大修:(c) 间隙此表所列为泵的运动间隙值,第一组为新件的间隙值,第二组为应该更换新件的间隙值间隙位置第一组第二组径向轴承和轴0.225/0.160.3抛油环和挡油圈0.7/0.60.85内泵壳衬套和叶轮进口颈部0.48/0.410.675导叶衬套和叶轮轴颈部0.48/0.410.675平衡鼓和平衡鼓衬套0.48/0.410.675密封轴套和密封衬套0.64/0.47末级导叶和大端盖间(轴向)2.05/3.95总轴向间隙(在推力轴承上)0.4内泵壳和叶轮(轴向)4/3.5导叶和叶轮(轴向)4/3.5转子总的轴向窜动(推力瓦抉不装时)784.4.1叶轮和衬套(1) 检查叶轮有无磨蚀痕迹,特别是在叶片顶部,检查叶轮内径处有无因拆卸所产生的损伤,去除任何毛刺,确保内孔光滑并没有变形;(2) 检查各级叶轮颈部外圆和与之对应的导叶及内泵壳衬套,并测量其径向间隙:验证标准:检查各级叶轮颈部外圆和与之对应的导叶及内泵壳衬套,无磨蚀痕迹,内孔光滑并没有变形;并测量其径向间隙,其间隙应符合4.4表内的数据要求。H1点(3) 若其隙超过4.4节所列表中的更换间隙值,则应该按下列步骤修理叶轮颈部、外部及更换导叶、内泵壳衬套。(a)用芯轴插入叶轮内孔,以芯轴两中心孔为基准,磨颈部外圆,以修正颈部外圆至完整;(b)取下固定衬套的紧定螺钉(如有),车削去该环;(c)彻底清洗该环座并将新环装入规定的位置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金华武义县人力资源限公司招聘1名项目制员工模拟试卷(含答案详解)
- 2025年乐山高新区管委会直属事业单位公开考核招聘工作人员的模拟试卷及1套完整答案详解
- 关于继续履行合同的通知书6篇
- 设备租赁维修技术协议合同
- 驻校卫生员考试题库及答案
- 物种起源考试题库及答案
- 主体结构考试题库及答案
- 支护工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新疆农作物制种种植保险合同协议
- 2025年广西梧州市辅警考试真题及答案
- 心血管-肾脏-代谢综合征(CKM)综合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5解读课件
- NB/T 11529-2024回采工作面随采地震探测技术
- 艾青诗选《黎明》赏析
- 民营医院行政管理与法律法规遵循
- 银行代销业务管理制度
- 招聘话术培训
- 环卫处规章制度
- 大学古诗词课件
- 木方回收合同6篇
- 2025年第三届药膳大赛(选拔赛)理论知识考试题(附答案)
- 包装行业安全防范总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