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地区藏传佛教的建筑装饰艺术研究.doc_第1页
内蒙古地区藏传佛教的建筑装饰艺术研究.doc_第2页
内蒙古地区藏传佛教的建筑装饰艺术研究.doc_第3页
内蒙古地区藏传佛教的建筑装饰艺术研究.doc_第4页
内蒙古地区藏传佛教的建筑装饰艺术研究.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蒙古地区藏传佛教的建筑装饰艺术研究课题实施方案课题来源: 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 课题类型: 学院青年课题 批 准 号: NSZY0713(Q) 负 责 人: 潘 春 利 联系电话:6291499 (2007年9月)一、基本情况课题名称内蒙古地区藏传佛教的建筑装饰艺术研究课题来源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类 型批准号青年课题NSZY0713(Q)资助经费1000元配套经费负 责 人潘春利职 称职 务讲师艺术系装潢教研室主任二、 实施方案1、研究目标及意义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由于各民族历史、文化的差异,每个民族都有不同风格的建筑艺术,充实着祖国的建筑艺术园地,是人类最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蒙古族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在中华文化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蒙古族喇嘛教建筑反映了本民族和本地区人民的审美要求,也反映出民族之间的文化艺术与交流的相互影响,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区特色,然而关于蒙古族藏传佛教的建筑装饰艺术的研究领域还无人问津,系统地介绍内蒙古地区藏传佛教建筑及装饰艺术的专业资料十分匮乏,许多资料都是泛泛的介绍,比较零散,特别是介绍内蒙古地区藏传佛教建筑装饰的内容更是凤毛麟角,而且许多原始资料又是蒙文,这将会给研究带来许多的困难。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更多的人了解到蒙古地区藏传佛教建筑的特色和装饰艺术,继承民族文化传统,弘扬蒙古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提高和发展蒙古族的民族文化,促进民族文化的交流,提高地区的旅游经济建设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给以后召庙进行修缮工作提供一些值得借鉴的观点和经验,并希望能够对同我一样对藏传佛教的建筑和装饰艺术有着浓厚兴趣的学者进行研究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2、研究的主要内容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历史悠久,民族艺术无比丰富。由于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差别很大,都有各自不同的文化艺术传统,不同的生活习惯,不同的建筑材料,因此各地区的劳动人民就根据当地的条件和自己的需要来建造房屋,在建筑上采用不同的做法,建筑外形更是多种多样,表现出不同的民族风格,形成了多样的地方特点。各民族的建筑及建筑的装饰艺术都体现了本民族的和地域的特色,对于中华民族建筑艺术的整体成就做出自己的独特贡献,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建筑艺术的内容,是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在各少数民族中,蒙古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在中华文化的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蒙古族的建筑与汉族和其它各少数民族的建筑,在形式上的差异也是十分明显的,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区特点,其中尤以藏传佛教建筑的成就最高。藏传佛教自元朝传入蒙古地区,明清时期得到蓬勃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曾经是蒙古族全民信仰的宗教,在蒙古族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蒙古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各方面,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因此藏传佛教建筑在蒙古地区极为发达,遍布各地,所以蒙古族建筑艺术的卓越成就和优秀传统,在藏传佛教建筑上表现得特别突出,成就也最高,是蒙古族建筑文化中值得称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汉族、藏族的建筑和装饰艺术传入蒙古地区,为很多召庙建筑所融会、吸收,建筑艺术上采用汉、藏两种建筑形式,并且创造出一种新的独特的建筑风格,即蒙古族风格,装饰也力求精美,富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内蒙古地区藏传佛教建筑本身以及召庙中的各种装饰艺术,是蒙古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祖国文化艺术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以内蒙古地区典型的藏传佛教建筑为研究对象,通过与西藏的藏传佛教建筑和中原的佛教建筑的比较,来分析内蒙古地区藏传佛教建筑装饰艺术的显著特点,从而全面了解内蒙古地区藏传佛教建筑装饰的艺术特点。内蒙古地区藏传佛教召庙的建筑从布局、造型到色彩、装饰都在蒙古建筑风格的基础上吸纳了汉、藏的建筑技术和建筑特点,而又有了很大的发展,创造了蒙汉混合、蒙藏混合等多种美观实用的建筑形式。内蒙古地区藏传佛教寺院的布局归纳为四种风格:一、自由灵活的藏式布局,基本上是以其主要殿堂为中心,其它建筑散布四周,包头的五当召是其代表;二、规整划一的“伽蓝七堂制”汉式布局,主要建筑建在南北中轴线上,四周采用围廊或在中轴线两旁建有配殿,例如大召;三、内蒙古地区大多数的藏传佛教召庙的建筑布局是在汉式寺庙的布局上进行变通,并在轴线上加进富有蒙古特色的建筑等,席力图召等等许多召庙都是此布局;四、美岱召独特的布局形式,其总体布局是一个“城”与“寺”相结合的建筑群,其四周筑有高而厚的堡寨式的城墙,有城门和城楼,是由城墙和蒙古地区典型的藏传佛教召庙建筑群组成的塞北蒙古高原堪称一绝的“城寺”。内蒙古地区藏传佛教大经堂的建筑装饰特色,其主要特点为汉藏结合,即在藏式经堂的基础上更多地应用和强调了汉式建筑形制中的歇山顶和廊柱环绕的形式,柱网结构是藏式传统建筑最主要和使用最普遍的结构形式,檐下则采用汉式传统的斗拱、彩绘等装修形式,是藏汉建筑文化结合的最巧妙和最完美的典范。大经堂是内蒙古地区藏传佛教召庙中最重要的建筑,所以它的装饰也最讲究,屋顶部分的特点也最明显。内蒙古地区藏传佛教大经堂的屋顶装饰也具有蒙、汉、藏混合的特点。内蒙古地区藏传佛教建筑外墙的立面装饰简洁而粗犷,宗教色彩浓郁。藏传佛教在蒙古族人民的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表达对神的尊敬和崇拜,藏传佛教建筑大多在门窗上进行宗教装饰,其风格模仿了藏族藏传佛教建筑的装饰风格。席力图召大经堂是经堂建筑中的经典之作,对后来蒙古地区藏传佛教召庙建筑的影响非常深刻,在中国古建筑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纵观整座建筑的装饰艺术,它不仅标志着蒙、藏、汉各族人民的文化艺术的交流和发展,而且为我们留下了极其珍贵而丰富的艺术资料。这种平顶和歇山顶的巧妙结合,形成了一种蒙、藏、汉合壁的特殊的建筑造型,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独具特色的建筑形式,从而被认为是蒙古地区藏传佛教建筑的典型范例。喇嘛塔是一种非常有特色的宗教建筑,是蒙藏地区寺院中的一种特有的塔,喇嘛塔的样式分为覆钵式塔、金刚宝座塔和过街塔三种类型。其中覆钵式喇嘛塔以其挺拔秀丽、造型精巧、庄严优美、古朴典雅,成为蒙藏地区最为普及、数量最多的塔型。呼和浩特席力图召双耳白塔以挺拔高大、肃穆壮观称雄于诸塔之中,是内蒙古地区最大、最精美的一座覆钵式喇嘛塔,堪称内蒙古喇嘛塔之王。该塔造型优美,雕饰丰富,结构完整严谨,清秀中透着几分华丽,既有南方宝塔玲珑秀丽的感觉,又不失北方宝塔雄浑庄严的气魄,为内蒙古覆钵式喇嘛塔的代表作。喇嘛塔中的另一种类型金刚宝座塔是一种特殊的塔型,其造型是塔下有一个巨大宝座,座上建有五座小塔。呼和浩特金刚座舍利宝塔是蒙藏地区唯一的一座金刚宝座式喇嘛塔,也是全国五座同类型的宝塔中造型最壮观、装饰最精美的一座,在建筑艺术上有其独特的造诣,堪称我国传统建筑之瑰宝。整个塔形是根据佛教经典金刚经规式设计的,它庄重典雅,继承了中国古建筑的传统特色,又具有印度佛塔的风格,是中外文化结合并具有民族、地区特色的一个最成功的范例。整座宝塔融汉、藏、蒙文化艺术于一体,充分体现了内蒙古地区藏传佛教建筑的独特风格。奇特优美的造型结构、精美绝伦的装饰图案,对于研究古代建筑、宗教文化、雕刻艺术等,都是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是我国古代建筑和雕刻艺术的一个典范。在清政府的倡导下,整个蒙古地区大建寺院,铸造铜饰,绘制壁画,雕塑佛像,唐卡、毛毯等各种宗教艺术也随之发展起来。内蒙古地区藏传佛教的建筑在屋顶和外墙上有许多的鎏金铜饰,这些铜饰制作精细,造型美观,图案装饰玲珑剔透,充分显示出古代蒙古匠师们的精湛技艺。内蒙古地区藏传佛教建筑的梁柱、斗拱部分都绘有色彩鲜明、丰富多彩的建筑彩画,内蒙古地区藏传佛教除了建筑形式上汉藏结合外,在彩画风格上也是汉藏式结合为其突出特点,具有浓厚的地区和民族特色。在经堂里都有绘制壁画的传统习惯,内蒙古地区藏传佛教的壁画艺术,经过画师千百年不断的发展,在蒙古民族绘画传统的基础上吸取了汉地及西藏的绘画技艺,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民族特色。美岱召壁画、乌素图召庆缘寺壁画不论内容形式和技法,都自成风格,这些辉煌的杰作,都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内蒙古地区藏传佛教召庙中的佛像大多数是彩绘泥塑,每一件彩塑,工艺精细,形象逼真,为那些香烟缭绕的藏传佛教殿堂增添了许多光彩。在蒙古地区,唐卡普遍的流行是从北元时期开始,自传入蒙古地区后,在各个召庙中就成为不可缺少的悬挂艺术品,它与召庙中的雕塑、壁画和建筑艺术相互衬托,形成严肃、庄重、神密的气氛,起到了装饰美化召庙和生活环境的作用,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绚丽奇葩。蒙古地区毛毯的兴起是和信奉藏传佛教密切关联的,藏传佛教召庙内陈设大量的柱毯、门帘毯、坐垫毯、挂毯、地毯等,成为促进毛毯生产发展的重要原因。蒙古草原这个天然的毛毯产区,综合吸收了西北各族艺术的长处,而以汉族织锦、瓷器纹样和蒙古族的传统图案为基础,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毛毯艺术风格。蒙古族劳动人民经过长期实践,创造了丰富的,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艺术财富,在色彩上也有自己传统的爱好。内蒙古地区藏传佛教建筑的装饰图案、建筑彩画、召庙壁画与彩塑等各方面,多喜欢用白色、蓝色、红色和金银色等本民族的传统色彩,每一种色彩和不同的使用方法都被赋予某种宗教和民俗的含义。内蒙古地区藏传佛教建筑的色彩运用,手法大胆细腻,构图以大色块为主,表现效果简洁明快,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出蒙古族在应用色彩方面的才华。3、研究的主要途径本研究试图运用整合的观念,通过查阅大量的历史文献和相关资料,走访著名的建筑、宗教、民俗、艺术等方面的专家和学者,进行实地考察、测绘和摄制图片,将历史学、文化学、民族学、宗教学等人文社会科学与建筑的装饰艺术相结合,从动态的历史文化研究到静态的建筑装饰艺术分析,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对内蒙古地区藏传佛教的建筑装饰艺术这一研究内容进行整体的把握。并通过与西藏的藏传佛教建筑和中原的佛教建筑的比较,以内蒙古地区典型的藏传佛教建筑为研究对象,来探讨内蒙古地区藏传佛教的建筑装饰艺术的显著特点。4、研究的时间进度计划及分工(1)、2007年9月2007年12月;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潘春利、侯霞(2)、2008年1月2008年4月; 进行考查、测绘、摄制图片; 潘春利、侯霞(3)、2008年4月2008年10月;实施研究,进行写作,完成初稿;潘春利、侯霞(4)、2008年10月2008年12月;补充、修改初稿,最后定稿;潘春利、侯霞4、预期研究成果2008年12月内蒙古地区藏传佛教的建筑装饰艺术研究论文或专著潘春利、侯霞5、经费预算(按资助数额作计划)本课题预计所需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