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邓稼先教学设计.doc_第1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邓稼先教学设计.doc_第2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邓稼先教学设计.doc_第3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邓稼先教学设计.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11 邓稼先 德宏州民族初级中学彭应武一、内容及其分析1、内容:邓稼先是杨振宁的一篇回忆性散文。形式自由,主题集中,阐述了中华文化孕育像邓稼先这样的优秀儿女,也正是因为有了邓稼先一类的杰出人物,我们的民族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2、分析:本文既不同于一般的记叙文,也不同于一般的人物评传,而是以民族文化为背景,以民族情结,私人友爱为基调,用平实质朴的语言叙写了一个淳朴谦逊的科学工作者的奋斗历程。同时文中还插入了幼儿读本、诗歌电报书信等内容,抒发了对邓稼先的赞颂之情。教学重、难点: 1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2了解本文将邓稼先与美国科学家奥本海默对比着写的作用。3、探究本文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二、目标及其分析1、目标:(1)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格魅力和奉献精神。(2)积累词语,学习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3)探究本文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2、分析:(1)作者写邓稼先,为何要从中国百年前屈辱的历史写起?(2)说说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3)课文引用“我”给他夫人的电报和信起什么作用?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可能学生不易分析作者引用吊古战场文的用意,也难体会中国男儿歌的壮美以及在文中的内涵。教师应适当点播。四、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基本流程:课课前回顾揭示(学习)目标指导自学巡视自学检查(自学)效果讨论(学生),点拨(教师)当堂训练课后小结教学情景第一课时(一)课前回顾: 对比手法的含义及作用。对比手法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对比与衬托的分别:1衬托有主、宾之分,陪衬事物是为被陪衬事物服务的,是为了突出被陪衬事物的。对比是表明对立现象的,两种对立的事物是平行的并列关系,并无主、宾之分。 2衬托描写的是两个事物;对比可以是两个事物,也可以是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 3衬托的修辞效果主要在于突现正面或反面事物,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深化文章的中心思想。即俗话所说的“红花还须绿叶扶”。对比的修辞效果主要是用比较的方式提示事物的本质,使好的显得更好,使坏的显得更坏。让人们在比较中鉴别,给人们留下深刻而鲜明的印象。设计意图:为文章的学习做准备导入: 中华民族经历着艰难的国运时,却没有丢失雄健的精神。时代造就了许多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扭转了祖国的命运,使祖国从“任人宰割”到“站了起来”他们对中华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 设计意图:把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的知识学以致用(二)揭示(学习)目标(1)、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格魅力和奉献精神。(2)、积累词语,学习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3)、探究本文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三)至(六)步 (指导自学巡视自学检查效果讨论点拨)分二次循环进行:第一次循环:(三)指导自学1问题1:快速阅读课文,作者写了邓稼先的哪些事情?设计意图:训练学生的找关键信息和概括问题的能力。问题2:概括每个小标题下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体现了人物的什么精神品质?设计意图:激发爱国情感,体会邓稼先的人格魅力和奉献精神。(四)巡视自学1(五)检查(自学)效果1师生活动:让中差生尤其后进生板演或口答。明确:1、1.在美国获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2.1958年受命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并成功设计了两弹2、第一部分:展示中国历史背景。精神品质:爱国、奉献第二部分:对中国核武器设计研究所做出的巨大贡献。精神品质:奉献精神、可歌可泣。第三部分: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做比较精神品质:淳朴、谦虚第四部分作者为民族而自豪,为稼先而骄傲。精神品质:果敢的胆识坚定的信心第五部分赞扬了邓稼先对工作的坚定执著与勇敢。精神品质:无畏困勇于奉献第六部分:给邓稼先的赞歌和挽歌,也是唱给祖国的颂歌和恋歌。精神品质:2、因为邓稼先是在中国历史从“任人宰割”到“站了起来”的巨大转变作出贡献的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进程作出巨大贡献,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中国之所以不再任人宰割是因为我们有了强大的国力,而由邓稼先领导的核武器研究的成功,突出了邓稼先的贡献之大。所以推出他却从中国百年前屈辱的历史写起。第一部分最后一自然段,第二部分最后两自然段,第三部分第九、十自然段,第四部分最后一自然段,第五部分第五自然段,第六部分,这些部分都表达了作者对邓稼先的崇敬之情。(六)讨论(学生),点拨(教师)1学生对“问题2的理解概括可能有一定难度,教师可以适当地作提示师生活动:师生共同回顾对比的作用。 第二课时(三)至(六)步 (指导自学巡视自学检查效果讨论点拨)分二个循环进行:第二次循环:(3) 指导自学2问题1:默读第三部分,说说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设计意图:理解对比着写的目的是为突出他谦虚的品质是中国文化所孕育出来的。问题2:文中在写邓稼先之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年来的历史?设计意图:培养理解和概括能力。 问题3:讨论作者引用吊古战场文和插入中国男儿歌的用意是什么?设计意图:了解邓稼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怕困难、勇于献身的精神。 (四)巡视自学2(五)检查(自学)效果2师生活动:让中差生尤其后进生板演或口答。明确:1、作者将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奥本海默与邓稼先作对比的目的:他们是从两个不同文化背景中成长起来的科学家,作者通过对比表现出邓稼先的谦虚品格和奉献精神。所以说他是中国有奉献精神的儿子是党的理想党员。2、 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作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3、 翻译:吊古战场文广大呀,广大呀!空旷的沙漠无边无际,辽阔的荒漠不见人烟。河水象飘带一样弯曲流动。群山像犬牙一样交错在一起。幽暗啊悲惨凄凉,明风悲号,天日昏黄。飞返折断,百草枯死,寒冷得如霜冻的早晨,各种飞身无处可栖,在天上乱窜,许多怪兽争斗激烈,失群狂奔。亭长告诉我说:“这犹是古战场啊!”常常有失败的一方全军都夜没在这里。时常能听到鬼哭的声音,每逢天阴的时候,就会听得更加清楚。”引用吊古战场文突出他工作环境的恶劣,由他发出“我不能走”的誓言赞美了他不怕困难、勇于献身的英雄气概,引用中国男儿歌也是为了颂扬他是伟大的炎黄子孙,是个不折不扣的中国男儿。 (六)讨论(学生),点拨(教师)2 (七)当堂训练1、仿写下列句子。例句:选择了高山,你也就选择了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