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_______优秀教案评选.doc_第1页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_______优秀教案评选.doc_第2页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_______优秀教案评选.doc_第3页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_______优秀教案评选.doc_第4页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_______优秀教案评选.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案背景:我设计的是苏教版第十二册第九课词两首,同学们通过学习,已经会背诵了不少唐诗,但是对词的接触不多。所以,在设计教案的时候,我对唐诗和宋词的相关知识作了一些简要的介绍。教学课题:苏教版第十二册 9、词两首教材分析:本课是由两首词组成。这两首词都是千古传诵的名篇,虽然描绘的内容迥异,表达的情感不一,写作方法上也各有千秋,但是,它们也有相似之处,那就是融情于景,以景写情,情景相生,让人读来回味无穷。教学方法:1、抓住景物,感知画面美。教学本课时,要引导学生抓住作者所描绘的景物,感受每一首词表现的美好画面,在脑海中形成景物鲜明的美好画卷。2、展开想象,领悟意境美诗歌教学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使诗歌所描绘的景象能够在头脑中形成具有诗情画意的实际情景,让学生能够与作者一道,走进特定的意境中获得美的享受,得到美的熏陶。3、反复诵读,体会情感美这两首词所描绘的自然景物和相应意境,绝非为了描景而绘象,为了创意而设境,而是在所描绘的景物中,在所设的意境里,寄托作者的意向,赋予相关的情思。有些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因此,反复诵读不失为极为重要的方法之一。9、词两首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了解词的有关知识,理解、领悟词的内容和意境,能把自己想象的景象写出来。教学重点:领悟诗的意境,感受作者遣词造句准确。教学准备:课前收集有关诗、词的相关知识,李清照与张志和的生平资料。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走近诗词:诗歌是古老的文学体裁,它与戏剧、散文、小说并列为四大文学体裁。诗歌是人类文化的源头。我国的诗歌历史源远流长。汉赋、唐诗、宋词、元曲都是艺术瑰宝,已成为世界文化的宝贵财富。词是一种产生与唐末,兴盛与宋代的新诗体。早期的词是为伴乐而歌的曲歌所作的填词,因此,每首词都有词牌,即词调名。词在创作形式上,其句式以长短句为主,押韵比诗更加灵活,且文辞更加通俗。今天我们学习的如梦令、渔歌子都是词牌名。如梦令原名忆仙姿,相传为后唐庄宗自制曲,后苏轼改为如梦令,因其词中有“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一句而得名,作为词牌名,“如梦令”没有实际的意义。渔歌子,词牌名。唐教坊曲名,词调由张志和创作。词的内容和词牌相一致,即吟咏渔家生活。同学们,你还知道哪些词牌名?(菩萨蛮、清平乐、水调歌头、沁园春等)(/view/56503a65783e0912a2162a7f.html)二、 学习新课1、 板书:如梦令,读题。2、 介绍作者生平:(/s?tn=sitehao123&bs=%C0%EE%C7%E5%D5%D5%B5%C4%C9%FA%C6%BD&f=8&rsv_bp=1&wd=%C0%EE%C7%E5%D5%D5%B5%C4%C9%FA%C6%BD&inputT=0)如梦令,是一首追述往事之作,写的是少女时代的一次郊游,调子轻快活泼,语言明净,画面优美,是一首绝妙的好词。3、 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4、 检查自学情况(1)、指名读课文(2)、齐读课文5、精读课文,理解词的内容。(1)理解重点词句常记:经常记起、想起。溪亭:小溪边的凉亭。日暮:太阳将要下山,时间已经不早了。沉醉:形容醉的程度很深归路:回家的路兴尽:兴,兴致。游兴得到满足(2)指导朗读a、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把握词的节奏如: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b、学生自由练习朗读,教师巡视指导。、指名学生读,检查朗诵情况,教师相机指导。、欣赏视频朗读。(/v/b/24745429-1290463513.html)、齐声朗读(3)感受词的意境、启发学生从“常记”明确词人是在回忆往事。让学生思考: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日暮。教师引导分析“醉”,“醉”表明词人心情愉快,是开怀畅饮的结果。词人为什么“不知归路”。既可以理解为因为“日暮”与“醉”为“误”了埋下伏笔使“误入”显得自然合理。一连两个“争渡”,表现了词人急于从荷花丛中找到正确路径的心情,快速的划又“惊起一滩鸥鹭”,把已经栖息的水鸟也吓飞了。、结合欣赏课文插图,使学生在脑海中建立画面:傍晚,河面,一位女子划着小船,微醉的神色,盛开的荷花,飞起的水鸟。C、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想象到的画面。(4)熟读成诵,体会词人的思想感情这首词是李清照回忆了一次愉快的郊游情景,因醉在归途中误入藕花丛中,把栖息的水鸟都吓飞了。表现了作者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三、 拓展延伸:欣赏李清照的另外几首词: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醉花阴、声声慢。(/s?tn=sitehao123&bs=%CA%AB%D3%EB%B4%CA%B5%C4%C7%F8%B1%F0&f=3&rsv_bp=1&wd=%C8%E7%C3%CE%C1%EE%A1%A4%D7%F2%D2%B9%D3%EA%CA%E8%B7%E7%D6%E8&oq=rumengl&rsp=4&rsv_sug2=1&inputT=6782/s?tn=sitehao123&bs=%C8%E7%C3%CE%C1%EE%A1%A4%D7%F2%D2%B9%D3%EA%CA%E8%B7%E7%D6%E8&f=3&rsv_bp=1&wd=%D7%ED%BB%A8%D2%F5+%C0%EE%C7%E5%D5%D5&oq=zuihuayin+&rsp=0&rsv_sug2=1&inputT=7765/s?tn=sitehao123&bs=%D7%ED%BB%A8%D2%F5+%C0%EE%C7%E5%D5%D5&f=8&rsv_bp=1&wd=%C9%F9%C9%F9%C2%FD%C0%EE%C7%E5%D5%D5&inputT=7828)四、作业:想象如梦令这首词所描绘的景象,先说说,再写下来。板书设计:如梦令溪亭 日暮醉 不知归路 误入藕花深处惊起 一滩鸥鹭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1、 复习如梦令这首词,指名背诵。2、 师:今天我们学习唐代词人张志和的词渔歌子,板书课题,读题。二、 学习新课1、 介绍作者生平(/question/95344830.html)2、 初读课文(1) 自由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学习生字词。(2) 教师检查自学效果:、指读:鳜 gui 箬ruo 笠li 蓑suob、指读课文,教师相机正音、分析并记住这几个字形3、理解词的意思、西塞山:一说在湖州西郊,那里山明水秀真是绝境。斜风:微风。不须:不一定要、整体说说这首词的大概意思。3、指导朗读、教师示范朗读,读出节奏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朗读,教师相机指导。、欣赏视频朗读。(/show/Ngyd2itC1af5ljXnGavYiw.html)、齐读课文4、看图,感受诗的意境、说说词中描绘了哪些自然景物?(西塞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风、雨)、这几处景物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春天景物图。画中有没有人?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有人?(青箬笠 绿蓑衣都是人穿戴的物品)、作者运用了哪些表示颜色的词,把一幅江南钓鱼图描写的很生动?(白、青、绿)、借助课文插图,使学生在脑海中形成色彩鲜明、富有动感的画面。、想象一下这幅美丽的江南垂钓图,并说说这幅画面。5、交流讨论渔翁为什么不须归?感受作者淡泊的情怀。(因为雨小、鱼肥,或渔翁已经陶醉在春天的美景中了等)6、教师小结:这首词勾勒了一幅具有浓郁江南风味的“垂钓图”,塑造了一位悠闲自得的渔翁形象,透露出词人淡泊的情怀和对自然景物的热爱。7、熟读成诵。练习背诵,边背边想象词的意境。三、 拓展延伸:欣赏清平乐 村居、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programs/view/ZKwLekVVuQw//programs/view/brQSiHQcFOU/isRenhe=1)四、 作业:想象渔歌子这首词所描绘的的景象,并写下来。板书设计:渔歌子西塞山 白鹭不须归 桃花 流水 鳜鱼斜风 细雨教学反思:“融情于景,以景写情”,是这两首词的显著特点,如何引导学生体会出作者寄托于景物、融进于意境之中的情感呢?从这三个方面去引导学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