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名著导读——《论语》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doc_第1页
高中语文 名著导读——《论语》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doc_第2页
高中语文 名著导读——《论语》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doc_第3页
高中语文 名著导读——《论语》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doc_第4页
高中语文 名著导读——《论语》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名著导读论语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解读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运用论语中关于学习、从政和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进一步培养文言阅读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 3情感态度价值观:联系自身学习实际,体会课文丰富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4. 重点难点:结合孔子的经历,分析论语一书的主要思想内涵。 【自学互学】 一、自主学习 (1)百代馨香, 德配天地 万世师表, 道贯古今 (2)删诗书,定礼乐,创儒学,传经艺,师表万世; 赞周礼,写春秋,立杏坛,育才德, 桃李三千 (3) “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1998年1月全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集会巴黎时的宣言 (4)孔子,是一个志在报国又无人重用的闲人,又是一个周游列国、苦寻门路的忙人,更是一个到处碰壁、从不回头的强人。 (一)相关知识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年鲁国陬邑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1、孔子的历史贡献 (1)删诗经尚书,定礼记乐记,赞易经,修春秋,以传先王之道。 (2)兴办私学 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史记孔子世家 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广收门徒,收的学生不管贫富贵贱,据说有3000弟子,其中优秀的有72人。他成为文化传播的使者。他曾周游列国,晚年专心从事古代文献整理与传播工作,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典籍,删修春秋。其学生将其思想言行记载在论语中。 2、孔子思想 他在鲁国做过官,又曾游说四方,一生的主要活动是聚众讲学,由此建立了中国古代第一个私家学派儒家。孔子经其终生倡导和历代儒家的发展,使中国儒家学说成为中华文化的主流,作为中国人的指导思想逾两千余年。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德治主义,他执著地倡导德化社会与德化人生。德化社会的最高标准是“礼”,德化人生的最高价值是“仁”。孔子教导人们积极奉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放人”的忠恕之道”,以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孔子倡明“天人合一”之教,以善处人与自然的关系,他还阐述和弘扬了人不仅要“仁民”,也要“爱物”的道理。孔子坚决主张国家要实行“富之教之”的德政,使社会与文化得到发展。孔子认为文明的最高成就在于造就理想人格以创立理想社会,通过潜志躬行“内圣外王之道”,以达到“天下为公”、“大同世界”之境界。由于孔子的卓越贡献和思想影响深远,他才被中国人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3、论语 (1)论语是早期语录体散文 ,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纂录而成。 (2)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 (3)在表达上,论语语言精炼而形象生动,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 (4)在编排上,论语没有严格的编纂体例,每一条就是一章,集章为篇,篇、章之间并无紧密联系,只是大致归类,并有重复章节出现。 (5)论语记录孔子的言论大致有四种体式:格言体、答问体、对话体、议事体。 (二)基础积累 (C 准备展示) 1、论语是一部体散文集,是孔子的和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宋儒把论语和合称为“四书”。 2、孔子,名 ,字 , 家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 ,政治上主张 ,鼓励人们 ,即“出来做事”。开讲学的风气,传说有弟子人,身通六艺者人。孔子本人也被历代统治者尊奉为至圣先师。 3、课本中出现的例句译文:(1-8题A展示,9-15题B展示) (1) 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_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_ ,_。 _ (3)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_ (4)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_ (5)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_ (6)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_ (7)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_ (8)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_ ,_。”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_ _ (9)非礼勿视,非礼勿听,_ ,_。_ (10)克己复礼为仁 _ (11) 为仁由己,而由乎人哉? _ (12)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_ (13)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_ (14)己欲立而立人,_。 _ (15)其身正,_;其身不正,_。 _ 二、合作探究 1、自主学习检测:学生根据上述材料,抓住自己感兴趣的点,谈谈自己的感受,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孔子的美德,如:积极进取,谦虚好学,不肯向命运低头等等。(C展示) 2、合作探究:请学生结合自己的初中学习和课外知识,向其他同学推荐论语中自己比较喜欢的一些名句并做简要说明:(B展示) 3、思考:论语具体涉及到哪些方面的内容,体现了孔子什么观点?(A展示) 【限时训练】 1、课内巩固 重点句子填空翻译: (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注释】北辰:北极星。距地球约光年。由于太远,从地球上看它似乎不动,实际仍在高速运转。 共:同“拱”。环绕。 【今译】_ (2)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注释】 道:同“导”。治理,引导。 齐:整治,约束,统一。 免:避免,指避免犯错误。无耻:做了坏事,心里不知羞 耻;没有(或缺乏)羞耻之心。 格:正,纠正。 【今译】_ (3)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注释】 故:旧的,原先的。 【今译】_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注释】 思:思考,思维。罔(wng网):同“惘”。迷惑,昏而无得。一说,欺罔,蒙蔽,受骗。另说,“罔”,即无,无所得。 殆(di代):危险。一说,没有信心。 【今译】_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注释】由:姓仲,名由,字子路,又字季路。鲁国卞(今山东省平邑县东北)人。是孔子早年的弟子。长期跟随孔子,是忠实的警卫。曾做季康子的家臣,后死于卫国内乱。生于公元前年,卒于公元前年,比孔子小九岁。诲(hu会):教导,教育,诱导。女:同“汝”。你。 知:前五个“知”字,是知道,了解,懂得。最后“是知也”的“知”,同“智”。明智,聪明,真知。之:代词。指孔子所讲授的知识、 学问。 【今译】_ (6)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注释】信:讲信用,说了算数。 【今译】 _ (7)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今译】_ (8) 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_ ,_ ,_ ;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今译】_ (9) 君子坦荡荡, _。 (10) 见贤思齐焉,_。 (11)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今译】_ (12) 岁寒,_。 (13)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今译】_ (14)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今译】_ (15)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今译】_ (16)发愤忘食,_ ,不知老之将至。 【今译】_ (17)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今译】_ (18)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注释】 有:同“又”。表示相加。“十有五”,即十加五,十五岁。 天命:这里的“天命”含有上天的意旨、自然的禀赋与天性、人生的道义和职责等多重含义。 【今译】_ 2、拓展练习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论语微子【注释】 长沮、桀溺:两位隐士,真实姓名和身世不详。 耦而耕:两个人合力耕作。 耰:音,用土覆盖种子。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夫执舆者为谁? _ (2)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_ (3)上面文字反映了孔子怎样的主张和思想?请用自己的话加以说明。 _ 名著导读论语答案 (二)基础积累 1、(语录 门人 再传弟子 中庸 孟子 大学) 2、(丘 仲尼 儒 仁 礼治 入仕 私人 三千 七十二 ) 3、课本中出现的例句译文: (1) 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我小时候生活穷苦,所以学会了许多鄙贱的技艺。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便一定有值得我学习的人。我选取那些优点而效法,把好的言行记在心里;对于他们身上的缺点,我进行反省,如果自己身上也有,就立即改去。 (3)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君尽君道,臣尽臣道,父尽父道,子尽子道。 (4)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一副伪善的面孔,这种人很少有仁德的。” (5)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孔子说:“聪明的人喜好水,仁慈的人喜好山。聪明的人生动活泼,仁慈的人沉厚宁静。聪明的人生活快乐,仁厚的人有涵养,寿命长。” (6)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问孔子说:“有一句话可以作为终身奉行的准则吗?”孔子回答:“那就是恕吧!自己不愿做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7)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子张问如何治理政事。孔子说:“做官要始终如一,不肯懈怠,执行政令表里如一,忠心不二。” (8)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 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颜渊、季路侍从。孔子说:“何不各人说说自己的志向?” 子路说:“愿将车马及皮袍衣服与朋友共享,用坏了也不引为遗憾。” 颜渊说:“希望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劳绩。” 子路说:“希望听到老师的志向。” 孔子说:“使老人安逸,使朋友信任,使年轻人得到关怀。” (9)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不符合礼的事不去看,不符合礼的话不去听,不符合礼的话不去说,不符合礼的事不去做。 (10) 克己复礼为仁 克制自己的私欲,使言行合于礼,这就是仁。 (11) 为仁由己,而由乎人哉? 修养仁德全靠自己,难道是靠别人吗? (12)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努力学习,坚持不懈,教导别人从来不知道疲倦。 (13)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我不是生下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古代文化,依靠个人勤奋敏捷,不断学习、求索而得来知识的人。 (14)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自己想要立身,从而使别人立身,自己想要通达从而使别人通达。 (15)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有职位的人本身正直,这样不发命令事情也能办得好 ;有职位的人本身不正直 ,即使强发命令下属也不会听从。 二、合作探究 3.论语具体涉及到哪些方面的内容,体现了孔子什么观点? 明确:主要有治学、从政、修身养性和交友治道等方面,体现了孔子“克己复礼”的思想 【限时训练】 1、课内巩固(重点句子填空翻译): (1)【今译】 孔子说:“国君治理国家,用道德教化来推行政治,就像北极星一样,处于它一定的方位上,而群星都环绕在它的周围。” (2)【今译】孔子说:“用行政命令来治理,用刑法来处罚,人民虽然能避免犯罪,但还不是从心里知道犯罪是可耻的;用道德教化来治理,用礼来约束,人民就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会自觉地改过。” (3)【今译】孔子说:“时时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由此就能获取新的更深的知识,这样就可以为人师表了。” (4)【今译】孔子说:“学习了而不深入思考,就会迷惑;但只是去空想而不去学习,那就危险了。” (5)【今译】孔子说:“仲由,我教导你的知识,知道了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种态度才是明智的。” (6)【今译】 孔子说:“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可以呢! (7)【今译】 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 (8)【今译】子有三种禁戒:少年的时候,血气还没有稳定,力戒贪恋女色;到了壮年时期,血气正当旺盛,力戒逞强好斗;到了老年时期,血气已经衰弱,力戒贪得无厌。 (9)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10)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1)【今译】一个国家的军队,可以使他丧失主帅;一个小小的男子汉,却不能强迫他改变自己的志向。 (12)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3)【今译】君子只应担心自己没有才能,不必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 (14)【今译】工匠要想做好他的工作,首先一定要把工具磨锋利。 (15)【今译】十户人家的村落,必定有人像我一样忠信,但不如我好学啊。 (16)【今译】发愤用功,忘记吃饭,高兴起来忘记忧愁,不晓得衰老即将到来。 (17)【今译】暮春三月,春服已经换上,约上五六个朋友,六七个少年,到沂水里洗澡,在 舞雩台上吹风,再一路歌唱而归。 (18)【今译】孔子说:“我十五岁时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时能自立于世;四十岁时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时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时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了七十岁时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