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论文:学生体质在“安全第一”中不断下降.doc_第1页
体育教学论文:学生体质在“安全第一”中不断下降.doc_第2页
体育教学论文:学生体质在“安全第一”中不断下降.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体育教学论文:学生体质在“安全第一”中不断下降某校龙校长一贯主张学生全面的发展,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活动。但近日记者见到他时,他却说,再也不敢让学生参加活动,搞什么素质教育了。原来近日学校里组织活动时接连出现了几次校园安全事故,家长官司打到学校,使他难于招架。据了解,山西特大交通事故致使在公路上跑操的数十位学生丧命之后,学校绷紧了安全这根弦,学生安全问题成为各级各类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由于怕出问题,一些学校在上体育课的器械(如体操跳马等)教学时,大多降低难度进行教学,有些学校干脆“刀枪入库”,将可能造成危险的器械收了起来。许多学校课内、外的活动都停止了,原来不少马路跑操的学校不让跑了,一些学校甚至连体育活动也取消了。在“安全第一”的思想指导下,全国相当数量的学校、教师达成了“宁肯坐死,也不跑死”的共识,使我国学校体育陷入前所未有的尴尬期。“宁肯坐死,也不跑死”,表明了学校安全工作对学校体育工作的巨大影响力,学校体育的工作者们“为了学生安全,只好损害学生健康”,这种“因噎废食”的做法显然与素质教育相悖,同时影响了体育课程标准的贯彻和实施。学校、教师为什么这样做?他们是怎么想的呢?学校、教师希望:不出事、不添乱小王是北京市某学校的体育教师,今年初在教体育课垫上运动时,一位准备活动没做开的学生在做动作时不慎扭伤了脖子,其父母状告学校,在校方、家长的协调下此事总算圆满解决,可小王从此却心有余悸,难度大的器械课说什么也不敢再教了。前几年,天津市一所著名的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南楼中学出了这么一档子事:在一节体育课中,学生分成两拨,一边是铅球测验课,一边是进行排球练习。练习中,排球突然飞向铅球区,一位学生赶过去捡球,不料被掷出的铅球砸中脑部。所幸抢救及时,该学生脱离了危险,且没有留下后遗症。但此事给学校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加之媒体的大肆炒作,更使校方难堪。曾荣获全国十佳体育教师称号的该校副校长赵祝胜在接受采访时恳切地说,这件事让校方很难堪,折腾了很长时间,总算家长理解、配合,事情解决得比较圆满。据记者在一些学校的调查,体育教师惧教器械课有普遍性。一来他们担心上课时出事,二怕给学校添麻烦。不出事还好,一出事矛头都指向学校,不仅教师担不起这个责任,校方也承受不了。据了解,不少学校把刚安装不久供学生课外活动用的室外活动器械又拆了下来。教师说,这样安全,不会出事。浙江省金华市教委教研室副主任施利东指出,目前,教师不愿教或降低难度教器械课是学校体育教育存在的普遍现象,就是体育教学公开课上也很难见有人上器械课。这一结果会带来许多问题,如不能完成课程计划等。他说,体育的课程计划是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而制定的,器械课能促进学生的平衡、协调、力量等能力,而不教或降低难度教,会导致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的下降。赵祝胜认为,应该有一个校园安全法之类的法规,确认校方、教师在什么情况下承担什么样的责任,是学校的责任我们就负,不是学校的责任我们没有必要负,不然学校的工作将很难开展。他告诉记者,为了安全,现在一些教师把许多器械教学内容砍掉了,学校也只有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当没有看见。家长维权的背后孩子出事了,家长首先就会找学校理论或打官司。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人民的法制意识逐步提高,在我国,越来越多的家长在孩子出事之后,选择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这也使得学校、体育教师在开展体育活动和体育教学中不得不慎之再慎,“因为实在耗不起时间和精力”,一位校长这样说。北京某校一男生体育活动时伤了手指,由于处理不及时,致使落下终身残疾。该校校长对笔者诉苦道:这件事前前后后搞了一年多,家长不依不饶使学校疲于应付,如果再出一两起这样的事,我们学校就别办了。以上事实说明了两点,一是家长对教育的期待越来越高,要求也越来越高,维权意识明显增强,懂得用怎样的手段和方法达成自己的心愿,这对学校体育教育提出了新挑战;二是学生身体素质的不断下降使得其体质和承受能力随之下降,不大的运动量和负荷就能让个别孩子受伤甚至猝死,学生身体“硬件”让人堪忧。对于中国体育教育的这种现状,留学过日本的中央教科所研究员贾志勇有自己的看法。他说,在日本,学生在课堂或体育运动时出现意外伤害事故,都由保险公司负责解决。家长从来不认为学校或教师有什么不对,通常家长还会向学校或教师道歉,说一些“是我们的不对,孩子给你们添麻烦了”诸如此类的话。这里面实际反映出的是不同的教育观念:在日本,一切教育(哪怕有失误的教育)都是为了孩子的进步,因此,出事在所难免,只要不是出大事,家长都可以理解;而在中国,家长会把孩子所发生的任何事及失误都会归结为学校责任,但对于大前提,即学校是在教育中出现失误和事故,这些事故和失误是必然的这一事实视而不见。因此,就出现了日本人对孩子在接受教育中受到的意外伤害视而不见,中国家长却不依不饶的现象。此外,由于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在人们法制意识增强的同时,保险的意识却很淡薄,以至屡屡出现官司不断,却没有解决实际问题或家长、孩子得不到应有的赔偿的事情。切不可“因噎废食”不久前,笔者到西部某省农村看了几所学校,几所学校尽管校舍、食堂等无一缺少,却只有非常狭小的活动空间,甚至不能满足学生出操,看到该校一副双杠,一个篮球架的现状,笔者心里很不是滋味。陪同的同志似乎并没有觉得这样有什么不妥,“这样也好,体育活动我们可以不用开展了,既不会出安全问题,也可以一心一意抓教学”,该同志这样应答。事实上,在我国部分城市和广大农村地区,不少人都认为,身体好坏没关系,只要学习成绩好就一切都好,于是“分、分、分”成了学生的命根。而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相当多的地区体育教育和体育活动开展得很不好,这也导致了学生身体素质的不断下降。2004 年全国学生体质监测情况表明,自1985 年以来,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连续十余年呈下降趋势,青少年学生体质的“硬件”水平即体能素质下降、心肺功能下降、近视率居高不下,肥胖青少年儿童大幅增加。伴随着这些“硬件”衰退而来的是中老年病低龄化和青少年学生“软件”问题层出不穷,怕吃苦、怕受累,意志品质薄弱,抗挫折能力下降,动辄以自杀等行为面对人生。为此,有关人士指出,强健的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学校体育工作应当担负起增强学生体质的历史任务。但在现实中,这一呼声引起的反响并不是很大,在教育界内部就有许多人没有摆正德、智、体、美之间的关系,注重智育而轻视体育,认为开展体育运动既花钱还不“安全”,不少同志甚至提出取消为强化学生体育锻炼意识,提高身体素质水平而设立的中招体育考试,这些都为学校体育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著名学校体育专家曲宗湖教授对学校体育教学中存在为了安全而不让青少年锻炼的现象十分忧虑,他说,教育部多年以前提出过“到阳光下,到操场上,到大自然中陶冶身心”的“三到”要求,目的是让全体学生大面积地提高身体素质。他认为眼下这种现象是体育教育的倒退,不利于素质教育的推行。北京体育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院长毛振明认为,教育部于2002年颁布实施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是个大的法规,它对于指导如何处理学生意外伤害事故有一定的意义,但对像体育教学及活动中这样的意外伤害事故没有具体的指导意义。他指出,教育部有关部门应当根据体育教育的特点,制定相应的体育教育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的实施细则,真正使体育教育有法可依。体育要发挥应有作用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体育处处长季克异指出,体育教学对孩子的教育不仅仅是教会几种技能或者提高身体素质,它还能锻炼孩子不怕困难、克服障碍、抗挫折等方面的能力以及磨炼意志、增强体质。借助辅助练习提高身体素质是较好的办法,像举重、体操对上肢力量的发展就有很大帮助,这也是国际上较流行的方法。季处长说,为了将体育教学伤害事故发生的可能减少到最低,我们在编写体育教学大纲时尽量选择的是不容易直接受伤的项目,而剔除了容易直接造成重伤害的拳击、散打等项目,其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学生的安全。尽管我们做出了不少努力,但仍不能绝对排除在体育教学中发生意外的可能。他认为,要解决好这类问题,首先要分清责任。校方、教师、学生要各负其责,家长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他说,教育部于2002 年颁布实施了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该项法规将建立健全学生安全工作责任制和事故责任追究制,在一定程度上解除了体育教师的后顾之忧。其次,目前有些学校为学生买了人身保险,这不失为一个可行的办法,它可以将损害减少到最低。他同时强调,作为责任人体育教师应当对安全问题警钟长鸣,对事故要有一定的预见性,将防范措施与业务提高相结合,以减少教学事故的发生,最重要的是要有责任心和事业心。北京市实验二小老教师张鉴利认为,体育的挑战性、竞争性很强,本身具有危险性,一点儿事不出不可能。但作为教师应当有安全措施,在上器械课时要仔细做好准备工作,如检查器材、合理安排运动量、准备活动做充分等。为什么过去学生伤害事故少,现在明显增多了呢?张老师指出,近些年学生体质下降,协调能力、灵敏度、耐久力、肺活量等素质呈下降趋势,这些都为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实验二小体育组张印博回忆自己上学时的情景,那时的学生个个都争强好胜,学生身体素质好、皮实,受伤的可能性也小;现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