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30题.doc_第1页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30题.doc_第2页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30题.doc_第3页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30题.doc_第4页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30题.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习题一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30题1、 生态系统包括哪几种组分?(1) 无机物:有氮、氧、二氧化碳和各种无机盐等;(2) 有机化合物:有蛋白质、糖类、脂类和土壤腐殖质等;(3) 气候因素:如温度、湿度风和降水等,来自宇宙的太阳辐射也可归入此类;(4) 生产者:指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各种绿色植物、蓝绿藻和某些细菌,又称为自养生物;(5) 消费者:指以其他生物为食的各种动物、植食动物、肉食动物、杂食动物、和寄生动物等;(6) 分解者:指分解动植物残体、粪便和各种有机物的细菌、真菌、某些原生动物、蚯蚓和像秃鹫这样的食腐动物,分解者和消费者都是异养生物。2、 地球上有哪几个圈层?(1) 大气圈:是地球外面由各种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流体系统,是在生命活动参与下长期发育而形成的。(2) 水圈:是海洋和陆地上的液态水和固态水构成一个大体连续的圈层覆盖在地球表面。(3) 土壤圈:是地球陆地上能供植物生长与繁殖的疏松表层,地球表面除了江河湖海等水体和两极冰盖与高山冰川覆盖的地区以外,几乎都有土壤存在,即使在岩石或流沙覆盖的地方,也可能有原始土壤和风沙土的发育。 (4) 岩石圈:是人类生存环境中最下面的一个圈层,又是地球内部各圈层的最外层。众所周知,地球内部也分成几个圈层,从地心向外,分别是固态内核、液态外核、地幔和地壳,本书将岩石圈看作地壳的同义语,包括地球最外层的岩石风化壳和土壤。(5) 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有生命的部分,即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包括人类及其生存环境的总体。3、 引起地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是什么?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包括:太阳活动、火山爆发、厄尔尼诺现象,以及地表反照率的变化(如冰雪、沙漠地、植被覆盖、水面、地表等)。人为因素有:城市化、工业化、森林砍伐、过度放牧、土地不合理利用、交通运输排放的气体(如飞机尾气以及汽车尾气等)等。4、 臭氧层破坏对环境与人类有哪些危害?(1) 危害人体健康使照射人体的紫外线过量,能引起皮肤癌和免疫系统的损害,也能引起眼疾的发病率增高。此外,还能导致自身免疫系统的紊乱,引发各类传染性疾病等。(2) 对植物的不利影响过量紫外线辐射能改变植物的再生能力及质量,并使植物易受杂草及病虫损害,使生长率下降。(3) 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危害紫外线辐射能危害水生浮游植物以及微生物,从而危及整体水生生态系统与食物链,例如,杀死幼鱼、小虾,导致形成水生生态系统食物链基础的中断等。 (4) 其它紫外线的辐射还能加速塑料、橡胶的老化、脆化;并将促进光化学烟雾危害等。5、 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及其危害是什么?原因是:(1)自然淘汰;(2)人类活动的影响,使生物环境破坏,栖息地丧失;(3)掠夺式过度利用;(4)环境污染,食物链恶化;(5)外来种的引入,导致本地种的灭绝;(6)自然灾害与全球气候变暧等。危害是:给人类本身也带来巨大危害,它将危害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最终危及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使当代,还将使子孙后代蒙受不可挽救的重大损失。6、 酸雨的危害是什么?(1)土壤酸化;(2)使土壤养分流失,肥力降低;(3)使地表水体(特别是湖、水库)酸化,水生生物受损害、死亡乃至灭绝;(4)使地下水酸化;(5)使森林、作物、花卉遭受损害,枯萎、死亡;(6)危害人体健康;(7)腐蚀建筑物、金属、名胜古迹等。7、 简述水污染的主要来源。(1)城镇生活污水;(2)工业废水;(3)畜禽养殖业粪尿及排水;(4)船舶排水或泄漏;(5)含化肥、农药的地表径流水及农灌退水;(6)雨水(特别是初期降水);(7)电厂热污染排水等。8、 简述森林的作用。(1)涵养水源;(2)防风固沙,保持沙土,防止土壤流失;(3)保护生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4)释放Q2,吸收Q2,净化环境;(5)生物基因库;(6)调节和改善气候。9、 噪声的来源及危害是什么?噪声按其声源可分为:交通运输噪声(又可分为陆地交通运输噪声、水上交通运输噪声与空中交通运输噪声);工业生产噪声;建筑施工噪声;生活噪声;还有战争噪声。危害有:1、噪声污染致耳聋。噪声强度越大,频率越高,噪声性耳聋发病率越高。2、噪声污染致病。“噪声病”已成为医学专门名词,其发病率与日俱增。被人视为能致人死亡的一种疾病。10、造成土地荒漠化与沙漠化的原因是什么?一、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形成荒漠化的必要因素。二、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对荒漠化进程的促进作用却是根本关键因素,其表现在于:1、过度放牧,粗放经营畜牧业。使草本群落破坏,地区植被恶化,使草原退化;2、盲目垦荒,乱砍滥伐森林;3、乱樵酷采药材、樵薪,使植被荡然无存,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导致普遍贫困。11、何谓环境伦理?是指人对自然的伦理;它涉及人类在处理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时,何者为正当、合理的行为,以及人类对于自然界负有什么样的义务等等问题。12、简述自然界的价值。自然界提供给人类的“有用”价值是多种多样的。它包括(1)维生的价值。(2)经济的价值。(3)娱乐和美感上的价值。(4)历史文化的价值。(5)科学研究与塑造性格的价值。13、从人本主义的环境伦理考虑,企业应遵循的行为准则有哪些?(1)估量那些与企业没有直接产商务往来的人所承受的损失。(2)不要认为公司或企业的利益就是国家或社会的利益。(3)充分利用非消费物品以及尽量回收再利用。(4)勿滥用不可再生的资源。(5)勿被“消费主义”左右。14、从自然主义的环境伦理考虑,企业应遵循的行为准则有哪些?(1)视生态系统为有效率的经济系统而加以尊重。(2)越是稀罕和脆弱的环境,越应谨慎对待。(3)尊重生命,越是有感生命,越应给予尊重。(4)尊重物种更甚于其个体。(5)先把自然看作群落,然后它才是资源。(6)爱地球如爱已。15、人类环境宣言的主要观点是什么?(1)人是环境的产物,也是环境的塑造者。(2)保护和改善环境,关系到人民的福利和经济发展,是人民的迫切愿望,是各国政府的责任。(3)人类改变环境的能力,如妥善地加以利用,可为人类带来福利,如动用不当,则会对人类和环境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4)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多数由于发展迟缓而引起,因此应致力于发展,同时注意保护和改善环境;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则多由于工业和技术的发展而引起。(5)人口增长不断引起环境问题。(6)人类必须运用知识,与自然取得协调,为当代和子孙保护和改善环境,这与和平、发展的目标完全一致。(7)为达到上述目标,每个公民、机关、固体和企业都负有责任,各国中央和地方政府负有特别重大的责任,对于区域性和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应由各国进行,并由国际组织采取行动。16、简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观点。1、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它强调经济增长的必要性,必须通过经济增长提高当代人福利水平,增强国家实力和社会财富。2、 可持续发展的标志是资源的永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可持续发展以自然资源为基础,同生态环境相协调。3、 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世界各国的发展阶段和发展目标可以不同,但发展的本质应当包括改善人类生活质量,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创造一个保障人们平等、自由、教育和免受暴力的社会环境。17、环境管理的手段有哪些?1、 行政手段如环境政策、资源政策、能源政策、技术政策、环境计划、环境规划、环境决策、环境预测、资源管理等。2、 法律措施通过建立环境保护法体系,诸如宪法、环境保护基本法、环境保护单项法、行政法规以及刑法、民法、经济法等有关环境保护相关法等。3、 经济手段应用环境经济学原理合理组织社会生产力、资源配置、经济效果分析,运用经济手段进行环境管理等。4、 环境宣传与教育手段提高各级领导及全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与自觉行动能力,增长环境保护知识和科技水平。 5、 科学技术手段依靠当代最新科学技术,运用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管理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最新成就,进行环境管理。18、环境保护法的特点是什么?1、科学技术性 2、综合性 3、共同性 4、地区特殊性 5、科学不确定性19、环境保护的经济措施是什么?(1)评估环境资源,实现对资源的有偿使用;(2)合理组织生产力,优化产业结构与生产布局;(3)提高环境保护的经济效果;(4)利用经济手段管理环境保护。19、如何理解环境领域的不经济性?由于污染者造成环境污染及环境资源不合理利用者造成环境资源的过度消耗或环境资源的退化,而治理污染及污染损失的费用都没有进入污染者及浪费者的成本,使污染者及浪费者的成本低于社会成本,而环境质量恶化及环境资源的退化却要由社会来承担其治理污染、污染损失等一切费用,此即造成社会外部的不经济性。因此,社会不经济性即表现为社会成本与污染者成本的差额。20、何谓清洁生产?是指生态-经济大系统的整体优化出发,对物质转化的全过程不断采取战略性、综合性、预防性措施,以提高物料和能源的利用率,减少乃至消除废料的生成和排放,降低生产活动对资源的过度使用以及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的风险,实现社会的持续发展。21、清洁产品可分为哪几种类型?(1)回收利用型,如:再生纸等;(2)低害低毒型,如,不采用氟氯烃的冰箱等;(3)低排放型,如:低排放雾化油燃烧炉等;(4)低噪声型,如:低噪声摩托车等;(5)节水型,如:节水型抽水马桶等;(6)节能型,如:节能灯等;(7)可生物降解型,如:可降解农用薄膜等。22、开发利用清洁能源的主要目标是什么?1、提高能源利用开发效率,合理利用可再生能源,减缓不可再生能源的耗竭,优化能源结构;2、消除能源利用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特别是燃烧过程排放的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大气毒物;3、实现能源脱碳,削减CO2排放量。23、核能的主要优点是什么?核燃料的能量密度极大,因此原料的运输几乎不成为一个问题,这有利于能源布局的改善。核电站在其运行过程中不产生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对于保护城市的大气环境十分有利。从环境角度来看,尤为难能可贵的是核能生产不排二氧化碳,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对策中具有突出的优势。24、节能材料可分为哪几种类型?保温隔热材料;抗磨减阻材料;除垢清渣剂,除去传热面上的高热阻水垢和灰渣;低电阻、低磁阻、高磁力材料;膜分离材料。25、水污染防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1、在生产过程中推行清洁生产,减少废水排放量,降低废水中污染物质的浓度;2、根据接纳水体的特性和国家有关标准,决定污(废)水处理的程度,选择合适的处理技术;3、综合利用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三类污(废)水处理技术,尽量采用高效低耗的技术,使有限的投入产生更大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26、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原则是什么?1、 减量化。主要是通过清洁生产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量,并通过减量化使最终需要进行环境无害化处置的固体废物量最小。2、 无害化。是指用特定的技术对固体废物进行最终处理,使固体废物中的有害物质减少或不对环境造成危害。3、 资源化。就是要综合利用固体废物,即包括在产品生产工艺过程中的循环利用和回收利用,也包括被其他生产工艺利用。27、如何处理城市垃圾?第一步是将分散的城市垃圾收集和运输到处理场所;第二步是对垃圾进行破碎和分选,破碎的目的是改变垃圾的形状和大小,分选的目的是充分利用垃圾中的资源。第三步是可以选择堆肥、焚烧、卫生填埋等方法加以处置。28、生态工程的含义是什么?是应用生态学、经济学的有关理论和系统论的方法以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协同发展为目的,对人类生态系统、人类社会生态环境和资源进行保护、改造、治理、调控、建设的综合工艺技术体系或综合工艺过程。29、生态农业模式主要有哪几种类型?(1)子系统结合型,如农牧结合、农林结合等;(2)资源开发利用型,如对山水坡资源进行综合开发,把开发、利用、保护统一起来;(3)平原布局型,如合理安排种植业结构;(4)立体利用型,如对景观层次和群落植被进行农林草水的宏观和微观组合搭配,达到以土地、空间的有效合理利用;(5)同居共生型,如利用稻田放养萍、鱼、鸭以及田螺、河蟹等;(6)边际利用型,如利用水陆交接带的边际优势,发展农、牧、渔复合体系;(7)食物链型,如鸡粪养猪、猪粪养鱼等。30、生态城市设计的原则有哪些?自然生态的保护原则;经济生态的高效原则;社会生态的“人本”原则;复合生态的和谐原则。习题二 第一篇 第一章 地球环境的基本特征 1.地球大气的热分层和各层的主要特征.P.5 2.地球上的水量分布.P.8 3.人类的生产活动给水圈带来的影响.P.8 4.地面土壤仅几十厘米厚.P.9 5.土壤含盐量达到占干土重0.2,作物生长受阻.P.10 第二章 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六组分.P.14 2.生态系统依地理分两大类.P.15 3.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越稳定.P.16 4.生命之碳及循环.P.19 5.“生态危机”大多指人类活动引起的生态失调.P.23 第三章 人口与资源 1.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Td=0.7/r).P.25 2.世界人口发展史.P.26 3.中国人口发展特点.P.28 4.自然资源的分类.P.30 5.中国自然资源的特点.P.31 6.人口容量?中国人口容量? P.34-35 第二篇 第四章 资源短缺 1.水资源短缺国家?P.38 2.中国缺水现状.P.40 3.我国耕地资源的特点.P.44 4.中国的能源问题.P.45 5.中国的矿产资源特点.P.49 第五章 环境污染 1.工业废水的特点.P.52 2.五类水域及其功能南北方河流污染状况.P.54 3.地面水污染特征.P.54 4.气态污染物及其人为源(含颗粒物).P.58 5.几种典型的大气污染.P.58-63 6.大气污染对人的危害.P.63-65 7.土壤污染源及土壤污染物.P.66-68 8.土壤污染物在植物体内的残留.P.69-70 9.固体废物的种类.P.72-74 10.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危害.P.77-79 11.不同分贝(dB)对人的影响.P.81 12.电磁污染的来源.P.84 13.光、热污染. 第六章 生态破坏 1. 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沙漠化.P.86 2. 牧场退化.P.88 3. 我国水土流失现状.P.89 4. 我国沙漠化现状.P.90-91 第七章 全球环境问题 1. 温室气体.P.97-101 2. 气候变化:气温、降水、海平面变化.P.103 3. 平流层O3的生成、分解机制.P.105 4. 1大气压下,O3层厚度及O3危害现状.P.106 5. O3层破坏原因.P.107-108 6. 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基本点.P.114 7. 我国的生态系统有几种?P.120 8. 我国森林、荒漠、湿地多样性锐减状况.P.121 9. 引起物种灭绝和濒危最重要的人为影响示意图.P.124 10. 海洋污染的有害影响赤潮.P.127 第三篇 第八章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 1. 关于可持续发展几本重要的书、报告和文件.P.132-135 2. 重要的国际环境组织.P.134-135 3. 几个代表性的可持续发展定义.P.135-137 4.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P.137-138 第九章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途径 1.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指针体系的具体内容.P.148-149 2. 可持续发展评价指针体系结构(活页) 3. 衡量国家财富新标准.P.149 4. 人文发展指数.P.150 5. 全球21世纪议程的主要内容.P.153 6. 中国21世纪议程的特点.P.155 7. 何为“33211”工程.P.157 8. 美国可持续发展目标.P.162 第四篇 第十章 环境伦理观 1. 不同社会形态的环境伦理观.P.169-172 2. 三种有代表性的 环境伦理观.P.174-175 3. 企业环境伦理观的行为准则.P.188 4. 企业的环境伦理原则.P.189 5. 环保身边事.P.191 6. 环境伦理发展观.P.192 第五篇 第十一章 环境规划与管理 1. 环境管理的基本手段.P.197 2. 环境保护是基本国策.P.199 3. 我国现行的环境管理制度.P.200 4. 何为“三同时”P.200 5. 环境规划的基本内容(重点:环境现状调查和评价) P.205 第十二章 环境管理的法律手段 1. 在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和重大行动中,有关法律和法规的实施占重要地位.P.212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内容(重点:法律制度).P.214 3. 环境资源单行法.P.214 4. 环境标准.P.215 5. 环境民事责任.P.218 6. 环境刑事责任.P.219 第十三章 环境管理的经济手段 1. 目前受到广泛重视并采用的经济手段.P.228 2. 完全的私有市场机制是实现资源最优化配置的一个制度条件.P.231 3. 对环境质量进行国家干预的条件.P.237 4. 环保产业.P.240 5. 环境保护最优化模型(环境学导论.P.249) 第十四章 环境污染防治 1. 水污染技术性控制对策.P.244-246 2. 农村水污染防治对策.P.247 3. 废水处理的基本方法(物理、化学、生物).P.248-251 4. 废水处理工艺流程.P.251 5. 中国节水重点企业.P.261 6. 洁净煤技术内容.P.261-262 7. 世界清洁能源有哪些.P.265-266 8. 机动车污染因素与控制措施.P.270-274 9. 工业污染八项环境管理制度.P.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