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理食品分析报告.doc_第1页
调理食品分析报告.doc_第2页
调理食品分析报告.doc_第3页
调理食品分析报告.doc_第4页
调理食品分析报告.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调理食品可行性分析报告四川康绿食品有限公司一、调理食品食品消费市场的新宠调理食品是指以农产、畜禽、水产品等为主要原料,经前处理及配制加工后,采用速冻工艺,并在冻结状态下(产品中心温度在18摄氏度以下)储存、运输和销售的包装食品。调理食品在英语国家中叫做“Prepared foods”,翻译成中文是“经过洗、切或其他预处理,可直接进行烹饪的预制食品,预加工食品”;在日本通常称为“Process foods”即加工食品。调理食品属于冷冻食品的范畴,冷冻食品现有五个大类:调理食品、畜肉产品、家禽产品、水产品、果蔬产品;其中调理食品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有不同的分类方式。 根据最终产品分类,调理食品可分为: 面米制品:适用于各种花色的炒饭、烩饭、炒面、烩面、配餐、粥类、米粉、匹萨饼等产品; 裹面制品:适用于冷冻裹面鱼虾、肉类、禽块、可乐饼、果蔬等产品; 乳化肉制品:适用于冷冻畜禽肉制成的丸类、饼类、肠类等产品; 鱼糜制品:适用于冷冻鱼、虾、蟹等丸类、糕类、肠类等产品; 菜肴制品:适用于冷冻各式生制、熟制菜肴产品; 烧烤(烟熏)制品:适用于冷冻烤鳗、烤(熏)肉、烤(熏)禽、肉肠、素肠、烤蛋等产品; 火锅汤料制品:适用于各种海鲜、麻辣、酸辣口味等火锅汤料(锅底)产品; 汤羹制品:适于冷冻畜禽汤、海鲜汤、蔬菜汤、杂烩汤、奶汤等中西式汤肴产品。 根据原料分类,调理食品可以分为: 菜蔬类调理食品:如脱水蔬菜、五味杏仁、春笋等; 肉类调理食品:如调味肉串、调味肉丸、酱排骨、方块火腿、鸡块等; 水产类调理食品:如调味鱼浆、调味鱼排、烤鱼片、烤鳗等; 混合类调理食品:如水饺、汤圆、汉堡、火锅料等。 虽然调理食品在大众消费层面听起来还有些陌生,中国调理食品消费市场潜力还待于全面开发,但调理食品概念背后正在快速发展演绎成为一个巨大的新型食品加工产业。 二、新兴市场调理食品的Global发展历史 我们以历史的眼光回顾过去十年中,全球范围内的冷冻食品和调理产业发展状况。欧洲 欧洲地区冷藏食品产业的发展较其他国家早,其中以英国冷藏食品市场发展最为完善。在整个欧洲市场,包括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英国、俄罗斯、波兰、保加利亚、乌克兰、匈牙利、罗马利亚、捷克、斯洛伐克等十三国在内,1995年总市场规模近1125.4亿美元,其中市场规模大于100亿美元以上的国家有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英国等五国,约占整个欧洲冷藏食品市场规模的80.93%。 在调理食品方面,1995年欧洲冷藏调理市场规模约19.32亿美元,约占整个欧洲冷藏食品市场规模的1.7%。1992-1995年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高达10.0%。 (见图表一) 以下,我们将挑选主要的欧洲国家调理食品发展历史进行介绍。 英国:英国冷藏食品产业发展较其他国家早,且市场成熟度高,1995年前后英国冷藏食品支出金额约占食品支出比例14%左右。 在英国市场的发展历史中,发现有以下特征值得阐述:(1)新产品导入速度快:1970年,许多新冷藏产品已经导入市场,但直到80年代期间,冷藏食品在数量及关键技术上有了显著的增加。从1990年代开始,食品智慧中心(FPIC)监控的数据显示,每周平均新增冷藏产品数量约有20种之多。(2)零售企业联合创新:当时,英国已经经历了零售业的整合,导致少数大型零售商现在已经具有精细的中央配送及零售管理系统,自有品牌开始推动零售商品品种的开发和创新。特别是Marks and Spencer的自有品牌St.Michael,在英国已经被商业界及消费者认为是冷藏食品早期发展的先锋,同时开启了在其他品牌尚未建立或扩充前的创新性产品观念。在1988-1990年之间,St.Michael创造了超过900多种冷藏产品上市的记录。与此同时,在1980年代末期,更多零售商如Sainsbury,Tesco以及Safeway也加入到新产品开发的行列中来。虽然生产商业在开发,但产品导入数量远不如零售商明显,比如在1990年由RPIC所监测的900种新产品,其中的80%为零售商的自有品牌。法国:法国1995年冷藏食品市场规模达到209亿美元,较前一年成长11.9%,1991-1995年的复合增长率为6.2%。主要的销售渠道是现代流通渠道,如百货公司和量贩店。从类别看,即食餐有超过50%的销量在量贩店完成。德国:德国1995年的冷藏食品市场规模达到294亿美元,较前一年成长13.2%,1991-1995年的复合增长率为5.3%。销售渠道方面,不同产品在不同的渠道上销售,其中乳制品在折扣商店销售,肉制品在专卖店销售,即食餐及冷藏点心都在量贩店销售。亚洲 总体而言,亚洲尽管在冷藏食品方面较之以往有很大改善,但在人均消费上仍然较其他发达国家低。在各国饮食习惯中,仍然喜欢食用传统性食品,食用便宜的新鲜原材料进行制作。从1995年的市场规模而言,中国大陆是亚洲地区最大的市场,约为117 亿美元,其次是印度,约为19亿美元。在即食餐方面,随着职业妇女人数增加、小家庭单位及忙碌的都市生活形态转变,对于方便式即食餐的需求快速增加。传统上总认为“女主内”的想法已深受西方态度的影响。在西式即食餐的流行性和便利性驱动下,亚洲年轻族群对即食连锁餐厅,如麦当劳、必胜客等,产生了浓厚的消费兴趣。然后,在大部分的东南亚国家中,零售的冷藏即食市场仍然普及率不高,主要原因是渠道通路、储存不易,以及老一辈人对便利食品的排斥和抵触影响。即食餐在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消费习惯,比如米、面类在中国大陆及香港备受喜爱;印度则是蔬菜咖喱饭、lasagne;台湾则对于日式寿司有偏爱;韩国则对冷藏udong(使用于汤中,是面条的一种)喜好有加。中国大陆 冷藏食品开始于1991年,当时,大多数中国人的冰箱用来储存饮料以及一些新鲜制品,如肉、鱼、蔬菜以及加工的冷藏食品。香肠是中国传统食品,所以它理所当然的被称谓冷藏肉类中的最大产品类别。烹调肉一般是以罐装的方式,较少以冷藏的方式储存。即食餐包括新上市的西式食品和传统中式菜肴,主要的产品有水饺、春卷等;新鲜面条的销量比不上方便面;pizza是刚上市的产品,主要流行于都市圈内,主要通过超市和便利店销售。即食菜肴主要包括肉类及鱼类菜肴,搭配米、调味酱及蔬菜等。销售渠道主要集中在人口密集的城市,特别是城市化高的区域,比如广东、浙江、江苏以及山东等拥有较高工资所得的省份。另外的几个主要城市,如北京、上海、天津的消费相对较高。日本 日本1995年冷藏食品市场规模达到352亿美元,较前一年增长3.6%,1991-1995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8.9%。渠道方面主要以超级市场等现代流通渠道为主。美洲 拉丁美洲发展历史:拉丁美洲的冷藏食品市场一直处于持续增长中,较1991年增长42%,1995年市场规模约为202亿美元,其中巴西的冷藏食品市场规模最大,1995年约91亿美元。若以增长率而言,智利是增长率最快的国家,增长率高达65%;与此相反增长率最低的国家是秘鲁,约增长率为4.3%,主要是受经济、政治不稳定的原因所致。表现最差的是委内瑞拉,冷藏食品占食品销售比例的7%,主要是受经济危机影响,使得消费者信心大减。按1995年销售额占比而言,冷藏食品占实际销售额最高的是巴西和阿根廷,分别为44.9%和20.2%。从产品销售看,冷藏肉制品主宰了整个拉丁美洲的冷藏食品市场。然而,各地区在消费习惯上有显著的不同,如口味上的偏好、职业妇女人数增加、生活步调的加快以及城市人口的大量增加等。冷藏即食餐1995年的市场规模约30亿美元,比1991年增长约22%,然而冷藏即食餐却是市场表现最差的部分,主要是即食餐渗透率低,特别是巴西,消费者对于冷冻及干式即食餐喜爱增加,冷冻食品有较便宜的价格及较长的储存时期。加拿大 加拿大1995年冷藏食品市场规模达61亿美元,较前一年增长6.8%,1991-1995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3%。就产品类别而言,乳制品占整个加拿大冷藏食品的51%,其次是鱼及肉制品占38%。在1991-1995年期间,加拿大表现最好的冷藏产品类别为即食餐,增长速率超过2位数。在渠道方面,由于加拿大食品零售渠道非常临近美国,超市销售的冷藏食品比例不断增加,挤压了独立商店和专卖店的销售空间。此外,还有其他渠道销售冷餐食品,比如便利店、加油站,以及设置在办公室、工厂及其他公共场所的冷藏食品销售机器等(不过机器销售的产品大多局限于肉制品和点心)。 美国 美国1995年冷藏食品市场规模达494亿美元,比前一年增长2.8%,1991-1995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2%。从产品类别看,冷藏点心表现最为出色,复合增长率高达8.9%,其次为冷藏即食餐,表现最差的是乳制品,复合增长率为-0.4%。在销售渠道方面,美国的冷藏食品主要在百货公司的超市销售,主要原因是因为这里有比较大的销售空间和冷藏设施,且能满足消费者一站式购物需求。三、调理食品的主流消费市场 调理食品按照不同的市场渠道,分为业务用市场(industrial use)和家庭用市场(household use)。 1、业务用市场所谓业务用市场,主要客户群为快餐店、家庭餐馆(family restaurants )、公共食堂(institutional meal services),主要产品有:豆沙包、咖喱三角卷、素炸酱面、新加坡炒米粉、炸肉饼等。根据美国餐馆协会的调查显示,96%的餐馆业主将会长期食用冷冻食品,而快餐业者则表示百分之百会食用冷冻食品。76%的餐馆业主则表示,未来十年冷冻食品技术将进步到让人们对调理后的冷冻和非冷冻食品难以区别。全美餐馆协会的独立调理食品业者使用冷冻食品的调查显示,80%的业者表示用冷冻食品能减少人工成本,79%的使用者表示用部分冷冻食品比使用未包装或散装产品更为方便,近60%的业者表示冷冻食品较容易储存。被询问为何要食用冷冻食品时,业者表示整年都有货可供应是最大理由,其次是产品的一致性、减少准备时间、配量控制、高品质、容易储存、价格稳定以及成本低廉等。调查同样显示,超过半数的业者同意冷冻食品比非冷冻食品更有营养,35%对营养问题保持中立;在冷冻食品是否比非冷冻食品更有价值的询问中,45%保持中立,27%的人同意这种看法。同时,业者也很关注食品的品质、口味和顾客接受及新鲜度也非常重要。2、家庭用市场家庭用市场主要就是面向普通家庭消费者,主要渠道是零售终端,通过零售终端卖给最终消费者,主要产品有:速冻八宝饭、菜肉馄饨、川味炸酱炒面、速冻海鲜锅贴、速冻海鲜意大利面、黑胡椒牛柳炒饭、速冻咖喱炒饭等。从日本调理食品市场占比上看,日本业务用调理食品市场占据了主体,超过60;从趋势上看,业务用市场在缓慢下滑,而家庭用市场在逐步增长。由于市场中的价格竞争十分激烈,两个市场如何摆脱以价格为导向的市场竞争将是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如果无法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市场价格无法真实反映冷冻食品的价值,一方面消费者将对食品品质心存疑虑。四、起步阶段中国调理食品行业发展特点调理食品概念引入中国大陆是最近几年的事,调理食品对于中国大陆的民众而言,概念还相对陌生,这是由目前行业的众多要素决定的(比如中产阶层占比、国内厂商的促销等)。调理食品行业对于国内而言,还处于初级阶段,市场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历史上,这个行业曾经历了几次主要的演变过程。如下表图表2:调理食品发展历史沿革到如今,我们已经从企业研究中看到,调理食品正在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厂商从“原料工厂”逐渐开始向“家庭厨房”演变。目前,中国调理食品行业发展特点如下 1、我国调理食品行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进入该行业的时间不长,大多数企业从事该行业是在2000年以后,即使是该行业内略为领先的企业也是如此。行业毛利率较高,在企业业务种类中大多处于培育期。由于产品形态新颖,相对价格较高,但因为产能规模有限,所以大多数国内企业都处于积极的投入阶段。小规模进入企业较多,规模优势尚未出现。由于调理食品的产品种类和范围非常宽广,任何一家从事相关产业的企业可以凭借某一种产品创新即可进入。也就是说进入门槛并不高,但难点是将规模做大,因为涉及到系统的投资和技术升级难题,所以规模优势并不容易形成。市场需求尚待培育,消费意识尚未全面形成。这一方面是由于国内市场的各项行业驱动要素还处于成长阶段,另一方面是因为市场还缺乏有主导能力的企业进行大范围的市场运作,没有领导型品牌的出现,对于市场规范与布局也尚处于初步阶段。 2、行业关键在于销售渠道和冷链物流 销售渠道方面:存在家用和工业用两个市场,从市场需求规模大小而言,后者大约为前者的1.5-2倍左右。在家用市场渠道方面,主要是各类超市和食品销售店,以沃尔玛、家乐福等大型超市为代表;在工业用市场渠道方面,主要是餐馆、连锁快餐店以及各类食堂和便利店。从渠道经营模式的角度看,有经销商模式,比如思念食品;直接经营模式,比如双汇生鲜连锁店;合作投资开发模式,比如思念联合咨询公司投资快餐连锁店。冷链物流方面:绝大多数的调理食品是需要在冷藏的环境下进行运输和储存,具有大约几天到几个月的保质期和保鲜期。由于中国大陆的地缘广阔,交通复杂,交通状况是决定商品销售范围和成本控制的重要因素。冷链是一个相对系统和复杂的课题,从源头生产到加工储存,到冷藏运输,到最终消费者家庭冷藏,每一个环节都与产业发展密切相关。除了消费者部分,前面的环节都需要行业内的企业主体进行解决,目前主要模式是一方面企业自身主导建设,投资规模较大,但回报好,比如日本的日冷;另一方面企业联合第三方进行,比如美国的泰森车队(签约个人和团体车队);当然更多的是两者混合型,这样可以平衡投入规模,既灵活又经济。 3、产品领域宽广,行业方向多元化,企业存在多种发展机会调理食品行业本身具备良好的产品细分特征,比如分类有米面类、果蔬类、肉类、海产品类,还有各种汤类等。由于产品细分较多,各个类别之间的差异较大,所以存在不同的细分行业方向选择。目前对于国内企业而言,除了米面类有三全、思念为代表的相对强势的企业存在外,其余领域都相对分散,缺乏领先企业,所以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行业细分的特征决定了该行业的长期发展,将对产品研发形成依赖。经营模式将从过去的依赖自然生产资源,向依赖企业智力资源、人力资源转移。 4、原材料保鲜期越短,调理食品越期望上游材料单元的紧密协同在我们考察的企业范围内,除了思念食品之外,其余的企业几乎都存在调理食品业务的关联原料供应业务,比如海通集团的新鲜果蔬,众品食业的鲜肉供应,泰森食品的鲜肉部门,日冷和伊藤火腿的鲜肉业务等。因为米面类产品保鲜期相对较长,所以可以采用协同度低一点的采购方式满足生产需要。行业的这一特征属性启示我们,作为发展调理食品的企业,应该充分考虑上游供应链的系统作用,特别是产能规模放大到一定程度时需要考虑业务经营稳定性。这时可以在关联企业的所有权结构方面予以考虑。五、中国调理食品行业趋势预测中国的调理食品产业产生于本世纪初,起步于出口外向型企业和出口代加工型企业,随着中国融入世界经济大环境,调理食品出口门槛逐步提高,促使已形成相当生产能力的调理食品企业将市场重点转向国内消费市场。未来的中国调理食品市场将呈现出以下几种发展趋势: 1、市场成熟度和生产集中度越高,企业数将会减少,并稳定在一定水平由于行业发展初期,进入门槛不高,而且产品毛利率较高,所以会吸引一大批企业跟进投入,随着市场竞争逐渐激烈,以及产品在安全、冷链、研发、市场上的投入;随后产业将进入低利润区,此时将淘汰一大批企业,行业开始出现分化、整合;再后来,随着企业并购、转让等,行业资源就会慢慢将优势集中在少数企业身上。这是行业发展的普遍规律。通过市场竞争,行业集中度逐步增加,行业资源逐步向优势企业集中这是必然。但另一方面,由于产品种类的丰富性,而且各个种类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尽管种类之内的企业将集中在少数,但总体行业内的企业将稳定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之内。 2、调理食品是推动冷冻食品行业发展的最主要动力对此,我们引用调理食品在日本国内的产量数据进行比对分析。见下表图表3:日本调理食品产量演变(1957-2005) 注释:公吨=吨=1000公斤上述数据告诉我们这样的启示,随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改变,以冷冻食品为代表的食物形态将逐渐膨胀成为生活主流。在冷冻食品的成长过程中,调理食品将成为主要的冷冻类别,产量占比在90%左右。尽管这是产量,并不代表消费量,但在历史过程中两者是吻合的,所以我们分析得出调理食品最终是推动冷冻食品发展的最主要动力。 3、中国菜将主导调理食品的产品类别从前面的分析我们已能发现,调理食品具备天然的行业属性就是品种花色繁多这正好符合中国菜的特点。由于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社会经济形态的改变,导致人们消费方式的改变,便利、营养、美味、多元的食品是未来消费的主要方向,这些特点决定了行业的未来产量将迅速放大。而且由于中华民族本身具有举世闻名的饮食文化,中国菜肴本身的多姿多彩将决定中国的调理食品除了供应本国需要之外,还能对世界其他国家提供饮食产品和文化上的输出。这一点无用置疑。六、调理食品投资预算1、调理食品投资规模与品种设计总产量:20吨/天,每年按300天计年产6000吨。调理食品分类产品与产量:(1)乳化肉制品及鱼糜制品:使用畜禽肉制成的丸类、饼类、糕类、香肠类等产品。 产量:10吨/天,每年按300天计年产3000吨。(2)菜肴制品:根据地方风味特色及中国菜系制作生制或熟制菜肴产品。 产量:5吨/天,每年按300天计年产1500吨。(3)烧烤(烟熏)制品:借鉴韩国及日本此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